重慶8月9日電 題:大足石雕傳承人劉能風:坐得住「冷板凳」 雕刻時代風貌 記者 鍾旖 「要把『大足石雕』這條路走透,雖然還有很多挑戰,但它的前景是越來越寬廣的。」8月的重慶酷熱難耐,68歲的大足石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能風並未休息,而是一頭扎進工作室內,在琢磨技藝、構思新作的同時,為即將到來的文化交流活動準備展品。 大足石雕與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相伴而生,其製作歷史可追溯至初唐。作為頗具巴渝特色的純手工雕刻工藝美術品,大足石雕主要以重慶本土出產的砂石、青石,以及貴州、四川等地出產的紫袍玉、漢白玉為材質,雕刻內容以佛像、觀音、羅漢為主。 2021年,大足石雕成為中國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與錘、鏨相伴40餘載,劉能風於2025年3月入選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8月7日,劉能風(右)指導徒弟創作。 記者 何蓬磊 攝 「這是一個很好的時代,重視技能人才、倡導工匠精神。」回首從藝路,劉能風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1980年以前,他還是一個靠殺豬賣肉謀生的農家子弟。隨著改革開放,大足石刻成為蜚聲中外的景點,大足不少手藝人取材本地石料雕刻一些簡單的紀念品出售。可觀的收入讓劉能風躍躍欲試。「我家就住在大足石刻旁邊。每一龕石刻的位置、每一尊造像的特徵,都深深印在我腦海裡。」 為快速掌握石雕技藝,劉能風四處拜師,甚至住進潮溼的巖洞,對著石刻造像模仿。1985年,劉能風被推薦至四川美術學院雕塑工廠系統學習。7年時間裡,劉能風幾乎天天泡在廠房苦練,手藝日漸精湛,形成了觀音像作品「肥不顯肉,瘦不顯骨」、面部圓潤細嫩「有彈性」的獨特風格。 1991年,劉能風受邀回鄉創辦重慶市大足區石刻藝術品有限公司,開啟面向市場的技能傳承之路。「要想學好一門手藝,除了熱愛,還要靜下心來、坐得住冷板凳。」劉能風介紹,30多年來,他手把手地傳徒授藝,已有300多名親傳弟子。在「傳幫帶」發展模式下,徒弟又帶動成千上萬的人從事石雕工作。如今,「大足雕客」的身影遍布海內外。 8月7日,劉能風雕刻大足石刻經典《牧牛圖》。 記者 何蓬磊 攝 「有政策的扶持,加上人才輩出,未來五六十年都不愁傳承問題。」劉能風表示,為讓老一輩「留得住」、新一代「願意來」,在政府的努力下,大足石雕從業人員已被納入國家工程師職稱序列。重慶市有關部門還幫助他成立了「技能專家工作室」、在職教中心專門設置「大師班」,按「現代學徒制」模式教學,為大足石雕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解決了傳承問題,劉能風將更多精力轉向精品創作。一組歷時3年雕琢的《牧牛圖》是他的最新代表作。「它的靈感源於大足石刻裡的經典造像,以十比一的比例雕刻。」劉能風介紹,為捕捉牛的真實神韻,他特意在工作室裡養了一頭水牛,邊觀察邊雕刻,力求作品惟妙惟肖。 劉能風也未懈怠學習。近年來,他與徒弟帶著新研發的石雕文創奔赴各大展會,關注行業動態、觀摩他人所長,「今年6月,我有18天在外考察,還帶著作品去新加坡參展」。 「石雕作品可以記錄時代和歷史,猶如我們生命的延續。」劉能風說,以古人留下的大足石刻為榜樣,他夢想創作出當代版的大足石刻,用雕刻記錄時代風貌,為後人留下更豐富的文化遺產。(完)
8月5日電 國新辦8月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正介紹,西藏始終把保護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作為最大的價值、最大的責任、最大的潛力,不斷地鑄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堅定不移地守護好西藏生靈草木、萬水千山。 8月5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正,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嘎瑪澤登介紹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並答記者問。 記者 張祥毅 攝 一是依法落實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嚴格執行《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出臺了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嚴格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措施,堅持「兩高一低」項目和企業零審批、零引進,堅決不許帶有汙染性質項目上高原,積極推進國家公園建設,縱深推進南北山綠化工程,讓拉薩的山更綠、天更藍、水更清。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全區國土面積的50%以上,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面積佔到了37.95%,西藏成為全國首個市級全部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的省份。 二是堅定不移堅持綠色發展理念。2024年,全區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誌、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總數達到了404個,綠色有機成為「藏字號」農畜產品的金字招牌。綠色工業加速轉型,2021-2024年累計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17家、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1家,高原特色產業的含綠量、含金量、含新量不斷提升。 三是深入推動低碳發展。依託世界級水能、風能和太陽能資源,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快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積極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西藏的力量。2024年西藏清潔能源發電量佔比達到99%以上,基本實現了全清潔電力供應,成為全國清潔能源發電量佔比最高的地區。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55%以上,位居全國前列。人均碳排放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3。 四是推進生態惠民。各領域生態補償制度不斷建立優化完善,2021-2024年,累計落實草原生態補助獎勵資金136.8億元,226.22萬農牧民享受了草原生態補助獎勵政策;累計落實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51.47億元,10.3萬群眾專兼職從事公益林管護工作;全區年均提供生態崗位44萬個。 王君正表示,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之以恆地以守護者的身份,讓青藏高原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生態財富,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7589
63
2025-11-27 10:49
15748
89
2025-11-27 10:49
76153
57
2025-11-27 10:49
96527
89
2025-11-27 10:49
32618
74
2025-11-27 10:49
64859
76
2025-11-27 10:49
71654
59
2025-11-27 10:49
93651
59
2025-11-27 10:49
75941
25
2025-11-27 10:49
49725
71
2025-11-27 10:49
95728
98
2025-11-27 10:49
75183
27
2025-11-27 10:49
78659
89
2025-11-27 10:49
89653
25
2025-11-27 10:49
29536
93
2025-11-27 10:49
76592
73
2025-11-27 10:49
63279
72
2025-11-27 10:49
12435
98
2025-11-27 10:49
76348
12
2025-11-27 10:49
52836
84
2025-11-27 10:49
83471
52
2025-11-27 10:49
15679
49
2025-11-27 10:49
72865
17
2025-11-27 10:49
64539
92
2025-11-27 10:49
85371
81
2025-11-27 10:49
59172
21
2025-11-27 10:49
89673
85
2025-11-27 10:49
31628
81
2025-11-27 10:49
19738
51
2025-11-27 10:49
91645
97
2025-11-27 10:49
38612
82
2025-11-27 10:49
35419
38
2025-11-27 10:49
64725
23
2025-11-27 10:49
86735
39
2025-11-27 10:49
42678
52
2025-11-27 10:49
32189
97
2025-11-27 10:49
19763
93
2025-11-27 10:49
48176
76
2025-11-27 10:49
17823
21
2025-11-27 10:49
27839
87
2025-11-27 10:49
13867
46
2025-11-27 10:49
93756
82
2025-11-27 10:49
21543
87
2025-11-27 10:49
67198
62
2025-11-27 10:49
75694
93
2025-11-27 10:49
18795
87
2025-11-27 10:49
25973
52
2025-11-27 10:49
39784
23
2025-11-27 10:49
53216
16
2025-11-27 10:49
24537
16
2025-11-27 10:49
96724
19
2025-11-27 10:49
19782
41
2025-11-27 10:49
14529
81
2025-11-27 10:49
| 绿茵直播 | 仙凡直播 |
| 看b站a8直播 | |
| 红桃直播 | 雪梨直播 |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
| 小猫咪视频 | 杏仁直播 |
| 蜜桃直播 | |
| 趣爱直播 | 河豚直播 |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
| 美女直播 | 小草莓直播 |
| 柚子直播 | |
| 黄播 | 桔子直播 |
| 趣爱直播 | |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 柠檬直播 | |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金莲直播 |
| 直播软件下载 | |
| 69美女直播 | b站刺激战场直播 |
| 春雨直播安装包 | |
| 海棠直播 | 迷笛直播 |
| 蜜桃a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