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革命紀念館裡,講解員向參觀者生動講述陝北民歌《東方紅》創作、改編的故事。 講解結束後,歌聲從人群中響起,不斷有參觀者加入合唱。老黨員鄭金星的眼眶漸漸溼潤了,「一直想來延安看看,今天終於圓夢了」。 延安,中國革命的聖地、新中國的搖籃。1935年至1948年,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裡生活和戰鬥了13個春秋,領導中國革命事業從低潮走向高潮、實現歷史性轉折,扭轉了中國前途命運。 寶塔山下,弦歌不輟。 《延安頌》與「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 延安革命舊址見證了我們黨在延安時期領導中國革命、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光輝歷程,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 陝西延安城西北,雨後的楊家嶺革命舊址,中央大禮堂巍然矗立。在楊家嶺期間,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展延安整風運動,領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進步青年唱著這首歌奔赴延安……」打磨講稿、配樂演唱,楊家嶺革命舊址管理處副主任薛健以《延安頌》開場,一次次把革命老區的故事講給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群山結成了堅固的圍屏……到處傳遍了抗戰的歌聲……」歌聲穿越八十餘載,依然打動人心。 薛健說:「我們黨成立時只有50多名黨員,到七大召開時已經擁有121萬名黨員。」截至去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數量達到10027.1萬名。 王家坪革命舊址,樹蔭下,一堂思政課正在進行。 「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以敏銳的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思考中國的前途命運,就中國革命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為我們黨後來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開闢了正確道路。」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副教授王增祺從歷史深處講到新時代發展。「在革命先烈戰鬥、生活過的地方上思政課,我的內心滿是崇敬,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展現青年擔當。」一名學員說。 革命舊址上的生動課堂,在延安很常見。近年來,延安市依託紅色資源優勢,打造了75個現場教學點,建起500多人的教育培訓師資庫,開發「重走長徵路」「重溫『窯洞對』」「重悟為人民服務講話」等主題教學線路,努力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教授錢均鵬是王家坪的常客。30多年間,她見證了延安革命舊址的變化,「環境更好了、展陳更豐富了,現場教學、文藝表演等方式豐富了觀眾體驗。」在錢均鵬看來,「這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常讀常新。」 《黃河大合唱》與星空下的演出 延安文藝紀念館前館長劉妮永遠忘不了3年前那一幕:年逾八旬的冼星海之女冼妮娜把父親用過的指揮棒交到她手裡,兩人熱淚盈眶。 這根小小的銅製指揮棒,跟隨冼星海輾轉國內外,如今珍藏於延安文藝紀念館,每天接受眾多參觀者的敬意。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拉開時光之幕,鏡頭回到1939年春天。34歲的冼星海正是用這支指揮棒,指揮合唱團唱響了《黃河大合唱》。自此,這首誕生於窯洞中的交響史詩傳唱全國,成為抗日烽火中凝聚民族力量的戰歌;時至今日,它的旋律仍流淌在無數中華兒女的血液中。 隨著魯迅藝術學院的成立,延安迅速成為愛國青年和文藝工作者的精神家園,孕育出無數經典作品。「他們心中都有一個衝動,要用作品表達時代、民族的聲音。」劉妮說,「在不少前輩的記憶中,延安時期生活雖然艱苦,但處處都有嘹亮的歌聲。」 歷史的片段不斷聚攏。2007年以來,延安文藝紀念館共徵集各類文物、史料和藝術品近5萬件,推進文物保護和傳承,讓文藝為人民服務的追求一代代傳下去。 這裡有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星空下的金延安旅遊度假區,人們仿佛回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延安,1∶1復刻的安瀾門、新華書店等標誌性建築被打造成沉浸式小劇場。鐘樓南側,《黃河大合唱》歌聲驟起,時空交織,黃河怒號。 這是大型歌舞劇《延安十三年》中的一幕,《落腳延安》《事變破曉》《百花齊放》《艱苦奮鬥》《東渡解放》《歌唱祖國》等篇章再現崢嶸歲月。「參觀舊址、欣賞演出,讓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抗戰勝利來之不易,也更珍惜今天的幸福。」遊客王先生特意趁暑假帶孩子來感受紅色文化。 「我們希望創新表達,激發新時代紅色文旅產業新動能。」陝西旅遊集團延安文化旅遊產業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國小強介紹,自2019年開業以來,金延安旅遊度假區累計接待遊客超2000萬人次。 《南泥灣》與金果果 巨幅稻田畫繪成「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圖案,南泥灣風景區遊人如織。「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南泥灣》的旋律閃入腦海。 中共中央機關遷駐延安後,由於敵人的軍事包圍、經濟封鎖,條件十分艱苦。延安軍民積極響應毛澤東同志發出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號召,開展了熱火朝天的大生產運動,有力支持了抗日前線。 「團長號召挖三畝,英雄個個齊努力……」南泥灣大生產紀念館,一首《生產忙壞了陳團長》的曲譜引得遊客爭相試唱,陳團長四處奔忙的形象躍然眼前。這位陳團長,正是三五九旅七一八團模範團長陳宗堯,1945年在南下作戰中不幸犧牲。這首歌曲成為英雄氣概的註腳。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內容。曾經,軍民齊心墾荒,讓「爛泥灣」變成了「陝北的好江南」;進入新時代,延安幹部群眾奮發圖強,革命老區氣象新。 距南泥灣不遠,柳林鎮南莊河村的山地蘋果長勢喜人。 「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在延安考察時強調,『陝北的氣候、光照、緯度、海拔等非常適宜發展蘋果種植』『這是最好的、最合適的產業』。這真是說到我們心坎上了。」南莊河村村幹部高祥分享近些年果園裡的新鮮事:春季氣象大數據「護花」,夏秋防雹網「護果」,水肥一體化滴灌,「我們村的蘋果都跟著航天員上『天宮』啦!」 政府扶持,農技專家幫忙,果農日子越過越好,南莊河村果農僅蘋果一項人均年收入1.9萬元。高祥笑聲爽朗,「我們還搞電商、開展果樹認養,鄉親們一起致富。」 果樹種得好,倉儲、深加工、營銷能否跟得上? 在中國供銷集團延長公司,冷藏庫連通智能選果車間。公司副總經理張兆華介紹,智能選果線能「拍CT」,快速找出病果、差果,繼而精準分揀、自動稱重、分級裝箱,讓選果效率大大提高。 張兆華最近正抓緊調試蘋果飲品加工線,「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延安蘋果的產業鏈越來越長。」延安現有果品精深加工企業39家,延安蘋果全產業鏈產值達550億元。 在延安市果業中心,一本延安蘋果視覺識別策劃書擺在中心主任路樹國的案頭。從業幾十年,他見證了延安蘋果產量突破500萬畝,躋身中國蘋果品牌價值榜前列。「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增加產品附加值、擦亮金字招牌,是我們繼續努力的方向。」路樹國說。 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延安,曾吹響了抗日救亡的號角,如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上,依然歌聲嘹亮。
編者按: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來,在「兩山」理念指引下,各地湧現出一批堅持綠色發展的創新實踐故事。即日起,光明網推出「兩山」理念與美麗中國系列報導,探訪「生態綠」與「煙火氣」共生圖景,展現「綠意生金銀」的生動實踐。 「兩山」理念與美麗中國丨「無廢城市」綠色變奏曲:變廢為寶 循環生金 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息息相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固體廢物綜合治理,加快「無廢城市」建設,全鏈條治理塑料汙染,持續推進新汙染物協同治理和環境風險管控。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無廢城市」建設經驗模式,為居民創造更加宜居、宜業、宜遊的城市生態環境。讓我們走近全國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重慶,感受綠色發展理念下的城市新貌。 「兩山」理念與美麗中國丨「無廢城市」綠色變奏曲:變廢為寶 循環生金 當竹蒸籠裡騰起第一縷煙火,當輕軌穿樓喚醒寂靜的城市,一部綠色變奏曲正在重慶上演。廢棄物的重生,正化作城市的呼吸,融進了山城的晨昏。 早上一碗小面,是重慶人對早餐最強烈的儀式感。然而,早餐打包所帶來的塑料餐盒,卻是環保工作的「老大難」問題。如今,「塑料交情」終止,隨之而來的是可降解材料的「真朋友」。在與智能回收箱的配合下,它們也找到了終極歸宿。 「兩山」理念與美麗中國丨「無廢城市」綠色變奏曲:變廢為寶 循環生金 重慶市九龍坡區兩網融合智慧服務中心現場解說員謝冰欣:我們的智能投放箱24小時都可以投放,紙類、織物、金屬、塑料等廢棄物投放進去後,智能回收箱會自動識別、稱重,環保金也會即刻打到居民的帳戶裡面。這些廢棄物,我們會統一回收到處置場,通過人工和機器分揀後打碎,再流轉到下個企業,比如塑料類就進入塑料廠。 「兩山」理念與美麗中國丨「無廢城市」綠色變奏曲:變廢為寶 循環生金 重慶市九龍坡區民主村內,居民們拿起了智慧型手機,完成了「掃一掃讓垃圾變廢為寶」的過程。 這樣的改變,只是重慶「無廢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作為一座離不開火鍋的城市,餐飲廢油如何科學利用?重慶同樣給出了答案。 「兩山」理念與美麗中國丨「無廢城市」綠色變奏曲:變廢為寶 循環生金 餐廚垃圾的廢棄油脂,通過沉降、分離等工藝,可以轉化成工業級混合油,再由工業級混合油製成生物柴油、生物航煤,應用於航空、工業品等行業。 重慶市大渡口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劉寧:我們區裡面到目前為止已經建設了154個「無廢細胞」,下一步我們將培育和建設更多的有代表性的「無廢城市」建設的典型案例,為全市「無廢城市」建設貢獻大渡口區力量。 沒有汙染環境的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無廢並非真的一點兒廢棄物都沒有,讓垃圾找到對的位置,同樣可以發光發熱。 「兩山」理念與美麗中國丨「無廢城市」綠色變奏曲:變廢為寶 循環生金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電力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公司生產主管王開才:我們的第三代乾絲機可以把電力設備用的鋼芯鋁絞線的鋼絲和鋁分開。在沒拆分之前,鋼芯鋁絞線一噸在7000塊錢左右,拆開以後,鋁一噸可以賣到1.9萬元左右,鋼絲可以賣到3500~4000元,增長幅度在30%~50%之間。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電力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公司主任張錚:截至目前,我們中心累計完成了6700多臺變壓器,4800餘噸電力電纜等物資的拆解處置工作,累計產出電纜、銅線圈、銅鋁線、變壓器、油等報廢物資共計1.7萬噸,總共實現碳減排58萬餘噸。 「兩山」理念與美麗中國丨「無廢城市」綠色變奏曲:變廢為寶 循環生金 作為全國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之一,如今,重慶已建設3800餘個「無廢細胞」,「無廢學校」「無廢醫院」「無廢社區」「無廢酒店」「無廢公園」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真正實現了惠企惠民。 預計到2027年,全國「無廢城市」建設的比例達到60%,它們將共同編織起一個更有溫度的綠色未來。 記者:張佳興 蔡琳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4367
21
2025-11-12 15:45
96814
17
2025-11-12 15:45
61459
65
2025-11-12 15:45
21534
95
2025-11-12 15:45
83752
87
2025-11-12 15:45
46352
13
2025-11-12 15:45
31562
31
2025-11-12 15:45
46517
71
2025-11-12 15:45
38957
49
2025-11-12 15:45
17846
62
2025-11-12 15:45
93287
27
2025-11-12 15:45
21649
97
2025-11-12 15:45
49713
41
2025-11-12 15:45
82195
74
2025-11-12 15:45
96217
14
2025-11-12 15:45
78256
85
2025-11-12 15:45
95871
81
2025-11-12 15:45
54987
43
2025-11-12 15:45
34879
81
2025-11-12 15:45
14723
59
2025-11-12 15:45
51249
94
2025-11-12 15:45
94732
17
2025-11-12 15:45
19735
73
2025-11-12 15:45
53429
14
2025-11-12 15:45
45976
46
2025-11-12 15:45
37985
47
2025-11-12 15:45
96453
82
2025-11-12 15:45
93542
48
2025-11-12 15:45
73968
58
2025-11-12 15:45
63241
37
2025-11-12 15:45
12593
52
2025-11-12 15:45
87952
19
2025-11-12 15:45
56947
51
2025-11-12 15:45
38952
15
2025-11-12 15:45
32169
68
2025-11-12 15:45
74536
58
2025-11-12 15:45
53719
84
2025-11-12 15:45
59876
62
2025-11-12 15:45
35486
95
2025-11-12 15:45
13628
18
2025-11-12 15:45
56897
58
2025-11-12 15:45
51729
83
2025-11-12 15:45
75634
39
2025-11-12 15:45
19736
63
2025-11-12 15:45
76358
56
2025-11-12 15:45
48329
91
2025-11-12 15:45
34195
35
2025-11-12 15:45
17849
62
2025-11-12 15:45
42759
46
2025-11-12 15:45
12835
93
2025-11-12 15:45
94713
65
2025-11-12 15:45
| 就要直播 | 奇秀直播 |
| 桔子直播 | |
| 蜜唇直播app | 就要直播 |
| 打开b站看直播 | |
| 六月直播 | love直播 |
| 蝴蝶直播 | |
| 伊人直播 | 9i安装下载 |
| 嗨球直播 | |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 名模直播 | |
| 魅影9.1直播 | 桃花app |
| 迷笛直播 | |
| 雨燕直播 | 免费直播平台 |
| 鲍鱼直播 | |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五楼直播 |
| 奇秀直播 | |
| 免费直播平台 | 桔子直播 |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
| 蜘蛛直播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 奇秀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