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同書同文,通過書法這一共同的文化載體,來自寶島臺灣的「小小書法家」再次跨越海峽,在上海相聚。他們以筆墨為媒,與上海同齡孩子們一起書寫文化認同。昨日,「2025臺灣·上海青少年書法交流活動」在上海圓滿收官,來自臺北、雲林、高雄三地的青少年書法交流代表團成員在滬參加了書法工作坊、書法展覽、文博場館參觀等活動,在交流中增進了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此次交流活動和展覽由上海市書法家協會與中華書法教育學會共同主辦,展覽舉辦於上海文藝會堂。參觀上海筆墨博物館,了解吳昌碩、趙之謙、沈尹默、張大千等大師的用筆習慣開營之日,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書協主席丁申陽為兩地青少年們帶來了主題書法講座。講座伊始,丁申陽點讚了臺灣青少年書法教育中使用白宣書寫,因為這種書寫方式能夠鍛鍊和體現青少年對筆墨的掌控力,是培養書法基本功的重要途徑。丁申陽從書法發展歷史切入,深入講解了「碑學」與「帖學」的傳統淵源及其形成背景,並通過分析不同的握筆姿勢、書體運筆,以及「三筆字」「刻字」等形式,闡述了書法表達中的技巧和逸趣。滬臺兩地書法作者以筆墨會友為78件兩地青少年的作品舉辦一場展覽,是此次交流行程的重要成果,其中,來自上海的39件作品是第30屆青少年書法篆刻作品展中獲獎作品。來自中國臺灣的青少年作者的一筆一畫皆展現出紮實的基本功與良好的藝術素養。青少年作者在書法家的指導下,書寫「兩岸一家親」「我愛上海」「振興中華」等書法作品丁申陽表示:「書法學習不僅要重視技巧訓練,更要結合個人性格特點。青少年學習書法應注重從傳統碑帖裡汲取養分。書法不僅是技藝的體現,更是文化與歷史的承載,與文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青少年在練習書法的同時,也應注重文學素養的積累與提升,為書法創作注入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兩地青少年以筆墨會友,同敘友情在此次交流活動中,來自臺灣的青少年書法交流代表團走進了上海博物館(東館)、上海筆墨博物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等上海的文博機構,深入了解中國傳統筆墨文化,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在筆墨博物館,孩子們了解了從古代至現代毛筆與墨的製作工藝發展歷程,對筆墨文化的傳承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刻的認識,看到了海派書畫大師的愛筆。丁申陽作書法講座中華文化藝術總院書法院院長楊旭堂除了宣紙上的交流,兩地青少年還展示了在藝術領域的多元才華,來自上海的張詩悅帶來了古箏獨奏《行者》,上海的徐梓萌獻上詩朗誦《尋找中國》,餘忞悅帶來的京劇選段《梨花頌》展現了傳統戲曲的獨特魅力。臺灣的13位青少年代表則深情朗誦余光中詩歌《鄉愁》,情感真摯、打動人心。中華文化藝術總院書法院院長楊旭堂表示,本次展覽為兩地青少年提供了一個交流互鑑、共同成長的平臺,讓他們在觀摩中激發靈感、在對話中增進理解,為臺灣、上海兩地書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後洋村的黃振芳家庭林場管理房旁,習近平30多年前種下的三棵杉樹,如今已長得高大挺拔。三棵樹的成長,好似講述著一段點綠成「金」的故事。 1988年6月,習近平從廈門來到寧德擔任地委書記。俗稱「閩東老九」的寧德,是當時全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習近平面臨尋找突破路徑,率領閩東加快發展、擺脫貧困的重任。 1988年寧德城區風貌。(圖源:《習近平在寧德》) 1988年7月初,習近平和地委幾位負責同志,翻山越嶺,歷時一個多月深入閩東九縣,以及毗鄰的浙南溫州、蒼南樂清等地調研。正是這次調研,「造林大王」黃振芳的故事引起了習近平的關注。 黃振芳是寧德市周寧縣七步鎮後洋村人。後洋村常年地質災害頻發,每逢暴雨,山洪傾瀉,良田被毀,村民的生活很困苦。他們一家七口人經常連肚子都吃不飽。 1983年,黃振芳開始探索創業致富之路。他貸款8萬元,帶領全家人開荒造林,開墾出50畝荒山作為試驗林,後來逐漸擴大造林面積,短短三年內,黃振芳和家人造林1207畝,為全縣之冠。 得知黃振芳在山上造了一大片林,把整個家都搬上山去了,習近平決定上山看望。 當時車子開到鄉鎮後,習近平撐著雨傘一路步行近一個小時才到山上。他看到一連好幾個山頭都是黃振芳家造的林,新種的樹苗也都長得很好,便鼓勵黃振芳繼續鼓起勁兒往前奔。 這次調研後,習近平把黃振芳的情況寫進調查報告《弱鳥如何先飛》中,指出其為寧德「發展林業提供了一條思路」。 1989年1月,習近平到周寧縣走訪種林專業戶。(圖源:《習近平在寧德》) 時隔半年,習近平再次來到林場調研。那時正值1989年元旦期間,黃振芳的林場面積又擴大了不少,他正計劃著在林下套種馬鈴薯等作物,「以短養長」。看到這些,習近平高興地握住黃振芳的手說:「你這林場搞得好,值得推廣。」這一次,習近平在黃振芳家的林場親手種下了三棵杉樹,並在《閩東的振興在於「林」——試談閩東經濟發展的一個戰略問題》一文中,深刻指出「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 黃振芳家庭林場的宣傳牌。(圖源:《習近平扶貧故事》) 黃振芳家庭林場。(圖源:央視新聞) 在習近平的重視和推動下,黃振芳成了「造林致富帶頭人」,周寧全縣掀起造林熱潮,探索在產業結構上實行「林、茶、果、藥」結合,在林地利用上實行「套種、放養」結合的「種、養、遊」一體的產業化發展模式。 「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這個後來被簡稱為「森林『三庫』」的實踐,把閩東林業發展推上了快車道。如今的閩東已遍植綠樹、漫山青翠,綠色工程惠及千家萬戶。 林茂田豐、天藍水清的「七彩」後洋村。 寧德市委宣傳部供圖 (2023年第24期《求是》雜誌刊發) 一個小山村,如同一扇窗,映射出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深邃思考和長遠布局。時光流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在祖國大地上生根、開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6724
98
2025-11-13 19:33
48563
21
2025-11-13 19:33
75986
41
2025-11-13 19:33
87642
41
2025-11-13 19:33
86521
12
2025-11-13 19:33
67135
81
2025-11-13 19:33
61928
32
2025-11-13 19:33
82564
74
2025-11-13 19:33
63249
21
2025-11-13 19:33
36874
92
2025-11-13 19:33
86517
51
2025-11-13 19:33
13284
76
2025-11-13 19:33
79241
63
2025-11-13 19:33
94786
93
2025-11-13 19:33
24958
97
2025-11-13 19:33
48235
83
2025-11-13 19:33
79518
23
2025-11-13 19:33
92743
41
2025-11-13 19:33
28135
57
2025-11-13 19:33
15834
75
2025-11-13 19:33
41278
78
2025-11-13 19:33
43859
42
2025-11-13 19:33
12437
56
2025-11-13 19:33
32498
53
2025-11-13 19:33
23769
13
2025-11-13 19:33
76518
35
2025-11-13 19:33
15482
38
2025-11-13 19:33
62348
92
2025-11-13 19:33
27145
62
2025-11-13 19:33
74825
36
2025-11-13 19:33
18947
79
2025-11-13 19:33
84315
51
2025-11-13 19:33
42938
42
2025-11-13 19:33
18793
37
2025-11-13 19:33
16528
75
2025-11-13 19:33
47152
51
2025-11-13 19:33
29861
71
2025-11-13 19:33
48615
89
2025-11-13 19:33
72486
62
2025-11-13 19:33
73165
29
2025-11-13 19:33
93847
64
2025-11-13 19:33
75436
34
2025-11-13 19:33
19657
58
2025-11-13 19:33
54972
57
2025-11-13 19:33
95721
65
2025-11-13 19:33
86127
29
2025-11-13 19:33
98756
49
2025-11-13 19:33
79416
42
2025-11-13 19:33
96483
83
2025-11-13 19:33
65981
64
2025-11-13 19:33
45972
78
2025-11-13 19:33
46591
12
2025-11-13 19:33
52149
82
2025-11-13 19:33
| 茄子直播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 花瓣直播 | |
| 小k直播姬 | 绿茵直播 |
| 大鱼直播 | |
| 520直播 | 糖果直播 |
| 飞速直播 | |
| 魅影直播 | 大鱼直播 |
| 比心直播 | |
| 樱桃直播 | 鲨鱼直播 |
| 97播播 | |
| 黄瓜直播 | 魅影直播 |
| 红桃直播 | |
| 茄子直播 | 夜月视频直播 |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
| 嗨球直播 | 妖姬直播 |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
| 快猫 | 樱花直播nba |
| 九球直播 | |
| 魅影9.1直播 | 抖音成人版 |
| 婬色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