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技能人才總量突破6000萬人,但仍面臨總量不足、結構失衡問題 「白領」和「藍領」,年輕人該如何擇業(民生一線) 202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1222萬人,創歷史新高;同時,部分行業經營承壓,「白領」崗位數量增長趨緩甚至萎縮。調整職業路徑,投身技能型「藍領」工作,成為一部分年輕人應對現實的務實之舉。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穩就業政策密集發力:舉辦招聘活動、加強就業指導、拓寬基層崗位、扶持創新創業……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9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8%。相信隨著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崗位供給會逐步改善。 拉遠看,經濟周期與任何一代人都不可能完全同頻,只要不放棄、不躺平,總能迎來轉機。 沒當「白領」絕非「降格」,如今的「藍領」職業早已打破刻板印象,展現出新魅力。 新型工業化浪潮呼喚「智」「技」融合的頂尖工匠。我國正從製造大國加速邁向製造強國,信息通信、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新技術產業化應用加快,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顯著增加。高學歷人才不斷加入,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力。大學生詹兆君入職聯想合肥生產基地,從一線操作員幹起,逐漸成長為技術骨幹,薪資超過了很多同齡「白領」。放眼全國,越來越多的「詹兆君」正以精湛技藝和創新智慧,為夯實我國工業體系的質量基石作出貢獻。 消費升級也需要知識型服務人才。服務行業正朝高品質、個性化、體驗式方向躍升,從業者不僅要有專業技能,還要有文化底蘊、審美素養和溝通智慧。鄭州師範學院家政專業學生在校學習茶藝與插花等知識,畢業生早早便被錄用;上海某高端養老機構引入具備心理學、營養學背景的本科畢業生擔任「健康管家」,顯著提升了服務滿意度。當前,高端家政、定製旅遊等新興領域,驅動著服務業的理念革新與業態升級,成為高技能人才施展才華的新舞臺。 「白領」或「藍領」,不過是外在標籤。對國家、社會而言,無論是攻克晶片難題的科學家,還是提供溫暖陪伴的護理員,滿足社會真實需求即是對發展的貢獻。於個人,一份合理收入保障生活尊嚴,一段能帶來成長與滿足的職業體驗滋養人生,便是最踏實的收穫。 根據最新數據,我國高技能人才總量已突破6000萬人,但仍面臨總量不足、結構失衡問題。 國家正加大力度為技能人才成長鋪路:職業教育法打通職教升學通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大力推進「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多地推行「新八級工」制度,拓展職業發展路徑;社保覆蓋範圍持續擴大,多地積分落戶政策優化調整……政策多維發力,不斷提升技能型崗位的福利保障、成長性與職業尊嚴。 未來,讓「藍領」更有吸引力,還需各方協同發力:相關部門做好前瞻規劃,強化人力資源分析預測,加大對職教和技能培訓投入;院校教育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個人規劃與興趣、能力和市場需求結合,不盲目跟風;企業完善內部培養體系,建立科學的技能人才評價與晉升機制。當國家培養與個人投入,都能精準轉化為社會所需、個人所長時,人才浪費的擔憂方能消解。無論是「白領」還是「藍領」,都能在合適的位置上發光發熱。 職業價值不在「領子的顏色」,而在於將「小我」融入「大我」,將個人發展融入國家和時代需要。每一個崗位、每一份工作都是有意義的,也都會熠熠生輝。 本報記者 曲哲涵 《人民日報》(2025年08月08日 第 14 版)
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江、黃河流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實施一系列重要舉措,長江、黃河的生態保護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母親河重現生機、活力。 長江流域湖北鄂州梁子湖畔,夜幕降臨,上百萬隻螢火蟲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遊人。 付新華帶領的團隊已經連續20年監測螢火蟲的遷徙與生存狀況。 研究團隊的高感光監測儀和AI追蹤識別技術記錄下了長江中下遊十多個水棲螢火蟲種群的「足跡」,自2016年起,對水環境最為敏感的一類水棲螢火蟲,種群規模持續擴大,十年間,數量增長了10倍以上。 而在萬米高空中,遙感衛星也感知著螢火蟲周邊長江水質十年間的變化。 這是2015年4月拍攝於湖北鹹寧段長江幹支流的遙感衛星影像,黃色越深表示主要汙染物總磷的濃度越高;而這是今年4月同一江段的影像,顏色已由黃轉青,表明總磷濃度大幅下降。 十年間,長江流域近萬家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汙染源減少的同時,監管排汙口的「天網」越織越密。 截至2024年底,長江經濟帶累計排查了14萬公裡河湖岸線,查出入河排汙口18萬餘個,整治完成率約90%。 最新數據顯示,長江幹流連續5年全線水質保持Ⅱ類。 從水系密布的長江流域往北,與長江同源共生的黃河,十年間也經歷著生態的蛻變。 今年夏天,黃河中遊的萬家寨、三門峽、小浪底水利樞紐聯合進行了第30次調水調沙作業。 在小浪底水庫上遊的潼關水文站,在線光電測沙儀用光線穿透黃河水,感知著其中泥沙含量的變化。我們發現,這裡流過的每立方米黃河水中,泥沙含量從多年平均值27.5公斤減少到2024年的5.76公斤。 而黃河泥沙逐年減少的關鍵就在黃土高原。 從高空俯瞰黃土高原溝壑,我們看到了為攔截洪水、泥沙而建的淤地壩。如今,黃河流域已經有5.83萬座淤地壩,累計攔沙74億噸。 2024年,黃河輸沙量較此前多年的均值減少超八成。當長江入海口的衛星影像褪去昔日的渾濁,當黃河三角洲蛻變成群鳥翔集的生態樂園——母親河的煥新重生不僅讓流域居民共享生態福祉,更鑄就了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綠色脊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86427
32
2025-11-14 05:39
96784
89
2025-11-14 05:39
12493
31
2025-11-14 05:39
46987
28
2025-11-14 05:39
97328
36
2025-11-14 05:39
97385
29
2025-11-14 05:39
53168
74
2025-11-14 05:39
51682
97
2025-11-14 05:39
16732
31
2025-11-14 05:39
29561
48
2025-11-14 05:39
47126
37
2025-11-14 05:39
21746
38
2025-11-14 05:39
27861
43
2025-11-14 05:39
21748
79
2025-11-14 05:39
34895
69
2025-11-14 05:39
25314
25
2025-11-14 05:39
67258
25
2025-11-14 05:39
53194
85
2025-11-14 05:39
71893
78
2025-11-14 05:39
19263
41
2025-11-14 05:39
96345
72
2025-11-14 05:39
39157
65
2025-11-14 05:39
83296
72
2025-11-14 05:39
39728
16
2025-11-14 05:39
48517
34
2025-11-14 05:39
64897
56
2025-11-14 05:39
64591
68
2025-11-14 05:39
97531
79
2025-11-14 05:39
86149
97
2025-11-14 05:39
59136
42
2025-11-14 05:39
86513
63
2025-11-14 05:39
89431
54
2025-11-14 05:39
23659
84
2025-11-14 05:39
59317
52
2025-11-14 05:39
52914
83
2025-11-14 05:39
43192
87
2025-11-14 05:39
78592
52
2025-11-14 05:39
49512
82
2025-11-14 05:39
41583
53
2025-11-14 05:39
61425
64
2025-11-14 05:39
18745
68
2025-11-14 05:39
35678
16
2025-11-14 05:39
81632
63
2025-11-14 05:39
43175
74
2025-11-14 05:39
29541
29
2025-11-14 05:39
38256
34
2025-11-14 05:39
87625
95
2025-11-14 05:39
89614
72
2025-11-14 05:39
69541
54
2025-11-14 05:39
84275
43
2025-11-14 05:39
92517
82
2025-11-14 05:39
| 97播播 | 奇秀直播 |
| 奇秀直播 | |
| 魅影视频 | 9i安装下载 |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
| 小狐狸直播 | 四季直播 |
| 现场直播 | |
| 橘子直播 | 百丽直播 |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
| 午夜直播 | 牡丹直播 |
| 桃花app | |
| 柠檬直播 | 么么直播 |
| 心跳直播 | |
| 桃鹿直播 | 伊人直播网站 |
| 伊人直播 | |
| 五楼直播 | 柠檬直播 |
| 河豚直播 | |
| 黄播 | 69美女直播 |
| tvn直播 | |
| 巧克力直播 | 花蝴蝶app直播 |
| 水仙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