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點 據報導,2024年,武漢劉小姐花2萬多元參加了中公教育的培訓班,合同約定,若未能通過筆試,中公教育會退費1.7萬元。當沒能通過考試的劉小姐找到該機構時,對方表示可以退費,但1年只能退1000元,共需17年才能退完。「等我拿到這1.7萬,我都四十多歲了。」 從斬釘截鐵的「不過包退」,演變成磨磨唧唧的「不過包騙」,作為公職類職業教育培訓的頭部機構,既然承諾「不過包退」,那就不只是一句大話,而是寫在合同裡、必須履行的契約。縱觀近年來中公教育在履約上的一些忸怩舉動,可以看出,類似「不過包退」的大包大攬式發展模式,或許已經走到了盡頭。 儘管這些年的招錄人數也有增長,但仍然跑不贏參加公考的人數。數據顯示,2009年至2025年,全國公考報名人數從105.2萬增至341.6萬。這意味著,公考競爭越來越激烈。 當此之時,機構若仍以「不過包退」為標榜,勢必面臨著巨大的退費壓力。漂亮的營收數據背後,則是日後履約的「摳摳搜搜」。 為行業長久發展計,與其總是與學員上演類似「塌樓式互動」,搞什麼1.7萬元退17年,還不如針對公考培訓市場的新情況新變化,轉型求變,踏踏實實做好內部管理,目標更精準,路徑更務實,讓每一單培訓都物有所值,而不再搞粗放式大包大攬。 這也提醒市場監管應該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早在2021年,教育部等6部門就通知要求,校外培訓預收費須全部進入資金託管專用帳戶。對諸如公考費用等資金管理,也應納入相應的制度化管理。比如,可以建立統一的預付費監管平臺,方便消費者在該平臺查詢培訓機構的資金託管信息等。 說到底,針對公考培訓的問題,行業要有自律,學員要有理性,監管要將其納入制度化框架,這個規模不小的市場也才能成為一個健康、長遠發展的市場。 □胡棲安(媒體人)
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餘村調研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深刻闡釋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辯證統一的關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國大地上,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從今天(8月9日)起,《新聞聯播》推出系列報導《感知生態之變》,從經濟社會前行的腳步中、從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感知新時代中國的綠色動力。今天,首先從「兩山」理念的發源地浙江安吉開始。 從「醬油色」到「安吉綠」 盛夏時節的小城安吉,綠意盎然、人潮湧動。 22000多個傳感器遍布小城的角角落落。竹林裡,碳通量監測塔上的傳感設備,實時感知著竹林的每一次呼吸,最終轉化成衡量竹林吸收和儲存二氧化碳的數值。十多年來,這裡每公頃的碳匯量增加到6.6噸。竹林成為「固碳高手」,產生的碳匯可以交易,每年給全縣竹農帶來的收儲收益就有2800多萬元。 穿城而過的這條溪流,高光譜相機定期監測著水中氨氮等汙染物指標的變化。研究人員將監測到的數據還原成這樣的影像圖,紅色代表著水中的汙染物。十多年前,溪水沿線遍布紅色。而現在,紅色消失了,當地整體水質從原來的Ⅳ類躍升到Ⅱ類。清澈的溪流中生長出20多個漂流點,一個夏天的旅遊收入就超過2億元。 浙江安吉護河志願者 高春忠:以前的水就是黑色的,家裡的醬油是什麼顏色就是什麼顏色的。現在任何地方跳下去遊泳,都可以的。 從「石頭經濟」到「綠色經濟」 衛星從太空捕捉到更多變化。二十年前,群山間遍布著70多處礦區和水泥廠。如今,高汙染高排放的化工廠不見了,變身零碳鄉村圖書館和展覽館,全年吸引遊客超120萬人次。這曾經是安吉最大的石灰巖礦坑,復綠改造後,變成了有山有水的生態度假區,高峰時一天賣出8000多杯咖啡,相當於當年開採礦產時將近一年的收入。 今天的安吉,「石頭經濟」被綠色經濟取代,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從88.96億元增長到675.57億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也從安吉走向全國,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與行動指南。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人們治理汙染,修復生態傷痕,用一條條生態紅線守護自然,把綠色轉型深入到生產和生活中,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人不負青山 青山定不負人 留住綠水青山,960萬平方公裡大地上,綠色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 寧夏賀蘭山東麓,昔日砂石荒灘,歷經修復,變身我國最大的釀酒葡萄連片產區。 寧夏賀蘭山葡萄酒莊園種植戶 蘇金萍:一抬頭到處都是綠色,比以前掙錢多得多了。 湖南邵陽崀山腳下,稻農們在稻田裡為朱䴉留下這樣的覓食空間,並嚴格控制農藥化肥。留住了朱䴉的稻田,生長出的稻米更受歡迎。 湖南邵陽新寧縣崀山鎮窯市村村民 雷澤配:稻穀有300畝是朱䴉稻,比別人多賣三塊錢一斤,一年來說要比別人多二三十萬(元)。 福建三明,靜謐的森林在夏天裡迎來「生命的怒放」。進入成熟期的鐵皮石斛、金線蓮、多花黃精、紅菇,讓整個森林都變身「糧庫」。這些生長於林間的野生藥材、山野菜,每年能帶來產值超1億元。 福建三明沙縣區南陽鄉種植戶 官發攀:原來我們在這個林子裡面砍砍木頭,掙點錢。現在我們搞林下經濟,搞搞旅遊,忙的時候一天好幾撥客人。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今天,我國在12個地區開展首批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300多條生態旅遊路線帶來超萬億的市場活力。蔥鬱的森林、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源變成一個個流動的生態產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正在不斷書寫新的篇章。 (央視新聞客戶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4671
96
2025-11-13 00:45
47128
13
2025-11-13 00:45
93561
56
2025-11-13 00:45
13257
38
2025-11-13 00:45
43715
26
2025-11-13 00:45
37526
84
2025-11-13 00:45
42736
51
2025-11-13 00:45
29567
96
2025-11-13 00:45
24761
48
2025-11-13 00:45
96471
79
2025-11-13 00:45
48769
39
2025-11-13 00:45
29813
52
2025-11-13 00:45
53946
98
2025-11-13 00:45
14976
47
2025-11-13 00:45
98356
89
2025-11-13 00:45
29386
25
2025-11-13 00:45
84267
63
2025-11-13 00:45
57438
18
2025-11-13 00:45
19724
82
2025-11-13 00:45
69157
85
2025-11-13 00:45
96845
82
2025-11-13 00:45
93714
13
2025-11-13 00:45
48297
39
2025-11-13 00:45
12834
51
2025-11-13 00:45
92368
47
2025-11-13 00:45
61258
19
2025-11-13 00:45
23815
72
2025-11-13 00:45
17245
73
2025-11-13 00:45
51843
13
2025-11-13 00:45
42589
36
2025-11-13 00:45
54683
18
2025-11-13 00:45
45236
42
2025-11-13 00:45
45732
27
2025-11-13 00:45
16248
32
2025-11-13 00:45
39728
18
2025-11-13 00:45
57931
64
2025-11-13 00:45
76314
37
2025-11-13 00:45
36124
16
2025-11-13 00:45
75921
16
2025-11-13 00:45
67238
46
2025-11-13 00:45
43962
36
2025-11-13 00:45
57124
97
2025-11-13 00:45
64795
75
2025-11-13 00:45
58723
21
2025-11-13 00:45
52687
97
2025-11-13 00:45
46827
89
2025-11-13 00:45
14638
54
2025-11-13 00:45
38172
12
2025-11-13 00:45
63978
43
2025-11-13 00:45
85719
12
2025-11-13 00:45
26745
49
2025-11-13 00:45
69431
27
2025-11-13 00:45
74689
79
2025-11-13 00:45
| 牡丹直播 | 春雨直播 |
| 成人抖阴 | |
| 柚子直播 | 橘子直播 |
| 月夜直播 | |
| 蝶恋直播 | 凤蝶直播 |
| 鲍鱼直播 | |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零点直播 |
| 魅影直播 | |
| 红桃直播 | 迷笛直播 |
| 柚子直播 | |
| 比心直播 | 嫦娥直播 |
| 绿茵直播 | |
| 樱桃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 小狐狸直播 | |
| 成人免费直播 | 大鱼直播 |
| 妖姬直播 | |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蜘蛛直播 |
| 荔枝网直播 | |
| tvn直播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 sky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