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8月5日電(黃彥君)「快看,那裡有綠光!」連日來,高溫持續,暑氣正濃,一場浪漫的「螢火之約」在浙江山野間接力傳遞。 「小時候,河邊草叢裡總能看到螢火蟲,忽閃忽閃,時隱時現。」聽說當地姚莊鎮金星村有螢火蟲「回歸」後,生活在嘉興市嘉善縣的章瑜特意帶孩子前來「追光」。 對於「80後」章瑜而言,盛夏夜的江南鄉間,三五夥伴相約尋找螢火蟲是最浪漫的童年回憶。然而,隨著環境變化,這份「浪漫」曾一度遠去。 螢火蟲是一種生態指示物種,被稱作「會呼吸的生態指示器」。浙江氣候溫暖溼潤、河湖眾多,生態環境適宜螢火蟲棲息。但過去幾十年裡,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螢火蟲棲息環境發生變化,導致其一度在多地銷聲匿跡。 嘉善縣螢火蟲「回家」的契機始於2019年。彼時,由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兩區一縣組成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成立,多項生態修復工程同步啟動,為螢火蟲生長提供生態系統保障。 經過多年努力,該縣已陸續迎回4個種類的螢火蟲,且水生、陸生和半水生種類在當地皆有分布。其中,該縣擁有的水棲類螢火蟲種類已佔全世界種類的三分之一。 螢螢之火,象徵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希望之光」。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螢火蟲「用翅膀投票」故事在浙江各地不斷上演。 7月7日,浙江慶元縣五大堡西洋殿景區,螢火蟲宛若「星河」。胡新強 攝 前段時間,麗水九龍國家溼地公園(以下簡稱「九龍溼地」)螢火蟲大規模再現的消息在生態攝影圈不脛而走,林間小徑、湖畔草叢中,成千上萬的螢火蟲在溼地間飛舞,點點螢光如繁星墜落。 麗水與螢火蟲,亦歷經一場「重逢之約」。 2022年,麗水遭遇極端高溫乾旱,九龍溼地螢火蟲種群數量驟減,部分區域每百平方米僅剩一兩隻。為修復螢火蟲棲息地,該地於2023年臨時關閉賞螢區,對九龍溼地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整治。 經歷「閉關」後,九龍溼地螢火蟲種群恢復情況良好,已於2024年重啟賞螢活動。2025年,該處還通過雲計算、物聯網等構建「智慧大腦」,對溼地生態進行智能化、精細化管理。 生態美景催熱一年一度「螢火經濟」,帶動周邊農家樂、住宿餐飲等業態增收。 如今,每至「螢火季」,九龍溼地附近的農家小院、露營基地總是「一房難求」。來自長三角各地的遊客在此遊玩、吃飯、聊天,等待夜幕降臨共赴「星河」。 「螢火蟲不會說謊!有螢火蟲的地方生態環境優越,剛好適合『吸氧』。」入夏以來,在湖州德清莫幹山風景區,鮑紅女經營的民宿也因螢火蟲而「出圈」。 2015年,鮑紅女在民宿附近的水杉林中發現了幾隻螢火蟲,產生了打造螢火蟲基地的想法。此後,她著手邀請專家調研、復育螢火蟲,耗時三年使水杉林中流螢成群,為莫幹山旅遊增添一張生態名片。 近兩年,在其努力下,該處螢火蟲生態探索、夏日螢火蟲夜集等文化活動相繼落地,螢火蟲基地每年遊客量超3萬人次,有效帶動周邊土特產銷售、村民就業增收。 來去之間,螢火蟲在浙江的棲息變遷,恰是該省推動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同共進的一個縮影。點點螢火匯聚,生態之光照亮可持續發展之路,也讓「綠水青山」的饋贈惠及更多民眾。(完)
呼和浩特8月13日電 題:穿行北疆 中外視角下內蒙古人權發展的溫暖印記 記者 烏婭娜 從廣袤的草原到蔥鬱的森林,從自動化的工廠到迎來新生活的村民家,從體驗流傳千年的樹皮畫製作到觀禮萬馬奔騰的那達慕會場……過去的一周裡,參加「人權行動看中國·2025」內蒙古行活動的中外嘉賓穿行北疆,用他們的視角記錄和見證了內蒙古大地上人權發展的生動實例。 本次活動以「綠色發展·和諧共生」為主題,來自德國、法國、義大利、中國等10餘國的媒體記者、社媒網紅、專家學者組成採訪團,圍繞內蒙古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領域開展行進式、體驗式探訪,留下了一幕幕溫暖的印記。 圖為中外嘉賓合影留念。姜金攝 守護草原綠水青山 站在烏拉蓋管理區九曲灣景區的觀景臺上遠眺,烏拉蓋河似一條銀色的哈達鑲嵌在綠色的大地上,河水蜿蜒曲折,河邊綠草茵茵、野花叢生。 烏拉蓋管理區是國家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在這裡,中外嘉賓感嘆大自然的魅力,並對當地35平方公裡的草原生態保護成果稱讚有加。近年來,烏拉蓋管理區致力於將景區打造為原生態草原旅遊目的地,推動建成集資源保育、科學利用、科普宣教、智慧監測、生態旅遊等綜合功能為一體的實踐創新景區。 置身阿爾山氧心森林浴道,陽光透過樹梢的縫隙灑下斑駁陸離的光影,鬱鬱蔥蔥的樹林將山脈勾勒出連綿起伏的輪廓。 阿爾山坐落在浩瀚大興安嶺林海之中,這裡森林覆蓋率高達81.2%,2019年11月,阿爾山成為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阿爾山市通過「全域旅遊、四季旅遊」這一綠色產業為核心的綠色驅動模式,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共贏之路。 來自瑞士的網絡達人亞尼拉·帕特裡夏·庫埃斯塔興奮地說:「這裡的景色非常美,打開窗就能看到滿眼綠色,簡直跟瑞士一樣。」 創造農牧民幸福生活 「99號公路」向西烏珠穆沁旗草原腹地延伸,這條解決當地1萬多民眾出行難題的道路,也串聯起當地的千態萬業,盤活了區域文化、旅遊、特色產業等資源,150多戶牧戶通過各種新業態加入到這條綜合性旅遊地標的建設中。 如今,「90後」牧民洪格爾在放牧之餘還在「99號公路」起點開起了燒烤攤,這給他增加了不少收入。他笑著說道:「我的家鄉能被全國各地的遊客知道,我很自豪。」 在中宣部的支持下,興安盟科右中旗巴彥茫哈蘇木哈吐布其嘎查草布斯臺艾裡建起了青貯窖、栽植了經濟林、創建了養牛基地,還種上了防風固沙林。村民白銀寶家從土坯房搬進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小院裡各種蔬菜長勢喜人,牛在基地裡集體餵養。他笑著說:「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 希臘希中文化協會副會長喬月·碧絲芭深有感觸地說:「幸福是最重要的,我在此次採訪過程中看到了,中國是如何付出諸多努力來達到這個目標的。」 傳承文化煥發光彩 拿著自己親手製作的樹皮畫成品,匈牙利智庫歐亞中心主任樂文特·霍爾瓦特說:「文化傳播的方式有很多種,而親手製作和體驗是最直接的,我希望能學習更多的東西。」 阿爾山市白狼鎮地處大興安嶺中段嶺脊,被茂密的原始森林環繞,白狼林俗樹皮畫起源於此。白狼林俗樹皮畫以其獨特的創作材料——白樺樹皮和精湛的製作工藝而聞名,不僅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也是當地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 中外嘉賓向製作樹皮畫的老師認真學習,經過描、剪、刻、雕、粘、燙、裝裱等步驟,製作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觀禮2025興安盟那達慕開幕式,中外嘉賓與10餘萬遊客共赴草原之約。萬人同跳安代舞,數百匹駿馬馳騁草原,機器人和機器狗組成方陣,76架無人機託舉紅旗騰空而起……一個個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畫面讓每一位嘉賓由衷感嘆。 義大利新絲路促進會會長弗朗切斯科·保羅·馬林焦說:「中國的團結在於對社會整體的發展沒有放棄到任何一個地區,也不允許任何人落後。」 德國網紅娜塔莉·阿隆說:「幾天的行程我感受到了內蒙古的開放、包容和溫暖,我會把這次行程的感受分享到網上,讓更多人看到和了解內蒙古。」 吉林大學法學院院長、人權研究院執行院長何志鵬說:「人權最重要的就是要實現人民的發展需求,內蒙古在人權領域的這些成就,是我們國家社會發展的窗口,也是每一個普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莲花直播 | 午夜直播 |
凤凰网直播 |
荔枝直播 | 春雨直播 |
杏爱直播 |
小草莓直播 | 花儿直播 |
蜜唇直播app |
么么直播 | 魅影9.1直播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桃花直播 |
桔子直播 |
仙凡直播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蝶恋直播 |
暖暖直播 | 蜜桃直播 |
绿茶直播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山猫直播 |
西甲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免费直播平台 |
蝶恋直播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红杏直播 |
比心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