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8月9日電 (高展 艾慶龍)八月初的甘肅隴南市徽縣慄川鎮閆莊村,連片的大豆田綠意盎然,生機勃勃。走進千畝核心示範田,勻密的豆苗整齊排列,一眼望不到邊。陽光灑滿田壟,農戶們正彎腰仔細查看著植株長勢,黝黑的臉龐上掛滿汗珠,卻掩不住對豐收的期盼。不遠處,一座古樸的宋代白塔在青山綠水的映襯下靜靜矗立,仿佛一位時光老人,默默見證著這片古老土地上正在發生的現代農業變革。 位於甘肅隴南市徽縣慄川鎮閆莊村的麥豆輪作百畝示範田。徽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徽縣農技中心的科技助力與慄川鎮的實踐探索下,一場圍繞「麥(油)豆輪作+」的生態農業變革正在上演,不僅實現了單產新高度,更譜寫著生態循環、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樂章。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我們篩選的適宜性強的新品種,如山寧17,在2萬株/畝高密度下依然保持抗倒抗病性,這才是丘陵旱作區的制勝法寶。」站在綠油油的試驗田邊,徽縣農技中心主任李蓬崗指著地頭清晰的標識牌介紹道。他的身後,大型機械播種機駛過留下的筆直行壟如同五線譜,豆苗則是精心排列的音符。 這片位於慄川鎮閆莊村的千畝核心示範田,是農技中心打造的「樣板田」。通過引進山寧17、隴豆6號、陝豆125等高蛋白品種,推廣「機械條播勻密技術」,畝保苗數成功達到2萬株,較傳統撒播的「滿天星」增密30%以上。「效果是實打實的!」李蓬崗強調,「你看這齣苗整齊均勻,條播通風透光,單產自然突破。」去年(2024年),閆莊村百畝示範田實收單產達205公斤/畝,較徽縣平均水平(141公斤/畝)增產45%,創下全國丘陵山區高產標杆。 徽縣慄川鎮的肉牛養殖場,周圍是複種示範田。徽縣委宣傳部供圖 科技賦能讓豆田煥發新活力,徽縣更著力打通生態循環的「任督二脈」。徽縣慄川鎮書記王利強指向田埂邊的玉米帶解釋道:「鼓勵農戶開展複種大豆套種玉米,大豆玉米同時收穫,製成優質青貯飼料,直供鎮上的富發肉牛、千家生豬等養殖基地。」 在養殖場另一端,則是循環鏈條的閉環關鍵。「養殖糞汙經過科學處理,『變廢為寶』成為上好的有機肥,安全高效地還田。」王利強說,「這一套閉環下來,豆農的玉米青貯有了穩定銷路,牛場豬場的飼料成本顯著降低,糞肥又滋養了土壤。大豆田的有機質提升了,作物品質也更優了。」 這種循環效應正在帶動產業全面升級。王利強介紹說,慄川鎮與甘肅兆豐農業籤訂的優質高蛋白大豆訂單,直接帶動豆農增收。這些優質原料支撐了「菽美」豆製品品牌遠銷25個國家和地區,據縣農技中心評估,相關產業鏈條產值已超2.11億元。「這不僅僅是種地,是在土地上構建起一個融合增值的新農業系統。」王利強自豪地表示。 五月中旬,慄川鎮依託郇莊宋代白塔舉辦「初見·白塔」鄉村音樂節。何方 攝 放眼遠眺,千年宋塔與碧綠豆田、忙碌農人交織成一幅生動的現代田園畫卷。這不僅是生態農場的背景板,更是當地「農文旅融合」戰略的活力源泉。王利強如數家珍:「我們以農業為基盤,深挖文化潛力。白塔下的鄉村音樂節、油菜花海、紅色教育基地,把產區變成了景區,田園變成了公園,吸引來八方遊客,帶動了農特產品銷售,真正實現了『種風景、賣產品、興文化』的統一。」 從科技解鎖單產密碼,到種養循環激活沃土生金鍊,再到文旅融合點染田園新彩,都凝聚成當地驅動「穩糧擴豆」戰略、打造鄉村振興「金色答卷」的澎湃動能,讓麥豆輪作的「乾坤」盡顯,讓塔韻田歌裡的「三業融合」綻放出持久活力。(完)
烏魯木齊8月5日電 (史玉江 王曉燕)近日,新疆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張宏芝蹲在田埂邊,指尖划過「核春3號」的麥穗,抬頭對身邊的技術員說:「這品種株型緊湊,抗病性強,按現在的長勢,畝產上800公斤有戲。」 這片麥田,正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新星市優質特色糧食作物創新中心的核心區。 專家查看「核春1號」高產小麥品種長勢。王曉燕 攝 如今,以該中心為先鋒,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下稱「中棉所」)在紅星二場建成的優質抗逆經濟作物科創中心,讓「政產學研」深度融合。 「今年百畝試驗田種了633個品種,僅小麥就有112個,千畝示範區試種了7個品種。」紅山農場四連負責人姜順旺介紹,第十三師新星市優質特色糧食作物創新中心聯合第十三師農科所、青島農業大學等單位,聚焦黑小麥、硬粒小麥等特色糧食育種與高產技術。 紅山農場提供的140畝試驗田成「品種擂臺」。目前,第十三師新星市優質特色糧食作物創新中心已對接相關種業公司開展春小麥萬畝良種繁育,抗逆高產品種累計推廣10萬畝。 位於紅星二場的優質抗逆經濟作物科創中心,依託中棉所優勢,聚焦棉花抗鹽鹼、耐旱品種選育,已培育3個抗逆棉花新品系。 「鹽鹼地試種畝產突破350公斤。」中棉所研究員葉武威表示,這為乾旱鹽鹼地區種棉闢新徑。 「兩中心雖分別側重糧食、棉花,但目標一致:讓技術落地,讓職工受益。」第十三師農科所副所長管利軍說。 「培育一個品種需10年以上,推廣好同樣要下功夫。」張宏芝說,其團隊帶來的「核春1號」「核春3號」等品種目標畝產800公斤以上,還需摸索水肥一體化、化學調控防倒伏等本地適配技術。 張宏芝團隊與第十三師農科所技術員常開「田間研討會」。管利軍說,下一步要將數據轉化為職工們易懂的種植方案。 「以前推廣新品種,大家總說『先看看』,現在見了試驗田收成,都主動來要種子。這就是技術落地的最好證明。」新疆農墾科學院研究員徐紅軍表示。(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9283
29
2025-11-10 21:42
82976
19
2025-11-10 21:42
78453
65
2025-11-10 21:42
34576
26
2025-11-10 21:42
87154
94
2025-11-10 21:42
82971
37
2025-11-10 21:42
63147
62
2025-11-10 21:42
58749
93
2025-11-10 21:42
58374
13
2025-11-10 21:42
13527
81
2025-11-10 21:42
57813
79
2025-11-10 21:42
81675
52
2025-11-10 21:42
56931
45
2025-11-10 21:42
47186
18
2025-11-10 21:42
38215
85
2025-11-10 21:42
41658
14
2025-11-10 21:42
94163
41
2025-11-10 21:42
39476
89
2025-11-10 21:42
57293
59
2025-11-10 21:42
74653
72
2025-11-10 21:42
16387
47
2025-11-10 21:42
37625
36
2025-11-10 21:42
31752
94
2025-11-10 21:42
38279
86
2025-11-10 21:42
62195
85
2025-11-10 21:42
37815
43
2025-11-10 21:42
37862
97
2025-11-10 21:42
71256
15
2025-11-10 21:42
24385
64
2025-11-10 21:42
41963
72
2025-11-10 21:42
48219
34
2025-11-10 21:42
43671
58
2025-11-10 21:42
25693
89
2025-11-10 21:42
54723
92
2025-11-10 21:42
73169
68
2025-11-10 21:42
87642
18
2025-11-10 21:42
14527
32
2025-11-10 21:42
13247
81
2025-11-10 21:42
43952
71
2025-11-10 21:42
74598
28
2025-11-10 21:42
47628
27
2025-11-10 21:42
94726
28
2025-11-10 21:42
98562
27
2025-11-10 21:42
72186
14
2025-11-10 21:42
48537
59
2025-11-10 21:42
18427
85
2025-11-10 21:42
38541
76
2025-11-10 21:42
54219
75
2025-11-10 21:42
74613
53
2025-11-10 21:42
47926
74
2025-11-10 21:42
63247
45
2025-11-10 21:42
19356
35
2025-11-10 21:42
29576
98
2025-11-10 21:42
| 水仙直播 | 樱桃直播 |
| 莲花直播 | |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趣播 |
| 花瓣直播 | |
| 魅影直播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 成人抖阴 | |
| 深夜直播 | tvn直播 |
| 小草莓直播 | |
| 蜜桃视频 | 小猫直播 |
| 伊人下载 | |
| 婬色直播 | 凤凰网直播 |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
| 97播播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 | |
| 伊人app | 桔子直播 |
| 雨燕直播 | |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韩国直播 |
| 蜘蛛直播 | |
| 香蕉直播 | 柚子直播 |
| 橘子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