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8月14日電 (彭莉芳)27歲的臺灣女生九九14日回憶起在廈門觀看電影《南京照相館》,仍難掩激動,「觀看的兩個多小時裡,我有八成的時間都在哭,心中充滿憤怒」。 上月底,九九專程從臺灣經「小三通」至廈門,只為在大銀幕上觀看暫未在臺灣上映的《南京照相館》。三天後,她又再次刷看了這部呈現南京大屠殺歷史事件的電影。 九九在臺北出生、長大,從小學習的課本對中國近代史的描述僅有寥寥數語,因此對南京大屠殺的了解十分有限。幾天前,她在短視頻平臺看到電影預告片後,產生了強烈的願望去了解這段歷史。 影片伊始,看到日本人的車輪碾過同胞屍體的那一幕,九九情緒已無法平靜。 「我真正感受到那段歷史的殘酷。」九九將觀影感受分享在社交平臺後,引發廣泛共鳴。其中不乏來自臺灣網友的留言:「臺灣對這部分歷史真的是輕描淡寫,我看到胃都抽痛」「我是臺灣人,已經三刷」…… 更讓九九感動的是,不少大陸網友主動私信她,主動分享相關史料,「我突然意識到,我所了解的真的是冰山一角,他們講述的不單是文字,更是情感和真實歷史的連結」。 協助九九運營社交帳號的臺灣青年阿福,看完電影後同樣難以平靜。他稱,這部講述民族傷痛的電影,讓包括他在內的不少臺灣年輕人開始重新審視那段在臺灣教科書上被一筆帶過的歷史。 「我是江蘇人,這種國讎家恨是刻在骨子裡的。」29歲的阿福祖籍江蘇宜興,因工作原因常年往返兩岸,他雖然對南京大屠殺有所了解,但在大陸看完這部電影,依然被憤怒的情緒籠罩。影片中日軍的暴行,讓他想起爺爺告訴他的家族往事——房子和族譜被日本人燒了,太奶奶用竹簍帶著年幼的孩子逃往山上,爺爺則進入黃埔軍校投身抗日…… 「在臺灣爺爺常說,那時候的國家,山河破碎。」阿福還記得,2022年,自己第一次回到爺爺時常念叨的宜興老家時,「飛機降落,看到這片祖輩生活的土地,眼淚就止不住了」。 與阿福一樣,臺灣青年宇寶也是抗戰老兵的後代。她從小聽父親講述爺爺在四川抗戰的故事,卻苦於沒有機會更深入了解這段歷史,直到偶然看到電影《南京照相館》的預告短片。 今年9月即將赴集美大學入學的她,已經計劃好要帶著父親一起到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了解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彌補心中對於這段往事的空缺」。(完)
面對當下存在的信息泛濫與資訊過載,我們如何重新定義閱讀?2025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昨天開幕,「書香上海·東方閱讀盛典」作為書展重要組成部分,以「語言·情感·時代·文明·視野」為主題,匯聚熊月之、孫甘露、田崇雪、毛尖、徐滬生、李仲謀等名家圍談,許多讀者提前在友誼會堂「蹲守」,現場座無虛席。多位作家學者直言,平時也會刷短視頻看直播,其中不乏有趣的表達,但並不擔心其對紙質書或長內容的衝擊。「不拒絕新媒體的便捷,也不放棄深度思考的價值。但要警示碎片信息導致的知識失衡與精神淺薄化。深度閱讀的價值在於,學會從碎片中尋找系統,在信息洪流中守護清醒的頭腦與豐盈的精神世界。」江蘇師範大學教授、百家講壇主講人田崇雪說。跳出「信息繭房」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大眾生活方式已然發生深刻變革,被海量信息包圍、算法推薦、知識付費成為常態。傳統意義上的「深度閱讀」——比如系統閱讀經典、沉浸式思考,在新媒體時代似乎面臨挑戰。打開手機、電腦或手持電子書閱讀器享受海量書籍內容,是「Z世代」的閱讀新常態。短視頻、公眾號、音頻等碎片化內容正重塑閱讀方式。「閱讀的選擇最終取決於讀者自身的主體性。無論買課還是逛書店,關鍵在於是否真正投入思考、獲得啟發。新媒介未必導致思想簡化,但需小心語言退化。」田崇雪剖析算法對認知多元性的限制,認為「流量至上」容易擠壓內容深度,警惕文化被「景觀化」「消費化」,避免讓閱讀成為「身份標籤」。但新環境也給文化傳承創新帶來新機遇。「一條」創始人兼CEO徐滬生談到新媒介作為「閱讀入口」的可能性,探討音頻、解讀類內容相對降低了經典門檻,有助於打破傳播壁壘,發掘多元聲音的價值。在他看來,或許新媒體不是敵人,而是橋梁,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從「被動接收」轉向「主動篩選」,讓碎片成為通往深度的階梯。走向城市深處「上海是我的偶像。年輕時,是一位戀人;父母離世後,就像我的父母。」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孫甘露與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毛尖圍繞「寫作與上海」展開對談,孫甘露形容上海的邊界仿佛就是世界的邊界,上海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城市,更是文學創作中鮮活的精神符號,滋養著與它共生的寫作者。這座城市的多元與包容,為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優質閱讀與寫作,需跳出浮光掠影,潛入城市深處。此前創作長篇小說《千裡江山圖》,孫甘露多次走訪歷史遺蹟,參考當時上海的城市地圖、報紙新聞、檔案、風俗志等,重現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建築、街道、飲食、風俗和文化娛樂等,建構出令人身臨其境的小說空間感。在他看來,城市生活中磨礪出的韌性,會從日常處世滲透到創作裡。他回憶道,做郵遞員的經歷塑造了他對城市的認知。「書寫上海時,作家會不自覺地將個人記憶與城市肌理交織,讓作品呈現出獨特時代印記。」毛尖認為,上海獨特之處在於其既能承載宏大敘事,又充滿市井煙火氣,這種雙重特質為寫作者提供了廣闊表達空間。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熊月之以《在文物、藝術與歷史的交融中citywalk——談上海六千年》為題,分享從事上海歷史研究和知識分享的心得。新書《上海六千年:海納百川的文明之路》正在上海書展展出,還「走」進了上海地鐵「文化長廊」展區,供乘客讀者駐足閱覽。「漫步上海六千年文明之路,既是對這座城市精神品格的深度解碼,也是對學科壁壘的跨越性突破。」熊月之說。「2025上海書展東方悅讀· Metro大都會城市文化地標徵集活動」同期啟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85126
16
2025-11-26 17:26
28364
52
2025-11-26 17:26
21468
38
2025-11-26 17:26
42381
67
2025-11-26 17:26
24179
57
2025-11-26 17:26
58163
45
2025-11-26 17:26
15867
15
2025-11-26 17:26
52937
78
2025-11-26 17:26
39826
26
2025-11-26 17:26
54986
62
2025-11-26 17:26
98524
28
2025-11-26 17:26
31674
17
2025-11-26 17:26
93524
35
2025-11-26 17:26
85976
57
2025-11-26 17:26
48639
28
2025-11-26 17:26
14263
63
2025-11-26 17:26
48136
95
2025-11-26 17:26
95817
37
2025-11-26 17:26
36451
19
2025-11-26 17:26
56327
26
2025-11-26 17:26
42857
19
2025-11-26 17:26
64519
95
2025-11-26 17:26
31427
65
2025-11-26 17:26
13597
38
2025-11-26 17:26
36584
71
2025-11-26 17:26
84273
35
2025-11-26 17:26
56983
75
2025-11-26 17:26
62457
12
2025-11-26 17:26
95614
16
2025-11-26 17:26
94573
25
2025-11-26 17:26
79135
86
2025-11-26 17:26
34652
37
2025-11-26 17:26
76524
97
2025-11-26 17:26
61395
29
2025-11-26 17:26
53289
24
2025-11-26 17:26
87154
62
2025-11-26 17:26
53294
61
2025-11-26 17:26
95672
93
2025-11-26 17:26
23817
78
2025-11-26 17:26
95487
96
2025-11-26 17:26
68132
87
2025-11-26 17:26
24195
57
2025-11-26 17:26
18724
68
2025-11-26 17:26
28643
84
2025-11-26 17:26
65913
27
2025-11-26 17:26
28946
79
2025-11-26 17:26
75619
71
2025-11-26 17:26
23689
71
2025-11-26 17:26
59831
63
2025-11-26 17:26
42813
14
2025-11-26 17:26
23967
56
2025-11-26 17:26
| 打开b站看直播 | 看b站a8直播 |
| 小草莓直播 | |
| 花儿直播 | 现场直播 |
| 大鱼直播 | |
| 小k直播姬 | 心跳直播 |
| 小白兔直播 | |
| 夜魅直播 | 雨燕直播 |
| 鲨鱼直播 | |
| 黄瓜直播 | 魅影视频 |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
| 看少妇全黄a片直播 | 红桃直播 |
| 密桃直播 | |
| 97播播 | 免费直播平台 |
| 魅影直播 | |
| 免费直播平台 | 金桔直播 |
| 优直播 | |
| 97播播 | 69美女直播 |
| 小蝌蚪app | |
| 樱桃直播 | 樱桃直播 |
| 绿茵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