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8月9日電 題:寧夏奶產業「花式」上新 「入圈」年輕市場 作者 石羽佳 連日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成為社交平臺上的熱門詞條,中國年輕消費群體對新式茶飲品類的熱情持續高漲。 8月9日,由寧夏夏進乳業打造的「nice茶」飲品店,以及由金河乳業打造的「山下有牛」飲品店店內人頭攢動,「賀蘭山下新鮮現打」等標語十分吸睛。「山下有牛」飲品店店員告訴記者,目前店內酸奶類飲品較受歡迎,許多年輕人都是衝著「寧夏本地奶源」賣點來的,期待喝到新鮮、健康的飲品。 圖為由金河乳業打造的「山下有牛」飲品店正。 石羽佳 攝 「茫茫沙海」酸奶、「青巖疊雪」牛乳茶、奶油巧克力枸杞……今年以來,寧夏牛奶產業開啟了「花式」上新模式,涉足奶茶、餐飲等新領域,這些具有寧夏本地特色的產品在年輕群體中成為「頂流」。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達到3547.2億元(人民幣,下同),到2028年有望突破4000億元。「本土奶企涉足奶茶領域對寧夏奶產業轉型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寧夏奶產業協會會長羅曉瑜表示,從「B端供應鏈到C端消費場景」的跨越探索之路,既是在消費升級浪潮中的創新探索,也是寧夏奶企構建全產業鏈競爭力的戰略突破。 寧夏地處「黃金奶源帶」,是中國重要的優質奶業基地之一,也是全國生鮮乳主產區,乳製品加工產值達200億元。然而,近兩年受生鮮乳價格下跌等不利影響,寧夏奶產業遭受衝擊。 為擺脫行業困境,寧夏各地及奶企聚焦年輕市場,多路突圍,各有招數。 5月28日,2025吳忠全國生態牛乳美食烹飪邀請賽啟幕,參賽選手用牛乳為輔料製作醒獅面點(資料圖)。 記者 於晶 攝 在吳忠市利通區,一桌創意研發的「生態牛乳宴」正推動奶產業與餐飲、文旅等產業深度融合。5月,2025吳忠全國生態牛乳美食烹飪邀請賽在利通區舉辦,來自全國的烹飪名廚,現場研創了熱菜、麵點、湯羹等多個品類的牛乳美食。「酸奶南瓜杯」「椰香牛奶糕」等甜品備受食客們的關注。 「奶產業是利通區的『白金』產業,2025吳忠全國生態牛乳美食烹飪邀請賽的成功舉辦,是利通區產業突圍的一次關鍵嘗試。」利通區委副書記、政府區長王照陸表示,從「喝牛奶」到「吃牛奶」,拓展餐飲消費場景是推動產業鏈延伸、價值鏈升級的關鍵路徑,下一步將推動牛乳相關菜單進入本地餐飲體系。 除拓展新消費場景外,提高產品附加值也成為寧夏奶產業發展的重點。2023年,瑞幸咖啡與貴州茅臺聯名推出的「醬香拿鐵」爆火,其中所使用的白酒風味厚乳來自寧夏塞尚乳業。 近年來,寧夏塞尚乳業已成為多家知名食品企業長期穩定的合作夥伴。寧夏塞尚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閆建國表示,未來還將研發「輕爽型酸奶」、奶啤等新產品,擁抱年輕消費者。「寧夏擁有高品質的奶源,我們希望通過生產出高附加值產品,讓寧夏乳品走向全國、走向全球。」(完)
近期,力源科技實際控制人沈萬中因違規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判刑。力源科技成為今年7月第6家因財務造假涉刑的上市公司,折射出監管層「行刑銜接、立體追責」,以及嚴懲「首惡」的執法新態勢。 所謂財務造假「首惡」,是指在上市公司或經營主體財務造假行為中,起組織、策劃、指揮或主導作用的關鍵責任人,通常為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董事長、總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這些主體因在造假中扮演核心角色,成為監管追「首惡」的重點對象,需承擔更嚴厲的行政、民事及刑事責任。 力源科技案是嚴懲財務造假「首惡」的典型。一方面,造假存續1年就判刑。相較於傳統造假案動輒3年至5年的持續期,力源科技造假僅存續1年即被查處。力源科技實控人沈萬中除被處以330萬元罰金的行政處罰外,還面臨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的刑事處罰。這標誌著資本市場違法成本顯著提高,充分體現了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的意見》中「強化刑事追責」的導向。另一方面,案例處理速度明顯提升。2022年9月浙江證監局出具警示函後,證監會於2023年1月立案調查,同年6月作出行政處罰,最終在今年7月完成刑事判決。整個過程用時兩年九個月,案件處理周期縮短近半。這種快速查處的機制,能夠有效遏制造假者的僥倖心理。 與力源科技案形成呼應的,是近期「集中爆破」式執法的系列案件:瑞斯康達董事長因專網通信虛假業務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ST東時實控人因操縱市場獲刑六年半,錦州港副總裁被依法逮捕……今年7月1日至8月7日,共有8家上市公司「首惡」被追究刑事責任,罪名涉及欺詐發行、違規披露、操縱市場等。 新證券法的修訂為此輪嚴監管提供了法律基石。對比舊法,新規將信息披露違法罰款上限從6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並新增「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組織指使造假」的從重處罰條款。更值得關注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若干問題的規定》與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監管指引》形成政策聯動,加速構建「民事賠償+行政處罰+刑事追責」的立體追責體系。 儘管監管持續加碼,但仍有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鋌而走險,背後原因值得深思。其一,利益驅動機制尚未根本改變;其二,公司治理失效;其三,中介機構失職。更需警惕的是,隨著註冊制改革深化,部分企業為達到上市標準,造假手段越發複雜隱蔽。如瑞斯康達參與的專網通信虛假業務,通過構建「生產型公司+墊資方」的複雜架構,形成虛假自循環鏈條,這給監管帶來更大挑戰。 治理財務造假亂象,破局之路是構建「不敢假」的市場生態。在監管和執法層面,需要強化刑事司法威懾,可以參照力源科技案,推動建立從證監會立案到公安機關介入的快速響應機制,縮短行政處罰與刑事追責的時間差。在上市公司層面,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對審計委員會賦予實質性監督權力。在中介機構層面,探索建立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終身追責」制度,對參與造假的機構處以市場禁入等處罰。在投資者層面,提升投資者保護力度,推廣特別代表人訴訟制度,降低投資者維權成本,形成「造假必賠」的市場預期。 力源科技案猶如一面鏡子,既照見了資本市場的暗角,也折射出監管升級的曙光。當懲戒「首惡」從經濟處罰走向刑事制裁,當造假存續一年即被查處成為新常態,我國資本市場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重塑市場信心與制度權威,實現「市場有信、投資安心」的發展願景。(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趙東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河豚直播 |
嗨球直播 |
小妲己直播 | 零点直播 |
韩国直播 |
鲨鱼直播 | 六月直播 |
零七直播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柠檬直播 |
黄瓜直播 |
巧克力直播 | 极速直播 |
柚子直播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小猫直播 |
么么直播 |
小妲己直播 | 名模直播 |
山猫直播 |
伊人直播 | 花椒直播 |
520直播 |
蝶恋直播 | 魅影直播 |
深夜直播 |
小草莓直播 | 橘子直播 |
婬色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