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8月12日電 題:江蘇鎮江高築高校人才「蓄水池」 作者 朱悅 董超標 8月11日,2025鎮江市百校訪企暨校地企人才合作對接洽談會系列活動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所院校帶領各校學子與當地企業共圓求職夢。 鎮江是長三角「智造名城」。此次活動深入推進人才「鎮興」行動,鞏固拓展與高校交流合作,搭建城市環境推介、校地深度合作、才企精準對接橋梁,為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築牢人才「蓄水池」。 聯盟聯動,校地企共築招才引智「立交橋」 2025年3月至6月,鎮江市人社部門開展2025在鎮高校畢業生留鎮就業「百日行動」系列活動,通過「政策賦能+精準服務+實踐體驗」「組合拳」,構建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立體通道。 「百日行動」期間,鎮江市人社部門搶當「主攻手」,精心謀篇布局,積極圍繞企業與高校兩端需求,紮實推進校地企三方協同,為活動順利推進奠定堅實基礎。 校地企三方合力,才能帶來招才引智的強大活力。鎮江與全國高校同頻共振,傾力打造招才引智「鎮江日」等品牌,深受高校師生及企業青睞。 為求職者就業引路,助力產業發展 2月10日,鎮江市人社局舉辦「歸雁」學子新春聯誼活動,鎮江籍學子齊聚一堂,共話家鄉與夢想的美好篇章。 掃描大屏幕上的二維碼,學子們發現今年全市就業見習崗位類型豐富多元,從新興的科技領域,到傳統的服務行業,涵蓋了各行各業,為學子們提供了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鎮江創新建立失信聯合懲戒、基地動態管理等機制,實施「見習+招聘」「見習+實習」融合模式。同時,當地將見習基地布局深度融入「876」創新引領工程,在航空航天、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開發特色崗位,助力產業煥發新活力。 亮度溫度交融,留人更留心 2025年,鎮江市人社局聯合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團市委等部門協同推進「鎮青驛站」建設,為求職大學生提供短期免費住宿,打造覆蓋全城、方便快捷的青年人才「暖心第一站」,助力青年人才在鎮江開啟築夢之旅。 「鎮青驛站」籌集500套以上房源,為到鎮江企業求職的大學生提供單次最長2晚、全年累計6晚的免費住宿。 驛站發放「一站式」服務禮包,同時還貼心配備「公交免費出行」乘車券、專屬交通補貼憑證,以及「三山」景區五折優惠票證,既降低求職成本,又助力青年感受鎮江文化魅力。(完)
安徽阜陽太和縣吳磊、劉靜夫婦擺「急救地攤」8年 「多教會一個人,就多一分安全保障」(我的家鄉我建設) 在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每逢周末或節假日,公園的一隅便會支起一個特殊的攤位。這個攤位不賣商品,只擺著心肺復甦假人和急救包;也不產生任何交易,只教授急救技能。 攤主是一對夫妻——吳磊和劉靜,分別是太和縣人民醫院醫共體辦公室副主任和急診科護士長。兩人堅持擺「急救地攤」8年多,並帶領夥伴們去社區、校園、機關開展公益講解,幫助10餘萬人掌握「救命術」。 初衷,源於一次遺憾 提及擺「急救地攤」的初衷,吳磊不禁皺起眉頭,滿臉遺憾。 「8年前,一名40多歲的男子釣魚時意外溺水,雖然很快被救上岸,但因現場無人掌握正確的心肺復甦技巧,錯過了黃金搶救時間,最終未能挽救生命。」吳磊說,半小時後,120急救小組到達,但做什麼都無濟於事,只能眼睜睜看著生命逝去,「那種無力感,我至今都清楚地記得。」 在急診科工作20餘年,劉靜也目睹了太多因缺乏急救知識導致的悲劇。當吳磊回到家跟她說起這件事時,劉靜非常理解他的感受。 「僅靠院內救治遠遠不夠,必須走出醫院,將急救知識送到群眾身邊。」劉靜說,他們夫妻當即做出一個決定:把急救課堂從醫院「搬」到街頭,開始「擺攤」教學,「當時正是夏天,我們就在休息日到人流量大的沙潁河國家溼地公園擺攤。」 「第一次出攤時無人問津。」吳磊回憶,他們站了半個多小時,沒一個人過來。想吆喝,卻又不知道怎麼開口,「後來有位老大爺走了過來,問我們是賣什麼的。我說我們不賣東西,只教急救知識,他又問起收不收費。」 「我們喊大家過來學一學,還有人直接說,救人是醫生的事,老百姓根本不需要學這些。」劉靜補充。 「剛開始確實不容易,也打過退堂鼓。」吳磊說,但他的目標很簡單,「只要我講就會有人聽,只要有人學,就有可能挽救生命。」 此後,無論寒暑,他們都堅持每周出攤。漸漸地,攤位前開始有人駐足,也有人主動提出想嘗試。「現在,我們每次出攤,想上手練習的人都排長隊,少則一二十人,多則四五十人。」吳磊說,「看到大家這麼積極,我們犧牲點休息時間不算什麼。」 堅持,在於看到希望 又到周末,臨近傍晚,吳磊和劉靜駕車來到太和縣國泰廣場,鋪上一張地墊,從後備箱取出心肺復甦假人、急救包等工具,現場擺起「急救地攤」。這熟悉的一幕被在附近休閒娛樂的居民看到,大家紛紛圍了過來。 「有誰想試試?我們可以一對一指導。」吳磊大聲吆喝。話音剛落,居民孫凱就舉起手,在吳磊手把手教學下,孫凱很快掌握了心肺復甦的操作方法。「之前看視頻學過,以為自己會了,沒想到一實操,還是出現各種錯誤。吳醫生的『急救地攤』很有必要。」孫凱說。 隨後又有人舉手說想學海姆立克急救法,劉靜按照自己總結的「剪刀、石頭、布」口訣開展實地教學。就這樣,一遍遍專業地指導、一次次耐心地演示,兩小時很快就過去了。直到廣場上還剩零星幾個人,吳磊和劉靜才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回家。 8年多來,吳磊和劉靜犧牲了很多周末、節假日以及工作日晚上的休息時間,擺「急救地攤」。從最初的無人問津到漸漸被圍觀、被認可,夫妻倆用專業和堅持努力讓更多人學會急救技能。 2021年,學員錢勝利用所學的急救知識救活了一名溺水兒童;2023年,學員周飛成功搶救回一名心臟驟停的路人;2024年,學員史浩在籃球館及時為一個心臟驟停的人做了心肺復甦……據不完全統計,接受過「急救地攤」培訓的學員,已在危急關頭成功施救20餘名遭遇溺水、突發心梗等情況的人員。 「前不久,我們擺攤的時候,還有居民特地跑過來跟我說,他用學到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救回了同事家的小孩。」吳磊說,每當聽到這樣的分享,他們夫妻倆就更加堅信,「每次擺攤,哪怕只有一個人學會,也是值得的。」 延續,從兩個人到一群人 不只街頭教學,採訪當天,夫妻倆正忙著給50名大學生做急救培訓。「我們在醫院公眾號上發了培訓通知,不到一天,名額就報滿了。」看到大家學習急救知識的熱情如此高漲,吳磊滿眼歡喜。 在太和縣人民醫院的支持下,吳磊、劉靜夫婦於2017年發起成立「太和縣白金10分鐘自救互救協會」,協會成員以急救醫護人員為主。這幾年,夫妻倆帶領協會成員走進校園,深入社區、機關與企事業單位,累計開展急救科普宣傳活動300餘場。 2019年,為提升基層公眾急救能力,經太和縣衛生健康委批覆,太和縣人民醫院組建「太和縣公眾急救培訓中心」,吳磊、劉靜夫婦成為主力培訓師。如今,該培訓中心已開辦20期公眾急救能力提升培訓班,超千人考核合格獲得相關證書。 2022年,吳磊負責院前急救工作期間,推動構建起具有太和特色的「1367」急救模式:搭建1個高效的急救信息系統,建立縣、鄉、村3級聯動機制,規範6項急救技術和7個重點病種的救治流程。該模式依託信息化平臺整合急救資源,不僅顯著提升了基層急救響應效率,更成功打造出「15分鐘黃金急救圈」。 「1367」急救模式使太和縣農村地區的急救反應時間平均縮短47.2%,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典型案例2024》。 「大家學習急救知識的意願越來越強,對急救技能越來越重視,接受能力也越來越強。」吳磊說,他們會堅守「急救地攤」,一直擺下去。 「兩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劉靜說,她最大的心願是能有更多人參與到急救普及這項事業中來,「多教會一個人,就多一分安全保障。」 本報記者 李俊傑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2日 14 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六月直播 | 秀色直播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抖音成人版 | 杏爱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小草莓直播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蜜糖直播 |
69美女直播 | 成人性做爰直播 |
月神直播 |
桃子直播 | 红楼直播 |
青稞直播 |
夜月视频直播 | 橘子直播 |
富贵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嫦娥直播 |
抓饭直播 |
六月直播 | 小猫咪视频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月神直播 | 黄播 |
樱花直播nba |
雨燕直播 | 巧克力直播 |
妖精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