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8月11日電 (郭衛華 莫若慧)據南方電網海南電網公司11日發布的消息,截至8月8日,海南省新能源裝機達到1208萬千瓦,佔全省總裝機比例升至47.8%,能源轉型走在全國前列。 作為「風、光」資源得天獨厚的熱帶島嶼,海南近年來大力推進「清潔能源島」建設。目前,海南省裝機的新能源中,風電217萬千瓦,光伏945萬千瓦,生物質46萬千瓦。 2025年以來,海南新能源新增併網容量371萬千瓦,裝機突破1200萬千瓦,同時有力推進「新能源+儲能」模式,完成配儲容量124.7萬千瓦。 為確保新能源項目「能並盡並」「能接盡接」,海南電網公司提供「全流程、一站式、保姆式」服務,將併網時限壓縮近30%,持續優化自貿港用電營商環境。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海南電網完成華能臨高CZ1海上風電、華能隆華海風場#1風機群等3座海上風電場全容量併網,累計實現集中式新能源新增併網211萬千瓦,並實現中國構網型新型儲能示範電站併網,最大程度保障省內新能源消納。 「高效消納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並靈活應對其波動性大、出力不穩等挑戰,實現『源網荷儲』安全綠色,新型電力系統起到了調度中樞的作用。」海南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高級經理戴揚宇說,海南電網將大力推進構網型儲能、在建氣電、抽蓄等調節資源建設,持續推進煤電靈活性改造、核電調峰能力等常規能源調節能力建設。 此外,海南電網公司大力推進電力調峰輔助服務市場的建設,建成海南調峰輔助服務市場系統,印發《海南電力調峰輔助服務市場交易規則》,清潔能源累計獲得超過3.6億千瓦時額外發電空間。(完)
準備好了迎接工作,工作卻臨時「爽約」了——據封面新聞等媒體報導,今年以來,多地師範類應屆畢業生在籤好「三方協議」後,擬入職的學校以招生不足為由,或不再錄用,或暫緩入職,或調崗。這幾乎是雙輸的局面:師範生錯過了最佳求職期,維權困難;學校則說自己很無奈——招生規模低於預期,不需要那麼多老師。 此前,2024年,有媒體報導,不少企業與已籤好「三方協議」的應屆畢業生解約,且這些公司大部分在行業裡發展勢頭較好,如新能源汽車、通信軟體等。其中,一部分畢業生落戶也受到影響。 所謂「三方協議」,全稱叫《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由畢業生、用人單位、學校三方籤署,明確應屆畢業生戶籍、檔案、保險、公積金等一系列問題。它不同於勞動合同,不受勞動法保護。畢業生拿著它去用人單位入職後,才會籤署勞動合同。 曾經,一些高校畢業生是三方協議的毀約方,一些用人單位通過約定天價違約金來制約大學生毀約。2019年,為了更好保障應屆畢業生的權益,讓他們在選擇有變時不必承受過重的代價,教育部提出建議,違約金不得超過5000元。如今,企業「違約」時,違約金也是5000元。有學生對媒體說,幾千元錢難以彌補他們的損失,雙方很可能產生更多糾紛和爭執。 應屆生的就業保障好不好,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有專家說,可以將「三方協議」納入勞動法,遇到糾紛時,啟動勞動監察或勞動仲裁機制。也有學校把違約的企業拉入校園招聘的黑名單。 在我看來,只有引導招聘市場良性發展,才能更好地保護雙方的利益。社會既要充分保障應屆生的權益,也要保護企業校園招聘的積極性。如果對企業的處罰過重,企業縮小校園招聘的規模和範圍,將進一步壓縮應屆生的就業空間。 營造一個和諧、友好的就業環境,不只是求職者和企業雙方的事,還需要法律體系能跟得上就業形勢的新變化;政府部門積極有為,及時調和雙方的矛盾;教育系統能為「被違約」的學生提供更多支持。 比如,當企業確實因經營問題,不得不違約時,政府部門可以介入,讓「被違約」的畢業生保有應屆生的身份,不會喪失應屆生原有的權益。對多次、頻繁違約的企業,政府部門則要加強監管。 目前,「三方協議」的違約更多以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解決。面對越來越多的違約情況,是否可以考慮拓寬申訴渠道,讓被違約的學生反映情況更方便?又是否能夠為被違約者提供法律援助和就業指導,而不是讓他們陷入「自認倒黴」、不得不匆忙「落地」的境地? 如果用人單位確因經營狀況不佳要解約,也應該有更溫情、人性化的方式。比如,違約企業或許可以向同行業的其他企業推薦這些「被違約」的應屆生,讓他們有被看見、被錄用的機會。 據媒體報導,一些民辦學校違約,是因為招生人數「嚴重背離預期」。也許,提前做好人力資源調研與規劃,明確當年用人需求,可以減少這種令人惋惜的錯位。 此外,「契約精神」不是「自覺」發生的,明確企業違約的賠償標準,也應是法治發力的方向。 對於那些即將離開校園卻忽然失去落腳點的年輕人,高校也不妨給予更多支持。比如,有能力的學校可以為「被違約」的畢業生提供宿舍暫住、幫助他們接觸新的工作機會。針對來校開展校園招聘的單位,學校應該開展充分的背景調查工作,並在籤好「三方協議」後,積極跟進畢業生的入職進展。 一篇名為《信用法治視角下企業違反就業三方協議的治理路徑》的論文提供了新解法:高校可以在合法範圍內收集違約企業的信用信息,提交給當地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機構,經審核後對外發布。 高校作為「三方協議」的一方,披露違約企業的行為具有一定公信力。高校公開披露的信息數據也可以被納入國家信用體系,作為考核企業管理的硬指標。 靠學生「認倒黴」、企業「認罰款」,不是系統性解決就業違約問題的思路。真心想為這些年輕人做點事,能想的辦法還有很多。 魏晞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青柠直播 | sky直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美女直播 |
免费直播平台 |
抓饭直播 | 魅影直播间 |
妖姬直播 |
黑白直播 | 绿茵直播 |
鲨鱼直播 |
百丽直播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樱花直播 |
香蕉直播 | 妖姬直播 |
青柠直播 |
零点直播 | 月神直播 |
大鱼直播 |
看b站a8直播 | 69美女直播 |
蜜桃视频 |
暖暖直播 | 妖姬直播 |
妖精直播 |
蜜糖直播 | 榴莲视频 |
桔子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