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5上海書展一開門,七年級學生小蕾直奔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捧起主賓省湖南帶來的馬伯庸新書《長安的荔枝》,眼神裡閃爍著對歷史的濃厚興趣。書展,成為她新學期歷史課最好的啟蒙。上大三的學生明瞳6時就從寶山的家裡出發,7時半就穩穩佔據了隊伍的最前端,「為了等我喜歡的網文作家愛潛水的烏賊籤售《詭秘之主》。你看,我包上都是他的周邊。」備受矚目的上海書展如約而至,在這個數字閱讀佔據主流的時代,一場匯集1267項活動的實體書展,正在為「為什麼我們還需要紙質書」這個問題書寫生動答案。本屆書展以兩大突破性舉措——「雙主場」的空間拓展與「閱界市集」的時間延展,打破傳統書展的時空邊界,為市民讀者奉上一場形式新穎的閱讀嘉年華。文創與打卡共存、買書者與集章者同好的展廳,充分說明讀者既要情緒價值,但也未曾離開過閱讀本位。書展現場人潮湧動空間拓展 營造氛圍本屆書展最具開創性的舉措,莫過於首次採用「雙主場」並行模式:上海展覽中心與上海書城福州路店兩大文化地標,遙相呼應,共同承擔主會場重任。這不僅是對上海書展物理空間的擴容,更是對不同閱讀氣質與城市文化肌理的融合。上海展覽中心俄羅斯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巍峨雄壯,開闊的廣場有著莊重而熱烈的殿堂氛圍。這裡匯聚了國內外頂尖出版社的最新力作、珍貴古籍文獻、重大主題出版物,是深度閱讀、思想碰撞、版權交易的高地。「舊書新知」展位上的讀者進入序館,可以看到主雕塑「書香是一種氛圍」。兩側新增的「舊書新知」全國邀請展,除了熟悉的上海舊書店之外,天津市古籍書店、北京中國書店、重慶新華書店有限公司、四川毛邊書局、西安古舊書店、南京復興書店、廣東·舊書店等多地特色舊書店都是首次到滬。重慶書城副經理張智豪感嘆,為了這次上海書展準備了逾700種舊書,「以前從未參加過上海書展,真羨慕同行能把書香氛圍搞得如此濃鬱。」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的穹頂下依然是「國家隊」——以「金書玉匣」為理念的中國出版集團與今年的「主賓省」湖南。在中央大廳活動區,「行進的風景2025——中國作家協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作品聯展啟動,同樣在這裡,今天下午舉辦的「湘滬攜手 文脈共承——中南傳媒精品圖書推介暨合作夥伴籤約活動」,旨在「推介一批好書、籤約一批作家、聚合一批平臺、推出一波福利」。書展現場上海最大的單體書城——上海書城福州路店所處之地福州路,可以說是中國現代出版業的發源地,是市民日常閱讀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煙火氣與市井文明在這裡達到微妙的平衡。作為今年上海書展「雙主場」之一,書城的書展不售票,一至七層都有書展的特惠區域,參展出版機構約50家,58折至75折的優惠商品約4萬種,覆蓋大量暢銷品種。「書展一日遊」線路貫穿七個樓層,讀者可以在熟悉而溫馨的環境中,更從容地淘書、品讀,感受海派文化與城市記憶的流淌。上海書城的親民性也體現在互動性強的熱門IP主題展上,大師書房「向大師致敬」七天七講及圖文展活動在一樓、七樓推出,邀請學者嘉賓及大師後人,聚焦王蘧常、徐森玉等七位上海文化大師學者的生平及文化遺產,進行深度訪談並配以圖文展覽。5樓的《探秘·兵馬俑》VR體驗展、6樓「拾光共聚場」的山西古建壁畫技藝展和7樓的閱文十周年IP特展,讓這座老牌書城「可遊、可玩、可學」。上海書展的「雙主場」並非簡單分流,而是形成了城市氣質上的互文關係,編織了一張覆蓋不同人群的立體閱讀網絡,讓書香浸潤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時間延展 彰顯活力如果說「雙主場」拓展了書展的空間維度,那麼首次依託上海展覽中心廣場每晚開設的「閱界市集」,則是對書展在時間維度上的一次浪漫而充滿活力的突破。當白天的書香盛宴漸入尾聲,華燈初上,「閱界市集」如約綻放,將書展的熱度延續至夜晚,打造出集閱讀、休閒、娛樂、社交於一體的「夜間書香樂園」。8月13日至18日每天從17:30開放至22:00,周五、周六更延長至22:30。夜市匯聚文創手作、清涼飲品和童年遊戲,讓書香與煙火氣在夏夜交融,讓閱讀變得輕鬆好玩。「閱界夜市」海報市集上,流動書房與出版品牌「新經典」共同打造的「餘華文學小賣部」講究的是互動。流動書房被巧妙改造為復古「精神小賣部」,《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等餘華經典作品被包裝成各式各樣的可口小吃。流動書房展位前的小黑板列出獨特「菜單」:《在細雨中呼喊》是酸澀話梅,青春滋味;《活著》是芥末薯片,吃著會「流淚」;《兄弟》是勁爽辣條,第一口「破防」;《第七天》是靈魂冰汽水,一口「涼到心底」。讀者挑選「口味」,即是在選擇體驗不同人生況味的「精神食糧」。流動書房內重磅展出《活著》1:1復刻手稿,這是餘華1992年於北京8平方米小屋中一筆一畫寫下的原始創作,讓讀者得以近距離觸摸文學誕生的重量。燈光、音樂、書香、笑語,將共同構成一幅充滿活力的城市夜讀圖景。「閱界夜市」模擬效果圖書展IP正延伸至城市公共空間,時時刻刻提醒著人們身邊的上海書展已經開幕,閱讀隨時可以開始:軌交10號線與13號線交會處的「上海六千年文化長廊」,以《上海六千年:海納百川的文明之路》為敘事核心,將歷史融入通勤場景;「東方悅讀·Metro大都會城市文化地標徵集活動」則邀請市民共同打造軌交沿線「書香風景線」;經過上海書展主會場的71路公交車上,上海書展吉祥物「逗點」與「浪浪山小妖怪」IP形象開始了「互動」……書香滿城,書香無界。
原標題:從「託有難題」到「幼有優育」 「快看這個『重磅消息』,鼓勵用人單位辦託管!咱寶貝以後的暑假是不是不用再送回老家了?」看到新聞時,家住湖北宜昌的武女士激動地對丈夫說。 武女士口中的「重磅消息」,是指國家衛生健康委等7部門7月8日聯合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普惠託育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要發展「1+N」的託育服務體系。「1」就是指託育綜合服務中心,發揮示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區域託育服務發展。「N」是指託育機構、社區嵌入式託育、幼兒園託班、用人單位辦託、家庭託育點等多種形式的託育服務機構。 近年來圍繞託育發布的一系列政策,傳遞出一個清晰的信號:養娃不僅是小家的事,也是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大事。「做好託育服務,對於激發『生』的意願、解決『育』的難題和減輕『養』的負擔具有重要作用。」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教育廳原一級巡視員劉菊嬌長期關注託育。 今年1月3日,劉菊嬌就收到一條好消息:她在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的《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提案》被評選為2024年全國政協好提案。 「黨中央、國務院對『一老一小』問題高度關注。相信《意見》中提出的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託位數4.5個、新增普惠性託位66萬個的目標很快就會落地成真。」劉菊嬌感慨。 入託可及,完善普惠託育經費支持 清晨六點半,全職主婦、「二孩」媽媽黃伶俐一邊用餘光瞄著客廳內玩耍的三歲大女兒,一邊在廚房衝泡奶粉,九個月大的二女兒被她裹進襁褓,背在背上。一個人要同時照看兩個小寶,讓她疲憊不堪、分身乏術。大女兒生日小,還不到公立幼兒園的入園年齡,私立幼兒園託育班每月收費4200元,相當於丈夫每月收入的一半。她猶豫再三,還是決定將大女兒送回百裡外的鄉下,到9月份幼兒園開學再接回來。「請老家的父母幫忙照看會省下一大筆開銷,但要跟孩子分開一段時間,也不知道她能不能適應。」黃伶俐有些許無奈。 2024年國務院對多地的調查數據顯示,超過三成的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有送託需求,但目前全國實際入託率僅為7.86%,現有託位缺口較大。 「一些家庭有嬰幼兒入託『剛需』,但符合需求的託位可能『一位難求』;有些託育機構因收費較高、接送不方便等原因導致『供非所求』,出現『家長託不起、機構招不滿』的矛盾現象。」受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委託,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研究所所長洪秀敏課題組曾對北京等13個城市開展了託育服務的供需調研。調研發現,託育服務在供給規模、結構、價格、質量等方面尚未充分適應家庭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目前,普惠託育服務的財政性經費支持不足,主要依靠社會力量發展託育服務。2023 年全國民辦託育機構佔比高達89.5%,平均月費(不含餐費)1978元,一線城市更是突破5500元。」洪秀敏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院長楊麗婷曾用三個月時間,帶隊完成了廣東 20個地市的實地走訪,回收了1201份家庭問卷,82%的廣東家長期望普惠託育月費控制在2000元以下。 洪秀敏表示,目前不同辦託模式面臨不同程度的困難。大家比較期盼的單位辦託,場地要符合嬰幼兒活動安全標準,改造費用較高,但難以獲得政府補貼,靠單位自籌,積極性較低。而且職工子女年齡分布不均、職工的流動性強,單獨辦託易導致資源閒置、產生虧損。社區辦託育,則存在場地整合難的問題,目前僅有6.15%的社區有託育設施。家庭辦託需要將住宅改為經營性質,這需要業主一致同意,存在現實難度,而且服務與安全的規範不足。私立託育園費用偏高,因為需自行負擔房租、人工、裝修、運營等成本,房租和人工成本佔總收入的75%以上。雖然國家有專項補貼,但補貼往往是針對建設,對運營缺少支持。2023年,全國民辦託育機構約七成處於虧損狀態。 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原司長楊文莊表示:「當前託育服務已成為影響家庭生育意願、制約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關鍵民生問題。新政的核心目標是通過多元供給破解『託育難』,讓普惠託育從『奢侈品』變成『必需品』。」 如何為不同家庭提供便捷、實惠、優質的普惠服務?多地做出探索。 「我們根據周邊家庭收入水平和運營成本,制定了每月2280元的收費標準,既能維持運營,家長也能接受。」在廣州市海珠區,全新打造的龍鳳街道普惠託育園解決了周邊家長的大難題。園方負責人程映雪介紹,該園依託康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場地由街道提供並免收租金,交由第三方機構運營。 據了解,海珠區政府通過「搭平臺、抓監管、給補貼」三方面介入,減免租金、規範質量評估,並提供資金支持,讓託育服務月均收費降至2500元以內。 「建立穩定、合理的資金投入機制是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的堅實基礎。」洪秀敏建議,優化完善普惠託育服務經費支持機制,一方面,儘快完善普惠託育服務的價格形成機制,督促各省區市指導普惠託育機構,結合不同年齡段嬰幼兒照護需求和運營成本差異科學制定收費標準,及時跟蹤評估,不斷優化完善相關政策,發揮市場調節機製作用,利用價格槓桿引導機構提升服務質量。另一方面,不斷優化普惠託育服務的財政補助政策,健全財政投入保障機制,推動普惠託育機構優惠政策落地落實。 送託方便,打造「15分鐘託育圈」 凌晨4點,家有2歲寶寶的某公立醫院醫生張明剛完成一臺急診手術。託育機構的費用在他看來不是問題,他更在意距離——離家3公裡,走路送太遠,只能開車。「值完夜班本想好好補一覺,但一大早得爬起來開車送孩子,實在是強人所難。」張明無奈。 而新政策中「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託班、支持用人單位辦託」等舉措,讓他眼前一亮。「新政策中提到,辦託所需的支出可以按規定從職工福利費列支,用人單位工會經費可適當補充。這就能提高單位辦託積極性,讓我們『帶娃上班』的設想有望成為現實。」張明很期待。 國家正通過政策引導,努力把託育服務送到離家庭更近的地方——社區裡、單位旁。「廣州市推動的『一街一普惠』,即每個街道(鎮)至少建設一個由政府主導、價格優惠、專業規範的託育園,已在多個街道建成並運營,在我看來提供了很好的實踐樣本,為居民打造了『15分鐘託育圈』。」楊麗婷說。 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託班,在許多代表委員看來,不失為盤活閒置資源、增加幼兒園生源和收入的方式。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雅安市教育考試院院長庹慶明在調研中發現,這不是簡單的「向下延伸一個年齡班」,小月齡嬰兒本身更為脆弱,且和接近3歲的幼兒需求差異巨大,如建立託班,前期投入和持續運營成本都會顯著增加。對此他建議,增加財政投入,支持新建、改擴建幼兒園或設立專門託班,配備適合低齡幼兒的設施,並探索普惠性收費或補貼機制;充分利用現有幼兒園硬體條件,增設託班或改造低齡幼兒活動空間。 「杭州某公辦園將閒置教室改造為託班,政府按每班20萬元補貼設施升級,利用現有師資團隊,使託班月費降至2200元,比專業機構低40%。」這種「託幼一體化」模式,在他看來是快速擴量降價的有效路徑。 入託安心,破解師資質量短板 託育服務質量,也是贏得家長信任的核心關鍵。「我通過監控發現,老師用成人剛用過的筷子給1歲寶寶餵飯,果斷退掉了私立託育機構的名額。」一位寶媽在社交媒體上感嘆,連收費高昂的託育服務也不可靠,家長實在不知如何找到放心的託育。 這種對託育質量的擔憂,在代表委員的調研中反覆出現。 「部分託育機構在師資專業性、環境設施科學性、監管規範性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導致家長對送託存在顧慮。」庹慶明通過調研發現,現有託育機構的總體服務質量仍然有待提升,對此他建議完善0至3歲託育機構的設立標準、照護服務規範與安全衛生標準,加強師資培養培訓,明確監管主體,建立常態化的服務質量監測評估和信息公開機制。 「0到3歲是孩子生長發育的『機遇窗口期』,對孩子未來有持久影響,同時,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更精心地呵護。然而,目前託育機構的安全性和託育員專業性還不夠讓廣大家長們放心。」楊麗婷對此建議,一是要著重推動託育機構的行業準入從備案制改為審批制,倒逼機構加強規範化建設、提升服務品質,讓優質的託育機構成為市場主體,防止「劣幣驅逐良幣」,推動託育行業健康發展。二是要推動託育服務人員實行資格準入。 全國政協委員、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楊方在調研中發現,當前託育服務機構師資水平參差不齊,缺乏統一、規範的認證體系,直接影響託育服務的質量和嬰幼兒的健康成長。 「統一全國託育服務機構師資認證體系,對於提升託育服務質量、保障嬰幼兒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楊方提交了相關提案。其中建議,由國家層面制定託育服務機構師資認證統一標準,明確嬰幼兒心理育養標準和操作規範,包括學歷、專業背景、職業培訓、實踐經驗等要求;建立嚴格的認證流程,包括資格審核、培訓考核、實踐評估、退出機制等,確保認證過程的公平公正和客觀有效;把託育師資納入師範類大專院校專業類別,面向社會招生,培養專業高質量託育師資人才等。 她也觀察到,近年來,國家層面出臺了不少規範監管保障政策。但站在家長的角度,更重要的是這些規定如何落實。有專家建議,建立社區託育服務家庭回訪制度,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全面了解社區託育機構的服務內容和短板問題,為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提供參考依據。可以委託第三方機構,對社區託育服務實效進行專業評估,對託育機構的誠信記錄、人員信息和服務過程進行動態監督,評估結果定期向社區公布,最大限度消除嬰幼兒父母的擔心和顧慮。 據了解,制定託育服務法已列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並確定由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牽頭起草。 「我很期待託育服務法儘快出臺,有關部門嚴格落實相關規定,進一步促進託育服務的法治進程。」楊方充滿期待。 (記者 李丹陽 通訊員 馬嘉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四季直播 | 魅影视频 |
伊人app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黄瓜直播 |
花儿直播 |
魅影视频 | 魅影直播间 |
奇秀直播 |
免费直播 | 绿茵直播 |
蝶恋直播 |
心动直播 | 黑白直播体育 |
现场直播 |
祼女直播app | 成人免费直播 |
妲己直播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雪梨直播 |
伊对免费下载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柠檬直播 |
雪梨直播 |
荔枝网直播 | 免费直播 |
妖姬直播 |
成人抖阴 | 心动直播 |
樱花直播n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