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7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黨外人士座談會時強調。 決勝「十四五」、謀劃「十五五」的關鍵時刻,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 「主要經濟指標表現良好,新質生產力積極發展,改革開放不斷深化,重點領域風險有力有效防範化解,民生兜底保障進一步加強,我國經濟展現強大活力和韌性。」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依然面臨不少風險挑戰,要正確把握形勢,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用好發展機遇、潛力和優勢,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 辯證分析形勢、優勢、趨勢,清晰有力定調、定位、定向。 越是壯闊的航程,越需要領航的力量。 思想引領—— 「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今年,《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習近平生態文明文選》第一卷相繼出版發行。廣大黨員幹部在深學細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進一步認識到思想引領的力量。 「半年報」展現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活力—— 國民經濟穩中向好,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外貿頂壓前行,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同比增長7.2%;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新興產業茁壯成長,傳統產業求新求變…… 「來之不易」「超出預期」「韌性凸顯」,在單邊主義明顯抬頭,保護主義捲土重來,嚴重損害國際經貿秩序、衝擊全球經濟發展的背景下,這份「成績單」贏得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大幅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何以逆風前行?思想為帆,踏浪爭先。 按照新發展理念做好經濟工作,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認識論、方法論,也是行動指南。 「咬定青山不放鬆,堅定有序向前推進」,盛夏時節,習近平總書記踏上三晉大地,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指引方向。 「咬定青山不放鬆」,是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品質的象徵,也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中國經濟迎難而上的寫照。 錨定創新第一動力,堅定不移發展新質生產力。 DeepSeek大模型火熱出圈、智慧機器人亮相春晚舞臺和馬拉松賽場、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刷新世界紀錄……進入2025年,創新成果井噴式湧現,新質生產力正深刻改變著中國經濟的內涵和能級。 從雲貴高原到塞外草原,2000多公裡的間隔,新質生產力各展千秋。 今年全國兩會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即赴貴州和雲南考察調研。在雲南,聽到當地把農業作為「晶片」產業來抓的做法,習近平總書記一一盤點,「雲南本地產的茶很多,當年就是茶馬古道,中藥材歷史悠久,小粒咖啡很好喝,還是橡膠主產區,有熱帶亞熱帶的水果堅果……這些特產都是你們的王牌」。 高質量發展,既要遵循經濟規律,又要因地制宜,突出自身特色。 吹的是草原風,用的是風光發電,產的是綠色數據。 內蒙古中科超算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智算中心機房裡,一排排黑色機櫃整齊排列,一臺臺伺服器不時閃爍燈光。這裡全年平均7攝氏度的氣候,每度電0.32元的優惠價格,以及公司80%以上的綠電比例,讓用電成本相比北京同類項目低約2/3。 先立後破,目前內蒙古正有序淘汰高耗能數據中心,嚴格控制新建數據中心能耗,著力解決算力與電力協同發展難題。 在如今的中國,一秒鐘,超143萬GB的數據在雲端傳輸。「東數西算」,讓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奏響高質量發展的協奏曲,各地區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找準定位,比較優勢充分釋放,優勢互補更加有效。 理國如張瑟,弦弦相系、韻韻相疊。 在遼寧指出「要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在吉林要求「統籌區域協調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習近平總書記為協調發展把脈定向。今年上半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上年同期的2.45降至2.42,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讓綠水青山成色更足。「越是發展任務重,越要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關於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實施意見》《美麗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印發實施,美麗中國建設「1+1+N」實施體系不斷完善。 「中國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利用外資的政策沒有變也不會變。」世界經濟風雲激蕩之際,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示。「看好中國」「到中國去」,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與行動。中國作為「確定性的綠洲」,正以開放合作的「中國智慧」、互利共贏的「中國方案」、和合共生的「中國主張」,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信心、注入動力、注入正能量。 「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上」,今年首次國內考察的第一站,總書記惦記著遼寧葫蘆島的受災群眾。看住房、問困難……千家萬戶的小事,就是共產黨執政的大事。 高質量發展,共享是根本目的。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直解民生難題,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於人」,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不斷完善,實施育兒補貼制度……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5.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4%,農村居民收入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分別快於城鎮居民1.2和1.5個百分點。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2015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10年來,新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指引著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前進方向。 「小顆粒」撬動行業「大格局」。 山東青島瓷興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黑色的矽粉搖身變成白色高純度氮化矽粉體。該公司憑藉自主創新破解技術難關,成功打入全球氮化矽材料高端產業鏈,產品應用於比亞迪、特斯拉等知名品牌新能源汽車。 「今年上半年,即便國際貿易環境變幻無常,我們的產品仍然有很強競爭力。」公司董事長高裕昆說,如今,企業的氮化矽材料出口佔比達到70%,都是高附加值類型出口。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 「新時代新徵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囑託,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堅定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今年上半年,我國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同比增長9.5%,製造業民間投資同比增長6.7%;民營企業進出口同比增長7.3%,佔我國外貿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 「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邁出新步伐、躍上新臺階。 戰略擘畫—— 「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各種不確定性」 「這條路是走對了!」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洛陽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語氣堅定。 這是一條什麼路?是「堅持走自主發展實業的道路,靠自己的力量發展工業、製造業」之路,是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的發展之路。 從「一五」到「十四五」,從「造得出」到「造得精」,從「手搓」初級軸承到高端軸承產值佔企業總產值的七成,洛軸的跨越,讓總書記感觸很深,「遭遇『卡脖子』,倒逼我們自己幹,反而浴火重生、鳳凰涅槃。」 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徵。洛軸是樣本,映射著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對今天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構建新發展格局,既是我國自身發展的戰略需要,也有利於化解外部衝擊和外需下降帶來的影響,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大國經濟的特徵都是內需為主導、內部可循環。 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化了我國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的規律性認識,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 思想偉力引領氣象萬千,戰略定力贏得發展主動。 也是這趟河南之行,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要堅定信心,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各種不確定性。」 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人潮湧動,看樣、議價、直播帶貨、打包發貨、線上洽談……商戶們忙碌中透著淡定從容。 今年以來,面對外部環境變化,義烏市加快內外貿一體化改革,全力以赴拓展國內外市場—— 國際方面,聚焦中亞、東南亞、南美、非洲等區域和新興市場,縱深推進小商品城品牌出海徵程,今年上半年,新籤約品牌出海項目14個,累計布局落地60個,覆蓋28個國家和地區,服務5000餘家商戶出海開拓全球市場;國內方面,深入推進「市場萬裡行」行動,組織數百家企業赴雲南磨憨、江西景德鎮、福建晉江、河北正定等地開展貿易對接會,義烏商戶幾乎是「三天一小展,一周一大展」。 勇立潮頭,以優質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競爭主動。 「大家從容不迫,期待著風雨過後見彩虹。」在義烏小商品市場賣秤23年的商戶呂成均說出了義烏商戶的心裡話。面對外部環境變化,義烏商戶不等不靠,以「四千」精神苦練內功,加強創新,提升品質,增創品牌,擴大外貿「朋友圈」。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既是發展課題,也是改革命題。 「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抓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持續做強國內大循環,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活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在今年9項重點任務之首;今年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擴圍提質實施「兩新」政策,加力實施「兩重」建設;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部署「五統一、一開放」,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推動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 以舊換新,四兩撥千斤。截至今年上半年,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銷售額2.9萬億元,約4億人次享受補貼優惠。上半年,內需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68.8%,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52%。 無序競爭,扭曲市場機制,阻礙國內大循環。在準確認識階段性問題和深刻把握市場規律的基礎上,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推動高質量發展。 政府行為越規範,市場作用就越有效。 今年初,《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正式發布,明確提出「防止出臺或實施妨礙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4月20日,《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辦法》正式實施,圍繞遏制部分地區招商引資惡性競爭作出部署,要求在給予優惠政策時應當堅持合法合規、一視同仁……地區「小循環」逐步打破,市場壁壘逐步拆除,區域間貿易更加順暢,為釋放內需潛力、做強國內大循環奠定堅實基礎。 經黨中央批准,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將於今年12月18日啟動。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正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努力打造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 在當前全球動蕩時刻,中國用行動向世界表明,中國是可以信賴並攜手創造美好未來的夥伴,中國意味著確定性、未來性、機遇性。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今年以來,不懼「逆風」「回頭浪」,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依託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吸引全球資源要素,「讓中國新發展成為各國的新機遇,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更多確定性。」 「這裡擁有獨一無二的工業體系與供應鏈生態,國際資本難以割捨。」有國際人士來華調研後深有感觸地說。 今天的中國,產業規模大、門類齊全、集群化特徵明顯、配套能力強,意味著「別人不給我們開門的時候,我們自己還能活下去、活得更好」。更重要的是,中國已成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一環」,想和中國「脫鉤斷鏈」無異於天方夜譚。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增強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當我們今天面對風高浪急而變得更強更從容淡定時,更能深刻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一重大決策的戰略遠見。 「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發展前進的過程。」這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辯證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在風雲變幻中舉旗定向、掌舵領航,帶領我們黨不斷深化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保證,在關鍵時刻、重要節點,黨中央及時研判形勢、作出決策部署,確保我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這是全黨上下形成的最大共識。 篤行實幹—— 「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雁棲湖畔,一件件「國之重器」加速生長。 16個科技設施平臺面向全球開放共享,累計開放機時超過143萬小時;4個大科學裝置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運行……今年以來,懷柔科學城建設邁出新步伐。這座橫跨北京懷柔、密雲兩區的基礎科學「搖籃」,成為全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懷柔科學城已經進入以運行為主的新階段。」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十四五」時期新布局的8個設施平臺正加緊建設,懷柔科學城將按照「建成與國家戰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的戰略定位,一張藍圖繪到底,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實現中國夢是一場歷史接力賽。 謀劃「十四五」規劃時,習近平總書記闡釋了「十四五」的五年和「兩個一百年」的內在邏輯:「『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按照「兩步走」的戰略安排,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將在2035年完成第一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謀劃,把五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放到15年中通盤考慮,15年規劃又以五年規劃為基礎來考量設計,中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互疊加、環環相扣,「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由之而來。 在廈門領導制定《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福州「3820」戰略工程3年、8年、20年目標如期實現,浙江「八八戰略」一以貫之20餘年……一張藍圖繪到底,是為政者政績觀、事業觀的體現,映照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 想在前頭,趕在前頭,「把歷史視角、戰略思維,都落實到具體行動上來。」 「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出動員令。 「圓滿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經濟大省要挑大梁。」全國兩會上,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提出要求。 「要在加緊落實規劃目標任務的同時,適應形勢變化,把握戰略重點,科學謀劃好『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在上海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時,總書記著重強調。 科學規劃、殷殷囑託,凝聚團結奮進的力量、激發乾事創業的熱情。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牢牢把握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發揮優勢、各展所長,幹字當頭、奮勇爭先,確保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 決戰決勝「十四五」,江蘇將實施約40項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和80項前沿技術研發項目,向更多全球首創、首試、首發成果衝刺;貴州將推動數字經濟取得新突破,高質量建設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湖北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帶動全面創新,努力實現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與更好發揮先發優勢的「智慧增長」…… 截至目前,「十四五」規劃各項主要指標中,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人均預期壽命,糧食、能源綜合生產能力等8項指標進展超過預期;經濟增長、全員勞動生產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等指標進展符合預期;102項重大工程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重大成效,預計年底前能全部完成規劃目標。 科學制定和接續實施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一條重要經驗,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個重要政治優勢。 「各地區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在全國大局中精準定位,加強規劃銜接。」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各地區各部門謀篇布局提供根本遵循。 6月10日,浙江省召開「十五五」規劃編制專題會議,將「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作為核心任務;黑龍江等地在「十五五」規劃的謀劃中,也將「穩步推進共同富裕」作為重要內容;山東省通過省政府門戶網站、主流媒體、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深入開展「十五五」規劃編制意見建議徵集活動,以高質量規劃編制助力打造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河南省在「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推進會上提出,要謀實重點任務,堅定落實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 一錘一錘,實打實;一年一年,卯足勁。「正確的就要堅持下去,久久為功,不要反覆、不要折騰」,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 發展任務越是艱巨繁重,越需要以優良作風凝心聚力、幹事創業。 「要把正風肅紀反腐貫通起來,引導廣大黨員、幹部自覺遵規守紀、大膽幹事創業。」今年全國兩會剛一結束,黨中央就在全黨部署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的今年黨建工作重點任務。求真務實,才能真抓實幹,唯有下大力氣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才能以工作實績和發展實效,確保全面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 *** 直窮絕頂高,始覺天地闊。 「『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推動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戰略任務取得重大突破」「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為「十五五」標定歷史方位、明確戰略目標、部署重大任務。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心不遠,要登絕頂莫辭勞。「有目標、有規劃、有戰略」,中國式現代化正「一步一個腳印扎紮實實向前推進」。 「當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樣一個時代,更多孕育的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曙光。」 本報記者 汪曉東 吳秋餘 劉詩瑤 《人民日報》(2025年08月07日 第 01 版)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張馨予 發於2025.8.4總第1198期《中國新聞周刊》雜誌 從業30餘年來,有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之稱的吳澎主持和參加了超過120項工程設計和科研項目,最近幾年,「運河」成為他工作中的關鍵詞。作為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水規院」)原總工程師,吳澎是平陸運河工程設計專家,也為規劃中的贛粵運河和湘桂運河研究工作提供專業指導。 2022年8月28日,平陸運河開工建設,預計將於2026年底通航。這是中國自京杭大運河以來建設的第一條運河,具有格外重大的意義。相比正在修建的平陸運河,浙贛粵運河和湘桂運河雖然仍然處於前期研究論證階段,但也格外受外界關注。 浙贛粵運河由贛粵運河和浙贛運河組成。5月10日,浙江印發的《關於高水平建設「航運浙江」的實施意見》正式實施,其中明確提出「謀劃推進浙贛運河」。去年10月,江西省交通運輸廳發布了7份關於贛粵運河工程中標的消息,涉及預可行性研究、投融資模式及方案研究、經濟帶發展研究等。 湘桂運河也時有新消息傳來。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湖南代表團以代表團名義向大會提交建議11件,打頭的一件就是《關於將湘桂運河列入國家「十五五」規劃的建議》。2月,湖南省交通運輸廳規劃與項目辦公室就《湘桂運河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進行公開招標。 除此之外,荊漢運河和渝黔桂運河也有各自的動靜。正因如此,一些學者提出「運河時代」概念,認為運河工程是新一輪基建代表。不過,也有一些長期研究交通的學者認為,在平陸運河之外,應暫緩啟動其他運河建設,至少應該更加審慎地作出相關決策。 運河提速 贛粵運河北起贛州、南至韶關,湘桂運河則起於永州、西至桂林,兩條運河都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截至目前,它們都已分別開展三輪針對開發必要性、可行性等的研究論證。 與平陸運河類似,建設贛粵運河和湘桂運河的構想,早在幾十年前就已提出。1958年3月,中共中央成都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三峽水利樞紐和長江流域規劃的意見》,提出贛粵運河和湘桂運河的設想。 湖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交通設計院」)副總經理、水運規劃設計院院長張愛平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早在1983年,湘桂兩省(區)就編制了《湘桂運河航道規劃報告》,當時規劃航道等級為1000噸級。2007年,湖南省政府批准和發布《湘江幹流航道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結合水利水電梯級開發,把湘桂運河建成高等級航道。 至於贛粵運河,20世紀80年代,交通部編制了《長江水系航運規劃報告》和《珠江流域航運規劃綜合報告》,其中都對贛粵運河方案做了規劃和說明。1992年,交通部編制《贛粵運河踏勘報告》,提出通過踏勘認為贛粵運河在技術上是可行的,「未發現難以解決的制約性問題」。 兩條運河的推進提速是在2011年,《國務院關於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發布,張愛平表示,這意味著「加快內河水運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20年5月,交通運輸部印發《內河航運發展綱要》,提出打通南北向跨流域水運大通道,建設新大運河,形成京杭運河、江淮幹線、浙贛粵通道、漢湘桂通道縱向走廊。贛粵運河和湘桂運河分別是浙贛粵通道和漢湘桂通道的組成部分。 除了這兩條已經開展前期研究工作的運河,2015年以後,地方還提出了關於荊漢運河和渝黔桂運河的構想。荊漢運河是將長江「容彎取直」,從荊州松滋市松滋口利用現有河道和新挖掘河道,建設一條約230公裡長的運河,到武漢東荊河口。渝黔桂運河則連接長江與珠江上遊水系,由於這條運河還處於初期準備階段,規劃路線和規劃長度還不明晰。 在此背景下,長沙理工大學智能交通與現代物流研究院院長、教授盧毅對《中國新聞周刊》說,2022年平陸運河開工後不久,他就提出了一個觀點:中國正在進入運河時代,2022年很可能是運河時代元年。 運河能夠帶來什麼? 用張愛平的話說,有關湘桂運河的研究是湖南交通設計院最重視的工作,「排在我們所有工作的第一位」。 湖南省亦然。2023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湖南調研,張愛平說,當時湖南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推進湘桂運河建設作為三件大事之一,向李強作了匯報。另外,湖南已兩次將湘桂運河寫入全國兩會時的全團建議。 江西對贛粵運河也十分重視。2024年3月,江西省省長葉建春帶隊走訪交通運輸部,懇請交通運輸部大力支持加快推進浙贛粵運河工程前期工作。當年7月,江西省交通運輸廳廳長謝德強與贛州市政府副市長鄒治宇一同專門赴交通運輸部對接工作,鄒治宇就贛粵運河相關工作「懇請交通運輸部給予關心和支持」。今年5月21日,葉建春在推進交通強省建設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時,又特別提到要「紮實做好浙贛粵運河前期工作」。 幾位深入參與兩條運河前期研究工作的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兩省對於推動運河修建這麼積極,是因為運河能夠直接給區域運輸格局帶來改變。 湘桂運河方面,張愛平說,運河建成後,湖南附近地區的運輸可以不再從長江出海繞行至東協,而是可以直接從湘江下到北部灣,大大縮短時間和成本。至於贛粵運河,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焦芳芳曾在《贛粵運河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文中指出,贛粵運河將提供南下出海第二條水運新通道,打破中西部外貿內支線經由長江出海的單一通道格局,「極大地方便了與東協、中東、歐洲等地區的外貿貨物運輸交流,縮短1200餘公裡的海上距離、提高運輸時效」。 從全國布局來看,贛粵運河和湘桂運河作為「四縱四橫兩網」中「兩縱」的組成部分,均連接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可將中西和東南諸省連接構成廣闊聯運網,完善國家航運網絡布局。 盧毅解釋說,中國的河流大多是東西走向,南北走向的航道是稀缺的,如果修建南北走向的運河,可以形成更密集的航道網絡,水運潛力可以得到進一步挖掘。 而建設更密集的高等級航道網,可以全面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張愛平說,水運運輸成本是鐵路的1/3至1/2,是公路的1/10至1/7,具有成本低、運量大的特性,可以顯著減少大宗貨物比如煤炭、鐵礦、糧食的運輸費用。 更重要的是,幾個省份都認同,運河能夠「以線帶面」,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乃至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以湘桂運河為例,盧毅說,當前湖南國家級高等級航道(可通行千噸級以上船舶)僅163公裡,且為湖南、湖北兩省共有,湘桂運河建成後,打通漢湘桂通道,湖南將擁有935公裡的國家級內河水運通道,「它將與沿線的鐵路、公路等陸運通道一同發揮『1+1+1>3』的通道複合效應,形成黃金通道,推動通道經濟、廊道經濟高質量發展」。 湘桂運河也被寄希望於能夠使湖南經濟更好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以及西部陸海新通道北部灣,「使得湖南能夠內外兼修」。張愛平說,一旦湘桂運河建成,湖南將擁有北上長江、南下珠江的雙入海通道,這意味著沿線的嶽陽、長沙、湘潭、衡陽、永州等城市的港口地位將進一步提升,運輸格局也會得到優化調整,強化湖南與粵港澳大灣區、西部陸海新通道北部灣的聯繫,「推動湖南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提高向海經營和對外開放的水平」。 王緝憲是香港大學地理系原主任,現任「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香港中心暨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在他看來,幾個省份之所以積極推動運河建設,還有另一原因,即通過運河投資,拉動地方GDP增長。 他以湖南作為示例,「過去十多年,湖南的GDP大部分是靠投資拉動,其中最大部分是基建項目,特別是高速公路」。長城證券的研報顯示,固定資產投資是湖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尤其是2014年之後,湖南固定資產投資佔GDP比重逐漸高於全國,且差距逐漸擴大。可以理解,隨著高速公路投資邊際效益不斷降低,部分地方政府開始將基礎設施投資的對象轉向運河。 是否有需求,是否有效益? 隨著平陸運河的建設過半,以及多條運河開展前期研究,越來越多人圍繞「是否應該新建運河」進行激烈討論。 一位深度參與贛粵運河前期研究工作的工程師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即便是參與論證的人,也各持不同觀點,「有的很積極,希望(運河項目)儘管上,有的還是認為重大工程要更全面地去論證」。 各種爭議與分歧中,最先出現的是:運河作為一種水路運輸方式,過時了嗎? 2024年8月底,中國科學院院士、經濟地理學家陸大道發表的《對中國「狂挖」運河輿論的評述》一文受到廣泛關注,被認為是給各地「運河熱」澆了一盆冷水。陸大道認為,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大運河之所以成為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有自然、歷史、現實等多重原因,具有獨一無二性,其他正在規劃的運河無法相比擬。此外,儘管歐洲運河發達,但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及鐵路發展時代的到來,運河發展時代也就結束了。 吳澎也聽過許多類似的說法,「一些人認為,現在有了公路、鐵路這些現代交通,水運就沒有優勢了,但其實不是這樣」。吳澎表示,雖然運河的運輸速度較慢,但是運費成本遠遠低於公路和鐵路,「只要運河建成了,這就是它永遠抹不掉的優勢」,因此運河非常適合運輸砂石料、煤炭、礦石等大宗散貨,也適合於運輸貨櫃和液體化工品。 由此延伸的爭議,是在公路與鐵路交通網絡已經非常發達的當下,運河是否還具有比較優勢。 相較公路和鐵路,運河的優勢是運輸成本低,劣勢是運輸時間長。王緝憲指出,選擇運河運輸的主要是砂石料、煤炭等價值較低的大宗散貨,「它們不怕等」,但是在房地產下行的背景下,建築材料運輸需求會有所下降。 而對於價值高的貨物,即便運河的運輸成本遠遠低於公路、鐵路,它們仍會通過後者進行運輸。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謝燮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他在福建寧德調研時,發現寧德時代的電池等高價值貨物出口幾乎不走寧德港,而是通過公路運輸到廈門港再出口,因為這類貨物的價值高、時效性更敏感,通常會選擇運輸時間更短的運輸方式。 這些討論都指向那個核心問題:規劃中的運河到底有沒有運輸需求?能不能產生效益?吳澎說,這也是開展運河項目論證時排第一位的問題。 如何評估運河的運輸需求?吳澎說,主要會考慮運河影響區域腹地裡產業的特點,評估這些產業有哪些貨物適合走水路運輸,以及這些貨物現在採用什麼運輸方式,「如果走運河比現在的運輸方式有優勢,就按比較大的比例把運量轉移過來;如果走運河運輸的優勢不是很大,就按比較小的比例把運量轉移過來,然後預測出一個數字」。 在預測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概念——誘增運量。張愛平說,在湘桂運河的預可行性研究中,「我們認為,只要水運體系建成,會產生一定的誘增運量」。過去,一些礦石因為沒有相對經濟的運輸方式,「可能根本不存在運輸需求」,但是一旦修建了運河,就有了合理且經濟的運輸方式,因此會產生礦石的誘增運量。 運河的誘增運量確實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很難進行預測。吳澎記得一個案例:京杭運河有一條過濟寧的支流洙水河,菏澤希望修一條航道與其連接,這個項目的研究論證由中交水規院負責。「當時我們認為這裡沒有太多貨運,預測運量大概400萬噸,就開始做可行性研究報告了,但是沒多久得到消息,有一家玻璃廠得知那裡要通航道,打算把工廠遷過來,他們一年就有500萬噸的運輸需求,產品和原材料全部走水路。這種需求,你說怎麼預測?」吳澎認為,現在國內傳統的運量需求分析手段,仍很難預測清楚轉移運量和誘增運量。 需要注意的是,誘增運量是否會產生,仍是未知數。謝燮認為,經濟社會的運行機制非常複雜,超乎研究者的想像,「甚至誘增運量有可能以反面形式出現」。 謝燮曾提出,內河水運有第一次窗口期和第二次窗口期。第二次窗口期指的是2000年以來,中國內河水運在土地價值和環境價值不斷提升的大背景下重新煥發生機的時期。謝燮說,這是因為內河水運相對於公路運輸和鐵路運輸來講具有節約土地和節能環保的優勢,受到重視。因此在這一時期,誘增運量往往以超乎想像的規模出現。 一旦過了內河水運的窗口期,謝燮認為,內河水運快速發展的條件也就不再具備,並且現在已經能看到一些跡象。他舉例說,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僅在部分地區生產,由此產生了巨大的貨運需求,很長一段時間裡,內河水運和海運的發展都受益於這種需求。但是近幾年全球的能源運輸需求在下降,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已經成為趨勢,未來水運需求也可能會下降。 2023年,謝燮曾調研內河水運物流平臺「物潤船聯」,得到的典型數據是:內河船舶的活躍度為67%,即只有2/3的船舶處於運營當中,其他船舶都因為市場需求不足而處於停航的狀態。「長江、西江(珠江流域的主流)等內河水運發達地區的水運市場需求尚且如此,如何保證未來運河大工程建成後有貨可運是一個大問題。」 上述深度參與贛粵運河前期研究工作的工程師說,在上一輪交通運輸部主導的前期研究工作中,一共有幾家機構做了運量預測,其中比較理想的預測運量是一年4000萬噸至5000萬噸,而廣東省交通運輸規劃研究中心當時作為前期研究參與方之一,預測贛粵運河2035年的運量僅約1500萬噸,是其他機構預測的一半。 從運河自身角度來說,其投資回報率和運量緊密相關,收入主要來自船閘通行費。謝燮以浙贛粵運河為例算了一筆帳,「規劃研究中的浙贛粵運河全長1988公裡,總投資3200億元。假設運河每年貨運量滿打滿算為1億噸,按照一半的運輸距離來計算運距,則可以產生1000億噸公裡的運輸周轉量。假設每噸公裡的運費按照0.05元計算,則每年可以產生50億元的運費收入」。 而相較之下,修建運河的成本是很高的。平陸運河項目總投資727.2億元,湘桂運河預計總投資1500億元,浙贛粵運河預計總投資3200億元,這樣大規模的投資,如果沒有足夠匹配的效益,顯然是不合算的。 正因如此,王緝憲並不贊成修建運河,「如果負責修建運河的企業也是負責運營運河的企業,可能就不會支持修運河了,因為修了一定賠本」。另外,他還指出,中國經濟增長方式正在轉型,不斷加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而修建運河仍是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思路。 上述深度參與贛粵運河前期研究工作的工程師說,在預測運量不太足夠的時候,研究機構會更多地向運河帶來的產業協同效應、運河建設增加的就業機會、運河維護國防安全等各類效益方面,挖掘修建運河的必要性。 張愛平也認為,運河作為一個綜合性工程,不能僅從單一的經濟指標去看,「還要綜合水利、交通、生態、防災等各方面的綜合效益,有些效益是可以量化的,但是大部分效益是難以量化的」。 正如吳澎指出的,隨著內河航道向內陸腹地的延伸,不僅沿線地區之間以及沿線地區與海港之間的貨物運輸成本可大幅降低,也可使這些地區各自的自然資源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得到更充分發揮,甚至帶來產業、城鎮和人口等的重新分布,促進沿線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內河航道的空間布局受自然條件制約,相互間的連通不盡如人意,因此,在相互隔離的水系間開挖運河,可以優化天然航道網絡布局,更充分發揮內河航運的比較優勢」。 當前圍繞運河的探討很多,「大家就把自己的問題提出來,讓政府或者研究機構能夠進行專題研究,這不是阻力,而是為了讓決策更加科學」。張愛平認為,一些運河不是馬上就要建設,當下還需要把各種問題研究清楚。 幾年後,見分曉 多位深入參與贛粵運河、湘桂運河前期研究工作的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說,贛粵運河和湘桂運河都在爭取列入國家「十五五」規劃,如果情況比較樂觀,也許「十五五」中後期可以開工建設。 一些地方已經為運河的修建「做好準備」。吳澎說,在贛粵運河的預定線路上,最新修的一些高鐵橋已經為運河留了口。 一定程度上,各地都在等待平陸運河的正式通航,那會是一個「見分曉」的時刻。平陸運河通航後能有多少運量?能發揮多少效益?這些都會在2026年以後顯現出來。一旦平陸運河的表現足夠優秀,將給其他規劃中的運河帶來利好,產生示範效應。 不過,受訪者普遍認為,即便要再新修運河,也會是贛粵運河和湘桂運河中擇其一率先修建,因為兩條運河同時修建所需資金規模太大。至於是哪一條走在前面,現在還很難說,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作為國家決策的依據。 對於這些主張哪條運河都不要再修建的學者來說,他們更贊同的是,提高現有內河航道的能力。王緝憲曾在接受採訪時指出,「現有的長江、大運河和珠江等水系,應該更好地發揮運輸功能。未來,應該是鐵路、公路、航空和進一步疏浚整治後的江河及沿海航運一起,形成更有效的多式聯運綜合運網,滿足物流運輸需求」。 他認為,假如修建運河的投資,花在提高現有內河航道能力上,收效更快也更靠譜,因為沿線已經有社會經濟活動的聚集。 謝燮也提出,在有需求的、高度城市化的地方,「現有高等級航道不斷升級改造,釋放更大潛能,以『公改水』的方式解決大城市群的交通擁堵和環境保護問題,才是正道」。 河南正打算做這個事。4月30日,河南省交通運輸廳發布《河南省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修編 (2025—2035 年)(徵求意見稿)》,提出2050年之前,河南將打通3700公裡內河航道,全面建成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 原本,河南內河航道均為四級及以下航道,根據上述規劃,到2035年,河南規劃全面建成「兩縱兩橫兩幹六支」航道,其中「兩縱兩橫兩幹」均為三級或二級航道,三級以上航道裡程達到1300公裡以上。 但是,提高現有內河航道能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謝燮舉例說,在真正有運輸需求的、相對發達的區域,各種設施已經建得差不多了,提高航道能力意味著巨大的拆遷費用等一系列成本。 無論是修建運河,還是提高現有內河航道能力,都需要科學審慎的研究、論證。可以想見,決策是十分艱難的,也應該是艱難的。 《中國新聞周刊》2025年第28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7154
32
2025-10-26 21:32
36425
97
2025-10-26 21:32
31869
35
2025-10-26 21:32
46738
14
2025-10-26 21:32
64875
38
2025-10-26 21:32
85172
16
2025-10-26 21:32
47523
54
2025-10-26 21:32
27136
14
2025-10-26 21:32
83297
53
2025-10-26 21:32
14769
17
2025-10-26 21:32
74382
41
2025-10-26 21:32
24398
87
2025-10-26 21:32
39786
69
2025-10-26 21:32
36892
93
2025-10-26 21:32
41589
75
2025-10-26 21:32
79241
89
2025-10-26 21:32
29463
81
2025-10-26 21:32
68427
69
2025-10-26 21:32
59817
89
2025-10-26 21:32
13426
57
2025-10-26 21:32
32685
49
2025-10-26 21:32
58317
36
2025-10-26 21:32
78529
47
2025-10-26 21:32
28417
91
2025-10-26 21:32
34269
14
2025-10-26 21:32
85193
67
2025-10-26 21:32
41895
73
2025-10-26 21:32
71859
65
2025-10-26 21:32
57218
23
2025-10-26 21:32
52673
74
2025-10-26 21:32
36842
48
2025-10-26 21:32
18759
81
2025-10-26 21:32
73682
97
2025-10-26 21:32
37681
81
2025-10-26 21:32
25386
18
2025-10-26 21:32
48361
63
2025-10-26 21:32
68314
63
2025-10-26 21:32
82971
28
2025-10-26 21:32
91253
26
2025-10-26 21:32
26487
92
2025-10-26 21:32
37298
24
2025-10-26 21:32
37129
28
2025-10-26 21:32
69134
58
2025-10-26 21:32
98567
82
2025-10-26 21:32
73168
53
2025-10-26 21:32
26754
63
2025-10-26 21:32
13459
76
2025-10-26 21:32
65819
35
2025-10-26 21:32
84951
17
2025-10-26 21:32
64291
25
2025-10-26 21:32
16897
96
2025-10-26 21:32
| sky直播 | 比心直播 |
| 莲花直播 | |
| 花瓣直播 | 迷笛直播 |
| 婬色直播 | |
| 樱花直播nba | 莲花直播 |
| 巧克力直播 | |
| 小草莓直播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 青草直播 | |
| 暖暖直播 | 青稞直播 |
| 牡丹直播 | |
| 小猫咪视频 | 荔枝网直播 |
| 打开b站看直播 | |
| 抖音成人版 | 趣爱直播 |
| 婬色直播 | |
| 魅影看b站直播 | 四季直播 |
| 桃子直播 | |
| 看b站a8直播 | 巧克力直播 |
| 成人免费直播 | |
| 富贵直播 | 绿茵直播 |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