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8月5日電 題:中國如何拯救極度瀕危長江江豚? ——專訪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丁 記者 馬芙蓉 今年7月,世界首頭人工繁育的長江江豚「淘淘」迎來20歲生日,這是中國長江江豚保護歷程中又一代表性標誌。 作為中國特有淡水鯨類動物,長江江豚曾陷入種群持續衰退困境。經採取保護措施,終於迎來止跌回升的轉變。 飼養員為長江江豚「淘淘」餵食(資料圖)。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供圖 長江江豚種群得到怎樣的保護?世界上存在哪些與長江江豚類似的瀕危鯨類?中國的保護經驗有何世界性啟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鯨類專家組成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丁日前就此接受「東西問」專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記者:為什麼長江江豚是長江生態「晴雨表」?其種群數量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王丁:長江江豚俗稱「江豬」,形似海豚,主要分布於長江中下遊幹流、部分支流以及洞庭湖、鄱陽湖等大型通江湖泊,是長江中現存唯一鯨類動物。 長江江豚以小型魚類為食,處於長江生態系統食物鏈頂端,加之對河床、岸線、水質、噪聲變化極為敏感,因此其種群分布及數量變化,可以直觀反映長江生態環境和魚類資源變化,是衡量長江生態的「晴雨表」。 20世紀90年代初,長江江豚約3600頭。後來,受水域汙染、航運幹擾、過度捕撈等帶來的棲息地破壞、餌料減少等影響,2012年僅剩約1045頭。2013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2016年1月,中國提出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據2017年科考結果,其種群約為1012頭,與2012年相比,儘管數量依然有所下降,但是大幅下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此後,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頒布實施,長江十年禁漁、長江岸線生態修復等系列措施落實,長江江豚身影頻現。2022年科考結果顯示,其種群約為1249頭,這是有監測記錄以來首次實現止跌回升。 2021年9月3日,江西南昌,幾隻野生長江江豚在贛江水域暢遊。記者 劉佔昆 攝 記者:自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探索建立了就地保護、遷地保護、人工飼養繁育三大保護策略。三大保護策略在長江江豚保護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王丁:三大保護策略相互支撐、協同聯動,既讓長江江豚等得起生態變好,又構建起物種存續的多重保障。 就地保護即在長江江豚分布相對密集的水域建立自然保護區。目前,中國在長江幹流及洞庭湖、鄱陽湖已建立8個就地保護區,保護區長度佔長江中下遊長度的30%以上。 遷地保護承擔「保種備份」功能,即將長江江豚遷入與長江生態環境相似的封閉或半封閉水域進行專門保護,待長江環境改善後再放歸。如今,中國已建立3個自然遷地保護種群和1個半自然遷地保護種群,長江江豚數量超160頭,每年有15頭以上幼豚出生。 2023年4月,經野化訓練,4頭生活在遷地保護區的長江江豚重返長江,標誌著遷地保護與野生種群恢復技術初步形成閉環。目前,又有3頭長江江豚正在接受野化訓練,將擇日放歸長江。 人工飼養繁育是在保護種質資源同時,通過對人工飼養群體繁殖生物學、發育生物學、行為學、生物聲學、營養學等研究,為野外種群保護提供技術支撐。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經過近30年努力,構建起人工環境下成熟的飼養繁殖技術體系。如今,武漢白鱀豚館飼養著12頭長江江豚,其中5頭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出生,包括3頭二代江豚。 在長江大保護背景下,中國長江江豚保護正從「拯救保種」轉入「種群復甦」階段,相信不久將迎來自然種群的再度繁榮。 2025年4月25日,生活在武漢白鱀豚館的長江江豚。記者 馬芙蓉 攝 記者:世界範圍內存在哪些與長江江豚類似的瀕危小型鯨類,其生存境況如何? 王丁: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鯨類專家組統計,截至2020年7月,全世界已知鯨類動物有131種/亞種,其中22種為極度瀕危物種,20種為瀕危物種。 比如,生活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北部狹窄水域的加灣鼠海豚,是全球最小鯨類動物。因體形短小,極易被漁民使用的刺網纏繞誤傷致死,現存可能僅10頭左右。 為保護加灣鼠海豚,當地政府頒布禁令,禁止在其棲息區域使用刺網捕魚。然而,非法捕撈屢禁不止。2017年嘗試遷地保護時,因對其應激反應認知不足,一頭被捕個體起水後死亡,另一頭被迫釋放,計劃宣告失敗。 伊洛瓦底江豚同樣岌岌可危。其全球淡水種群僅存三個相互隔離的亞群,分別位於柬埔寨湄公河、緬甸伊洛瓦底江和印度尼西亞馬哈坎河,每個亞群數量均不足100頭。漁業誤捕、刺網纏繞是導致其意外死亡的首要因素。 目前,柬埔寨政府已設立保護區,明令禁止刺網捕魚,限制船隻速度和觀鯨活動;緬甸也與國際組織合作推行保護區管理計劃,通過培訓漁民和提供替代生計來減少漁業誤捕。然而,跨境協調、執法力度、替代漁具推廣等仍存瓶頸。 受水體汙染、灌渠工程建設、過度漁業、誤捕等影響,南亞的印河豚、恆河豚,生活在南美亞馬孫河流域、奧裡諾科河流域的亞馬孫河豚、土庫海豚,棲息於紐西蘭北島和南島沿岸海域的赫氏矮海豚,生存現狀同樣不容樂觀。 記者:在推動長江江豚保護經驗出海方面,您和團隊開展了哪些工作? 王丁: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評價:「中國長江江豚保護實踐,為全球小型鯨類保護點亮了黎明的曙光。」 作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鯨類專家組成員,我多次在國際會議上分享長江江豚保護經驗。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多次組織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柬埔寨、印尼、泰國等國家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赴長江江豚自然保護區、遷地保護區、人工飼養繁育基地等地考察。 今年5月底,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聯合相關企業啟動「國際小型鯨類保護研究計劃」,探索將AI技術應用於小型鯨類保護研究,並與相關國家政府部門、管理機構及國際組織開展深度合作,協同各方深入研究當地小型鯨類生存現狀,輸出長江江豚保護技術與創新科技,為當地定製保護技術解決方案。 如今,長江江豚保護經驗正向東南亞國家推廣,長江江豚被動聲學監測技術已應用於柬埔寨湄公河伊洛瓦底江豚的監測和保護。 王丁(右一)向外國專家學者介紹長江江豚保護經驗。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供圖 記者:中國長江江豚保護經驗可以為拯救世界瀕危小型鯨類提供哪些啟示? 王丁:長江江豚保護並非「單一措施的成功」,而是「生態治理、政策保障、科研支撐、跨域協作、公眾參與」的協同。 小型鯨類對於自然棲息地的喪失極為敏感,因此自然棲息地保護是鯨類動物保護最重要、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長江江豚保護經驗證明:僅劃定保護區不足以逆轉衰退,需對整個生態系統進行全要素修復。比如,針對汙染突出水域,建立汙染源追溯、治理、問責機制;對漁業依賴型區域,推行「階段性禁漁+生態補償」機制,同步做好漁民轉產安置。 長江江豚保護成效,離不開法律剛性約束與跨部門聯合執法。這一經驗提示,需通過立法明確禁漁區、航運限制等保護紅線,並強化執法力度,對非法捕撈、排汙等行為嚴格追責,避免政策空轉。針對跨境物種,可建立跨境保護網絡。 遷地保護可以作為瀕危小型鯨類保護的有效補充措施,特別是針對自然棲息地遭受嚴重破壞的物種,應及時考慮、在物種仍具一定種群規模時構建遷地保種種群。 人工飼養繁育成本高、效率低,其價值在於積累技術,而非替代野外種群,因此應控制規模,以滿足科研和科普宣教為基本遵循。 社會參與、提升全民保護意識同樣重要。需加強科普宣傳教育,聯合社會公眾、民間組織、志願者、媒體之力共促保護行動。(完) 受訪者簡介: 王丁。受訪者供圖 王丁,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從事鯨類學研究和保護工作逾40年,長期聚焦白鱀豚、長江江豚、中華白海豚、布氏鯨等鯨豚類研究和保護工作。兼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中國國家委員會秘書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鯨類專家組成員等職務。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數十項課題,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專著4部(合著)。2021年被國際海洋哺乳動物學會授予「榮譽會員」稱號,是唯一一位獲此榮譽稱號的中國學者。
濟南8月12日電(陳宛婷)這個夏天,當「蘇超」「村超」承包南方城市之夜時,山東的夜晚正被一場場「舌尖賽事」點燃。從「魚」躍龍門的廚藝交鋒到「串」山越海的烤技較量,「好客山東·美食爭霸賽」以魯味為紐帶,串起16市「寶藏」美食,引遊客變饕客,在魯菜發源地開啟「舌尖上的旅行」。 近日,記者跟隨「暢遊齊魯 樂GO山東『鏡頭裡的山東之夏』」宣傳推廣活動,赴多地探訪山東夜經濟熱力全開的「流量密碼」,在淄博邂逅「『串』山越海·山東燒烤美食爭霸賽」收官戰。 「『串』山越海 · 山東燒烤美食爭霸賽」總決賽在淄博博山舉行。陳宛婷 攝 比賽現場,烤爐成排,煙火升騰,市民遊客從四面八方聚攏而來,被滋滋冒油的肉串和炭火烤出的焦香激起強烈食慾。活動同步設有非遺文創、陶琉工藝品等市集攤位。 「燒烤賽事是一個集美食、手作、展銷於一體的多元平臺,匯聚各類美食和特色好物,希望通過集中展示與展銷,帶動城市整體消費升級。」博山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孫雪紅說。 據了解,博山區2023年打造燒烤集聚地北門裡,以小串燒烤為特色,多次舉辦涵蓋美食美物的燒烤賽事促進消費,2024年客流量超550萬人次。「比賽為淄博燒烤發展提供新路徑,通過菜品創新,推動淄博傳統地攤經濟向2.0版、3.0版升級。」淄博市燒烤協會會長傅瑩表示。 美食賽事之外,山東的夜也因各類遊覽項目「不打烊」「換新裝」,而散發別樣魅力。 在泉城濟南,大明湖畫舫夜遊讓遊客在槳聲燈影中感受「一城山色半城湖」的韻味。信步相連的曲水亭街與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特色文創小店、傳統茶館、民謠酒吧林立,氤氳著老濟南的閒適與文藝氣息,成為市民遊客夜間漫步、休閒消費的熱門選擇。三大片區串聯起夜間消費帶,將歷史文脈與現代生活無縫銜接,成為濟南「夜經濟」的標誌性名片。 從城市切換至鄉村,在淄博紅葉柿巖旅遊區,古村落經過創意改造,融入熱帶雨林景觀與異域風情,夜間變身「仙氣秘境」。千年打鐵花、水上飛人等非遺與特技表演,搭配電音派對、篝火晚會,讓遊客在夜色中感受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的碰撞,景區夜間客流與營收同比增長顯著。 紅葉柿巖旅遊區夜間特色表演活動吸引遊客打卡拍照。景區供圖 「紅葉柿巖景區一年客流量達140多萬人次。」孫雪紅告訴記者,博山區致力於將產業優勢變為文旅優勢,不斷改造老工業廠房,進一步加快城市更新的步伐。 據悉,本次主題宣傳推廣活動旨在全方位、多角度挖掘山東文旅融合發展故事,展現山東特色文旅資源與融合創新成果,以真實體驗和鮮活案例吸引遊客關注,呈現「好客山東」的多元魅力,邀八方遊客「暢遊齊魯 樂GO山東」。(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2159
52
2025-11-08 15:16
75426
58
2025-11-08 15:16
62471
51
2025-11-08 15:16
64781
84
2025-11-08 15:16
18436
71
2025-11-08 15:16
59613
62
2025-11-08 15:16
68753
86
2025-11-08 15:16
52896
54
2025-11-08 15:16
58693
79
2025-11-08 15:16
64597
15
2025-11-08 15:16
86345
43
2025-11-08 15:16
62483
68
2025-11-08 15:16
54327
13
2025-11-08 15:16
52784
34
2025-11-08 15:16
92814
58
2025-11-08 15:16
69871
36
2025-11-08 15:16
64231
72
2025-11-08 15:16
91843
73
2025-11-08 15:16
95238
86
2025-11-08 15:16
87345
91
2025-11-08 15:16
74185
54
2025-11-08 15:16
53269
19
2025-11-08 15:16
64327
27
2025-11-08 15:16
81745
63
2025-11-08 15:16
64371
94
2025-11-08 15:16
41876
39
2025-11-08 15:16
63547
67
2025-11-08 15:16
18627
23
2025-11-08 15:16
35267
71
2025-11-08 15:16
74963
25
2025-11-08 15:16
34692
54
2025-11-08 15:16
68714
18
2025-11-08 15:16
65174
96
2025-11-08 15:16
41786
93
2025-11-08 15:16
85697
54
2025-11-08 15:16
21739
68
2025-11-08 15:16
95634
39
2025-11-08 15:16
69253
98
2025-11-08 15:16
61589
38
2025-11-08 15:16
26398
15
2025-11-08 15:16
39156
15
2025-11-08 15:16
93745
72
2025-11-08 15:16
14693
45
2025-11-08 15:16
94518
35
2025-11-08 15:16
25819
67
2025-11-08 15:16
16397
51
2025-11-08 15:16
48739
19
2025-11-08 15:16
98367
54
2025-11-08 15:16
24961
59
2025-11-08 15:16
16572
19
2025-11-08 15:16
41368
83
2025-11-08 15:16
32589
84
2025-11-08 15:16
| 西瓜直播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 夜魅直播 | |
| 打开b站看直播 | 迷笛直播 |
| 桃花直播 | |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橘子直播 |
| 大鱼直播 | |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绿茶直播 |
| 魅影直播 | |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六月直播 |
| 抓饭直播 | |
| 柚子直播 | 名模直播 |
| 牡丹直播 | |
| 秀色直播 | 午夜直播 |
| 曼城直播 | |
| 深夜直播 | 蜜疯直播 |
| 浪花直播 | |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夜魅直播 |
| 金桔直播 | |
| 美女直播app | 凤蝶直播 |
| 绿茵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