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畫卷——寫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際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5周年。「兩山」理念自誕生起,便成為引領全國綠色發展的行動指南,為統籌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兩山」理念破除了「竭澤而漁」的發展桎梏,開創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是破解「重發展還是重保護」二元悖論的寶貴思想「鑰匙」。20年來,「兩山」理念先後寫入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報告和黨章,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內容,意義重大而深遠。 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視察時強調,要堅持綠色發展,一代接著一代幹,久久為功。通過持續拓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廣東銳意創新、蹄疾步穩,在新徵程中不斷創造綠色低碳發展新氣象,繪就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秉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推動「社會—經濟—生態」系統性優化 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後,我國積極探索經濟社會進步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根本之道。「兩山」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這一重要論斷的提出高屋建瓴、立意深遠,既是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也是面向未來的科學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踐行「兩山」理念的必由之路。早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就剖析了「社會代謝斷裂」現象,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片面追求資本增長帶來物質循環和能源消耗的低效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敲響警鐘。「兩山」理念進一步升華了這一理論要義,打通了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的轉換通道,明確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共同實現的重要性,其深刻思想與豐富實踐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縱觀全球經濟史和環境史,「社會—經濟—生態」三大子系統從來都是唇齒相依、休戚與共的關係。唯有經濟制度、生產方式與生態系統實現深度融合、同頻共振,才能構築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根基。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也將獲得自然的回饋。目前,我國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生態補償機制、綠色金融創新等措施,在生態工業園區、綠色農業和碳匯經濟等領域取得顯著成效。例如,自2015年中央財政設立生態補償資金以來,各地累計投入超2000億元,推動生態產業化和鄉村振興。廣州、深圳入選國家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培育了一批諸如福田紅樹林保護碳匯全鏈條交易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和支撐體系,為「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提供了生動範例。 整體而言,在「兩山」理念指引下,我國綠色低碳發展呈現三大鮮明特徵。一是制度化建設保駕護航。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日益健全,「1+N」政策體系立好了「雙碳」工作的「四梁八柱」。二是縱深化發展步伐鏗鏘。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齊頭並進,清潔能源等領域捷報頻傳,企業數位化轉型方興未艾。三是協同化格局漸成氣象,政府、企業、科研機構與公眾群策群力,共建、共治、共享的綠色治理體系日臻完善。 把握全球經濟秩序重構機遇,加快實現全產業鏈低碳升級轉型 「兩山」理念從生態維度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可持續發展進程提供了富有創新性的實踐滋養。當下,全球貿易格局和產業發展形勢風雲變幻。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和全國低碳發展先行區,廣東主動融入全球產業重構浪潮,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跑出了驅動全產業鏈向綠色低碳轉型的「加速度」。依託粵港澳大灣區資源、產業與技術綜合優勢,廣東正在開創與國際接軌的綠色低碳發展新篇章。 面對全球貿易格局挑戰與機遇,提升綠色低碳水平是增強貿易比較優勢的關鍵。通過推行綠色標準與生態認證,打造出具有低碳標籤的鋼鐵、水泥等出口產品與服務——企業通過能效對標、工藝升級與清潔能源替代,打造產業生態化模式,將「綠色成本」轉化為國際市場「綠色溢價」。產品全生命周期都有著「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轉化潛力,也有著豐富的減碳場景。廣東中小微企業佔全省企業總量的90%以上,綠色轉型可以牽引出巨大的新質生產力。在充分發揮鏈主企業「頭雁效應」的引領帶動下,通過政策激勵和市場驅動雙輪發力,有效激發中小企業「群雁效應」,提升綠色化數位化滲透率,協同推動廣東從「製造大省」向「綠色智造強省」的跨越式發展。以珠三角城市為例,廣州南沙智能製造基地獲零碳建築和零能耗建築「雙零」認證,屋頂光伏滿足園區20%用電,推動「零碳智慧園區」建設;佛山、珠海等地打造國家級綠色工廠與園區,以低碳優勢培育出在國際市場具備強競爭力的產品線。 價值鏈「微笑曲線」理論表明,高附加值產業環節通常集中於前端研發設計和後端品牌營銷等環節。如今,綠色低碳轉型正成為製造業價值鏈向高端躍升的核心動力。廣東正以製造業為根基,以品牌創新為引擎,緊抓「雙碳」戰略機遇激發產業轉型新動能。2024年廣東新認定187家綠色工廠以及39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顯著帶動上下遊綠色布局。深圳打造全國首個「碳中和先行示範區」,已建成88個近零碳排放示範項目,覆蓋園區、社區、校園等場景,有力推動了產業鏈協同減排。 以系統觀念治理生態環境,貫通「綠色生產技術—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 面對工業革命以來環境汙染、生態破壞和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如何治理」這一命題同樣需要「兩山」理念的科學指引。實現「雙碳」目標不僅需要統籌全局及各部門各行業的關係,還需要結合生產和生活方式進行系統性變革。「兩山」理念蘊含著從源頭到末端的全過程統籌管理的思想,闡明了來自產業和市場的解決思路。一方面通過產業鏈協同降碳,實現「點綠成金」;另一方面培育綠色消費市場,形成「以需促供」的良性循環。這種生產與生活領域的雙向互動,充分體現「兩山」理念在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深厚轉化價值。 「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的動態平衡機制,生動詮釋了「兩山」理念中生態與經濟共生共榮的核心要義。這一創新機制強調將生態紅線貫穿產業運行全周期,通過制度創新實現環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雙贏。廣東通過制定實施排汙許可制度、綠色審批和生態紅線等機制,嚴控高汙染、高能耗項目準入門檻,推動「智慧環保」「碳排放監測聯網」「綠色帳戶」等數位化工具應用,打造出貫穿立項、建設、運營各環節的綠色管理閉環,為高質量發展築牢生態屏障。 「兩山」理念中的價值轉化機制不僅聚焦於自然資本的經濟價值體現,更重視培育生態文明的文化基因,是綠色生活方式的重要內生推力。通過綠色價值體系的轉化,可推動消費結構與模式的低碳化,形成生產與生活良性互動的綠色發展閉環。在實踐中,廣東多地將「兩山」理念落實於社會治理之中,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驅動—公眾參與」三維機制,推動綠色消費和低碳生活方式普及。深圳、東莞等城市大力推廣碳標籤普及、低碳產品消費等行動,並將其納入居民「碳積分」體系,逐步推廣「綠色社區」「綠色校園」,培育新時代綠色消費群體。 深刻把握「兩山」理念內涵,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全面開花 作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內容,「兩山」理念既傳承了中華文明「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又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和自然關係的基本原理。「兩山」理念不僅重新定義了生態環境的本體價值,更開創性地打通了生產生活綠色轉型的實踐路徑,實現了三大理論躍升:一是價值論突破,確立了生態環境的資本屬性;二是方法論創新,構建了「社會—經濟—生態」協同治理框架;三是實踐論跨越,形成了從理念到實踐的轉化機制。歷經二十年創新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不僅是振聾發聵的發展理念,更轉化為指導產業轉型和社會治理的方法論體系,為全國綠色低碳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面向未來,廣東需繼續堅定不移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高質量發展和低碳轉型中贏得先機。基於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持續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推動生態價值轉化機制突破,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模式。一方面,要搶抓全球綠色貿易新機遇,打造全產業鏈低碳智慧創造的「樣板間」,以新質生產力打造碳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標杆」;另一方面,要全民動員、久久為功,在碳積分應用、綠色社區建設等領域探索長效機制,讓綠色生活從時尚選擇變為日常習慣,使「兩山」理念深入人心、蔚然成風。 作者系中山大學碳中和與綠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文 | 陳紹晴 來源:南方+客戶端
編者按: 在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歷史性時刻,我們緬懷抗日英雄楊靖宇。在東北零下40攝氏度的密林中,他胃中僅存草根棉絮仍死戰不屈。「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他犧牲前說的這句話,將個體抉擇熔鑄於民族存亡,為當代青年標定了精神海拔——真正的「酷」,是危難中的擔當。在東北全面振興的新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識到:今日抗疫、救災、科技攻堅中的逆行者體現出的可貴品質,與楊靖宇將軍展現的忠誠、堅韌、犧牲精神一脈相承。站在英烈們用骨血託舉的今天,我們從楊靖宇的事跡中汲取力量的同時,更以青春之名向黑夜中的舉火者承諾:光,永不熄滅。 今年是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誕辰120周年、壯烈殉國85周年。對於29歲的馬鋮明而言,曾祖父的身影從未遠去,而且越來越清晰。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1905年出生於河南省確山縣一個農民家庭。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因革命需要,他離開家鄉,留下了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孩子。1940年2月23日是農曆正月十六,元宵節剛過。在這一天,已經12年沒回過家的楊靖宇,戰鬥到生命最後一刻,倒在林海雪原中。 「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作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的楊靖宇,面對勸降,發出了民族氣節之問。 這擲地有聲的一句話,讓馬鋮明時常覺得「心底有一種不可磨滅的力量在湧動」。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人民在白山黑水間進行了長達14年的抗日鬥爭。 研究東北抗聯歷史的學者常用「艱苦卓絕」來形容東北的抗日戰場。 馬鋮明年幼時一直在想:曾祖父和東北抗聯的戰士們為何能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缺糧、缺棉衣、缺子彈的林海雪原中堅持抗戰? 「忠誠於黨的堅定信念,勇赴國難的民族大義,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已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重要組成部分的東北抗聯精神,給了馬鋮明最好的回答。 如今,東北抗聯戰士們曾浴血奮戰的林海雪原,用青春和生命守護的白山黑水,已成為遊客爭相前往的避暑納涼之地,冬天的冰天雪地也變成「金山銀山」。 現在,馬鋮明有了新的疑問:在東北全面振興的新時代,東北抗聯戰士們誓死保衛的美好家園,由誰來戍守?如果青年都選擇去北上廣發展,東北該如何振興,白山黑水又如何告慰英烈忠魂? 講不完的東北抗聯故事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從長白山麓到松花江畔,吉林省正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把吉林歷史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講清講活講好,鑄就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信仰,從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中汲取奮進力量。 對很多人而言,提到東北抗聯,想到的大多是一些關鍵詞,例如:冰天雪地、吃草根樹皮、孤懸敵後、14年抗戰…… 「如果你完整聽過楊靖宇將軍的故事,更深入地了解東北抗聯戰鬥的艱苦,很難不心潮澎湃,會覺得應該為家鄉做些什麼。」吉林楊靖宇幹部學院青年教師姚帥如這樣說。 位於通化市的楊靖宇烈士陵園暨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每年有近50萬人到此參觀,緬懷革命先烈。 大學畢業後,姚帥如回到家鄉,成為楊靖宇烈士陵園暨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的一名講解員。從講解員到青年教師的10年工作經歷中,姚帥如一遍遍行走在楊靖宇烈士陵園和紀念館裡,將東北抗聯的故事娓娓道來。 10年、3000多場講解,姚帥如對這段艱苦卓絕的歷史已經倒背如流。但每次講起來,她仍難掩激動。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細細品讀,就能知道何為信仰的力量。」這是姚帥如常說的一句講解詞。 當下,吉林省正在把這本「教科書」做得更厚更立體。在吉林,許多有關東北抗聯的歷史和故事正在被挖掘。 從磐石市區出發向西20多公裡,就來到了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這裡對於研究東北抗聯歷史來說,有著特殊意義。 「砬子」是東北方言裡對陡峭山峰和懸崖的稱呼。紅石砬子山高林密、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中國共產黨在紅石砬子創建了東北地區第一塊抗日遊擊根據地。這裡也曾是東北抗日聯軍誕生和成長的搖籃。 進入紅石砬子根據地遺址,沿著崎嶇的山路拾級而上,崗哨、地窨子、防禦牆、戰鬥工事……陸續出現在眼前。 很多外地人不知道什麼是地窨子,更不知道「窨」字該如何讀。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考古隊執行領隊李寧寧解釋說,就是一種依山而建的半地下營房,門高不足1.5米,內部陰暗潮溼,只能靠火炕火牆取暖,要擠著住四五名戰士。 2021年,國家文物局批准了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五年考古計劃。這是國內對抗聯遺址國保單位的首次發掘。 截至2024年年末,吉林省考古隊在紅石砬子山區調查發現東北抗聯遺蹟點3300多處,發掘面積4000平方米,出土抗聯遺物900多件。昔日抗聯戰士們的生存狀態與戰鬥場景更加清晰地呈現在公眾面前。 今年是對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考古的第五年。隊員們每天與山為伴,在山上一待就是一天。深山裡沒有手機信號,大家覺得這樣反倒可以靜下心來專心挖掘抗聯遺蹟和遺物。在李寧寧看來,拂去塵土的瞬間,更像是在與未曾謀面的抗聯戰士們對話。對話的內容關乎家國情懷,也關乎艱難時刻的人生抉擇。 楊靖宇犧牲後,日軍對楊靖宇的遺體進行解剖,發現他的胃已經餓得變形,胃中沒有一點糧食,只有未能消化的棉絮、樹皮和草根。 「如果爺爺和抗聯戰士們還活著,會看到一個怎樣的中國?怎樣的東北?」馬鋮明的父親馬繼志,是吉林楊靖宇幹部學院的特聘教師。在馬繼志的黨課上,總是有講不完的東北抗聯故事。 今年7月3日,吉林省通化市檔案館首次對外公布了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的筆記本日文譯文檔案。這份檔案出自通化市檔案館館藏「偽通化省偽滿洲國政權時期檔案」全宗。檔案譯文共12頁,包含11項核心內容。 通化市檔案館館長張豔楓介紹說,楊靖宇壯烈殉國後,他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被日偽軍警擄獲,內容被譯成日文。 在筆記中,楊靖宇對時局與國際形勢進行了詳細的戰略分析,記錄並分析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相關內容,還記載了抗聯聯絡的時間、地點、記號旗等接頭方式,以及部隊戰鬥犧牲及傷病人員的情況等。 「遺憾的是,筆記本原件至今下落不明。」張豔楓說。據考證,這份檔案是目前存世唯一一件楊靖宇筆記本的譯文檔案,為研究楊靖宇事跡及東北抗聯史提供了新的重要實證。 永不過時的東北抗聯精神 據濛江氣象資料記載,1939年冬,當地最低溫度可達零下42攝氏度。在這樣的極寒天氣裡,東北抗聯戰士依舊爬冰臥雪,風餐露宿,堅持抗戰。 1940年2月18日,楊靖宇身邊的最後兩名戰士犧牲。孤身一人的楊靖宇在沒有任何食物補給的情況下,同敵人周旋了5天。 1940年2月23日下午,被叛徒出賣的楊靖宇在濛江縣(今吉林省靖宇縣)保安村三道崴子被日軍包圍。敵人擊中楊靖宇的手腕,他便換另一隻手繼續開火,直到身中數彈,倒在血泊中。 「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桌球的衝鋒殺敵繳械聲,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衝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衝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這首由楊靖宇作詞的《第一路軍軍歌》,是當年抗聯戰士傳唱最多的歌曲之一。 現在,這裡的小學生都會唱《第一路軍軍歌》。 在楊靖宇殉國地的靖宇縣,不僅有楊靖宇小學,還有靖宇大街、靖宇鎮以及從小聽著楊靖宇故事長大的人們。在這個小縣城裡,到處都有楊靖宇和東北抗聯的印跡。 90後滕奇惠就是從小聽著東北抗聯故事長大的。大學畢業後,她成為楊靖宇小學的一名教師。同時擔任學校團委書記兼大隊輔導員的滕奇惠,一直在嘗試用更多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來講抗聯故事。她說,抗聯精神要在一批批學生中傳承下去。 每個學期,楊靖宇小學都會舉辦校園紅色文化藝術節、重走抗聯路等活動,學生們會用「快板說黨史」或「情景劇演繹」等方式來講抗聯故事。 「東北抗聯精神永不過時。」95後創業者、長春蓮花島影視休閒文化園的主理人孫語良這樣說。當他決定在景區裡增加抗聯元素時,未曾想過景區會因此而人山人海。 多年前,孫語良辭去了工作,在父親投資的項目基礎上,進行二次創業。當時,恰巧去吉林楊靖宇幹部學院考察的孫語良,體驗了沉浸式課堂、觀看了楊靖宇最後戰鬥100天的情景劇。 被感動得熱淚盈眶之時,孫語良也找到了景區未來的方向:把東北抗聯紅色文化作為景區的主打特色。 「東北抗聯所體現的不畏艱險、以少敵多的艱苦奮鬥和創新精神,正是我們青年人最需要的品格。」孫語良說。 孫語良組建了100多人的創作和表演團隊,根據歷史事實,創作了一部實景劇《抗聯抗聯》。 這部劇以東北抗聯歷史為背景,經過4年打磨,融合了馬術、武術、舞蹈以及煙幕彈、火炸彈等多種特效。在1個多小時的時間裡,表演者帶著觀眾一起跨越時空,重回那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 觀眾跟著舞臺上的「抗聯戰士」和「村民們」一起怒吼、流淚。很多在長春蓮花島影視休閒文化園看過實景劇《抗聯抗聯》的觀眾在網上留言,「紅色歷史永不過時,東北抗聯精神歷久彌新。」「希望這樣的抗聯劇可以全國巡演。」「震撼,看得我心潮澎湃。」 讓觀眾潸然淚下的不僅是抗日英雄的壯烈殉國,還有默默無聞的抗聯戰士和普通東北老百姓們,為了保護家園和同胞,義無反顧衝向敵人刺刀和槍口的那一刻。 除了實景劇,在這個影視休閒文化園裡,還建設有東北抗聯第一路軍展覽館、楊靖宇生平紀念館、尚德廣場、2000米抗聯小路和50多處抗聯場景。每年,來到這裡開展黨建和團建活動的遊客超過12萬人次。 「東北抗聯故事值得更多人去了解,東北抗聯精神需要一代代青年去傳承。」孫語良對於景區經營方式又進行了新嘗試。 今年4月,長春蓮花島影視休閒文化園專門向全國大學生開展免費觀看實景劇《抗聯抗聯》、免費參觀紅色景點的活動,吸引了5萬多名大學生前來打卡。現場還設置了「青年說」環節,邀請大學生分享觀看後的感悟。 新時代青年戍守東北抗聯守護的熱土 楊靖宇將軍的故事歷久彌新,東北抗聯精神在東北全面振興的時期也被賦予了時代價值。 今年五四青年節期間,團吉林省委推出了青年榜樣系列視頻,講述新時代青年傳承東北抗聯精神、助力東北全面振興的故事。吉林邊檢總站通化邊境管理支隊麻線邊境派出所的政治教導員王鐵映,就是其中一位主人公。 「抗聯戰士們守護過白山黑水,現在我們要振興白山黑水。」在邊境紮根14年的王鐵映說,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使命,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 在吉林省邊境小城集安,有個麻線鄉,是王鐵映紮根的地方。他手裡有一幅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地圖。 剛工作時,進村走訪的王鐵映經常迷路,便手繪了一張麻線鄉地圖。隨著走訪越來越多,麻線鄉的小路和溝壑都被王鐵映標註在了他的地圖上,也標記在了他的腦海裡。 一年會有大半年的時間,王鐵映要在村裡走訪,了解每一個家庭的最新情況。他建立起弱勢群體檔案,還設立了鄉村愛心幫扶基金。 不該管的事,王鐵映都想操心。為了能服務好鄉村振興,王鐵映發起成立了「法律諮詢室」和「小鐵夜校」,幫助村民解決法律糾紛、給村民提供種養殖技術。 青山有幸埋忠骨。和平年代,保家衛國的含義更多與瑣碎和平淡有關,不變的是對黨忠誠的堅定信念。 「穩邊、固邊、興邊,才有良田美景、安居樂業和東北的經濟振興。」王鐵映斬釘截鐵地說,請黨放心,邊境有我。 如今,在東北抗聯戰鬥過的熱土上,有越來越多願意「到基層去,到鄉村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年輕人在聚集。 去年,吉林省首次實施千人以上規模的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衛國戍邊」項目。「衛國戍邊」志願者奔赴邊境村屯,圍繞鄉村產業發展、農村電商、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鄉村教育、健康鄉村、基層黨團工作7個類別進行為期1-3年的志願服務。 「衛國戍邊」志願者郭明毅,曾在北京衛戍區某師服役,獲得過「四有」優秀士兵、連嘉獎等榮譽。大學畢業前,他從學校團委得知吉林省開展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衛國戍邊」項目,趕緊報了名,並順利通過選拔。 「換一種方式繼續保家衛國,東北抗聯熱土由我們來戍守。」從河北來到吉林邊境,郭明毅聽了多場有關東北抗聯故事的分享會。 今年8月,又有1326名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衛國戍邊」志願者奔赴吉林各地。 在邊境村,志願者會開展助農電商直播、邊境村風光拍攝推介、參與鄉村文旅項目打造,也會教老人們使用智慧型手機、陪他們拉家常,給留守兒童送學習用品……吉林邊境有了這些年輕人,有了生機,也有了未來。 在長白山腳下、鴨綠江邊,有一所以東北抗聯精神立校的吉林省省屬本科學院——通化師範學院。 這所大學校園身後就是東北抗聯戰士曾經翻越過的高山密林。在通化師範學院校園內,有靖宇廣場、通化紅色歷史文化紀念館和東北抗聯美術作品陳列館。這些場館是大一新生們開學第一課、青馬團課、主題黨課的教學場地,也是通化市和吉林省多所大中小學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鄉村有廣闊天地,可以大有作為。」這句話在85後返鄉創業者楊麗娜身上得到了印證。 楊麗娜喜歡稱自己為鄉村創業者。在她看來,衛國戍邊不僅是邊防戰士的職責,也是返鄉創業者的責任。 返鄉的14年裡,在政府部門的助力下,楊麗娜開發了延邊州的光東村和奶頭山村兩個朝鮮族邊境村的旅遊資源。如今,這兩個村子已經從空心村、老齡化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村。 光東村有朝鮮族民俗文化和成片稻田。楊麗娜結合光東村的優勢,設計了稻田文旅項目和鄉村研學課程,把光東村打造成為全國首批旅遊重點鄉村之一。 而有「長白山下第一村」美譽的奶頭山村,則擁有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依託冰雪資源,楊麗娜打造了越野車穿越林海雪原、馬拉爬犁、雪屋火鍋等30多種冰雪項目。遊客來自全國各地和多個國家,一天最多接待過5000多名遊客。 兩個村子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東北抗聯戰士們都曾在這兩個村子留下過戰鬥足跡。 青山依舊,熱土未變。變的是村子更美了,村民也更富裕了。楊麗娜說:「東北抗聯熱土,我們新時代青年會接力戍守,也需要更多青年接力戍守。」 以青春擔當致敬東北抗聯 「如果我們不留在東北,不留在吉林,東北如何能振興,吉林如何能發展?」全國勞動模範劉洋提出了和馬鋮明相同的問題。 今年36歲的劉洋,用10年時間,從一名初出茅廬的數控車選手,成為高級技師、站在高校講臺上的教授。 現在,劉洋擔任長春科技學院副院長一職。常年在教學一線的劉洋,通過創新「賽教融合」體系、創辦「機械標兵班」等方式,致力於為吉林省技能人才培養尋找突破和更優方法。 不僅自己紮根吉林,劉洋還積極為學校和吉林省引進高級技術人才。在外參加比賽或會議時,他熱衷於向同行業人才推薦自己的家鄉:「吉林省正不斷升級加碼人才政策,來這裡有機會。」 今年26歲的世界技能大賽冠軍周楚傑,就是在劉洋的引薦下,選擇從老家廣東來到吉林,入職長春科技學院。在這裡,周楚傑被破格提為教授,並被評為吉林省A類人才。 近年來,吉林省圍繞產業升級、科技創新、開放合作、鄉村全面振興等重點領域,用產業集聚人才、項目吸引人才、事業留住人才。 「東北抗聯精神在當下東北全面振興時期更需要被發揚。」劉洋說,政府、企業、高校、青年等多方力量應當聯合起來,團結一心,勇於創新,吹響振興發展的衝鋒號。 「東北抗聯戰士們身上體現的忠誠擔當、不畏艱難等品格,正是我們攻克技術難題的法寶。」中國一汽紅旗製造中心長青廠區塗裝車間裝備維修段長、正高級工程師趙達這樣說。 今年29歲的趙達,是全國汽車塗裝設備智能維修領域的佼佼者。今年他榮獲了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趙達從遼寧到長春上大學,畢業後入職中國一汽。趙達的快速成長,得益於一汽和吉林給予他的機會和平臺。 2019年,為滿足紅旗汽車品牌不斷增長的訂單需求,塗裝車間進行大規模改造擴建,急需一位現場負責人。那時,入廠不到兩年的趙達主動請纓,擔當重任。 他剛接手,就發現從國外最新進口的14臺塗裝機器人頻繁發生故障。這些機器人在國內首次使用,沒有任何相關案例可以參考。國外專家到廠周期長、維修費用高、維修全程保密,嚴重影響了車間的生產進度。 面對一本5斤重、500多頁的英文操作說明書,趙達決定和夥伴們拼一把。查閱外文文獻,嘗試拆解機器人、重新繪製圖紙、分析機械原理……經過三天兩夜的拆解及試驗,終於找到了癥結所在。趙達創造性發明了真空彈夾吸附法,解決了國內首次使用CBS機器人無法自主應用的「卡脖子」難題,填補了行業空白。「當你埋頭苦幹、勇於突破難題時,亮光就在前方。」 「東北抗聯戰士誓死守衛的土地,是充滿希望的田野。」中國農業大學吉林梨樹實驗站高級農藝師王影說得很有底氣。 吉林作為農業大省,在黑土地保護與農業發展領域有廣闊的施展空間。從東北農業大學畢業後,王影回到農村,學以致用,參與到黑土地保護「梨樹模式」的研發和推廣中,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結交志同道合的夥伴,助力農民增收。 在受訪的青年們看來,有擔當、有作為,是新時代青年對東北抗聯最好的致敬。 「曾祖父一生都在衝鋒、都在戰鬥。對黨的絕對忠誠,讓他有血戰到底的勇氣。」馬鋮明說,每次看到大家聽完抗聯故事後熱淚盈眶的瞬間,都更讓他覺得,他應該紮根在吉林這片熱土。 2019年,馬鋮明從天津大學軟體工程專業畢業。他放棄了高薪工作,通過吉林省選調生招錄,來到了楊靖宇將軍犧牲地白山市靖宇縣,成了一名駐村幹部,參與脫貧攻堅工作。此後,馬鋮明被調任到磐石市官馬新村,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實踐中。 他告訴自己:沉下心去做工作,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不能給曾祖父臉上抹黑。 楊靖宇殉國後,馬家有了三件傳家寶。第一件是楊靖宇生前唯一的一張照片;第二件是一塊抗聯戰士們用來充飢的樺樹皮,那是1958年一名抗聯老戰士專門送給楊靖宇的兒子馬從雲的;第三件是馬家的九字家訓,「嚴要求」「重責任」「懂知足」。 「我們的家訓,換句話說,就是不主動說自己是楊靖宇後人,不主動向組織提要求,不能給曾祖父臉上抹黑!」馬鋮明解釋道。 「東北全面振興之路還要走多久,重點不在於說,而在於怎麼去做,有沒有人去做。」馬鋮明告訴記者,8月15日是日本投降80周年,在這紀念抗戰勝利的日子裡,他想把這首《歌唱祖國》唱給曾祖父聽——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嘹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培蓮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2025-08-12 04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8573
87
2025-11-08 02:49
87416
54
2025-11-08 02:49
59743
28
2025-11-08 02:49
79324
41
2025-11-08 02:49
96517
29
2025-11-08 02:49
46219
94
2025-11-08 02:49
79814
56
2025-11-08 02:49
86291
51
2025-11-08 02:49
29643
75
2025-11-08 02:49
32174
75
2025-11-08 02:49
46219
91
2025-11-08 02:49
86319
21
2025-11-08 02:49
91428
57
2025-11-08 02:49
16294
97
2025-11-08 02:49
29367
32
2025-11-08 02:49
32417
83
2025-11-08 02:49
85274
62
2025-11-08 02:49
89517
65
2025-11-08 02:49
67134
85
2025-11-08 02:49
46581
65
2025-11-08 02:49
84732
87
2025-11-08 02:49
18934
38
2025-11-08 02:49
83692
94
2025-11-08 02:49
94823
75
2025-11-08 02:49
98642
57
2025-11-08 02:49
38564
98
2025-11-08 02:49
65271
65
2025-11-08 02:49
62589
98
2025-11-08 02:49
18536
27
2025-11-08 02:49
73468
35
2025-11-08 02:49
13758
91
2025-11-08 02:49
61293
46
2025-11-08 02:49
68132
56
2025-11-08 02:49
17654
46
2025-11-08 02:49
19765
84
2025-11-08 02:49
58693
56
2025-11-08 02:49
47165
94
2025-11-08 02:49
92157
62
2025-11-08 02:49
32185
75
2025-11-08 02:49
75826
51
2025-11-08 02:49
78125
61
2025-11-08 02:49
19657
35
2025-11-08 02:49
51837
27
2025-11-08 02:49
63158
93
2025-11-08 02:49
53928
17
2025-11-08 02:49
46978
49
2025-11-08 02:49
43267
28
2025-11-08 02:49
89263
56
2025-11-08 02:49
31496
49
2025-11-08 02:49
34825
58
2025-11-08 02:49
34816
96
2025-11-08 02:49
72534
47
2025-11-08 02:49
58236
61
2025-11-08 02:49
| 阴桃直播 | 蜘蛛直播 |
| 花瓣直播 | |
| 么么直播 | 榴莲视频 |
| 金莲直播 | |
| 河豚直播 | 少妇免费直播 |
| 红桃直播 | |
| 红楼直播 | 比心直播 |
| 荔枝网直播 | |
| 红桃直播 | 黄瓜直播 |
| 仙凡直播 | |
| 红桃直播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 色花堂直播 | |
| 橙色直播 | 比心直播 |
| 免费直播平台 | |
| 小草莓直播 | 糖果直播 |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
| 雪梨直播 | 97播播 |
| 婬色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