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和碳排放評價是從源頭提高新上項目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碳排放的一項重要制度,是中國節能降碳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修訂印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和碳排放評價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據了解,此舉旨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節能降碳的部署要求,進一步健全有關制度規定、著力提升管理效能,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促進用能主體節能增效 節能審查制度有什麼作用?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節能審查制度建立實施以來,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產業提質升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從源頭減少能源浪費和二氧化碳排放,二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三是促進用能主體節能增效。 「節能審查依據節能政策制度和法規標準等要求,指導項目建設單位在開工建設前優化項目能源管理機制,完善工藝技術路線設計和節能高效設備選型等方案,可有效減少不合理能源消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該負責人說,「十四五」以來,全國每年通過節能審查有效減少項目不合理設計能耗約1400萬噸標準煤,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3000萬噸。 該負責人說,節能審查制度在實踐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難,有的制度規定還不夠剛性、不夠細化,加強項目源頭把關和事中事後監管等方面機制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有的地方在制度執行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亟須通過修訂辦法予以推動解決。 《辦法》主要作了哪些方面的修訂?概括起來主要有三方面:將碳排放評價和煤炭消費管理要求納入節能審查制度;建立節能審查權限動態調整機制;完善節能審查事中事後管理有關規定。 強化事中事後監管 近年來,從地方實踐看,節能審查制度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還存在審查權限層層下放、審查質量不高等問題。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辦法》堅持問題導向,加強制度創新,進一步優化節能審查管理權限,完善分級分類管理要求。 在國家層面,建立節能審查權限動態調整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統籌考慮節能降碳形勢、行業發展情況等因素,對重點領域年綜合能源消費量50萬噸標準煤及以上(或年煤炭消費量50萬噸及以上)項目實施節能審查;在地方層面,省級節能審查機關負責對年綜合能源消費量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或年煤炭消費量1萬噸及以上)項目實施節能審查,要求及時調整或暫停節能降碳相關指標進展滯後、專業力量不足、審查質量偏低省級以下地區節能審查權限,並禁止將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節能審查權限下放至縣級節能審查機關。 「相關規定有利於形成上下聯動、職責清晰、高效協同的節能審查工作格局,將對有效提高節能審查工作效能提供重要保障。」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資源與環境業務部主任張英健說。 節能審查意見是項目開工建設、竣工驗收和運營管理的重要依據。如何督促指導項目建設單位在實踐中嚴格落實節能審查意見? 在加強節能審查事中事後監管方面,《辦法》要求在開工建設前或建設過程中發生重大變動的項目應進行節能審查變更,並細化節能審查驗收時間節點、驗收內容、驗收管理權限等要求,明確將地方節能審查實施情況作為節能監察和節能降碳相關評價考核的重要內容。 夯實雙控工作基礎 據了解,201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暫行辦法》,並分別於2016年和2023年兩次對辦法作了修訂。《辦法》堅持發揮節能審查制度調控作用,將有效引導能源要素向能效水平和能源資源產出效益高的產業集聚和配置,推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積極採取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費、減少溫室氣體和汙染物排放。 國家節能中心主任劉瓊認為,《辦法》將碳排放評價要求納入節能審查制度一體推進,這是節能審查制度的重大變革。後續,節能審查工作在對項目能源消費情況進行把關的同時,進一步強化項目碳排放準入管理,突出控制和壓減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費,將有力夯實「十五五」時期碳排放雙控工作基礎。 「為有效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特別是煤炭消費帶來的新增碳排放,《辦法》將年煤炭消費量1000噸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納入節能審查範圍,強化煤炭消費控制和壓減要求,將為實現碳排放控制目標提供有力支撐。」劉瓊說。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定期調度各地區節能審查實施情況,對重大項目節能審查意見落實、節能審查驗收等情況進行抽查,督促指導各級管理節能工作的部門加強節能審查事中事後監管,定期開展節能審查制度「回頭看」,確保制度執行取得實效。(記者 王俊嶺)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8月05日 第 03 版)
暑期社會實踐作為連接課堂與社會的紐帶,是大學生認知國情、錘鍊本領的重要路徑。然而,當前部分實踐存在「重形式輕實效」「重短期輕長效」的傾向,導致教育價值不夠理想。當前,應從制度設計、實踐深度、長效機制三個維度構建系統性解決方案,推動實踐教育從「走過場」向「走心」轉變、從「短期活動」向「成長工程」升華、從「任務完成」向「價值塑造」轉化,進而讓大學生在實踐中觸摸社會溫度、在服務中感悟家國情懷,並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業,讓青春之花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 構建「三位一體」制度體系 夯實實踐教育根基 暑期社會實踐的實效性首先依賴於科學規範的制度設計。高校應建立目標導向、過程管理、資源保障「三位一體」的制度體系,將實踐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建立需求對接機制。高校需主動構建「雙向互動」的需求對接機制,推動實踐內容與地方發展需求同頻共振。一方面,建立常態化需求摸排機制,通過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社區組織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設立專項聯絡崗位,定期收集地方在產業發展、基層治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實際需求,形成動態更新的「實踐需求清單」。另一方面,結合高校學科特色與人才培養目標,對需求清單進行篩選與整合,將地方需求轉化為具有專業針對性的實踐項目,避免實踐內容的隨意性與盲目性。此外,應建立「需求—項目—反饋」的閉環管理機制,通過實踐後的效果評估與地方反饋,動態調整實踐內容,形成需求對接的持續優化循環,確保實踐教育始終服務於地方發展實際。 完善過程管理規範。高校需制定全覆蓋的社會實踐標準化流程,構建前中後期「三位一體」的過程管理體系。在前期階段,鼓勵實踐團隊開展實地預調研與需求分析,制定包含目標設定、方法選擇、進度安排的詳細實施方案,並通過專家評審確保方案可行性。在中期階段,建立過程記錄與動態調整機制,要求團隊定期提交工作日誌、影像資料與階段性報告,記錄實踐過程中的關鍵節點,並根據實際情況對方案進行必要調整,確保實踐活動靈活性。在後期階段,強化成果轉化與質量評估,制定包含調研報告、解決方案、實踐感悟等在內的多維度成果評估標準,並將成果質量納入團隊考核,推動優秀成果向政策建議、社會服務轉化。 構建資源保障網絡。高校需構建資金、人員、平臺等多維資源保障網絡,為實踐活動提供全方位支持。在資金保障方面,整合校友捐贈、企業贊助、政府補貼等資源,設立社會實踐專項經費,並根據項目類型、實施周期與覆蓋範圍進行差異化資助。在人員保障方面,建立複合型導師團隊,吸納專業教師、行業專家、基層幹部擔任指導教師,明確「學術導師—實務導師—思政導師」的分工職責,形成協同指導的「三師制」模式。 創新沉浸式實踐模式 深化社會認知度 暑期社會實踐的核心在於讓學生真正融入社會場景,通過深度參與實現認知升級。這需要突破傳統「觀光式」實踐,構建參與式、研究式、服務式相結合的創新模式。 推行「角色代入」實踐。高校需與實踐單位協同設計角色方案,結合地方實際需求與學生專業背景,確定可操作的職責範圍。如在基層治理實踐中,學生可擔任「社區協管員」,參與矛盾調解、政策宣傳等工作;在產業發展實踐中,可擔任「項目助理」,協助完成市場調研、方案優化等任務。為確保角色代入的有效性,可建立「任務清單—過程記錄—反饋調整」全流程管理機制,保障學生通過「做中學」的體驗,深刻理解專業價值與社會需求的連接,推動其認知從「書本知識」向「實踐智慧」轉化。 開展「問題導向」調研。高校需構建「主題篩選—方法指導—成果轉化」的閉環調研體系。在主題篩選環節,結合學科特色與地方發展痛點,建立動態更新的調研主題庫,例如圍繞鄉村振興中的「產業可持續性」、基層治理中的「數位技術應用」等關鍵問題,確保調研選題兼具專業性與現實性。在方法指導環節,開設社會調研方法課程,系統培訓問卷設計、深度訪談、數據分析等技能,並配備專業導師全程指導,確保調研過程的科學性。在成果轉化環節,建立多層次的成果應用機制,將實踐數據納入地方決策參考,創新方案可對接企業或社會組織進行孵化。 實施「持續服務」計劃。高校應構建「基地建設—團隊接力—資源聯動」的長效服務機制。在基地建設方面,與實踐地籤訂長期合作協議,設立固定實踐基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確保服務的穩定性。在團隊接力方面,採用「老帶新」模式,由往屆實踐團隊向新團隊傳授經驗,形成「調研—服務—反饋—優化」循環鏈條,確保服務的連續性。在資源聯動方面,整合校友資源、企業資源與政府資源,如邀請基層工作校友擔任實踐導師,聯合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對接政府部門推動成果落地。 構建「全周期」成長體系 實現實踐價值升華 暑期社會實踐的最終目標在於引導青年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這需要建立從實踐參與到職業選擇的「全周期」引導機制。 建立實踐成果轉化平臺。高校應設立「社會實踐成果孵化與轉化中心」,構建「篩選—培育—推廣」全流程轉化機制。在篩選環節,建立多維度評估指標,重點考察成果的創新性、實用性與社會價值,並遴選出具有轉化潛力的優秀成果。在培育環節,配備專業導師團隊,對入選成果進行深度指導,如幫助完善政策建議的邏輯框架、優化創業項目的商業模式等。 構建校友聯動網絡。高校需建立「實踐基地校友聯繫制度」,構建「校友參與—經驗傳遞—職業發展」的協同機制。在聯繫制度建設方面,與實踐基地校友建立常態化溝通渠道,組建「校友實踐指導委員會」,明確校友在過程指導、成果評估中的職責。在經驗傳遞方面,設計系統化的校友參與模式,定期開展「校友實踐分享會」,邀請紮根基層、服務西部的校友分享其工作心路歷程與實戰經驗。在職業發展引導方面,構建實踐表現與職業推薦的聯動機制,將實踐表現納入校友企業的招聘參考,為在實踐地表現優異的學生提供就業對接服務,推動「實踐地」向「就業地」轉化。 完善激勵評價機制。高校需改革現有評價體系,構建「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發展性評價」相結合的多樣化評價機制。在過程性評價方面,應建立實踐表現動態記錄系統,通過導師評語、團隊互評等方式,全面記錄學生實踐參與度、貢獻度與成長度。在結果性評價方面,制定標準化的成果評估指標,並將結果納入獎學金評定等核心指標體系。在發展性評價方面,關注實踐對學生長期發展影響,如跟蹤學生畢業後職業選擇、工作表現與社會貢獻,將服務基層、紮根西部就業情況納入高校就業質量報告。 (作者:康秀雲、於千惠,分別系東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教授,東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博士研究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6925
85
2025-10-24 11:53
37956
18
2025-10-24 11:53
36495
39
2025-10-24 11:53
24791
89
2025-10-24 11:53
97461
86
2025-10-24 11:53
52631
21
2025-10-24 11:53
52164
98
2025-10-24 11:53
97816
13
2025-10-24 11:53
62753
38
2025-10-24 11:53
24538
41
2025-10-24 11:53
81972
91
2025-10-24 11:53
73168
53
2025-10-24 11:53
12465
92
2025-10-24 11:53
47862
69
2025-10-24 11:53
64291
92
2025-10-24 11:53
49215
67
2025-10-24 11:53
24953
42
2025-10-24 11:53
28769
18
2025-10-24 11:53
61928
26
2025-10-24 11:53
57638
87
2025-10-24 11:53
41953
19
2025-10-24 11:53
23586
21
2025-10-24 11:53
57849
91
2025-10-24 11:53
59324
86
2025-10-24 11:53
59821
79
2025-10-24 11:53
23915
12
2025-10-24 11:53
29743
63
2025-10-24 11:53
81372
18
2025-10-24 11:53
56214
15
2025-10-24 11:53
73418
87
2025-10-24 11:53
28379
56
2025-10-24 11:53
72659
29
2025-10-24 11:53
71236
41
2025-10-24 11:53
95481
16
2025-10-24 11:53
39176
12
2025-10-24 11:53
56713
42
2025-10-24 11:53
71942
96
2025-10-24 11:53
15489
61
2025-10-24 11:53
39186
49
2025-10-24 11:53
17485
56
2025-10-24 11:53
29831
84
2025-10-24 11:53
87341
25
2025-10-24 11:53
51764
35
2025-10-24 11:53
49385
39
2025-10-24 11:53
43295
18
2025-10-24 11:53
21948
93
2025-10-24 11:53
61475
41
2025-10-24 11:53
45127
72
2025-10-24 11:53
13549
53
2025-10-24 11:53
69235
26
2025-10-24 11:53
85947
14
2025-10-24 11:53
51239
58
2025-10-24 11:53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糖果直播 |
| 黑白直播 | |
| 魅影直播 | 奇秀直播 |
| 小狐狸直播 | |
| 97播播 | 阴桃直播 |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
| 苹果直播 | 迷笛直播 |
| 祼女直播app | |
| 桔子直播 | 夜月视频直播 |
| 花椒直播 | |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零七直播 |
| 金莲直播 | |
| 小k直播姬 | sky直播 |
| 嫦娥直播 | |
| 午夜直播 | 夜月视频直播 |
| 小妲己直播 | |
| 夜月视频直播 | 花蝴蝶app直播 |
| 打开b站看直播 | |
| 么么直播 | 蜘蛛直播 |
| 婬色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