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來,水利部滾動會商研判全國雨水情形勢。最新情況如何?一起來了解。 截至目前 全國13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 總臺央視記者 田琪永:截至目前,全國還有13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具體位置主要在廣東、廣西、新疆等地。 2日太湖發生2025年第1號洪水,目前太湖水位是3.85米,超過警戒水位(3.80米)0.05米。 水利部部署「八上」防汛關鍵期水旱災害防禦工作 總臺央視記者 田琪永:據預報,未來十天,我國自北向南將出現一次新的降雨過程。因為新一輪強降雨與之前降雨區重疊度高,土壤含水率高,同等降雨量級下,容易發生山洪災害。另外一些中小水庫前期攔洪或自然滯洪高水位運行,攔洪能力減弱、安全度汛壓力增大。水利部門將利用數字孿生平臺提前預演分析下遊河道水位和攔洪水庫水位,為科學調度、及時轉移危險區人員等提供決策支持。 同時,會商中也提到,要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兩手硬,因地制宜做好各項抗旱保供水保灌溉工作。 在這段時間常常聽到,雖然防汛關鍵期是「七下八上」,但是水利部門將時間段延長變成「七上八下」,從一個月變成兩個月。提醒大家,雖然有的地方降雨有所減少,甚至出現晴好天氣,也不能掉以輕心。 目前全國其他大江大河水勢總體平穩,接下來也將持續關注相關情況。 (總臺央視記者 王凱博 田琪永 張琪 李嘯虎 張京)
烏魯木齊8月9日電 題:探「方圓」絕代雙塔 觀絲路文化交融 作者 苟繼鵬 在新疆喀什市城區外荒漠中的莫爾寺遺址現場,矗立著一高一矮、一圓一方兩個高大的「土墩子」惹人注目。今年,莫爾寺遺址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後,搭乘火車的人們途經此處,總不免透過車窗搜尋絕代雙塔的身影。 「這是迄今發現中國最西部、保存較完整的大型地面土建築佛寺遺址,是中國早期大型地面佛寺和佛教中國化的典型代表。」負責上述遺址考古發掘的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肖小勇說。 圖為莫爾寺遺址。 苟繼鵬 攝 2019年,中央民族大學與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開啟莫爾寺遺址主動性考古發掘。「第一次去現場勘察,從地面上看感覺幾乎沒有多少工作的餘地。」肖小勇回憶說,但發掘不到半個月,第一座僧房就出現了,讓考古團隊看到了希望。 6年間,在考古人員不斷深挖下,僧舍、迴廊式佛殿、長方形大佛殿、講經堂、廚房、儲物間、餐廳等建築浮出地面。累計發掘4600平方米,發現遺蹟包括18座單體建築共計62個房間、2條階梯式踏道,出土上萬件各類文物和文物殘片。 圖為莫爾寺遺址現存圓塔。 苟繼鵬 攝 「莫爾寺既有自身特色,也能在其中看出印度、犍陀羅、中亞、當地和中原等不同地方的元素。」肖小勇說,其提供了中國早期佛寺布局及其發展演變的樣本,推進了古疏勒及絲綢之路佛教考古和中國早期佛寺起源研究。 根據考古研究,莫爾寺遺址始建於公元1世紀,約9世紀末10世紀初廢棄,前後延續約900年,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建築主要為帶有印度、中亞風格的覆缽式塔(即現存的圓塔)及僅見於本地的獨棟多室僧房。第二階段在原有建築基礎上,新增方形大塔和帶迴廊的佛殿,寺院禮拜中心逐漸演變為「塔殿並重」。7世紀以後,還新修講經堂和大佛殿,應是受到了中原文化影響。 肖小勇認為,佛教於公元前1世紀左右傳入新疆後,在喀什地區形成一個佛教傳播中心,並影響到庫車及更遠的地方,繼而向中原地區傳播,與當地文化形成交融互動格局。後來,隨著歷代中央政權對西域的有效管轄,中原佛教又「西漸」至此,對當地產生重要影響。 在2024年考古發掘中,一塊泥瓦片的出現讓肖小勇十分驚喜。「泥瓦是唐代大型高規格建築中常被使用的構件。結合史料記載,武周時期曾在疏勒鎮修建大雲寺,我們有理由推測莫爾寺可能是一座國家級寺廟。」肖小勇說,這不僅證明了新疆地區宗教的多樣性,更彰顯了中央王朝對西域地區的有效管轄和宗教管理。 肖小勇表示,多年來對該遺址的考古發掘表明,中原文化在商品經濟、佛教建築和佛教藝術等方面對西域地區產生深遠影響,實證了中原和西域交往交流交融、中央政權對西域有效管治和宗教管理、人類不同文明交流互鑑。莫爾寺遺址也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容並蓄的有力見證。(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深夜直播 | 美女直播 |
心跳直播 |
百丽直播 | 免费直播 |
杏仁直播 |
春雨直播 | 曼城直播 |
69美女直播 |
茄子直播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贵妃直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魅影直播视频 |
深夜直播 |
九球直播 | 雨燕直播 |
大鱼直播 |
青草直播 | 春雨直播安装包 |
小k直播姬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月神直播 |
魅影5.3直播 |
就要直播 | 河豚直播 |
夜魅直播 |
抓饭直播 | 樱花直播 |
免费播放片色情a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