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8月9日電 (記者 閆姣)甘肅省政府新聞辦8日晚召開榆中縣山洪災害新聞發布會披露,8月7日18時至8日6時,榆中縣遭短時強降雨天氣,引發山洪災害,共造成2540餘間房屋受損,目前已累計轉移安置民眾9828人。 本次強降雨主要集中在榆中縣南部山區,最大降雨量出現在興隆山,達到220.2毫米。極端強降水天氣極為罕見,是該縣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導致山洪暴發,破壞力巨大。且受災中心區域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地勢地形複雜、民眾居住分散,加之交通、供電、通訊等大面積癱瘓,給夜間救援帶來了極大困難。 災情發生後,甘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甘肅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第一時間開展救援搶險救災工作,組織應急、公安、交通、消防、電力、通信、醫療等部門投入2700餘名救援人員,出動車輛機械980臺次,準備應急物資8530件(套)。 其間,甘肅省消防救援總隊、森林消防總隊和國家西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立即啟動應急響應預案,先後調派蘭州、白銀、定西、臨夏、蘭州新區、訓保6個支隊717名消防救援人員,7頭搜救犬、16艘舟艇趕赴災區緊急救援。 據蘭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潘喆現場介紹,榆中縣城關鎮、馬坡鄉、小康營鄉、夏官營鎮、新營鎮5個鄉鎮基礎設施,在此次山洪災害中受損嚴重。道路交通方面,公路損毀102公裡,橋梁損毀5座,14個行政村道路阻斷。電力設施方面,7條供電線路受損,4條10千伏供電線路斷電、3條支線受損,停電影響城關鎮、馬坡鄉、小康營鄉等3個鄉鎮37個村。通信設施方面,114個基站中斷。水務設施方面,人飲工程、河道堤防工程受損嚴重,影響2.4萬人正常飲水。農作物受災面積3620畝。 榆中縣委書記崔峰巍介紹說,當地採用投親靠友就近轉移安置、徵用酒店轉移安置、設置集中安置點轉移安置等方式,累計轉移安置民眾9828人。根據受災情況,第一時間調配帳篷、棉被、摺疊床等物資3000多套,設立臨時安置點,確保受災民眾有安全住所和基本生活用具。已調配供應充足的食物和水等生活必需品,滿足民眾日常生活需求。 截至8日18時50分,災害導致10人遇難、33人失聯。失聯人員搜救、基礎設施搶修、民眾轉移安置等應急救援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完)
巴彥淖爾8月7日電 題:基層司法人的「暖心秤」與「和諧路」 記者 張林虎 在地處河套平原腹地的內蒙古自治區杭錦後旗,街巷村屯總活躍著兩位讓群眾暖心的司法人。一位在行政複議窗口前以法為尺化解民憂,讓公平正義看得見、摸得著;一位在田間地頭用腳步丈量民情,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處。王豔琴與張喜平,雖崗位不同,卻同樣在基層法治一線為群眾撐起法治晴空。 圖為王豔琴接待來訪群眾。 杭錦後旗司法局 供圖 巧解千結 柔肩擔起公正秤 「每一面錦旗,都是群眾沉甸甸的信任。」杭錦後旗司法局行政複議與應訴股股長王豔琴望著調解室牆上的錦旗說道。自2021年股室成立以來,她經手的200餘件行政複議與應訴案件,件件都朝著「良心案」「公平案」「暖心案」的目標努力。 最讓她難忘的是27名農民工討薪的曲折經歷。2019年,某建築公司將工程違法發包給無資質的包工頭,2021年項目完工後,30餘萬元工資沒了著落。2022年年底,工人向人社部門投訴,一年後,人社部門認定建築公司需承擔清償責任,公司不服提起行政複議。 那時離龍年春節只剩一個月,農民工返鄉的腳步越來越急。王豔琴立即啟動「行政複議調解+法律援助」模式,白天組織公司、包工頭、農民工三方座談,晚上研究法條梳理證據。 一個月連軸轉後,三方終於達成協議:公司當場支付部分工資,剩餘14萬元承諾2024年6月付清。看著農民工揣著錢踏上歸途,王豔琴鬆了口氣。 可是2024年7月回訪,她發現餘款未到帳。王豔琴依據新修訂的行政複議法,協調法院啟動強制執行程序,一遍遍跟公司講失信後果,最終,全部工資結清。這場跨越4年的維權,成了新行政複議法「為民便民」的鮮活註腳。 外來務工人員張某的案子,更顯她的巧勁。張某入職第一天因機械事故左眼失明,工傷認定後公司卻以沒籤合同為由拒不承擔。王豔琴知道,簡單維持認定容易,但張某在本地無依無靠,可能陷入漫長訴訟。她拉著雙方算法律帳、情理帳,協調法律援助介入,最終促成公司分期支付21萬元工傷待遇。 圖為張喜平調解糾紛。 杭錦後旗司法局 供圖 勤走萬家 鐵腳丈量和諧路 「調解就像打仗,得懂戰術,更得懂民心。」這是杭錦後旗陝壩鎮司法所所長張喜平常掛在嘴邊的話。紮根基層30多年,從內蒙古金牌調解員到全國模範調解員,他用磨出厚繭的雙腳,在鄉間小路踩出了一條「和諧路」。 去年夏天,陝壩鎮某村17戶農戶急得直跺腳:他們種的220畝大豆,因為種子問題幾乎絕收。村裡調解失敗後,農戶們找到鎮裡。張喜平帶著專案小組,頂著烈日挨家看莊稼、查購種票據,光是走訪記錄就記了3個筆記本。 張喜平先找種子公司負責人:「《種子法》規定得明明白白,質量問題得擔責。」轉頭又勸農戶:「咱要合理賠償,別讓情緒跑偏。」兩個多月裡,他跑公司、訪農戶,光協調會就開了8次。年底,農戶們順利拿到補償款,有人攥著他的手說:「張所長,你保住了我們的口糧本兒。」 近3年,張喜平指導調處糾紛千餘起,成功率超94%,協議履行率達98%。最難啃的「硬骨頭」,是一起拖了10多年的房屋徵收信訪案。張某某因不滿補償,多次上訪。張喜平主動接下案子,一次次上門聽訴求、講政策,他的耐心最終打動了張某某,這起「老大難」案子終於畫上句號。 為了當好「和事佬」,張喜平把《民法典》《土地法》翻得卷了邊,遇到不懂的就追著老法官問;走村入戶時,總愛蹲在田埂上跟老鄉嘮家常,「法律條文得接了地氣,群眾才聽得懂、信得過。」 圖為農民工送來錦旗表達謝意。 杭錦後旗司法局 供圖 韌守半生 共繪法治為民卷 從2002年踏上工作崗位,王豔琴在司法一線紮根23年;自1992年參加工作,張喜平把31年青春獻給了基層。不同的崗位,同樣的堅守——他們用行動證明,司法的力量,既在法條的嚴謹裡,也在民心的溫度中。 王豔琴在涉企案件中,既守法律底線,又留發展空間。有企業因輕微違法被處罰,她調查後發現企業已主動整改,便協調處罰機關減輕額度。「法治營商環境,既要嚴管,也要厚愛。」王豔琴說。 張喜平的辦公室裡,放著一個褪色的帆布包,裡面總裝著調解記錄、法律手冊和暈車藥——下鄉路遠,他常常一跑就是一整天。「看到矛盾解了,心裡比啥都踏實。」 如今,王豔琴仍在行政複議桌前忙碌,新行政複議法的實施讓她有了更多為民解紛的抓手;張喜平兩鬢已添霜色,卻還在鄉間地頭奔波。在河套腹地的大街小巷、田間村舍,這兩位基層司法人,正用最樸素的堅守,書寫著新時代「法治為民」的生動答卷。(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五楼直播 | 茄子直播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巧克力直播 | 榴莲视频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茄子直播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蜘蛛直播 |
伊人app | 西瓜直播 |
蝴蝶直播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蜜糖直播 |
桃鹿直播 |
黄播 | 九球直播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黑白直播 |
莲花直播 |
黑白直播 | 魅影直播 |
嗨球直播 |
六月直播 | 伊人直播 |
趣播 |
鲍鱼直播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河豚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