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8月11日電 題:援青幹部的「柴達木情結」:比雪山純 比草原闊 作者 潘雨潔 回首三年援青之旅,許洪彬腦海中浮現出無數畫面,「這段經歷是人生最珍貴的記憶,比雪山更純淨、比草原更遼闊。」他說。 2022年盛夏,作為中央(科技部)第五批援青幹部,許洪彬告別北京,奔赴數千公裡外的柴達木盆地,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開啟援青生涯。 初上高原,「來青是為什麼?援青是幹什麼?」的問題一直縈繞在許洪彬心頭,他決心:「先從農戶最關心的事幹起。」 於是,許洪彬帶領團隊奔走於北京、四川、哈爾濱等地,主動爭取資金、政策支持,以科技為媒,為科研院校與縣域企業架起「致富橋」。 資料圖為許洪彬(右)在烏蘭縣小龍蝦養殖大棚內投放蝦苗。蘇言晶 攝 幾年時間內,寒地小龍蝦在冰湖蛻殼,粉紅木耳從菌棚探頭,4000株蝴蝶蘭化作「致富花」……一系列「高原新寵」相繼在烏蘭縣落地,並成功進入全國市場。 資料圖為許洪彬(左)在烏蘭縣蝴蝶蘭花卉大棚內觀察長勢。蘇言晶 攝 為讓小龍蝦在高原「安身」,時任海西州副州長,烏蘭縣委副書記、縣政府副縣長的許洪彬和基層幹部、企業負責人日夜守在養殖場調試水溫、改造場地、優化養殖條件;為培育珍稀菌菇,他同農戶蹲在大棚研究菌絲,改良土壤肥力。 「科技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動能,而接下來還要讓『高原好物』真正『香飄全國』。」許洪彬說。 為此,他主動奔走對接,讓烏蘭縣特色農產品集中亮相2023中關村論壇、北京新發地農產品博覽中心,不僅打響名氣,更促成多筆合作訂單,助力烏蘭縣特色農產品打通銷路。 比物產流通更綿長的,是跨越山海的生命守望。援青工作期間,許洪彬帶領團隊從全國各地積極引進先進醫療資源,普惠當地民眾。 中國·北京「手足情」公益項目落地烏蘭縣、輻射周邊,幫助肢體殘疾、手足畸形患者重獲新生;開展18年的「救心行動」首次踏上青藏高原,259人接受先心病免費篩查,15名患兒陸續赴廣州接受公益救治;建起「人畜共患病一體化防控示範基地」,為廣大農牧民群眾提供健康屏障;「關愛女童」行動延續溫暖,近870名烏蘭戶籍適齡女性免費接種HPV疫苗。 「在醫療幫扶工作中,我們一直在『與時間賽跑』。」令許洪彬印象深刻的是「手足情」公益項目中一位先天性手腳二級殘疾的6歲女孩。「我見證了她術後人生第一次下地行走,看到她眼中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他說。 三年時光倏忽而逝。從初到烏蘭面對艱巨任務時的忐忑不安,再到高海拔帶來的持續性高血壓、高血脂、長期失眠等病痛折磨,許洪彬一直在應對各種挑戰。 而比外界考驗更難平復的,是內心對家庭的深深愧疚。「兩個孩子、家中老人,全靠妻子一人照料。我所能做的,不過是隔著千裡山水,在對話框裡敲下一句蒼白的『辛苦了』。可她總說『等你圓好援青夢』,這句體諒,給了我莫大的安慰與前行的力量。」他說。 如今,多項工作如期完成,而「援青是幹什麼」這一問題的答案依然在路上。「每當看到村民們質樸的笑容,聽到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使命感便如高原的格桑花般,在心底蓬勃生長。」許洪彬說。(完)
近日,各地各高校2025年新招募的4.8萬餘名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志願者陸續出徵,奔赴西部和基層地區開展志願服務。這份「西行熱」,不僅是對個人成長的期許,更是對國家西部發展藍圖的積極回應。西部計劃自2003年啟動,已累計輸送54萬餘名青年志願者深入基層。邁入新發展階段,今年的計劃更加精準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將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社會服務、衛國戍邊等作為核心方向。這清晰表明,西部不僅是地理概念,更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戰場。青年在此施展才華,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澎湃動力。更為重要的是,這片廣闊天地也為青年提供了錘鍊意志、增長才幹的絕佳平臺。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發展的進程,在此實現了深刻的良性互動與價值共生。從「孔雀東南飛」到「群鳳棲西枝」的動能轉換今日之西部,承載著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重任,正處於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躍升期。基礎設施加速完善、產業升級迭代、生態保護深化、社會服務提質,每一步跨越都需要青年人才的智慧與汗水。進入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就斐然:西部地區2024年GDP達28.7萬億元,佔全國21.3%,日益成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之一,已從內陸腹地轉向開放前沿與創業熱土。變化背後,離不開人才政策的持續發力。為強化人才「西」引力,國家持續加大對青年投身西部的政策支持力度。截至2024年8月,特崗計劃已為中西部22個省份、1000多個縣的3萬餘所鄉村學校補充教師約115萬人;「三支一扶」項目實施以來,源源不斷地向農村基層輸送高校畢業生,在支教、支農、支醫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2024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顯示,2023屆本科畢業生在西部就業比例達25%,較2019年提升1.9個百分點。數據印證了西部吸引力的顯著增強,「群鳳西棲」漸成趨勢,為區域發展注入動能。在「大我」坐標中定位「小我」航向投身西部,絕非簡單的職業選項,而是新時代青年響應國家召喚、勇擔時代重任的主動作為。它要求青年將個人志向與國家戰略緊密融合,讓奮鬥足跡與西部發展同頻共振。這本質上是一種價值錨定——將人生理想紮根於家國夢想交匯之處。當前,西部地區不僅擁有廣闊空間與豐富機遇,各地更不斷完善政策支持體系:提升志願者待遇、拓寬基層人才晉升通道、優化職業發展平臺,積極營造「拴心留人」的環境。政策託底與個人價值實現的同向發力,使得「紮根西部」成為越來越多青年實現抱負的理性選擇與自覺行動。2003年西部計劃首批志願者索衛鋒,紮根陝西三原縣二十餘載。從基層服務者成長為優秀科級幹部,他創新提出「街道冠名權」,長期關愛留守兒童,在不同崗位上踐行志願精神,是青年融入基層治理、實現長期成長的典範之一。2021年,西安石油大學畢業生何文博懷揣「石油夢」投身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他駐井作業超700天,帶領團隊攻克多項施工紀錄,現任鑽井隊隊長。他用「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赤誠,在能源保障一線詮釋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擔當,展現了個人理想與國家需求的完美結合。2023年,天津的「00後」、陝西科技大學畢業生杜月程來到嵐皋縣。1年多的歷練,讓他成了鄉村社會治理的「多面手」。「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是他作為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的真實寫照。今年5月,杜月程轉崗為藺河鎮政府文旅專員。當被問及為何選擇當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時,他笑著說:「基層帶給我的,不僅是知識的增長,還有本領的提升,讓我更加懂得如何把工作做到群眾心裡去。來到這裡,能為西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一輩子都不會後悔!」索衛鋒、何文博、杜月程的故事,絕非孤例,他們是萬千西部奮鬥青年的縮影。他們在西部的廣闊實踐中磨礪意志、增長才幹,其個人成長與西部的發展進步形成了強有力的正向循環。他們不僅為西部的物質建設、精神涵養、治理創新貢獻了青春力量,更在這片熱土上成就了人生的別樣精彩。當下,西部正處於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這裡匯聚著國家意志與青年理想,是夢想照進現實的廣闊舞臺,更是青年與時代共進、與家國同心的精神坐標。選擇西部,是響應號召的堅定行動,更是將人生價值錨定在時代發展主航道的深刻自覺。廣大青年當以信念為帆,以實幹為槳,在服務國家戰略的壯闊徵程中,奮力書寫無愧於時代的青春傳奇,讓青春之花在中國式現代化最需要的地方絢麗綻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朱君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蜜糖直播 | 香蕉直播 |
妖姬直播 |
鲍鱼直播 | 青柠直播 |
秀色直播 |
看少妇全黄a片直播 | 魅影直播 |
荔枝直播 |
妖姬直播 | 花椒直播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tvn直播 | 零点直播 |
午夜直播 |
蜜桃app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嗨球直播 |
午夜直播 | 青柠直播 |
名模直播 |
富贵直播 | 凤蝶直播 |
樱桃直播 |
小白兔直播 | 快猫 |
九球直播 |
蜜桃直播 | 看b站a8直播 |
桃鹿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