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8月9日電 題:大足石雕傳承人劉能風:坐得住「冷板凳」 雕刻時代風貌 記者 鍾旖 「要把『大足石雕』這條路走透,雖然還有很多挑戰,但它的前景是越來越寬廣的。」8月的重慶酷熱難耐,68歲的大足石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能風並未休息,而是一頭扎進工作室內,在琢磨技藝、構思新作的同時,為即將到來的文化交流活動準備展品。 大足石雕與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相伴而生,其製作歷史可追溯至初唐。作為頗具巴渝特色的純手工雕刻工藝美術品,大足石雕主要以重慶本土出產的砂石、青石,以及貴州、四川等地出產的紫袍玉、漢白玉為材質,雕刻內容以佛像、觀音、羅漢為主。 2021年,大足石雕成為中國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與錘、鏨相伴40餘載,劉能風於2025年3月入選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8月7日,劉能風(右)指導徒弟創作。 記者 何蓬磊 攝 「這是一個很好的時代,重視技能人才、倡導工匠精神。」回首從藝路,劉能風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1980年以前,他還是一個靠殺豬賣肉謀生的農家子弟。隨著改革開放,大足石刻成為蜚聲中外的景點,大足不少手藝人取材本地石料雕刻一些簡單的紀念品出售。可觀的收入讓劉能風躍躍欲試。「我家就住在大足石刻旁邊。每一龕石刻的位置、每一尊造像的特徵,都深深印在我腦海裡。」 為快速掌握石雕技藝,劉能風四處拜師,甚至住進潮溼的巖洞,對著石刻造像模仿。1985年,劉能風被推薦至四川美術學院雕塑工廠系統學習。7年時間裡,劉能風幾乎天天泡在廠房苦練,手藝日漸精湛,形成了觀音像作品「肥不顯肉,瘦不顯骨」、面部圓潤細嫩「有彈性」的獨特風格。 1991年,劉能風受邀回鄉創辦重慶市大足區石刻藝術品有限公司,開啟面向市場的技能傳承之路。「要想學好一門手藝,除了熱愛,還要靜下心來、坐得住冷板凳。」劉能風介紹,30多年來,他手把手地傳徒授藝,已有300多名親傳弟子。在「傳幫帶」發展模式下,徒弟又帶動成千上萬的人從事石雕工作。如今,「大足雕客」的身影遍布海內外。 8月7日,劉能風雕刻大足石刻經典《牧牛圖》。 記者 何蓬磊 攝 「有政策的扶持,加上人才輩出,未來五六十年都不愁傳承問題。」劉能風表示,為讓老一輩「留得住」、新一代「願意來」,在政府的努力下,大足石雕從業人員已被納入國家工程師職稱序列。重慶市有關部門還幫助他成立了「技能專家工作室」、在職教中心專門設置「大師班」,按「現代學徒制」模式教學,為大足石雕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解決了傳承問題,劉能風將更多精力轉向精品創作。一組歷時3年雕琢的《牧牛圖》是他的最新代表作。「它的靈感源於大足石刻裡的經典造像,以十比一的比例雕刻。」劉能風介紹,為捕捉牛的真實神韻,他特意在工作室裡養了一頭水牛,邊觀察邊雕刻,力求作品惟妙惟肖。 劉能風也未懈怠學習。近年來,他與徒弟帶著新研發的石雕文創奔赴各大展會,關注行業動態、觀摩他人所長,「今年6月,我有18天在外考察,還帶著作品去新加坡參展」。 「石雕作品可以記錄時代和歷史,猶如我們生命的延續。」劉能風說,以古人留下的大足石刻為榜樣,他夢想創作出當代版的大足石刻,用雕刻記錄時代風貌,為後人留下更豐富的文化遺產。(完)
上海是一座造夢的城市,一年一度的上海書展,可能是最讓人沉醉和感動的那個夢。8月13日一早,接近上海展覽中心延安中路幾個入口,蜿蜒有序的隊伍提示著:一年一度的書香盛宴就要「開席」。81歲的退休工程技術師葛道遠家住浦東,「年年都來書展!」排在他身後的85歲姜老伯告訴記者,「從年輕時就是家、新華書店、工作單位三點一線,書展怎麼能不來呢?」來自成都的高二學生小趙說,前兩年就想來上海書展,今年終於成行,「想買書,也想買有意思的文創。」一早排隊等待入場的讀者。施晨露攝「三代人馬出動,因為孩子喜歡書!」拖著小拖車過安檢的金阿姨指指身後的女兒和上小學三年級的外孫。「以前是一個人逛,今年有了伴兒。」包老伯給上初中的陳家姐妹在序廳主雕塑前拍下照片。「不光是陪外公,我們自己也想來,喜歡科幻書。」姐妹倆告訴記者。包老伯給兩個外孫女留下「我愛讀書,我愛生活」的留念。施晨露攝儘管是工作日,上海展覽中心裡的鼎沸人氣為各地圖書從業者注入信心。「上海書展真是一個奇蹟般的存在!」《收穫》雜誌編輯吳越在新書《光的覺醒:1925年五卅運動回溯》分享會上遇到不少知音。《光的覺醒:1925年五卅運動回溯》新書分享會「一時的熱鬧,不難。舉辦超過20年的上海書展依然保持這樣高的人氣,甚至一年比一年更旺,這是上海這座城市的奇蹟。」不止一位出版人由衷感慨。上海書展首日人氣旺。施晨露攝上海書展首日人氣旺。賴鑫琳攝讓好書找到讀者,為「小眾」找到「大眾」「上海書展在全國讀書人中享有極高聲譽,我們選擇在上海書展首發這套《新時代敦煌學研究叢書》,就是希望優秀傳統文化走向更廣闊的舞臺,讓更多讀者看到它們,閱讀它們,架起學術與公眾之間的一座橋梁。」上海展覽中心大廳中央舞臺,浙江聯合出版集團總編輯芮宏朝向臺下滿座讀者說。「敦煌學」找到大眾。施晨露攝「這幾年,敦煌很熱,很高興看到很多普通讀者愛上敦煌文化。《新時代敦煌學研究叢書》匯集敦煌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學術進步是推動我們更好認識敦煌的根基。」領銜這套書的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榮新江說。《新時代敦煌學研究叢書》在上海書展首發。施晨露攝今年上海書展將舉辦1267項閱讀活動,數量再創新高,上海展覽中心大廳中心活動區無疑是書展最重要的發布舞臺。從開幕首日在這裡舉辦的多場閱讀和首發活動,就能看出上海書展的某種氣質。上午9時,書展一開幕,第一個登上中央舞臺的是「行進的風景2025——中國作家協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作品聯展」啟動儀式。自2023年「行進的風景」系列活動在上海書展首次落地以來,中國作協已連續三年在這裡搭建文學與讀者對話的平臺,通過作家見面會、作品分享會等形式,讓作家與讀者之間的情感共鳴有了落地的載體,讓「行進的風景」成為文學與讀者生活相互交融的風景。「行進的風景2025——中國作家協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特别致敬作品背後的編輯。施晨露攝今年上海書展期間,「行進的風景2025」將舉辦4場活動,趙德發、祝勇、孫惠芬、王堯四位作家將帶來新作《大海風》《國寶》《紫山》《桃花塢》,與讀者面對面交流。「《大海風》是我的第10部長篇小說,我的第一部小說——寫於1996年的《繾綣與決絕》改編的電視劇《生萬物》今晚就將在央視八套黃金檔開播,楊冪、歐豪主演。」分享最後,趙德發的這個「預告」迅速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中午12點,「中華經典通識」「中華經典百句」系列叢書新書分享會上,陳引馳、江曉原、李曉傑、徐興無、王家葵、詹丹多位學者在臺上一字排開,陣容龐大。中華書局總編輯尹濤感動地說:「中午時段,依然有這麼多讀者留在這裡,親近傳統文化,這就是上海書展的魅力。」正午時段舉辦的「中華經典通識」「中華經典百句」系列叢書新書分享會依然人氣十足。施晨露攝去年,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陳尚君四十餘年唐詩研究總結性著作《唐五代詩全編》在上海書展中央舞臺首發,成為當年書展的高光時刻。今年書展第一天,陳尚君亮相朱東潤「陸遊三書」分享會。「今年是偉大詩人陸遊誕辰900周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朱東潤先生所著『陸遊三書』《陸遊選集》《陸遊傳》《陸遊研究》,作為朱先生的弟子,來書展向更多讀者介紹這套書,我義不容辭。」陳尚君說。未來幾天,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南史》平裝本等學術重磅還將在這片舞臺與讀者見面。新書與舊書同臺,根本都是為讀者服務來自大連的李先生一家三口把在上海遊玩的最後一天留給上海書展,拖著兩個行李箱的這家人說,「前幾天看到上海書展的預告,立刻買票了。」拖著兩個行李箱的一家三口來自大連。施晨露攝質量工程師高曉烽同樣拖著行李箱在書展現場穿梭,「每年都來,要買很多書,索性帶個箱子來。」這位上海書展年輕的「老讀者」覺得,書展的活動更多了,文創更多了,另一個變化是,各家出版社的新書都做得越來越美,「以前可能只有禮品書才有刷邊本,現在普通讀者都能買到更多裝幀十分精美的書。」熱情為讀者服務的出版人。施晨露攝上海文藝出版社展位裡推出了圖書盲盒,新書展臺上,不僅有每本新書的詳細介紹,有的還附上了豆瓣評分,給讀者提供參考。「市場是最好的老師,出版人越來越意識到要與讀者建立真正親密的關係,而不是簡單的『我出你買』『我賣你買』。」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李偉長解析新書推介越來越「卷」的門道。花了很多心思的出版人。施晨露攝今年上海書展首次設立的「舊書新知」全國邀請展裡,老讀者羅偉樹滿臉笑容地舉起最新「斬獲」——在天津市古籍書店攤位上淘到的一本《吳承恩小傳》。「這本書的作者是蘇興,是古典文學尤其是明清小說的研究專家。我家裡有他寫的《紅樓夢》《水滸傳》等多部經典的研究專著,看到這本寫《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一定要收。」天津市古籍書店工作人員給老羅遞上手寫收據——3元。舊書尋得新知音。施晨露攝四川毛邊書局的攤位前,兩個從常州來的大一新生吳修遠、吳承優買下一本《〈阿Q正傳〉研究》,小心翼翼地拆開塑封袋包裝。「背後標價還是舊幣,35元買下」,吳修遠告訴記者,他們倆早上7點半坐高鐵來上海逛書展,「紙質書的觸感、味道是不可取代的,特別是像這樣的舊書,仿佛能聞到歷史的味道。」在兩個年輕人身旁淘書的老書友王國棟豎起大拇指:「年輕人喜歡舊書,是文化的傳承。」來自常州的兩位年輕讀者在毛邊書局展位淘到了舊書。施晨露攝紮根成都的毛邊書局是今年上海書展「舊書新知」全國邀請展八個參展商之一,由流沙河題寫的店名彰顯著毛邊書局的底蘊。「我們是民營書店,1998年創辦,2018年開始進入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現在,我們管理著一家圖書館。」在展位前服務的毛邊書局工作人員馬良珍帶著川渝人的爽朗不厭其煩地向讀者介紹。「舊書靠積累,毛邊書局的特色就是不同地域文化,這次我們就帶來了很多和上海有關的舊書、舊資料,這份上海崑劇團的『上海四川藝術交流演出』節目冊,回到上海了!」「舊書是美麗的」,因為有記憶、有溫度。施晨露攝「這本藏書家姜德明的書話集是我們為上海書展趕印的,剛剛從印廠裝訂出來。」在北京中國書店展位,除了3000冊舊書,首發新書《舊書是美麗的》讓很多讀者心有所感。「這句話是我們大家的心聲。上海書展歷來以新書為主,特別是很多新書會選在上海書展首發,引入舊書,也是對新書的一種補充。」中國書店副總經理劉易臣說,「全國舊書業同道一起『走出來』,相聚在上海為更多讀者服務,我們都特別樂意!」閱讀,隨時隨地開始。施晨露攝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7435
85
2025-10-25 03:47
41237
36
2025-10-25 03:47
68379
15
2025-10-25 03:47
36187
56
2025-10-25 03:47
76821
97
2025-10-25 03:47
46287
67
2025-10-25 03:47
71238
73
2025-10-25 03:47
46279
68
2025-10-25 03:47
14395
19
2025-10-25 03:47
58496
49
2025-10-25 03:47
37126
57
2025-10-25 03:47
12435
59
2025-10-25 03:47
13275
81
2025-10-25 03:47
96521
46
2025-10-25 03:47
49278
63
2025-10-25 03:47
83642
96
2025-10-25 03:47
56872
83
2025-10-25 03:47
68753
53
2025-10-25 03:47
51742
32
2025-10-25 03:47
63514
35
2025-10-25 03:47
68452
23
2025-10-25 03:47
37419
43
2025-10-25 03:47
18754
15
2025-10-25 03:47
19456
27
2025-10-25 03:47
48739
45
2025-10-25 03:47
89472
89
2025-10-25 03:47
34965
37
2025-10-25 03:47
78916
72
2025-10-25 03:47
39824
85
2025-10-25 03:47
36287
52
2025-10-25 03:47
34162
57
2025-10-25 03:47
36547
38
2025-10-25 03:47
21436
57
2025-10-25 03:47
36475
86
2025-10-25 03:47
67953
17
2025-10-25 03:47
78342
42
2025-10-25 03:47
67581
48
2025-10-25 03:47
68315
15
2025-10-25 03:47
39472
43
2025-10-25 03:47
63179
59
2025-10-25 03:47
23941
34
2025-10-25 03:47
62891
79
2025-10-25 03:47
69573
21
2025-10-25 03:47
76158
62
2025-10-25 03:47
74968
19
2025-10-25 03:47
34189
91
2025-10-25 03:47
64213
52
2025-10-25 03:47
31467
63
2025-10-25 03:47
16835
96
2025-10-25 03:47
81647
17
2025-10-25 03:47
93218
43
2025-10-25 03:47
| 魅影9.1直播 | 桃花直播 |
| 凤蝶直播 | |
| 春雨直播 | 零点直播 |
| 九球直播 | |
| 曼城直播 | 嗨球直播 |
| 小白兔直播 | |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榴莲视频 |
| 抖音成人版 | |
| 金莲直播 | 9i安装下载 |
| 蜜桃视频 | |
| 韩国直播 | 小白兔直播 |
| 杏仁直播 | |
| 抖音成人版 | 鲍鱼直播 |
| 香蕉直播 | |
| 看b站a8直播 | 么么直播 |
| 直播软件下载 | |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榴莲视频 |
| 秀色直播 | |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小草莓直播 |
| 桔子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