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11日下午,2025愛丁堡藝術節「聚焦中國(China Focus)」暨「魅力上海」推介會在英國愛丁堡舉辦。7月30日至8月25日,9部中國原創作品在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愛丁堡藝穗節呈現37場演出。9部作品內容橫跨傳統文本、哲學思考、環境議題與AI技術,創作形式更融合戲曲、舞劇、皮影、街舞、多媒體等多種手法,向世界展現出立體、多元、創新的當代中國文藝面貌。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鄭明勳、劉曉禹、阿爾布萊希特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歐洲之旅》受邀登上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的舞臺,展現國家級院團高水準演繹。在愛丁堡藝穗節,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舞劇《淨境》以傣族「魚舞」為靈感,結合海洋生態主題與東方意象創新表達環保理念;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舞劇《借東風》融合街舞與中國古典美學,呈現富有東方哲思的身體表達;中國煤礦文工團舞臺劇《廣陵絕響》以「竹林七賢」為題材,融合音樂與戲劇探索信仰與自由;中央戲劇學院的《莊周夢蝶》以莊子哲學為核心,融合非遺元素與當代實驗;湖南省歌舞劇院新民樂音樂會《千裡瀟湘》依託湖湘文化,融合民族音樂與當代表達;QFunTheater兒童實驗劇團戲劇《詩經海海》將《詩經》章法與戲劇結構結合,探索青少年藝術教育;程雨陽&旁觀身體劇場肢體劇《山海浮生|在野&八荒祭》以東方哲學為底色,跨媒介構建融合自然、身體與精神的沉浸式空間;上海體育大學藝術學院舞劇《人格畫廊4.0》以國標舞為基礎,融合人工智慧與中式美學,探索觀演互動新可能。中國煤礦文工團團長靳東、上海戲劇學院副校長聶偉、湖南省歌舞劇院新民樂音樂會《千裡瀟湘》英國巡演總執行Everett Jenkins等出席推介會。會上,上海戲劇學院分享了「網絡共生」的藝術創演理念,強調通過全球合作網絡、AI技術創新和傳統藝術轉譯,持續推動中國表演藝術走向國際舞臺。入選「聚焦中國」作品作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標誌性品牌,「聚焦中國」依託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與藝穗節兩大全球頂級平臺,持續推動中國原創作品登上國際主流舞臺。自2017年首秀至今,已有35部涵蓋話劇、舞劇、音樂劇等形式的中國佳作通過該項目走向世界。今年已是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第五度組織劇目赴愛丁堡集中推介,此次入選的9部作品一如既往向全球觀眾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當下中國青少年看大千世界的獨特視角,以及中國青年藝術家們在藝術表達形式上的先鋒探索。參與「聚焦中國」的中國藝術家在街頭演出作為中英戲劇文化的橋梁,「聚焦中國」系列活動不斷增進中英兩國政府間、機構間、產業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國優秀原創作品在國際主流舞臺的「能見度」。英國商業貿易部創意產業全球負責人尼爾·森普(Neil Semple)表示,創意產業是英中合作的關鍵領域。中國表演藝術的蓬勃創新力,為兩國舞臺藝術合作開闢了新空間。在「聚焦中國」系列活動演出期間,「魅力上海」城市形象推廣同步啟動。項目海報集中亮相愛丁堡重要街區及演出場地,呈現一系列上海都市文旅IP。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副總裁唐穎琪表示,「聚焦中國」自2017年啟動以來,攜手愛丁堡兩大世界級藝術平臺,已成為展示中國當代表演藝術成果、推動中英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始終致力於以藝術為紐帶連接世界,誠邀全球藝術機構、藝術家和媒體於十月齊聚上海,共賞多元藝術風採,感知中國文化魅力。2025愛丁堡藝術節「聚焦中國」項目在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文化處及中國駐愛丁堡總領事館的支持下,由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承辦,上海城世品牌發展中心協辦。
電影《南京照相館》近日熱映, 銀幕光影和臺詞間, 南京人熟悉的街道、城門、湖泊, 串聯起劇情, 更烙印著80多年前的血淚與抗爭。 今天, 我們循著電影鏡頭, 重走抗戰路, 觸摸歷史,見證新生。 明城牆:彈痕猶在,山河已新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 電影《南京照相館》裡的童謠, 說的就是環繞南京的明城牆。 中華門附近被毀壞情景。圖源《拉貝日記》 挹江門、中山門、中華門—— 這些始建於明朝的巍峨城門, 1937年寒冬, 成了最慘烈的戰場。 1937年12月1日, 日軍下令進攻南京。 此後十多天裡, 保衛南京的中國守軍奮起抵禦, 熱血灑在紫金山、光華門、雨花臺…… 中華門(古今對比圖)。圖源南京市檔案館 硝煙散去, 650餘歲的明城牆靜立, 彈痕彈坑清晰可見。 城牆下, 車水馬龍,萬家燈火。 深埋的傷痛與今日的安寧, 在同一片土地上交織。 南京城牆內外景致。記者 泱波 攝 「城牆有喜」集體婚禮、 「公益城牆跑」活動、 與英國約克城牆舉辦「雙城」展覽、 徵集散落城磚用於維修及研究…… 歷經滄桑的古老明城牆, 早已融入當代人的日常生活, 成為市民漫步、遊客打卡的風景線。 鼓樓醫院:戰火仁心,救死扶傷 「路燈熄滅了, 在夜幕中 , 可以看見傷員在街道上蹣跚 , 只有鼓樓醫院的幾個醫生還在堅持著。」 ——《拉貝日記》1937年12月9日晚 電影《南京照相館》中, 日軍闖入醫院掃射的暴行令人髮指。 影片中並未提到醫院的名字, 但在真實歷史中, 今天的南京鼓樓醫院作為原型, 是南京大屠殺期間, 南京城內唯一對平民開放的醫院, 也是安全區內唯一的醫療救助機構。 南京大屠殺前夕的南京鼓樓醫院。鼓樓醫院供圖 1937年,一批中外醫護人員, 基於人道主義, 對生命不拋棄、不放棄, 救治了難以計數的無辜難民。 當時的醫院裡, 以羅伯特·威爾遜(中文名:韋如柏) 為首的醫務人員救治傷兵, 在日軍槍口下艱難周旋, 進行醫療救助、衛生防疫等工作, 也目睹和記錄了日軍的種種暴行。 1938年夏,在約翰·馬吉(前排中)的組織下,鼓樓醫院留守醫護人員和收治難民合影。鼓樓醫院供圖 「先前來的一名(日軍)士兵耍弄著他那隻令人恐懼的手槍 , 我很感激他沒開火。」 ——《威爾遜日記》1937年12月18日 「在難民區裡日軍槍聲從早到晚此起彼伏,不絕於耳。每次槍聲,都使大家閃過一陣戰慄,又有一位同胞飲彈身亡了,下一位又會輪到誰呢?」 ——軍醫周紀穆生前回憶 2012年12月15日,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前右)受邀來到南京,在鼓樓醫院院慶120周年暨新醫療大樓啟用之際,為該院首任院長馬林的雕像揭幕。記者 泱波 攝 救死扶傷的使命, 穿越戰火,從未中斷。 如今的鼓樓醫院, 已是一座大型綜合三甲醫院。 援外醫療隊不以山海為遠, 傳播仁心仁術。 近些年, 國際友人和中方醫護人員的後代, 共同延續和平交流, 傳遞歷史真相。 圖為梅根·布萊迪演唱歌曲《感同身受》。泱波 攝 2019年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 當晚舉行的「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上, 加拿大女孩梅根·布萊迪演唱《感同身受》, 感動眾人。 梅根·布萊迪的曾祖父, 正是當年鼓樓醫院醫生理察·布萊迪, 曾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救治難民。 紀念館:永矢弗諼,祈願和平 1983年秋季的江東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供圖 圖片1983年12月13日,南京市舉辦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碑奠基碑」儀式。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供圖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記者 泱波 攝 1985年,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落成開放, 館址選擇在江東門—— 曾是日軍集體屠殺與死難者屍體集中掩埋的 一處主要地點。 在紀念館一面砂巖質地的弧形牆面上,排列著648位抗戰老兵的紅色手印,每個手印上記有姓名和編號。記者 泱波 攝 現如今, 紀念館設有「三個必勝」展廳, 從籤字桌椅的陳設, 到懸掛的旗幟, 都還原了, 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籤字儀式的場景。 在《南京照相館》中提到的紫金山上,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 肅立於北麓一片蒼翠的樹木中。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舉辦憑弔英烈儀式。記者 泱波 攝 這是國內首座國際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 館內英烈碑上, 鐫刻著抗日航空英烈的姓名。 每一個名字背後, 都是一曲氣貫長虹的抗日壯歌。 利濟巷:喧鬧街頭,無聲警示 電影《南京照相館》中的慰安所, 其原型正是科巷旁的利濟巷。 在遊客排長隊的網紅美食街路口, 那棟灰暗建築靜靜矗立。 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記者 泱波 攝 館內「14歲以下禁入」, 提示著這裡難以承受的黑暗過往。 它與幾步之遙的喧囂形成刺眼對比。 正是這種對比提醒我們: 今日的煙火人間, 曾是無數人遙不可及的夢想。 記住這份沉重, 是對逝者的尊重, 更是守護和平的基石。 雨花臺:歷史迴響,正義永存 電影《南京照相館》裡, 兩次出現「雨花臺」。 一次是郵差阿昌在呼喊: 「雨花臺、挹江門、中華門…… 我們中國人絕不允許你們欺負!」 另一次則是在結尾處, 戰犯跪地伏誅的場景。 南京市民在刑場四周觀看對谷壽夫行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供圖 真實的歷史鏡頭裡, 1947年4月26日, 南京雨花臺刑場被市民包圍。 南京大屠殺主犯谷壽夫面向中華門跪下, 槍響瞬間, 「歡呼聲震動山谷」。 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烈士紀念碑。記者 泱波 攝 雨花臺位於南京城南中華門外, 如今這裡建有雨花臺烈士陵園。 從1926年至1949年, 在這漫長的、艱苦卓絕的革命奮鬥歷程中, 一批又一批的革命英烈, 在雨花臺拋頭顱、灑熱血。 《南京照相館》中, 還有一個關鍵情節: 照相館洗出了大量記錄日軍暴行的照片, 日軍為阻止這些照片流傳, 在照片上加蓋了「不許可」的紅章。 新婚夫婦雨花臺獻花紀念革命烈士。記者 泱波 攝 其中一張在屏幕上一閃而過的照片, 與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近期徵集到的 一本珍貴圖冊中的影像高度吻合。 這本圖冊名為《日寇暴行實錄》, 原為雨花英烈陳子濤所珍藏。 為了徵集與陳子濤烈士相關的物品, 紀念館工作人員, 遠赴近2000公裡外的廣西玉林。 陳子濤的侄子陳江先生, 捐出了90多件烈士遺物。 其中,就包括這本1938年出版的 《日寇暴行實錄》。 電影原型:凡人微光,守護真相 電影《南京照相館》裡, 眾人冒死藏匿日軍暴行底片。 真實歷史中, 兩位愛國青年, 接力守護記錄日軍南京大屠殺罪行的相冊。 南京大屠殺相冊,現藏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供圖 1938年, 15歲學徒羅瑾在華東照相館, 冒死加印日軍暴行照, 製成「恥」字相冊, 後在情急之下, 將其藏於現今南京毗盧寺的一處磚牆內。 吳旋發現後, 冒死守護相冊六年, 並在南京開始徵集日軍暴行證據後, 第一時間上交。 1947年2月6日至8日, 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 對谷壽夫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公審。 這本相冊作為「京字第一號」證據, 被當庭出示。 1994年,羅瑾(左)、吳旋(右)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展出的日軍屠殺照片前合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供圖 1994年, 羅瑾、吳旋兩位老人, 在分別半個世紀後重聚南京。 2015年, 該相冊與其它南京大屠殺檔案一起, 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雞鳴寺與莫愁湖:陰霾散去,詩意回歸 「雞鳴寺的雞不鳴,莫愁湖的愁更愁」, 電影臺詞道不盡戰時悲涼。 曾經的「南朝第一寺」雞鳴寺、 江南勝景莫愁湖, 在戰火中黯然失色。 市民在莫愁湖公園內遊玩。記者 泱波 攝 如今,雞鳴寺門前遊人如織; 莫愁湖碧波蕩漾, 是市民休閒的好去處。 愁緒散盡, 詩意重回人間。 貢院街:秦淮河畔,浴火重生 遭日軍破壞後的南京夫子廟。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供圖 遭日軍焚燒破壞後的南京街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供圖 電影中的「吉祥照相館」, 被設定在秦淮區貢院街。 導演申奧說,80多年前, 這條街幾乎囊括了南京人的一生。 戰火曾將這裡付之一炬。 經復建後, 貢院街、秦淮河煥然一新。 南京秦淮河夫子廟段風光。記者 泱波 攝 中國科舉博物館、大成殿、 「天下文樞」牌坊、烏衣巷…… 遊人如織,槳聲燈影再現。 影院燈光亮起, 很多觀眾還在沉默中, 久久沒有離場。 推開門,夫子廟夜市喧囂, 隔壁店鋪飄來《如願》的旋律—— 「而我將愛你所愛的人間,願你所願的笑顏」。 南京秦淮河畔槳聲燈影人氣旺。記者 泱波 攝 這繁華街市, 正是當年照相館裡, 老百姓夢寐以求的萬家燈火。 電影裡,老金拉下一張張幕牆, 北平故宮、天津勸業場、 杭州柳浪聞鶯、上海城隍廟、 武漢黃鶴樓、萬裡長城…… 大好河山,寸土不讓, 吾輩當自強—— 這,就是對歷史最響亮的回答。 作者:程勵 泱波 徐珊珊 來源:微信公眾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看b站a8直播 | 成人抖阴 |
桃花app |
杏仁直播 | 金桔直播 |
蜜桃app |
凤蝶直播 | 蜜桃app |
苹果直播 |
奇秀直播 | 香蕉直播 |
极速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97播播 |
美女直播app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蜘蛛直播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桃子直播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抓饭直播 |
五楼直播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小k直播姬 |
趣播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婬色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