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8月12日電 (歐陽開宇 李可奕)英國全國抗旱小組12日消息稱,目前,英國正面臨全國性水資源短缺,多個地區持續處於乾旱狀態,河流流量、水庫水位持續走低,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面臨嚴峻挑戰。 據英國官方通報,今年上半年是英國自1976年以來最乾旱的半年。儘管7月出現部分降雨,但河流流量和水庫水位較6月仍呈下降趨勢。進入8月後,乾燥天氣回歸,疊加夏季第四波熱浪,公共供水系統和內河航道壓力持續加大。 英國全國抗旱小組稱,乾旱已對生態與農業造成明顯衝擊。河流流量偏低導致水中氧氣不足,引發魚類死亡和藻類滋生,溼地乾涸威脅依賴其生存的物種,野火災害也呈上升趨勢。農業方面,部分農場作物減產嚴重,畜牧業因牧草生長不足提前動用冬季飼料,生產成本面臨上漲壓力。英國全國農場主聯合會表示,穩定的水源對糧食生產至關重要,應該加快水利基礎設施投資。 英國政府方面表示,將強化應對舉措,並推進一項涉及1040億英鎊(約合10063億元人民幣)投資的計劃,包括新建9座水庫和更新輸水管道。 英國氣象部門預測,該國南部本周氣溫將升至30攝氏度以上,8月下半月大概率維持乾燥天氣,局部或有雷暴,但難改整體乾旱格局。英國環境署呼籲公眾配合節水,建議通過安裝雨水桶、修復漏水設施、縮短淋浴時間等方式減少用水,共同緩解水資源緊張局面。(完)
紅河8月8日電(李柏濤)「兩千年儒學,一家人建水。」合影時,這句朗朗上口的口號一響起,便引得各地遊客駐足稱讚。這是臺灣時事評論員黎建南靈機一動的巧思——熟悉他媒體評論的人或許早有預料。被稱作「黎老大」的他,向來擅長創作押韻又詼諧的打油詩,而這天,他把這項特長帶到了雲南、帶到了建水,也帶進了建水文廟。 建水文廟的祭孔儀式莊重肅穆。李柏濤 攝 立秋後的建水,氣候清爽宜人,綿綿細雨滋養著這座有著深厚歷史的滇南古城。8月8日,第三屆「情牽兩岸·滇臺同行」暨臺灣網絡新媒體人云南紅河州採訪活動走進建水文廟,讓參與者接受了一場傳統文化的洗禮。 建水文廟始建於元代(公元1285年),至今恰好740年,是大陸現存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文廟之一,也是舉行祭孔儀式的重要場所。 正衣冠、點聖火、鳴禮炮、抬聖像、奏禮樂、讀祭文,迎聖、初獻……來自新竹清華大學的研二學生王同學是首次參與這樣莊重肅穆的祭孔儀式,「此前對孔子的了解僅停留在課本層面,親身經歷後,才真切感受到中華傳統禮儀的厚重底蘊。」 8月8日,第三屆「情牽兩岸·滇臺同行」暨臺灣網絡新媒體人云南紅河州採訪活動走進建水文廟。圖為臺灣網絡新媒體人與臺灣青年參加祭孔儀式。李柏濤 攝 竹笛、簫、嗩吶、二胡、揚琴、古箏、鼓、鑼、雲鑼、阮……多種民族樂器合奏的禮樂,給上海交通大學的臺灣學生林同學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坦言,沉浸式參與祭孔儀式,讓中華文化變得具體可感,也讓她體會到年輕人參與傳統禮樂傳承的重要意義。 張晉維是建水文廟的「金牌講解員」,出於對家鄉和中華文化的熱愛,她畢業後回到建水工作。用她的話說,「接待過的臺灣遊客早已數不清。」她回憶起幾年前遇到的一位臺灣女歷史老師,講解過程中,對方不時提出有深度的問題,這讓她深切感受到臺灣同胞對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視。 「建水文廟如此受臺灣遊客喜愛,不正是兩岸同胞文化同根、血脈同源的最佳佐證嗎?」張晉維說,臺灣同胞是我們的親人,歡迎他們常來雲南、來建水「走親戚」。這也更激勵著講解員們深耕傳統文化,講好祖國大陸的發展故事,做好合格的中華文化傳播者。 王同學也感慨,實地走訪大陸的文化場所,才能有機會觸摸到「活」的傳統文化。「希望更多臺灣年輕人能積極加入這類交流活動,投身到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延續中。」 「大陸把中華傳統文化保護得很好!」黎建南表示,臺灣年輕人有機會在建水親歷較完整的祭孔儀式,補上「缺失的那一課」。「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他引用儒家對「禮」的闡釋,希望臺灣年輕人能從中探尋蘊藏的文化精髓與細節。(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费直播平台 | 免费直播平台 |
伊对免费下载 |
就要直播 | 香蕉直播 |
成人免费直播 |
小狐狸直播 | 极速直播 |
love直播 |
快猫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樱花直播 |
杏仁直播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河豚直播 |
小k直播姬 | 打开b站看直播 |
青稞直播 |
魅影5.3直播 | 小k直播姬 |
奇秀直播 |
月夜直播 | 520直播 |
97播播 |
青柠直播 | 西瓜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蜜糖直播 | 零点直播 |
樱花直播n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