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8月13日電 (王天譯 劉昆) 河北省邯鄲市曲周博物館館長李治山13日透露,該館工作人員近日在曲周縣西街村發現一通明代天啟五年(1625年)石碑,為明朝進士彭化鳳神道碑,距今已有400年歷史,為研究明代政治、經濟和文化提供了實物資料。 圖為8月13日拍攝的石碑拓片。 李治山 攝 新發現的石碑為青石材質,碑體高256釐米,寬103釐米,厚33釐米,石碑榫頭保存完好,但現場未發現碑座和碑頭,碑文清晰可辨,共41個顏體楷書大字,系彭化鳳之子彭永祐為其父所立。 「這通石碑的發現,不僅填補了曲周彭氏家族歷史淵源的空白,更為研究明代政治、經濟和文化提供了實物資料。」李治山說,明代以來,曲周彭氏家族為名門望族,尤其是民國時期,國畫大師彭八百是彭家後輩人才中最出名的一位。 8月12日,曲周博物館工作人員在清理石碑表面汙垢。 劉昆 攝 據《曲周縣誌》記載,彭八百是曲周人,原名彭鴻恩,號耕蘭山人,擅長畫蘭石,是與齊白石齊名的國畫大師。 「結合碑文和彭氏家族史可知,曲周彭氏族人歷來重視勤儉持家、詩書繼世的理念,明代以來湧現出不少歷史文化名人。這種深厚的家族文化積澱,連同代代相傳的重視教育理念,為彭八百的藝術成長提供了豐沃土壤。」李治山認為,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彭氏家族的百年文脈會更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完)
台州8月8日電(傅飛揚 張光劍 鄭燕睆)連日來,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湫山鄉楊岸村的古楊梅園裡,梅農朱西團忙著將茶餅和樹枝發酵成有機肥,為古楊梅樹殺蟲殺菌,期待來年結出更大更甜的楊梅。 仙居是世界人工栽培楊梅起源地之一,擁有超1600年的楊梅栽培史,形成了獨特的「梅—茶—雞—蜂」古楊梅群複合種養系統。該系統於2023年11月通過聯合國糧農組織認證,成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近日,仙居古楊梅群複合種養系統一景。仙居縣委宣傳部供圖 走進楊岸村的楊梅園,古楊梅樹枝繁葉茂,茶樹鬱鬱蔥蔥,土雞在林間踱步,蜜蜂穿梭於花叢。「楊梅樹為茶樹阻風抗寒,雞糞給果樹施肥,蜜蜂助力授粉,一畝山地能增收2萬元。」仙居縣特產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應錚崢介紹說,這套系統巧妙串聯起農戶全年的勞作,實現「四季有活幹、月月有收入」。 時光撥回20年前,隨著東魁楊梅等現代品種興起,不少梅農砍掉百年古樹改種新品,古楊梅群面積加速萎縮。「古楊梅樹是不可複製的活遺產,消失一棵就少一棵。」仙居縣古楊梅協會(籌)會長宋驍說。 保護的關鍵是「摸清家底」。2016年,仙居縣政府成立工作組,對該縣古楊梅樹開展普查,摸排出13425棵百年以上的古楊梅樹。2021年,當地又利用數位技術構建生態監測體系,為每一棵古楊梅樹頒發數字身份證,實時監測古樹信息、養護等數據。「數據化管理讓保護更精準,也為後續開發利用打下基礎。」仙居縣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中心主任泮丹丹說。 讓梅農主動參與保護,離不開經濟激勵。古楊梅果風味濃鬱,釀酒價值高,於是仙居出臺政策,對收購古楊梅釀酒的企業給予資金補助。 當地一家酒業公司負責人楊春林率先響應,將廢棄山洞改造成天然酒窖:「收購價提高後,單株古樹效益可能超過現代品種,老百姓的保護積極性自然高了。」 在此背景下,楊春林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採取「大戶帶散戶、基地帶農戶」的方式,進一步提升古楊梅鮮果品質,打響古楊梅酒品牌。目前,楊岸村年產楊梅酒50餘噸,年銷售額500多萬元,古楊梅收購價可達20元每公斤。 如今,仙居已集聚20多家楊梅加工釀造企業,針對林下茶葉、土雞、蜂蜜等土特產銷路問題,該縣300多名「共富聯絡員」上山入戶收特產,通過區域公用品牌「神仙大農」集中銷售。當地推出的「梅茶雞蜂」農遺禮盒,今年上半年銷售額達550萬元。 仙居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正籌建「梅茶雞蜂」複合種養研學基地,探索「文化研學+農文旅融合」新模式,通過「育優種、提品質、深加工、拓渠道、強品牌」多端發力,讓千年農遺資源融入強村富民的共富新路徑,讓古楊梅群在新時代結出更多「共富果」。(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榴莲视频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小草莓直播 |
嗨球直播 | 小白兔直播 |
花儿直播 |
茄子直播 | 六月直播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鲍鱼直播 | 心跳直播 |
美女直播app |
贵妃直播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妲己直播 |
六月直播 | 黑白直播 |
杏仁直播 |
魅影直播间 | 蝴蝶直播 |
五楼直播 |
四季直播 | 花间直播 |
迷笛直播 |
茄子直播 | 夜魅直播 |
婬色直播 |
仙凡直播 | 零点直播 |
蜜疯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