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玉溪8月10日電 (宋蝶 瀋陽)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由雲南省玉溪市滇劇院創排的大型原創現代滇劇《風雲滇緬路》9日晚在玉溪市聶耳大劇院首演,再現雲南民眾用血肉之軀共築「抗戰輸血線」的英雄壯舉。 8月9日晚,滇劇《風雲滇緬路》演出現場。瀋陽 攝 滇劇形成於明末清初,是雲南代表性地方傳統劇種,融匯各地戲曲聲腔與本土曲調精華,被譽為「滇粹」「省粹」。其表演生活氣息濃鬱,人物刻畫細膩傳神,不僅流行於雲南及周邊地區,更遠播至緬甸、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 誕生於抗戰烽火中的滇緬公路,起自雲南昆明,經畹町出境至緬甸臘戍,全長1100多公裡。這條被稱為「抗戰輸血線」的國際通道,是20餘萬雲南民眾在崇山峻岭間,靠雙手和簡單工具,以血肉之軀開鑿而成。 《風雲滇緬路》以1937年至1942年抗戰危局為背景,再現雲南民眾共築「抗戰輸血線」的壯烈史詩。劇目以「梨花」一家為縮影,展現一家人、一村人、一路人、一國人在民族存亡關頭不惜毀家紓難、披荊斬棘、捨生取義、炸橋阻敵……從開山築路到忍痛炸橋,從萬眾一心到慷慨赴死,奏響一曲「中華不屈,浩氣長存」的民族壯歌。 8月9日晚,滇劇《風雲滇緬路》演出現場。瀋陽 攝 作為雲南藝術基金資助的重點劇目,《風雲滇緬路》歷經兩年打磨,劇本數易其稿,再經兩個月緊張排練後呈現在舞臺上。 玉溪市滇劇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劇以「傳統程式當代化、青年人才梯隊化、文化影響浸潤化」為創作路徑,大膽起用青年演員擔綱主演,既彰顯滇劇藝術守正創新的探索,也為培養戲曲新人搭建重要平臺。 劇目中,主創團隊通過精湛的唱腔設計、細膩的人物塑造與恢弘的舞臺呈現,將偉大的民族精神有機融入劇情,展現滇緬公路背後雲南民眾用堅韌與熱血鑄就的民族脊梁。 首演當晚,聶耳大劇院座無虛席。現場觀眾隨著劇情的推進時而屏息凝神,時而熱淚盈眶。「該劇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更通過滇劇這一獨特藝術形式,讓紅色基因與民族精神得到鮮活傳承。」市民甘洪偉觀演後深受觸動,他表示期待該劇走向更廣闊的舞臺,讓更多觀眾感受這份震撼與力量。 據悉,8月9日至12日晚,《風雲滇緬路》將在玉溪市聶耳大劇院連演四場。(完)
晨曦微露,河南省蘭考縣堌陽鎮徐場村,刨花飛舞,琴聲悠揚。泡桐木製成的琴、琵琶等銷往海內外,這個百餘戶的脫貧村,民族樂器加工產業年產值已突破1.5億元,村裡九成以上人家靠這個產業增收致富。 挺拔青翠的泡桐樹成長為撐起一方產業的致富樹,正是「十四五」時期我國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生動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現代化國家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要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紮實推進鄉村振興,讓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越走越有奔頭。」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 打贏脫貧攻堅戰後,黨中央設立5年過渡期,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各地區各部門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強化政策扶持,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 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20年的12588元增長至2024年的17522元。 觀監測幫扶質效——織密「安全網」,守牢民生底線。 在全國脫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雲南昭通,魯甸縣文屏街道脫貧戶楊清福的妻子2021年患重病需要手術,讓一家人面臨返貧風險。 網格員走訪發現後,第一時間啟動監測幫扶程序,為楊清福安排公益性崗位並介紹新工作,醫療費用也減免了許多。「真是及時雨!」楊清福說。 進入過渡期以來,各地持續健全完善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從發現風險到落實幫扶措施,質效不斷提升。 察民生保障水平——補齊民生短板,託起穩穩的幸福。 「村裡有共享食堂、幼兒園,礦泉水項目加快建設,大家的生活更好了……」說起自然資源部定點幫扶給村裡帶來的改變,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夏潭村黨支部書記謝瑞山有說不完的話。 2022年,夏潭村村莊規劃獲批。駐村第一書記王萍於2024年推動將礦泉水採礦權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創新組合出讓,成功交易420.1萬元。 「十四五」時期,「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鞏固提升,脫貧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脫貧家庭和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對象家庭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保持動態清零,脫貧人口和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對象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9%以上。 看自我發展能力——產業就業拓新路,確保持續增收致富。 在蘭考,南彰鎮一家共富工坊的故事讓人津津樂道。「以前編筐自家用,現在成了增收門路。」共富工坊裡,70多歲的脫貧戶李欽說。 盤活閒置院落,建設家門口的車間,這支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團隊,一年編織出8萬多個精美藤筐並出口海外。 如今,蘭考已建成304家共富工坊,帶動就業2.39萬人,其中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3366人。 「十四五」時期,脫貧地區鄉村特色優勢產業持續發展壯大,每個脫貧縣都培育形成2至3個優勢特色突出、帶動能力較強的主導產業,總產值超過1.7萬億元。脫貧人口就業能力和質量明顯提升,務工就業規模連續4年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後一年。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須臾不可放鬆,下一步,將推動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聚焦提升監測幫扶質效、抓牢產業就業幫扶、提高協作幫扶實效、優化完善幫扶政策等方面持續發力,確保過渡期圓滿收官。 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常 欽 李曉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94873
94
2025-11-23 11:23
58462
45
2025-11-23 11:23
23547
82
2025-11-23 11:23
12968
86
2025-11-23 11:23
64382
65
2025-11-23 11:23
92814
85
2025-11-23 11:23
13947
93
2025-11-23 11:23
61875
37
2025-11-23 11:23
54697
53
2025-11-23 11:23
38976
34
2025-11-23 11:23
64152
12
2025-11-23 11:23
73194
82
2025-11-23 11:23
71493
74
2025-11-23 11:23
72815
73
2025-11-23 11:23
76395
82
2025-11-23 11:23
47928
17
2025-11-23 11:23
48329
38
2025-11-23 11:23
83572
56
2025-11-23 11:23
56281
26
2025-11-23 11:23
79358
53
2025-11-23 11:23
72856
34
2025-11-23 11:23
75382
82
2025-11-23 11:23
79215
58
2025-11-23 11:23
89173
58
2025-11-23 11:23
87924
13
2025-11-23 11:23
76931
73
2025-11-23 11:23
65893
87
2025-11-23 11:23
43627
57
2025-11-23 11:23
86274
95
2025-11-23 11:23
75319
21
2025-11-23 11:23
64852
18
2025-11-23 11:23
79821
69
2025-11-23 11:23
91376
58
2025-11-23 11:23
95273
49
2025-11-23 11:23
34896
32
2025-11-23 11:23
17468
38
2025-11-23 11:23
95782
47
2025-11-23 11:23
28759
38
2025-11-23 11:23
28573
41
2025-11-23 11:23
56197
16
2025-11-23 11:23
56127
93
2025-11-23 11:23
95713
73
2025-11-23 11:23
51962
62
2025-11-23 11:23
37961
93
2025-11-23 11:23
12839
68
2025-11-23 11:23
86395
75
2025-11-23 11:23
97563
96
2025-11-23 11:23
31625
78
2025-11-23 11:23
86513
25
2025-11-23 11:23
63259
48
2025-11-23 11:23
45186
69
2025-11-23 11:23
52471
19
2025-11-23 11:23
| 69美女直播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
| 魅影9.1直播 | 杏仁直播 |
| 极速直播 | |
| 夜魅直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 名模直播 | |
| 橘子直播 | 金桔直播 |
| 月夜直播app夜月 | |
| 九球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 520直播 | |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绿茶直播 |
| 杏仁直播 | |
| 蜜桃app | 河豚直播 |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
| 苹果直播 | love直播 |
| 趣爱直播 | |
| 蜜桃直播 | 秀色直播 |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
| 打开b站看直播 | 魅影9.1直播 |
| 免费直播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