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天津,晚風裡藏著特殊的期待——再過不久,上合國家的代表們會在這個城市齊聚,共商發展。海河兩岸排列的天津地標向遊客們展示著這座國際化現代都市的神韻。這裡既有百年前的洋樓剪影,也有科技感滿滿的現代建築,歷史與現代碰杯共舞。那些常常出現在國內外遊客打卡照片裡的景點背後藏著哪些歷史故事呢?咱們跟隨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的記者們一起去看看。世紀鐘:時間在這裡會 「說話」這座渾身閃著金屬光澤的 「時間使者」,鐘面鑲嵌著 12 顆水晶,指針划過的每一秒,都像在細數天津的過往與今朝。仔細看我們會發現世紀鐘底座上滿是齒輪與鋼軌的元素 —— 這裡曾是天津站的舊址,百年前南來北往的列車從這裡出發,如今高鐵呼嘯而過的聲音,早已成了新的時代節拍。世紀鐘改造工程是天津迎接上合峰會城市面貌提升的重要一環。工程不僅修復了標誌性的日月輪盤機械結構,使其再次恢復轉動,更創新引入了智能燈光投影,通過精心設計的光影演繹天津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城市記憶。當地人說,情侶們總愛在這裡約定 「下次見面,就從鐘聲敲響時開始」,而即將到來的上合峰會,或許會讓這座鐘的每一聲滴答,都多幾分國際範兒。解放橋:96歲的鋼鐵巨匠站在世紀鐘旁放眼望去,解放橋橫跨在海河上。解放橋最早的名字是「萬國橋」,即國際橋之意。解放橋是目前海河跨橋中建築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橋梁,且其所用鋼材與法國艾菲爾鐵塔用料一致。這座96歲的鋼鐵巨匠見證了天津發展的歷史,被稱為中國橋梁的「活化石」。值得一提的是,解放橋是中國唯一的雙葉立轉式開啟橋。鋼材結構的橋梁可緩緩開啟,從而為航道提供更大的空間。「萬國橋下過大船」的壯觀景象,曾是海河不可多得的一道風景線。到了夜晚,解放橋橋身上霓虹燈會變幻出紅、藍、紫等多種色彩,倒映在河面上,像一條會變色的綢緞。在記者的鏡頭裡,解放橋與遠處的高樓相映成趣,老建築的厚重與新都市的繁華完美融合。津灣廣場:中西文化的交融地從解放橋下來,穿過一條馬路就到了津灣廣場。這裡建築風格多元,各國建築流派交相輝映:諸如巴洛克的華美,古典主義的自然,浪漫主義的飄逸。仔細看也能發現不少中國傳統元素——有的樓頂上裝著傳統的琉璃瓦,有的窗欞上刻著中式花紋。中西合璧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廣場的環境十分優美,前臨波光閃閃的海河,北眺雄偉的天津站,古老的解放橋和現代的赤峰橋拱衛在它的兩端。津灣廣場上有不少露天咖啡館和餐廳,人們坐在戶外,點一杯咖啡或一份天津特色刨冰,看著河面上的遊船來來往往,別提多愜意了。天津之眼:在雲端看夜景如果說津灣廣場是平視海河夜景的絕佳位置,那麼天津之眼則可以讓我們在雲端鳥瞰海河夜景的全貌。這座建在橋上的摩天輪高達120米,轉一圈需要30分鐘。當座艙升到最高點時,整個天津的夜景可盡收眼底。摩天輪的轎廂內設置天屏和地屏,可以播放不同的動畫效果,包括星空、浪漫櫻花、璀璨煙花等。轎廂中還設有充電以及藍牙設備,遊客們可以點播自己喜歡的音樂。「天津之眼摩天輪的遊客中有95%是外地遊客。作為天津的地標式景點,我們是天津面向遊客的一張名片。」天津之眼摩天輪景區的運營方,天津永樂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明亮介紹道。義大利風情區:轉角遇到 「小羅馬」沿著海河往北走,就到了義大利風情區。意風區內的137棟風貌建築全部由義大利建築師設計,是目前義大利除本土之外、亞洲唯一保存良好的義大利風貌建築群落。這裡有哥德式的尖頂、巴洛克式的浮雕,還有羅馬式的圓柱,走在街頭,仿佛置身於義大利的小鎮。意風區內還有眾多名人故居:近代思想家梁啓超、現代戲劇大師曹禺、湯玉麟、李叔同等都曾在這裡生活。走進他們的故居,我們仿佛能看到大師當年的生活場景,感受歷史與文化的薰陶。走著走著,說不定還能發現某個影視劇的取景地,《建國大業》《風聲》等都曾在這裡留下足跡。同時這裡也是美食愛好者的天堂,德國啤酒坊,天津狗不理包子鋪,還有正宗的威尼斯意餐酒吧都可以讓你大飽口福。北安橋:夏夜音樂派對從義大利風情區出來,往南走不遠就是北安橋。橋的四個角各有一尊金色的雕像,分別代表著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四象,寓意東西南北四方平安;橋欄上則刻著歐式的花紋,橋頭上還有西洋風格的立柱。正如當地人說,北安橋就像天津的縮影,既有傳統文化的根,又有對外開放的胸懷。夜晚的北安橋十分熱鬧,沿著興安路前行,音樂聲漸漸清晰。在橋邊既有青春洋溢的樂隊唱著當下流行的歌曲,也可以聽到大叔用薩克斯吹奏充滿年代感的曲子。跳舞區也是這裡的重頭戲,場中央的舞者們你方舞罷我登場,熱鬧非凡。樂聲陣陣,舞步翩躚,夜晚北安橋輕鬆愉悅的氛圍顯示出的是天津人鬆弛樂觀的人生態度。喜迎上合,天津向世界發出邀請厚重的歷史底蘊與鮮活的現代化氣息交融,延續千年的傳統風格與豐富多元的國際元素碰撞,天津這座城市充滿了獨特的魅力。海河兩岸燈光閃爍,這是天津向世界發出的邀請函——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在即將到來的上合峰會上,一起聽聽這座城市的故事。(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 閆東潔 | 盧若彤)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立德樹人,增強學生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本領,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五年來,新時代教育事業在改革發展中不斷取得新成就,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 教育資源合理流動 是推進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的重要路徑 「十四五」期間 一系列協作幫扶舉措 照亮了中西部、欠發達地區 孩子們的成長之路 2024年6月18日,上海援青教師闞延俊在位於西寧的果洛西寧民族中學給學生上音樂課。果洛西寧民族中學是一所滬青共建學校。學校招生以來,上海援青團隊落實各類教育資金,改善校園面貌,引入先進教育理念,帶動整體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哈拉峻鄉謝依特小學,是一所主要面向柯爾克孜族學生的村級小學,2022年8月成為該州首個西部計劃志願者包校支教的試點學校。23名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願者服務隊的志願者,在這所小學承擔著教書育人的工作。經過近三年的支教服務,學生的學習成績顯著提高,得到當地廣泛認可。這是2025年4月23日,支教教師高淑賢(左一)在班級裡展示她為學生們製作的「AI夢想職業照」。 西藏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娘蒲鄉中心小學地處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是布江達縣海拔最高的學校。持續性的對口教育援藏工作有力補充了專業師資力量,改善了學校硬軟體設施設備。這是2024年9月3日,西藏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娘蒲鄉中心小學的孩子們,把自己做好的手抄報展示給嶺南師範學院支教隊隊員胡正培。 高質量職業教育的沃土 孕育著大國工匠的萌芽 「十四五」期間 職業教育體系深入改革,不斷創新 結構布局持續優化,產教融合向實向深 2024年7月26日,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在工業機器人基礎應用實訓室接受工業機器人操控技能訓練。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現代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70%以上的新增一線從業人員來自職業院校。職業院校已經成為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陣地。 2024年4月16日,在位於重慶市永川區中德產業園的埃斯維(重慶)工具機有限公司,公司技術總監向重慶城市職業學院中德產業學院學生介紹設備操作規範。近年來,重慶城市職業學院聯合德國教育力量共建產業學院,引入職業教育先進經驗,著力培養適合製造型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技術人才。 2024年11月12日,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老師在無人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指導學生。「十四五」期間,各地職業院校在招生規劃、專業設置和培養方案等方面與當地的人才「缺口」對接,人才培養方向和產業需求越來越匹配。 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 「十四五」期間 我國高等教育體系更加多元 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加速 培養模式、培養機制不斷優化 全力培養緊缺人才、服務強國建設 2025年6月23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和同濟大學正式宣布啟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同濟大學城市防災韌性創新實驗室(RISE Lab)」。該實驗室聚焦推進全生命周期智能防災減災,以及超大型城市韌性基礎設施建設,為城市防災減災提供智慧支持。這是與會嘉賓在參觀同濟大學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全國重點實驗室。 2023年4月6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科研人員展示空間磁環境模擬與研究系統。2024年2月,由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聯合建設的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通過驗收。許多之前需要抵達太空才能進行的實驗,如今在地面上就能完成,這也是我國航天領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上海交大機器人研究所,是我國最早從事機器人技術研發的專業機構之一,主要在機器人學、工業機器人作業系統與裝備自動化技術、生物醫學機器人與生機電一體化技術等領域,開展研究和產學研合作。這是2023年11月24日,學生們在研究所的無人系統實驗室討論項目。 近年來,湖北省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領域,依託省內高校院所的人才優勢和創新體系優勢,組織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參與人形機器人相關項目研發,集中推出「天問」「勞動者」「荊楚」等一系列人形機器人。這是2025年5月29日,在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丁濤(右二)和團隊成員測試「荊楚」人形機器人的搬運能力。 強國先強教,強教先強師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就要不斷擦亮「師者之光」 「十四五」期間,教師隊伍 素質提升、結構優化、待遇提高 尊師重教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卜陳村,97歲的卜陳學校退休教師葉連平依然堅持每周上三節課。2021年,他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22年,他獲得全國關心下一代「最美五老」稱號。圖為2025年4月9日,葉連平在卜陳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給學生上課。 今年37歲的黃光福是雲南大學農學院的一名青年教師,同時也是雲南大學在雲南省勐海縣勐遮鎮曼恩村成立的多年生稻科技小院的負責人。多年來,他帶領學生紮根田間,進行技術攻關。團隊利用長雄野生稻特有的地下莖無性繁殖能力,成功培育出「雲大25」「雲大107」等新品種,突破性地實現水稻「一次栽種、連續收割」,讓「割韭菜般收稻子」的農業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這是2025年2月27日,青年教師黃光福(中)在試驗田間給學生授課。 2024年9月10日,在新疆教育學院實驗小學校園,學生為老師獻歌送上祝福。 攝影:王菲 劉軍喜 趙子碩 李鑫 王全超 丁增尼達 張龍 彭奕凱 王松 劉穎 陳浩明 杜子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凤凰网直播 | 柠檬直播 |
伊人下载 |
巧克力直播 | 零七直播 |
优直播 |
蝴蝶直播 | 浪花直播 |
青柠直播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夜月视频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牡丹直播 | 牡丹直播 |
魅影直播 |
黄瓜直播 | 看b站a8直播 |
糖果直播 |
杏爱直播 | 魅影5.3直播 |
五楼直播 |
绿茶直播 | 花瓣直播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魅影直播视频 | 樱桃直播 |
榴莲视频 |
快猫 | 河豚直播 |
糖果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