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當我們回望那段烽火歲月,重走抗戰路,地處湖南長沙的嶽麓山,絕對是一座不可繞過的精神地標。 位於嶽麓山腳下的嶽王亭,系抗戰期間湖南省國民政府為昭示民眾投身抗日運動而建。傅煜 攝 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即三次長沙會戰和一次長衡會戰。特別是三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擊斃擊傷日軍約10萬餘人,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 麓山忠烈祠內展示的長沙會戰歷史圖片。傅煜 攝 在中國抗戰史上,長沙會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重大勝利,不僅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更提升了中國在國際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 嶽麓山抗戰文化園內的指示牌。傅煜 攝 抗戰時期,橫亙於湘江西岸的嶽麓山,因「與長沙城隔江相望,對長沙有瞰制之利」的特殊地勢,成為長沙會戰的核心陣地。而今,這裡仍保留著眾多抗戰遺蹟及紀念建築,無聲訴說著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嶽麓山頂,雲麓宮旁,一塊正面篆刻「長沙會戰碑」五字的青石碑,豎立於六角亭內。 長沙會戰碑。楊華峰 「1939年9月,日寇以18萬之眾,兵分六路進攻長沙......」這塊立於1948年的石碑碑文,記述了第一次長沙會戰期間,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九戰區全體將士奮勇抗日的悲壯事跡。 陸軍第七十三軍第七十七師紀念碑。傅煜 攝 當時,時任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嶽指揮5個集團軍共約20萬人,採取「後退決戰,爭取外翼」的作戰方針迎擊,並最終獲勝,粉碎了日軍「以戰迫將」的狂妄企圖。 移步雲麓宮前坪,那段壯烈犧牲的歲月,以一種沉重的方式呈現眼前。這裡的麻石圍欄上,刻有5000多位長沙會戰中陣亡將士名單。 抗戰陣亡將士名單石欄。汪曉 攝 嶽麓山間遺留的壕溝、炮臺等戰事遺蹟,更是當時激烈鏖戰的直接見證。現存長達10餘公裡的戰壕遺蹟中,曾發掘出大量彈藥槍枝。 戰時,中國軍隊在嶽麓山修有大量戰壕,此處為當時戰壕遺址之一。劉見華 攝 長沙會戰中,炮兵陣地成為阻擊日軍的關鍵。當時,中國軍隊利用嶽麓山的地勢布置重炮旅,彈無虛發給日軍以毀滅性打擊。而今山上的古炮臺,就是當時炮兵陣地的遺蹟之一。 長沙會戰古炮臺。汪曉 攝 1941年12月,第三次長沙會戰爆發。為靠前督戰,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將指揮部從長沙二裡牌遷至嶽麓山上一處防空洞,並在此以著名的「天爐戰法」指揮作戰,通過誘敵深入、集中圍殲取得大捷。 第九戰區長官司令部指揮所舊址。楊華峰 攝 而今,這個第三次長沙會戰的最高指揮中心遺址,仍隱匿於著名景點愛晚亭附近。肅立綠蔭掩映的山洞前,耳邊仿佛迴蕩著指揮作戰的堅毅指令。 沿著蜿蜒山路行至嶽麓山腳,麓山忠烈祠內「鐵血忠魂——長沙會戰史實簡明陳列」,吸引不少遊客駐足瞻仰。 麓山忠烈祠。傅煜 攝 一張長沙軍民祝捷大會的歷史照片,定格著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的歡騰。這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在英美接連失利之際中國軍隊的重要勝利,國際反響強烈,也讓民族精神在烽火中愈發昂揚。 麓山忠烈祠內展示長沙軍民祝捷大會盛況的歷史照片。傅煜 攝 英國《泰晤士報》評論稱:「12月7日以來,同盟國唯一決定性之勝利系華軍之長沙大捷。」 麓山忠烈祠內懸掛「允武且仁」匾,意為革命軍將士徵伐與仁德並具。傅煜 攝 而今,麓山忠烈祠及其後山上的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七十三軍抗戰陣亡將士公墓,已成為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化作激勵後人砥礪前行的精神火炬。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七十三軍抗戰陣亡將士公墓。傅煜 攝 每年抗戰紀念日,大中小學生、社會團體等都會在此舉行莊重的緬懷活動,紀念在長沙會戰中守衛國土的英勇將士。 八十載光陰流轉,硝煙早已散盡。昔日浴血鏖戰的嶽麓山,如今楓影婆娑、遊人如織,已是長沙城中最富盛名的文化地標與旅遊勝地。 愛晚亭。楊華峰 攝 而今,嶽麓山所在的湖南湘江新區,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林立,57個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星羅棋布,嶽麓山大科城、湘江科學城、世界計算·長沙智谷等科創平臺串珠成鏈,超百萬各類人才雲集,已成為湖南創新動能最強勁、經濟活力最充沛的區域。 中南大學。中南大學 供圖 嶽麓山腳,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千年弦歌不輟,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算力無垠;山間小徑上,晨練者的矯健身影、學子的朗朗書聲,早已取代昔日的槍炮轟鳴。這安寧祥和的畫面,正是革命先輩以熱血與生命澆灌出的和平碩果。 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楊華峰 攝 重走嶽麓抗戰路,不僅是一次歷史的回望,更是一場精神的洗禮。觸摸戰爭的印記,聆聽英雄的故事,方能讀懂何為家國大義、不屈風骨,方知今日的和平繁盛何其珍貴。 湘江西岸的長沙漁人碼頭燈光璀璨。楊華峰 攝 當山下湘江兩岸的都市霓虹璀璨亮起,當大學科技城的智慧之光生生不息,嶽麓山這座「英雄之山」,正以其厚重的歷史底蘊與勃發的時代生機,無聲地告慰著長眠於此的英魂。 作者:傅煜 羅萱軒 編輯:常新宇 審校:魏園 責編:宋方燦 (微信公眾號)
空調、防曬衣等產品銷量激增,城市夜間消費訂單大漲,避暑勝地迎來客流高峰 「涼經濟」乘「熱」而上,消費市場「新」意十足 閱讀提示 盛夏高溫持續,「涼經濟」乘「熱」而上。近期,空調、防曬等納涼產品銷量激增,城市夜間消費訂單大漲,避暑勝地迎來客流高峰。這場由高溫催生的消費熱潮,正以多元業態激發夏日經濟新活力。 「不少熱銷款商品已經賣斷貨了,只能為您調貨。」近日,記者走訪北京市多家商場發現,進入夏季以來,各類防曬用品迎來銷售熱潮,許多熱銷單品如涼感防曬衣、連帽防曬口罩等不時出現斷碼、斷貨的情況。 近期,全國多地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中央氣象臺預計,8月4日至6日,我國仍有大範圍高溫,陝西、四川、重慶、湖北、河南等地局地最高氣溫或超40℃。炎炎夏日,「涼經濟」乘「熱」而上——空調、防曬衣等清涼產品銷量激增,貴州、雲南等避暑勝地迎來避暑遊熱潮,夜經濟更成為城市消費的新引擎……這場由高溫催生的消費熱潮,正以多元形態激發夏日經濟活力。 清涼產品品質升級趨勢明顯 「所謂『涼經濟』是指由高溫氣候驅動、以滿足降溫避暑需求為核心的消費活動和產業形態的總和。」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荊文君告訴記者,近年來,高溫天氣顯著提升了市場對清涼產品的剛性需求。 「入夏以來,我一天最多要裝12臺空調,每天都忙到晚上八九點。」負責北京市朝陽區小米空調安裝的工程師李超振告訴記者,氣溫持續攀升帶動空調銷量暴漲。奧維雲網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空調市場整體銷售呈現出量額齊升的積極態勢。 隨著消費觀念的升級,空調健康、節能等功能性能更加受到消費者關注。蘇寧易購數據顯示,6月下旬以來,全國新一級能效空調銷售同比增長82%。奧維雲網同期報告顯示,健康需求激增的當下,搭載新風、除菌功能的機型逐漸成為線下市場旗艦產品。 防曬用品方面,繼去年防曬衣品類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267.4%之後,今年防曬服配市場規模繼續保持增長,預計將接近千億元級別。北京市朝陽區某知名防曬品牌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防曬用品更注重兼顧功能和顏值,修身防曬衣、時尚編織款防曬帽備受歡迎。 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進一步帶動了產業發展,除了傳統防曬品牌繼續深耕外,不少知名時尚品牌、運動品牌也跨界布局清涼產品賽道。例如,優衣庫推出空氣衣、速乾衣和太陽鏡等夏日服裝和配飾,迪卡儂的泳裝、沙灘褲和溯溪鞋等夏季戶外裝備也紛紛熱賣。 「相較於傳統季節性消費,『涼經濟』對舒適性的需求佔比更大。」荊文君分析稱,「隨著居民健康意識不斷提升,防曬用品、降溫產品消費正從基礎防護向品質需求轉型升級。」 夜經濟爆火激發城市活力 盛夏高溫難擋消費熱情。入夏以來,各地夜間消費場景花樣上新,夜經濟如火如荼,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7月18日晚9時,北京潘家園夜市燈火通明,人聲鼎沸。「白天太熱了,根本不想出門,晚上逛夜市既涼快又好玩。」住在附近的95後張女士告訴記者,她每周至少來夜市兩次,「即便不買東西,飯後也想逛逛,溜達一圈」。 記者注意到,像張女士這樣的年輕「夜市常客」不在少數。據市場統計,潘家園每場夜市平均客流量已突破1萬人次,其中年輕人佔比超過60%。 高溫天氣催生的夜經濟也促使各大商圈紛紛延長營業時間,推出夜間專屬活動,餐飲、娛樂、文化等業態也在積極調整經營策略,以適應這一新的消費趨勢。7月21日,淘寶閃購發布的暑期消費系列數據顯示,夜經濟發展潛力巨大,127個城市夜間訂單環比超100%,露營地、公園等夜間訂單環比增長超120%。 為吸引消費者和遊客,全國多地景區紛紛推出夜遊項目。7月11日,「西安千燈會」系列活動啟幕,每晚呈現主題燈展的光影藝術盛宴及精彩演出;神農架首屆「消夏美食燒烤季」在7月開幕,每晚都有特色美食與樂隊、舞蹈、非遺等多元文化表演;京郊古北水鎮推出了「提燈夜遊司馬臺」「一個人的星空長城」等豐富多樣的特色夜遊產品。 荊文君認為,夜經濟可以看作是「涼經濟」的重要載體。「在居民收入穩步提升、消費能力持續增強的情況下,夜經濟會成為持續發展的經濟形態。」荊文君建議,各地發展夜經濟根據自身的產業稟賦和資源特徵,因地制宜地推進。 「涼資源」變為「熱產業」 「為了看大九湖的晨霧,我們清晨6點就出發了。」在湖北神農架和家人一起度假的胡女士告訴記者,「這裡的平均海拔有1700多米,三伏天也很涼快。」眼下,神農架林區已進入旅遊旺季,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紛紛前來遊玩、露營,甚至短期旅居。 隨著全國多地進入「高溫模式」,像胡女士這樣追尋清涼的遊客正推動形成獨特的「避暑遷徙」現象。美團旅行發布的《2025暑期熱點及趨勢報告》顯示,7月以來,避暑成為遊客的核心訴求,「避暑遊」搜索量大幅上漲,同比增長47%,西北、東北、西南地區成熱門目的地。 當高原遊、草原遊和親水遊持續火爆時,新的消費趨勢悄然顯現。「今年夏天,內蒙古呼倫貝爾、烏蘭布統,張家界猛洞河漂流,以及西南的雲貴高原是最受歡迎的避暑線路。」康輝旅遊旅行策劃師李倩倩告訴記者,「山西寧武、甘肅甘南等小眾避暑地也受到遊客關注,定製遊訂單量增加顯著。」 「『涼經濟』有高度依賴氣候的特點。」對此,荊文君建議,要積極推動產業融合與業態創新,嘗試將資源優勢與產業特色融合,形成「清涼+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的產業發展模式,延長產業鏈。 本報記者 劉笑笑 張小簡《工人日報》(2025年08月05日 04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小猫咪视频 | 富贵直播 |
趣播 |
蜜桃视频 | 山猫直播 |
凤蝶直播 |
仙凡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金桔直播 |
免费直播平台 | 香蕉直播 |
月夜直播app夜月 |
大鱼直播 | 蜜疯直播 |
花儿直播 |
杏仁直播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九球直播 |
么么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极速直播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柚子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69美女直播 | 橘子直播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黑白直播 | 贵妃直播 |
苹果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