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點 據報導,2024年,武漢劉小姐花2萬多元參加了中公教育的培訓班,合同約定,若未能通過筆試,中公教育會退費1.7萬元。當沒能通過考試的劉小姐找到該機構時,對方表示可以退費,但1年只能退1000元,共需17年才能退完。「等我拿到這1.7萬,我都四十多歲了。」 從斬釘截鐵的「不過包退」,演變成磨磨唧唧的「不過包騙」,作為公職類職業教育培訓的頭部機構,既然承諾「不過包退」,那就不只是一句大話,而是寫在合同裡、必須履行的契約。縱觀近年來中公教育在履約上的一些忸怩舉動,可以看出,類似「不過包退」的大包大攬式發展模式,或許已經走到了盡頭。 儘管這些年的招錄人數也有增長,但仍然跑不贏參加公考的人數。數據顯示,2009年至2025年,全國公考報名人數從105.2萬增至341.6萬。這意味著,公考競爭越來越激烈。 當此之時,機構若仍以「不過包退」為標榜,勢必面臨著巨大的退費壓力。漂亮的營收數據背後,則是日後履約的「摳摳搜搜」。 為行業長久發展計,與其總是與學員上演類似「塌樓式互動」,搞什麼1.7萬元退17年,還不如針對公考培訓市場的新情況新變化,轉型求變,踏踏實實做好內部管理,目標更精準,路徑更務實,讓每一單培訓都物有所值,而不再搞粗放式大包大攬。 這也提醒市場監管應該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早在2021年,教育部等6部門就通知要求,校外培訓預收費須全部進入資金託管專用帳戶。對諸如公考費用等資金管理,也應納入相應的制度化管理。比如,可以建立統一的預付費監管平臺,方便消費者在該平臺查詢培訓機構的資金託管信息等。 說到底,針對公考培訓的問題,行業要有自律,學員要有理性,監管要將其納入制度化框架,這個規模不小的市場也才能成為一個健康、長遠發展的市場。 □胡棲安(媒體人)
準備好了迎接工作,工作卻臨時「爽約」了——據封面新聞等媒體報導,今年以來,多地師範類應屆畢業生在籤好「三方協議」後,擬入職的學校以招生不足為由,或不再錄用,或暫緩入職,或調崗。這幾乎是雙輸的局面:師範生錯過了最佳求職期,維權困難;學校則說自己很無奈——招生規模低於預期,不需要那麼多老師。 此前,2024年,有媒體報導,不少企業與已籤好「三方協議」的應屆畢業生解約,且這些公司大部分在行業裡發展勢頭較好,如新能源汽車、通信軟體等。其中,一部分畢業生落戶也受到影響。 所謂「三方協議」,全稱叫《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由畢業生、用人單位、學校三方籤署,明確應屆畢業生戶籍、檔案、保險、公積金等一系列問題。它不同於勞動合同,不受勞動法保護。畢業生拿著它去用人單位入職後,才會籤署勞動合同。 曾經,一些高校畢業生是三方協議的毀約方,一些用人單位通過約定天價違約金來制約大學生毀約。2019年,為了更好保障應屆畢業生的權益,讓他們在選擇有變時不必承受過重的代價,教育部提出建議,違約金不得超過5000元。如今,企業「違約」時,違約金也是5000元。有學生對媒體說,幾千元錢難以彌補他們的損失,雙方很可能產生更多糾紛和爭執。 應屆生的就業保障好不好,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有專家說,可以將「三方協議」納入勞動法,遇到糾紛時,啟動勞動監察或勞動仲裁機制。也有學校把違約的企業拉入校園招聘的黑名單。 在我看來,只有引導招聘市場良性發展,才能更好地保護雙方的利益。社會既要充分保障應屆生的權益,也要保護企業校園招聘的積極性。如果對企業的處罰過重,企業縮小校園招聘的規模和範圍,將進一步壓縮應屆生的就業空間。 營造一個和諧、友好的就業環境,不只是求職者和企業雙方的事,還需要法律體系能跟得上就業形勢的新變化;政府部門積極有為,及時調和雙方的矛盾;教育系統能為「被違約」的學生提供更多支持。 比如,當企業確實因經營問題,不得不違約時,政府部門可以介入,讓「被違約」的畢業生保有應屆生的身份,不會喪失應屆生原有的權益。對多次、頻繁違約的企業,政府部門則要加強監管。 目前,「三方協議」的違約更多以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解決。面對越來越多的違約情況,是否可以考慮拓寬申訴渠道,讓被違約的學生反映情況更方便?又是否能夠為被違約者提供法律援助和就業指導,而不是讓他們陷入「自認倒黴」、不得不匆忙「落地」的境地? 如果用人單位確因經營狀況不佳要解約,也應該有更溫情、人性化的方式。比如,違約企業或許可以向同行業的其他企業推薦這些「被違約」的應屆生,讓他們有被看見、被錄用的機會。 據媒體報導,一些民辦學校違約,是因為招生人數「嚴重背離預期」。也許,提前做好人力資源調研與規劃,明確當年用人需求,可以減少這種令人惋惜的錯位。 此外,「契約精神」不是「自覺」發生的,明確企業違約的賠償標準,也應是法治發力的方向。 對於那些即將離開校園卻忽然失去落腳點的年輕人,高校也不妨給予更多支持。比如,有能力的學校可以為「被違約」的畢業生提供宿舍暫住、幫助他們接觸新的工作機會。針對來校開展校園招聘的單位,學校應該開展充分的背景調查工作,並在籤好「三方協議」後,積極跟進畢業生的入職進展。 一篇名為《信用法治視角下企業違反就業三方協議的治理路徑》的論文提供了新解法:高校可以在合法範圍內收集違約企業的信用信息,提交給當地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機構,經審核後對外發布。 高校作為「三方協議」的一方,披露違約企業的行為具有一定公信力。高校公開披露的信息數據也可以被納入國家信用體系,作為考核企業管理的硬指標。 靠學生「認倒黴」、企業「認罰款」,不是系統性解決就業違約問題的思路。真心想為這些年輕人做點事,能想的辦法還有很多。 魏晞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82159
14
2025-11-23 01:02
89562
42
2025-11-23 01:02
59173
63
2025-11-23 01:02
56289
96
2025-11-23 01:02
41865
13
2025-11-23 01:02
67213
27
2025-11-23 01:02
68243
85
2025-11-23 01:02
43165
97
2025-11-23 01:02
34768
65
2025-11-23 01:02
41798
48
2025-11-23 01:02
38162
32
2025-11-23 01:02
25849
17
2025-11-23 01:02
23486
93
2025-11-23 01:02
97453
37
2025-11-23 01:02
79126
47
2025-11-23 01:02
17548
41
2025-11-23 01:02
51439
97
2025-11-23 01:02
35149
73
2025-11-23 01:02
63518
69
2025-11-23 01:02
82531
17
2025-11-23 01:02
13458
36
2025-11-23 01:02
14956
93
2025-11-23 01:02
63572
18
2025-11-23 01:02
21347
53
2025-11-23 01:02
73489
28
2025-11-23 01:02
68379
49
2025-11-23 01:02
19276
78
2025-11-23 01:02
83179
78
2025-11-23 01:02
72486
89
2025-11-23 01:02
43152
43
2025-11-23 01:02
43519
72
2025-11-23 01:02
35128
74
2025-11-23 01:02
85394
12
2025-11-23 01:02
34568
75
2025-11-23 01:02
79436
85
2025-11-23 01:02
37581
81
2025-11-23 01:02
56742
35
2025-11-23 01:02
14873
13
2025-11-23 01:02
85124
73
2025-11-23 01:02
72596
36
2025-11-23 01:02
74128
37
2025-11-23 01:02
48517
65
2025-11-23 01:02
28674
83
2025-11-23 01:02
89725
24
2025-11-23 01:02
29751
69
2025-11-23 01:02
35691
41
2025-11-23 01:02
97236
74
2025-11-23 01:02
93651
53
2025-11-23 01:02
65897
63
2025-11-23 01:02
94372
82
2025-11-23 01:02
93582
72
2025-11-23 01:02
| 抖音成人版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 蜜疯直播 | |
| 零点直播 | 四季直播 |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
| 极速直播 | 伊对免费下载 |
| 牡丹直播 | |
| 魅影视频 | 桔子直播 |
| 彼岸直播 | |
| 曼城直播 | 小草莓直播 |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
| 妖精直播 | 小草莓直播 |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
| 小白兔直播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 成人性做爰直播 | |
| 四季直播 | 小狐狸直播 |
| 阴桃直播 | |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直播软件下载 |
| 鲍鱼直播 | |
| 零点直播 | 金莲直播 |
| 樱桃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