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8月7日電(鮑夢妮)8月6日,以「新質領航 綠創未來」為主題的2025UCLCF(倫敦大學學院中國論壇)科學科普行暨可持續發展青年創辯大會在杭州舉行。現場啟動U30全球可持續發展青年創新榜單。 活動現場。 主辦方供圖 該榜單由倫敦大學學院(UCL)中國學聯發起,並聯合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等機構,構建國際化資源網絡。榜單旨在認可青年在綠色科技、教育公平、社會治理等領域的卓越貢獻,搭建思想碰撞與行動聚合的平臺。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副秘書長蘇潤在致辭中表示,青年絕非可持續發展的被動受益者,而是當之無愧的參與者、創新者和引領者。他呼籲各界攜手激發青年創造力,以「文化智慧之光」照亮人類命運共同體徵程。 活動當日,全球高校青年學者、科技精英與政企領袖齊聚,共同探索可持續發展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的路徑。 上海紐約大學榮譽校長俞立中以《學會選擇,學會學習,學會思辨,探索全球問題的本土解決方案》為題分享了教育如何培養可持續發展人才。聚焦教育對可持續創新的底層作用,其呼籲青年紮根文化語境開發本土解決方案。他強調,堅持綠色低碳發展任重道遠,更需要年輕一代努力踐行。同時他給政府、企業、機構、公眾分別提出綠色實踐的建議,號召全社會共同努力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青年不僅是氣候行動的倡導者,更是解決方案的設計者和實踐者。從聯合國談判廳到社區減排一線,青年正以智慧與熱忱注入新動力。」上海氣候周青年委員會總幹事何超欣作主旨演講時表示,希望社會可以給予青年資源與信任,讓青年推動政策變革,落實每一項減排行動。 據悉,本次大會由倫敦大學學院中國論壇、可持續發展青年創辯大會執委會、浙江省科普聯合會、浙江省高校科協聯合體、杭州市蕭山區委人才辦主辦。(完)
準備好了迎接工作,工作卻臨時「爽約」了——據封面新聞等媒體報導,今年以來,多地師範類應屆畢業生在籤好「三方協議」後,擬入職的學校以招生不足為由,或不再錄用,或暫緩入職,或調崗。這幾乎是雙輸的局面:師範生錯過了最佳求職期,維權困難;學校則說自己很無奈——招生規模低於預期,不需要那麼多老師。 此前,2024年,有媒體報導,不少企業與已籤好「三方協議」的應屆畢業生解約,且這些公司大部分在行業裡發展勢頭較好,如新能源汽車、通信軟體等。其中,一部分畢業生落戶也受到影響。 所謂「三方協議」,全稱叫《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由畢業生、用人單位、學校三方籤署,明確應屆畢業生戶籍、檔案、保險、公積金等一系列問題。它不同於勞動合同,不受勞動法保護。畢業生拿著它去用人單位入職後,才會籤署勞動合同。 曾經,一些高校畢業生是三方協議的毀約方,一些用人單位通過約定天價違約金來制約大學生毀約。2019年,為了更好保障應屆畢業生的權益,讓他們在選擇有變時不必承受過重的代價,教育部提出建議,違約金不得超過5000元。如今,企業「違約」時,違約金也是5000元。有學生對媒體說,幾千元錢難以彌補他們的損失,雙方很可能產生更多糾紛和爭執。 應屆生的就業保障好不好,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有專家說,可以將「三方協議」納入勞動法,遇到糾紛時,啟動勞動監察或勞動仲裁機制。也有學校把違約的企業拉入校園招聘的黑名單。 在我看來,只有引導招聘市場良性發展,才能更好地保護雙方的利益。社會既要充分保障應屆生的權益,也要保護企業校園招聘的積極性。如果對企業的處罰過重,企業縮小校園招聘的規模和範圍,將進一步壓縮應屆生的就業空間。 營造一個和諧、友好的就業環境,不只是求職者和企業雙方的事,還需要法律體系能跟得上就業形勢的新變化;政府部門積極有為,及時調和雙方的矛盾;教育系統能為「被違約」的學生提供更多支持。 比如,當企業確實因經營問題,不得不違約時,政府部門可以介入,讓「被違約」的畢業生保有應屆生的身份,不會喪失應屆生原有的權益。對多次、頻繁違約的企業,政府部門則要加強監管。 目前,「三方協議」的違約更多以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解決。面對越來越多的違約情況,是否可以考慮拓寬申訴渠道,讓被違約的學生反映情況更方便?又是否能夠為被違約者提供法律援助和就業指導,而不是讓他們陷入「自認倒黴」、不得不匆忙「落地」的境地? 如果用人單位確因經營狀況不佳要解約,也應該有更溫情、人性化的方式。比如,違約企業或許可以向同行業的其他企業推薦這些「被違約」的應屆生,讓他們有被看見、被錄用的機會。 據媒體報導,一些民辦學校違約,是因為招生人數「嚴重背離預期」。也許,提前做好人力資源調研與規劃,明確當年用人需求,可以減少這種令人惋惜的錯位。 此外,「契約精神」不是「自覺」發生的,明確企業違約的賠償標準,也應是法治發力的方向。 對於那些即將離開校園卻忽然失去落腳點的年輕人,高校也不妨給予更多支持。比如,有能力的學校可以為「被違約」的畢業生提供宿舍暫住、幫助他們接觸新的工作機會。針對來校開展校園招聘的單位,學校應該開展充分的背景調查工作,並在籤好「三方協議」後,積極跟進畢業生的入職進展。 一篇名為《信用法治視角下企業違反就業三方協議的治理路徑》的論文提供了新解法:高校可以在合法範圍內收集違約企業的信用信息,提交給當地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機構,經審核後對外發布。 高校作為「三方協議」的一方,披露違約企業的行為具有一定公信力。高校公開披露的信息數據也可以被納入國家信用體系,作為考核企業管理的硬指標。 靠學生「認倒黴」、企業「認罰款」,不是系統性解決就業違約問題的思路。真心想為這些年輕人做點事,能想的辦法還有很多。 魏晞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1789
41
2025-10-27 00:02
37692
36
2025-10-27 00:02
54162
35
2025-10-27 00:02
59146
43
2025-10-27 00:02
52967
48
2025-10-27 00:02
97182
86
2025-10-27 00:02
91653
47
2025-10-27 00:02
61479
79
2025-10-27 00:02
35491
98
2025-10-27 00:02
78526
16
2025-10-27 00:02
47563
23
2025-10-27 00:02
85321
47
2025-10-27 00:02
41859
15
2025-10-27 00:02
81759
35
2025-10-27 00:02
47823
63
2025-10-27 00:02
53619
95
2025-10-27 00:02
97258
59
2025-10-27 00:02
67129
25
2025-10-27 00:02
41793
71
2025-10-27 00:02
67314
56
2025-10-27 00:02
13975
85
2025-10-27 00:02
15276
15
2025-10-27 00:02
51892
51
2025-10-27 00:02
67395
54
2025-10-27 00:02
35467
79
2025-10-27 00:02
76329
26
2025-10-27 00:02
82347
95
2025-10-27 00:02
82451
29
2025-10-27 00:02
97621
54
2025-10-27 00:02
14859
96
2025-10-27 00:02
42165
95
2025-10-27 00:02
61752
62
2025-10-27 00:02
43716
23
2025-10-27 00:02
53864
64
2025-10-27 00:02
13746
92
2025-10-27 00:02
32781
49
2025-10-27 00:02
98167
82
2025-10-27 00:02
41376
61
2025-10-27 00:02
65421
47
2025-10-27 00:02
26853
62
2025-10-27 00:02
58617
91
2025-10-27 00:02
36742
19
2025-10-27 00:02
92413
58
2025-10-27 00:02
13748
72
2025-10-27 00:02
19735
23
2025-10-27 00:02
49163
93
2025-10-27 00:02
92754
81
2025-10-27 00:02
24863
28
2025-10-27 00:02
96521
37
2025-10-27 00:02
49178
54
2025-10-27 00:02
79385
54
2025-10-27 00:02
85142
62
2025-10-27 00:02
57391
71
2025-10-27 00:02
| 么么直播 | 抓饭直播 |
| 青草直播 | |
| 魅影5.3直播 | 小草莓直播 |
| 趣爱直播 | |
| 大鱼直播 | 浪花直播 |
| 蜜桃视频 | |
| 成人性做爰直播 | 牡丹直播 |
| 快猫 | |
| 橘子直播 | 奇秀直播 |
| 午夜直播 | |
| 咪咕直播 | 凤蝶直播 |
| 小猫咪视频 | |
| 蜜糖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 香蕉直播 | |
| 魅影5.3直播 | 月神直播 |
| 成人性做爰直播 | |
| love直播 | 迷笛直播 |
| 橘子直播 | |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五楼直播 |
| 9i安装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