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安浦路615號的楊浦東方漁人碼頭,燈光聚焦、氣氛熱烈,全場觀眾都屏息以待,迎接一場匯聚多元節目的演出——2025年「江潮樂」系列音樂會回歸,首場演出今天下午舉行。在過往兩年的經驗之上,今年「江潮樂」實現全面升級,以更豐富的內容與形式為大眾帶來更高品質的公共文化體驗。從悠揚合唱到個性獨唱,從奇幻魔術到樂隊互動,演出滿足了不同興趣觀眾的需要,贏得陣陣掌聲。李女士第一次帶著全家前來觀看,感到驚喜:「沒想到在楊浦濱江就能聽到這麼專業的音樂會,孩子特別喜歡和樂隊互動的環節,希望以後能多舉辦這樣的活動!」現場還有不少「江潮樂」的「多年老粉」,他們表示,音樂會的節目編排老少鹹宜,既有經典老歌引發共鳴,又有新鮮元素帶來驚喜,真正讓藝術走進日常生活。觀眾熱情高漲今年「江潮樂」首次打造「一期一亮點」,精心策劃多場主題專場,兼顧不同群體審美偏好——既有釋放童真的親子專場《釋放童趣ing》,也有撫慰心靈的打工人專屬《城市療愈》,還有詮釋傳統文化韻味的《月圓詩話》等,通過精準定位打造文化惠民生態體系。音樂演繹之外,演出還將融入視覺、嗅覺等跨感官元素。《名畫狂想曲》將音樂與視覺藝術巧妙融合,《暗香浮樂》則以氣味與旋律的聯動構建獨特意境。這種多感官融合的設計編排,既讓藝術表達更富創意,也能讓市民更沉浸式地感受音樂魅力。演出現場「江潮樂」還延續「家門口的藝術」理念,每場將依據主題精選2種類型樂器,搭配經典曲目,同時穿插通俗易懂的樂理講解,讓市民在聆聽熟悉旋律的過程中,也能收穫藝術知識與生活感悟,真切體驗「與美同行」的公共文化新場景。江潮樂系列音樂會自2023年由楊浦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累計推出活動36場,吸引線上線下觀眾超478萬人次,深受市民喜愛。音樂會始終堅守「以高品質公共文化供給提升市民藝術素養」的初心,緊扣大眾美育需求,致力於以高雅藝術賦能城市生活。8月-10月每周六晚16:30-17:30,「江潮樂」系列音樂會還將推出《城市藍調時刻 Blue Hour》《放空日》《日落basking》《螢火追光》等主題專場。
盡顯愛國之心的畫作,長逾7米的書法手卷,離世前最後一封家書……與豐子愷相關的多件難得一見的展品,將匯聚於今起亮相程十髮美術館的「人生短、藝術長——豐子愷藝術展」。 今年是豐子愷逝世50周年,他的創作,是藝術大眾化和生活化的典範。很多人或許並不知道,這位為大眾熟悉並喜愛的藝術大師,是上海中國畫院首任院長,還是一位書法家、翻譯家、散文家和教育家。上海中國畫院與豐子愷研究會聯合主辦的這次展覽,是近年來全國最大規模豐子愷展,精心遴選豐子愷書畫作品、重要文獻資料近200件,啟引觀眾再讀他的藝術及其精神世界。 自成一派的漫畫,探索中國畫的現代轉型「豐子愷藝術所表達的大愛與真情,恆久綿長,值得人們銘記。」此次展覽策展人、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裔萼感嘆。踱步於展廳,觀眾很難不被豐子愷眾多天真爛漫、溫暖人心的畫作所感染。例如,坐在窗邊、給布娃娃興致勃勃縫著小衣衫的女孩,被畫成了《小母親》;屋外挨個搬著小板凳、將它們排成列的小男孩,被畫成了《螞蟻搬家》;《夜花深處一燈歸》是雋永的剪影,聚焦夜色中提燈行走的兩姐妹;《梁上燕》以憑欄望向遠方落花、飛燕的女子背影,予人無盡遐想…… 豐子愷《小母親》「眾所周知,豐子愷是中國現代漫畫的開創者。事實上,他還是中國畫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傑出代表。從這一層來說,他是上海中國畫院實至名歸的首任院長。」裔萼指出,豐子愷的漫畫,本身就是現代中國畫、簡筆水墨畫,完全符合中國畫的以書入畫、詩畫相融、強調畫外之意韻外之致的寫意傳統。有別於古代文人畫的出世、野逸,他的畫作表現的都是日常瑣事,儼然用畫筆寫日記,以少勝多,通俗易懂,但同時又蘊含詩意、諧趣與哲理。這樣的畫,在中國現代繪畫史上獨樹一幟、自成一派。 豐子愷《夜花深處一燈歸》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國成立之後,豐子愷以飽含激情之筆歌頌祖國、歌頌人民,創作了不在少數的作品。現身展覽的《慶千秋》,是他1959年為慶賀新中國十歲生日而畫的,寥寥數筆勾勒出國泰民安,畫面遠景綻放的簇簇煙花令人印象深刻。《飲水思源》創作於1961年9月他隨上海政協參觀團訪問瑞金革命根據地後的歸途中,只見掩映在大樹下的那口「紅井」,成為一種精神象徵。 豐子愷《飲水思源》多樣化的藝術才能,呈現全面的豐子愷「一提豐子愷,很多人想到就是他的繪畫,以至於他的繪畫鋒芒掩蓋了其他藝術才能。而這次展覽力圖更全面、更充分、更多元地反映一個跨界的豐子愷。」豐子愷之孫、豐子愷研究會會長豐羽告訴記者。一批書法作品難得集結,讓人們感受到豐子愷的書法面貌。豐子愷寫字,偏好向左微微傾斜,筆筆中鋒,特色鮮明,整體給人以古樸厚重、逸趣橫生之感。三件長長的手卷此次均為首次亮相上海,洋洋灑灑書有眾多詩詞,有一卷甚至長達7.62米。豐羽透露,手卷書寫的,既有《古詩十九首》、陶淵明《桃花源記》、溫庭筠《菩薩蠻》等經典作品,也有豐子愷自己填的詞,「這些都是他寫給子女,要求他們能夠背誦的,從中可見他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功底」。 豐子愷手卷22本泛黃的舊書,布滿一整面展牆,這些都是豐子愷的經典著作,打開他的博學。除了《子愷漫畫選》《簡明圖畫講義》等美術類著作,一批音樂類著作頗為引人注目,如《音樂的常識》《世界大音樂家與名曲》等。原來,豐子愷還是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早在上世紀20年代初,他就開始翻譯音樂著述,此後編寫的普及讀物《音樂入門》曾先後再版30多次。豐子愷最後一封家書豐子愷的家庭文化教育,則由不少現身展覽的家書得以呈現。他的最後一封家書寫於1975年7月29日,此後沒兩天就住進了醫院,直至9月15日去世。在信中,豐子愷告訴身在遠方的小兒子,自己每天還能抽一包半香菸,喝一斤黃酒,叫他不要擔心,樂觀的情緒躍然紙上。「這是寫給我父親豐新枚的,用的是中國古代文人最傳統的書寫方式,以毛筆寫在宣紙上,由上到下,由右到左,還蓋了章。」豐羽說。 豐子愷用過的書桌、硯臺等舊物展覽將持續至9月7日。展期內,館方策劃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公教活動,幫助大眾更好地讀懂豐子愷,並且圍繞展覽開發了多款文創產品,希望將豐子愷的藝術之美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零点直播 | 青稞直播 |
浪花直播 |
百丽直播 | 伊人app |
花间直播 |
看b站a8直播 | 九球直播 |
抖音成人版 |
心跳直播 | 秀色直播 |
桃花直播 |
b站刺激战场直播 | 牡丹直播 |
极速直播 |
杏爱直播 | 桃花app |
咪咕直播 |
凤蝶直播 | 莲花直播 |
花蝴蝶app直播 |
橘子直播 | 小猫咪视频 |
糖果直播 |
小狐狸直播 | 红楼直播 |
咪咕直播 |
love直播 | 趣播 |
香蕉app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