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著名版畫藝術家劉峴的29件版畫原作正式入藏國家博物館,其中包括其創作於1938年的名作——木口木刻《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8月2日,當「凱歌穿越八十年」尋訪團來到劉峴之女王人殷家中,仔細品鑑這幅大小僅約9×10釐米的黑白版畫時,依然被方寸之間銘刻著的全民抗戰壯闊史詩所震撼。 劉峴版畫《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 方寸之間銘刻全民抗爭 「『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是當時最重要的抗戰口號,也是父親創作的主題。」隨著王人殷的指引,這幅巴掌大的木刻作品中的紛繁細節一一呈現:畫面上方陰雲密布,侵略者的飛機在空中盤旋、轟炸,下方一排戰士英勇反抗、舉槍射擊;遠處敵艦正在駛來,而戰士們一手緊握鋼槍,一手高舉手榴彈,衝向來犯之敵。畫面左側,有人開山鑿路,有人鍛造殺敵利器,有人救死扶傷,有人慷慨激昂宣傳抗日……右下角的數字標註年份為「1938」,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奮起抗爭,所有行動都映襯著畫面中央的8個大字——「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 時間回到1938年初春,位於河南的新四軍駐地迎來一位23歲的年輕藝術家,他就是從日本留學歸國投身抗戰的劉峴。 1937年7月8日,七七事變發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即通電全國,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抵抗日寇的侵略。國難當頭,劉峴立即中斷國外的學習進程,回國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1月,劉峴與妻子王卓君經河南地下黨介紹參加了新四軍。 「出國留學前,父親已發表過很多作品,彭雪楓將軍對他很熟悉,希望這位木刻家能夠到前線來宣傳抗日。」王人殷說。 當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解放區積極開辦木刻展覽、創辦畫刊畫報、建立美術組織等。參軍後不久,劉峴便組織了拂曉劇團、拂曉木刻研究會等,教戰士們繪畫和木刻。隨身攜帶的幾塊黃楊木板,成了他「以刀代槍」的武器。這些巴掌大的木板,在物資奇缺的抗戰前線堪比黃金——木紋細膩緻密,可承載千鈞之力,截面堅硬如鐵,能承受最精微的刀鋒。 自此,油燈搖曳的深夜、敵機呼嘯的間隙,劉峴伏案運刀,木屑紛飛如雪。王人殷告訴記者,劉峴的《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等作品,深受部隊和老百姓的歡迎,起到了宣傳抗日、激勵軍民的作用。 在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版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一級美術師陳超看來,劉峴的版畫作品,旗幟鮮明地宣傳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表現全國人民「鞏固團結、抗戰到底」的時代主題。「《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的思想性、藝術性以及史料價值,都堪稱中國現代版畫史冊中的經典。」 中國木刻始終擁有「戰鬥血統」 王人殷記憶中的父親,似乎總是深夜燈前一個勤於創作的背影。「父親總說,他的人生和藝術道路是魯迅先生指明的。」 原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新華日報》前編輯張望曾撰文介紹,魯迅先生早在1928年冬就組織了「花社」,第一次介紹西洋木刻作品。1931年魯迅在上海舉辦木刻講習會,開啟了中國新興木刻運動。這一運動被譽為「時代的戰鼓」和「革命的號角」,激發了全民奮戰的力量。 1932年轉學到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上海美專」)後,劉峴與魯迅有了更多的交集。王人殷說,「魯迅對父親各方面的指導非常多。最初父親印出來的作品不夠清晰,魯迅先生對他進行了細微指點,包括該怎麼用墨、買什麼樣的宣紙等。」 不僅如此,魯迅還倡導青年版畫家們關注現實、關注人生、為大眾服務。1934年,劉峴在編輯出版《無名木刻集》時,魯迅先生親自手書序言,稱讚這些木刻「是新的青年的藝術,是好的大眾的藝術」。「這影響了父親的一生,在近60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始終都堅持木刻為大眾服務。」王人殷表示。 正如1938年艾青在《新華日報》發表《略論中國的木刻》一文中所言,中國的木刻,就沒有一刻離開過「戰鬥的血統」和「人民的呼吸」……中國的木刻,「今日已成為民族解放戰爭中的一種有力的武器了」。 在接受採訪時,北京魯迅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常楠認為,作品《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有著「傳單式的直白」,劉峴這種看似「去藝術化」的吶喊,恰是因為藝術家將自己融入了民眾和時代的洪流中。 「那邊是戰火與硝煙,這邊版畫家就開始創作。」陳超這樣還原劉峴們的創作場景。在他看來,戰爭年代,攝影器材和物資極其匱乏,相對而言版畫創作就靈活很多。有些藝術家在身上背幾塊小板,刻完了馬上交給報社印刷。因木刻版畫「能自由創作,頃刻能辦」,就成了魯迅先生所說的「當革命之時為用最廣」的戰鬥藝術。 版畫家既是戰士又是藝術家 在王人殷家中,一幅由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的複製品尤為醒目。1939年劉峴抵達延安,創作了大量作品並組織展覽。毛澤東觀看他的作品後欣然寫道:「我不懂木刻的道理,但我喜歡看木刻。劉峴同志來邊區時間不久,已有了許多作品,希望繼續努力,為創造中華民族的新藝術而奮鬥。」 「為創造中華民族的新藝術而奮鬥」鼓舞和激勵了包括劉峴在內的廣大進步文藝工作者。1942年5月,劉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從此更加堅定了現實主義創作道路。 在南京藝術學院教師袁維忠家中,記者看到他收藏的大量抗戰時期的木刻作品。袁維忠介紹,版畫家群體在抗戰洪流中兵分兩路:古元、力群、華君武等奔赴延安,李樺等堅守國統區,分別創作了《減租會》《飲》《榜樣》和《烽煙集》等作品。 而在抗戰烽火中創刊的《新華日報》,充分發揮新興木刻版畫易讀易懂的圖像傳播功能,大量刊發反映國內抗戰和國際反法西斯鬥爭的木刻版畫。據統計,僅在1940年1月1日至31日期間,《新華日報》就用24個報眼刊登木刻版畫,後又創辦「木刻陣線」副刊,以視覺衝擊力強化全民抗戰信念。 「版畫隊伍中的每位成員既是戰士,同時又是藝術家。」陳超說,在漫長的抗戰歲月中,不少才華橫溢的藝術家英勇犧牲在抗日戰場,用生命踐行了「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的誓言。 在生命的終點,劉峴因手臂病痛無法持刀,這讓他痛苦萬分。他對女兒王人殷說,「我愛藝術勝過生命。」而今,在國家博物館珍藏的這幅《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上,方寸之間密布千餘刻痕——這些刀鋒記錄的不只是抗戰史詩,更是藝術家的生命刻度。那縱橫交錯的刻線,一如不平凡的抗戰歲月,至今仍在訴說一個民族救亡圖存的精神年輪。 尋訪結束時,00後大學生劉一竹在自己設計的海報上方畫上了翱翔的和平鴿。她感慨地說:「80多年過去,版畫上的刀鋒仍時刻提醒我們:銘記歷史啟示,勇擔時代重任,讓青春之光照亮和平的未來。」 尋訪團根據版畫《鞏固團結 抗戰到底》(1938年)創製的海報 指導單位:江蘇省委網信辦 總策劃:雙傳學 顧雷鳴 策 劃:田 梅 薛穎旦 馮海青 統 籌:塗 珂 顧星欣 文 字:徐 寧 攝 像:張 筠 曹凱琪 王詩宇 剪 輯:曹凱琪 美 編:朱 麗 檢 校:王 瑾 刊頭題詞:孫曉雲 海報指導:師 悅 海報設計:劉一竹 支持單位:江蘇省新四軍研究會 南京藝術學院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 出 品 編輯:曹凱琪 (來源:交匯點新聞)
7月13日,一場別具一格的展覽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拉開帷幕。整場展覽只有一件國寶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遊客體驗卻很豐富:可以手握梭子,看「絲線」如何在數字織機上幻化出繁複絢麗的紋樣;可以坐在沉浸交互劇場,藉助裸眼3D等技術,穿越到國寶的出土地——尼雅遺址;還能與AI智能問答設備對話,了解它為何被視為漢晉中央王朝有效治理新疆的力證…… 這是近年來中國文博機構深入挖掘文物價值,不斷創新展陳方式,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的一個縮影。目前,在我國7000多家博物館中,保存著大量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物藏品。如何讓文物「活起來」,講述中華民族從多元凝聚為一體的壯闊歷史?一些博物館正在嘗試給出自己的答案。 觀眾在中國考古博物館參觀。 尹李梅 攝 敘事體系創新:把中華民族整體史觀融入每一件文物 在人們的慣常印象中,民族類博物館的展品要麼按照歷史朝代順序陳列,要麼按照不同民族分區域擺放。但是在民族文化宮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中,許多文物在「大一統」單元跨越數千年相遇:新石器時代的陶器、漢代的青銅器、唐代的文書、遼代的三彩器、元代的紙幣,以及歷朝歷代體現「大一統」思想和制度的古籍;而雲南彝族獅頭面具、青海土族「阿薩讓」獅面具、廣西壯族文獅面具也出現在一個展櫃中,共同闡釋舞獅這個中華文化的代表符號。 「我們突破傳統斷代史、族別史的敘事模式,把『五個共同』的中華民族歷史觀融入每一件文物古籍、每一位歷史人物、每一個歷史事件中,構建起貫穿500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史的新敘事體系。」在今年4月舉行的全國博物館館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培訓班上,民族文化宮博物館館長羅吉華介紹說。 這樣的敘事體系創新不僅出現在國家級博物館,越來越多的省市級博物館也在策展辦展中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立足自身館藏特色,深入挖掘文物背後的「共同性」「融合性」意涵。四川博物院打造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特展,展現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承德博物館開設「望長城內外——清盛世民族團結實錄」展覽,匯集見證六世班禪覲見乾隆、土爾扈特部萬裡東歸等重大歷史事件的數百件珍貴文物;大同市博物館舉辦《家國天下——從<木蘭辭>讀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特展》,多維度再現北魏時期多民族「三交」的時代風貌。 展陳方式創新:讓歷史可「視」可「觸」可「感」 除了敘事體系創新,近年來一些博物館也積極引入數位技術,在展陳方式上不斷突破。在湖北省博物館的「融在楚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展」VR數字展廳,明代畫作《昭君出塞圖》「動」起來,昭君懷抱琵琶回望故土,匈奴使臣恭敬迎候,背景中胡漢商隊往來不絕,AI語音為觀眾介紹漢代「和親政策」如何以文化軟實力促進民族共生。湖北省博物館陳列部主任曾攀感嘆:「數位化不僅是文物的『數字保鮮劑』,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全新精神橋梁。」 近期開幕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國寶展,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的熱度再添一把火,不少遊客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體驗數字織機和沉浸交互劇場的視頻。該館館長於志勇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說:「我們著力於以科技賦能『五星錦』,為廣大觀眾帶來更具震撼力,更富知識性、科普性和大眾化的觀展體驗,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具象為可『視』、可『觸』、可『感』的深刻體驗。」 觀眾在中國考古博物館參觀。 尹李梅 攝 博物館教育創新:在青少年心中種下民族團結的種子 7月12日,20多名身穿民族服飾、戴紅領巾的小講解員出現在廣西民族博物館內,參加「探秘文博聲聚童心」紅領巾講解員研學營結營儀式。在一周的研學中,學員們學習了民族文化知識、民族聲樂表演,最後,通過展廳講解實踐訓練,將自己學到的內容運用到講解中。現場觀眾感嘆博物館成了孩子們的「第二課堂」。 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重視發揮教育功能,開展「博物館進校園」活動,積極與學校共建「鑄牢」教育基地,在青少年心中種下民族團結的種子。例如,民族文化宮聯合高校開設「開學第一課」,邀請專家學者為學生講述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發展的歷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組建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團,精心編排《白乙化的英雄人生》《華僑中的巾幗英雄——李月美》等反映全民族抗戰歷程中湧現出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先後赴北京20餘所大中小學開展宣講;雲南民族博物館、西藏博物館先後舉辦「小小講解員」培訓班,讓青少年在學習、講解館藏文物知識的同時,增強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熱愛。 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立體教科書」,博物館發揮的重要作用正在被看見、被認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博物館入選第十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2024年,承德博物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陳嘉庚紀念館、欽州市博物館等多個博物館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獲得表彰。 談及博物館未來如何擔負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重要陣地的使命,中央民族大學歷史與文化學院校長彭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博物館要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深入闡釋中華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路向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演進格局,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故事,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國新聞》報劉軍 尹李梅 報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3695
56
2025-11-07 23:30
37164
74
2025-11-07 23:30
21694
42
2025-11-07 23:30
92145
13
2025-11-07 23:30
16937
24
2025-11-07 23:30
14927
16
2025-11-07 23:30
49562
87
2025-11-07 23:30
36475
48
2025-11-07 23:30
34986
25
2025-11-07 23:30
52319
24
2025-11-07 23:30
96287
54
2025-11-07 23:30
42685
42
2025-11-07 23:30
54679
48
2025-11-07 23:30
92461
14
2025-11-07 23:30
43152
32
2025-11-07 23:30
12859
94
2025-11-07 23:30
73216
92
2025-11-07 23:30
69713
72
2025-11-07 23:30
56132
34
2025-11-07 23:30
19638
47
2025-11-07 23:30
19582
19
2025-11-07 23:30
37591
95
2025-11-07 23:30
61957
83
2025-11-07 23:30
42685
96
2025-11-07 23:30
27684
17
2025-11-07 23:30
12394
81
2025-11-07 23:30
74523
73
2025-11-07 23:30
63481
53
2025-11-07 23:30
38459
17
2025-11-07 23:30
28763
73
2025-11-07 23:30
39184
16
2025-11-07 23:30
21698
41
2025-11-07 23:30
59278
49
2025-11-07 23:30
36487
48
2025-11-07 23:30
26148
52
2025-11-07 23:30
12638
74
2025-11-07 23:30
58624
48
2025-11-07 23:30
14368
32
2025-11-07 23:30
65418
43
2025-11-07 23:30
47185
93
2025-11-07 23:30
37815
28
2025-11-07 23:30
38491
58
2025-11-07 23:30
96178
59
2025-11-07 23:30
24975
25
2025-11-07 23:30
49325
37
2025-11-07 23:30
82453
67
2025-11-07 23:30
91253
17
2025-11-07 23:30
32749
17
2025-11-07 23:30
58461
94
2025-11-07 23:30
57629
17
2025-11-07 23:30
96837
97
2025-11-07 23:30
31895
71
2025-11-07 23:30
36718
53
2025-11-07 23:30
| 深夜直播 | 杏爱直播 |
| 奇秀直播 | |
| 奇秀直播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 名模直播 | |
| 青草直播 | 莲花直播 |
| 蜜疯直播 | |
| 富贵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 红桃直播 | |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极速直播 |
| 桃花直播 | |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橘子直播 |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
| 成人抖阴 | 魅影直播视频 |
| love直播 | |
| 绿茵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 樱桃直播 | |
| 抖音成人版 | 桃子直播 |
| 美女直播app | |
| 河豚直播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 奇秀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