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品質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黨的十八大以來,大氣汙染治理跑出中國加速度,日益增多的藍天白雲,給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今天(8月10日)的《感知生態之變》,讓我們一起來看這場「藍天保衛戰」帶來的變化。 霧霾少了 鋼鐵廠綠意蔥蔥 蕩鞦韆,餵大鵝,誰會想到,這是在邢臺的一家正在生產的鋼鐵廠裡。每到周末,大批遊客的到來讓廠門口的小超市都跟著紅火了起來。 超市店主 張紅云:飲料、冰棍,小朋友的玩具賣得可好了,以前我們這人都不願來,空氣都嗆人。 空氣,曾經是邢臺深深的痛。2013年,在全國74個重點監測城市中,邢臺排名倒數第一。 這是當時,環境監測衛星拍到的德龍鋼鐵廠,霧霾最嚴重的時候幾乎看不出廠區輪廓。而如今,卻是清晰可見,綠意蔥蔥。 鋼鐵行業的變化,只是中國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一個縮影。 為了還藍天給百姓,國家相繼展開大氣汙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和空氣品質持續改善行動,2013年以來,重汙染天數減少超過90%,中國成為世界上空氣品質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 藍天在增多 空氣中都是花草樹木的芬芳 藍天在增多,空氣裡的氣味也在發生著變化。清華大學研究團隊用嗅覺可視化技術,還原出了氣味的變遷過程。 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嗅覺計算研究組群負責人 路奇:10年前我們經常能聞到煤煙味,這是PM10這種顆粒物的含量非常高。還有像燒焦的火柴頭味、消毒水味,這是屬於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含量很高。十年間,這些汙染物含量大幅下降。現在不僅聞不到這些難聞的氣味,同時我們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會越來越多地檢測到蒎烯、檸檬烯等化合物,這些是屬於花草樹木所散發出來的芬芳。 空天地一體化 上億條數據展現精準治理 氣味變遷的背後,是中國空氣治理越來越精準的腳步。 在北京,一張精密的空天地一體化「感知網絡」,將3000多條路網、20萬輛重型柴油車、2000多個工地、上千家涉氣企業納入監測,每天匯集上億條數據展開精準治理。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 謝金開:這些年,北京PM2.5的年均濃度已經從每立方米近90微克下降到30.5微克,但是想再進一步改善,需要0.1微克、0.1微克地去摳,抓住每一點改善的可能性。 我們對339個城市十年間發布的空氣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每立方米空氣中的PM2.5減少了將近40%,隨之而來的,每個城市的藍天平均數增長了22天。 如今的中國,藍天白雲已不再是奢望,人們從天津的樓頂可以直接遙望北京CBD。在成都的家門口就能拍到200公裡外的雪山美景。各地公布的觀星點位比2016年增加了20倍。 北京市民:現在藍天白雲不是新鮮事了,要趕上霧霾天那才是新鮮事。 北京市民:原來就是看見藍天就想拍照,現在可不是了,有晚霞、彩虹,我們才拍照。空氣好了,我們審美都提高了。
濃墨重彩的書法與國畫,典雅素淨的風景園林設計,記錄時代的動畫和攝影,前衛大膽的藝術與科技……每年夏天,各大高校的美術專業畢業生總是用豐富多彩的主題,在畢業作品展上向校友師生和社會公眾展示著他們的才華。而在河南省安陽市各高校的「畢業展」裡,總有很多學生不約而同地選擇一個「不變的主題」——甲骨文。 近年來,隨著文化旅遊產業的火熱,「文創產品」更是炙手可熱,安陽師範學院(以下簡稱「安陽師院」)和安陽學院等高校美術學院學生紛紛以「甲骨文文創」為畢業設計題目,將年輕生動的創意與古老厚重的甲骨文文化融合,創造出了一批又一批精美的文創作品。 如何讓千年甲骨文煥發新活力 作為漢字源頭與文明基因的甲骨文,在現存4500餘字中仍有3000多個「未解之謎」。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也是漢字的起源——甲骨文的故鄉。一直以來,安陽市及周邊各個高校的學科建設、課程內容都圍繞著甲骨文展開。在安陽師院,甲骨文更是學校最主要的研究內容之一。 「學校豐富的甲骨文研究資源是我們做甲骨文文創最大的優勢。」安陽師院美術學院教師王晨雨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無論是文創產品,還是其他以甲骨文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在創作時都必須要保證其學術嚴謹性。 王晨雨介紹,做甲骨文文創時,美術學院會要求學生首先確定需要用到的甲骨文字,然後根據文獻資料考證每一個單獨的字,「學校圖書館有豐富的一手『甲骨片』資料和學術典籍,可以給學生做字形字義上的指導」。 「製作甲骨文文創作品時,學生們另一個強大的『後盾』是學校的專家老師。」同為安陽師院美術學院教師的秦治宇表示,歷史與文博學院的考古學專家、歷史學專家,「甲骨文信息處理實驗室」的甲骨文專家都是學生「就近求助」的對象。 據了解,2000年,安陽師院成立「甲骨文信息處理小組」,2004年建設為「甲骨文信息處理實驗室」,2022年通過驗收成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是全球甲骨文數位化研究的核心重鎮,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了全球甲骨文研究變革。 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劉永革表示,當前,甲骨文研究離不開人工智慧,AI算法在字形分析、綴合效率、文化創意等領域潛力巨大。 在校外,著名的殷墟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很多研究員也是安陽師院學生的「指導老師」。王晨雨認為,藝術類師生有很強的創意思維發散能力,但在晦澀甲骨文字解碼方面有所欠缺,需要專家們的專業指導。 除此之外,博物館文創部門的工作人員也會對大學生作品所選取的文創類別、形式等方面,在「產品開發」上給予切實指導。 用已知甲骨文可以做出多少種文創 大學生用已知的1000多個甲骨文做文創,可以做出多少種花樣?今年4月,2025中國(安陽)國際漢字大會期間,在安陽學院博物館裡,該校美術學院的文創產品教學成果展向中外嘉賓展示了甲骨文文創的多種可能性。 從耳釘耳環、手鐲項鍊等飾品,到水杯水瓶、抱枕扇子等日用品;從「吧唧」掛鏈、立牌小卡等配件,到鉛筆信紙、筆記本滑鼠墊等學習用品……多年以來,安陽學院美術學院依託當地獨特且豐富的甲骨文研究資源,致力於從事「甲骨文文創」這一課題的研究,結出了上千種獨具風格的「文創果實」。 「從基礎課程到專業課程,我們已經將甲骨文元素融入學院的系統教學當中。」安陽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邢博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學院從十幾年前開始著手探索甲骨文文創這一課題,如今已經形成完善的文創設計製作課程體系,近3年美術學院師生已創作了四五千套甲骨文文創產品。 邢博表示,甲骨文文創產品設計「落地」之後,美術學院同時也會為老師和學生提供申請專利的相關服務,目前師生已有100多件文創作品申報專利。 「學院提倡『研究型設計』,而非單一的形式設計。確定文創主題後,學生們的首要任務不是直接設計,而是深入研究。」王晨雨認為,「誕生」自甲骨文的文創作品,要先理解其文化內涵,再探究受眾需求等各個方面,「吃透」之後,再進入設計階段。 這樣的理念讓學生受益匪淺。身為桌遊愛好者,安陽師院學生於天宇將甲骨文與自己喜愛的飛行棋融合到一起,在製作的過程中「重新」認識了甲骨文。「之前上甲骨文課時,對那些過於抽象複雜的甲骨文,我們只能在老師的帶領下有『模糊的概念』。但當自己面臨要做作品時,就必須得重新鑽研一遍。」於天宇說。 為了符合飛行棋的玩法特徵,經過閱讀文獻典籍,於天宇從甲骨文中挑選了「龍」「虎」「龜」和「玄鳥」用來「代表」玩家,「沿途」的機關、事件也以相關甲骨文字來表示。 安陽師院2025屆應屆畢業生劉璇今年的畢業設計以「甲骨文兒童繪本」為主,配以各式甲骨文卡通立牌、鑰匙鏈,在展廳中創造了一方「童趣天地」。「之前的作業、實習等經驗,讓我對兒童繪本有一定的了解。」劉璇說,這一主題繪本能幫更多的小朋友了解漢字的起源。 劉璇認為,學習如何描述動物、植物和人類五官,是從古至今每一名兒童認識社會的「先導課」。劉璇說:「這些事物形態固定,甲骨文字的字形貼近事物本身的形狀,從這些基礎的不變的元素入手,對孩子們來說更容易學習。」 與劉璇追求「讓牙牙學語的孩子都能學會」的通俗易懂不同,同是安陽師院2025屆應屆畢業生的張一正,其畢業設計則追求「現代的美感」。張一正將作品定位為「實驗性文字設計」,選擇了與甲骨文氣質、審美相類似的「印章篆刻」:將與十二生肖相關的成語,翻譯成甲骨文後進行線條重構——用極其規整的直線和微小的曲線,替代原本複雜的筆畫,追求視覺上的簡潔與秩序感。 「將生肖文化與甲骨文進行結合的設計。其中的設計主體是印章,做了兩版,第一版是古籍指引的一些經典成語的印章。」張一正介紹道,「然後第二版是為了貼合大眾,以及給甲骨文增加趣味性的一些諧音梗,比如說前途似錦,用那個兔子代表前途的途。」 經過專家評審,張一正的這套作品獲得了安陽師院優秀畢業設計獎。面對記者「看不懂」的疑問,張一正解釋道,「我追求的就是它的形式美,」張一正說,「甲骨文和印章其實都是『小眾』文化。今後我想做設計類工作,希望這套作品,能成為我求職的『敲門磚』。」 大學生甲骨文文創如何贏得市場 多位大學老師表示,高校學生所做的蘊含「甲骨文」元素的優秀文創產品還是很難走向市場。「我們接觸過不少企業,起初都說『這東西好』,可一談到具體合作就沒了下文。」安陽師院美術學院教師侯宏武告訴記者。 相關企業的顧慮很現實——能不能盈利。「他們要預判產品能否『賣爆』,若沒有九成的把握,根本不敢投入。」侯宏武認為,正是出於這種顧慮,使得許多大學畢業生的優秀設計,成為「抽屜裡的作品」。 更深層的困境,源於文化認知的差異。「甲骨文的文化門檻比較高,大眾對它缺乏足夠的情感連接,」王晨雨說,高校師生做甲骨文文創,都是從學術研究出發,專注於字形字義的挖掘,但大眾的喜好點往往不同。 此前,在安陽各大旅遊景點裡,一款能移動筷子的扁粉菜(安陽當地特色美食)冰箱貼成為「網紅爆款」,賣出了甲骨文冰箱貼遠達不到的銷量。 「遊客和網民有時不需要那麼強的學術性,可能『簡單』『可愛』的互動性文創就足夠了。這就是我們與市場之間的壁壘。」王晨雨說。 但對此種現象,安陽師院的師生保持著樂觀的態度,目前,他們已經找到了一些「打通市場」的門路。 「古人造字,講究『觀物取象』,甲骨文與今日我們看到的自然界、動物、人體一樣,都是人類社會的『基礎元素』。」王晨雨表示,從這些不變的「基礎元素」入手,正是現代人叩開甲骨文神秘大門,與甲骨文建立情感聯繫的最自然路徑。 「不管是實驗性創作,還是與現代年輕人喜好相適配的桌遊等文創,我們都需要在今後的創作中,更進一步做好市場調研,了解大眾所需、市場所需。」展望未來,侯宏武說,「並且將這些需求和目標,融合到課程安排和畢業設計指導中,然後再一步一步地走向市場,讓大眾接觸新穎的文創作品,了解美麗的甲骨文。」 實習生 石靜怡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梓昂 記者 潘志賢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年08月11日 04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87534
15
2025-11-02 01:39
78142
17
2025-11-02 01:39
69184
54
2025-11-02 01:39
97645
96
2025-11-02 01:39
17459
91
2025-11-02 01:39
34859
19
2025-11-02 01:39
98134
17
2025-11-02 01:39
39825
84
2025-11-02 01:39
32598
62
2025-11-02 01:39
96274
63
2025-11-02 01:39
67193
85
2025-11-02 01:39
14769
41
2025-11-02 01:39
21379
29
2025-11-02 01:39
41985
41
2025-11-02 01:39
48276
76
2025-11-02 01:39
97534
96
2025-11-02 01:39
94613
14
2025-11-02 01:39
43751
74
2025-11-02 01:39
74583
97
2025-11-02 01:39
31687
21
2025-11-02 01:39
95783
29
2025-11-02 01:39
63921
67
2025-11-02 01:39
57268
57
2025-11-02 01:39
47192
34
2025-11-02 01:39
82764
79
2025-11-02 01:39
15987
61
2025-11-02 01:39
47985
85
2025-11-02 01:39
83761
89
2025-11-02 01:39
63897
51
2025-11-02 01:39
42897
48
2025-11-02 01:39
95624
72
2025-11-02 01:39
28437
49
2025-11-02 01:39
82694
23
2025-11-02 01:39
37528
12
2025-11-02 01:39
98731
59
2025-11-02 01:39
75643
98
2025-11-02 01:39
92174
27
2025-11-02 01:39
97581
83
2025-11-02 01:39
47263
84
2025-11-02 01:39
52897
73
2025-11-02 01:39
17496
71
2025-11-02 01:39
63274
57
2025-11-02 01:39
25813
47
2025-11-02 01:39
19782
96
2025-11-02 01:39
14958
12
2025-11-02 01:39
56382
65
2025-11-02 01:39
25168
48
2025-11-02 01:39
68571
15
2025-11-02 01:39
19758
39
2025-11-02 01:39
84193
27
2025-11-02 01:39
23958
24
2025-11-02 01:39
68215
45
2025-11-02 01:39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蜜疯直播 |
| 小猫咪视频 | |
| 金莲直播 | 小蝌蚪app |
| 大鱼直播 | |
| 黄瓜直播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 9i安装下载 | |
| 小猫咪视频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 月夜直播app夜月 | |
| 九球直播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 抖音成人版 | |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69美女直播 |
| 魅影直播间 | |
| 魅影直播 | 雨燕直播 |
| 比心直播 | |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柚子直播 |
| 蜜桃app | |
| 妲己直播 | 大鱼直播 |
| 魅影直播 | |
| 百丽直播 | 蜜疯直播 |
| 看b站a8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