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電 題:談到這位加拿大人,習近平稱「家喻戶曉」 「中國人民將永遠記住你們,記住世界人民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作出的犧牲和貢獻!」 2015年9月2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頒發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走到30名抗戰老戰士老同志、抗戰將領、幫助和支持中國抗戰的國際友人或其遺屬代表面前,親手為他們佩掛上紀念章。談及曾在抗戰中同中國人民並肩作戰的國際友人,總書記的話語真摯而堅定。 頒發儀式上,一個個響亮的名字穿越時空,迴響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諾爾曼·白求恩,這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名字,也又一次被提起。 白求恩的堂孫馬克·威廉·白求恩接受了紀念章。這位加拿大電影人誠懇地說:「我的祖輩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我是中國的新朋友,我願將白求恩精神發揚光大。」 中國人民從未忘記白求恩這位老朋友。 1938年,為援助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這位加拿大共產黨員、著名胸外科醫生不遠萬裡,率領一支醫療隊來到中國,帶來了大量的藥品和醫療器械。 到達晉察冀軍區後,白求恩率醫療隊奔走在槍林彈雨的前線,建立多處手術室和包紮所,救治了大批傷員。他還創辦衛生學校,編寫戰地醫療教材,培養了大批醫護人才;提議開辦衛生材料廠,解決了藥品不足的問題。 1939年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因搶救傷員受到感染,醫治無效病逝於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儘管與中國的緣分僅有不到兩年時間,但在生命彌留之際,他寫道:「最近兩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義的時日」。 白求恩的故事,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談及。2013年10月,他在會見加拿大時任總督約翰斯頓時特別提到,「中國人民對加拿大人民懷有深厚的友好感情,白求恩大夫支持中國人民反對法西斯鬥爭的事跡在中國家喻戶曉」。 在共同抗擊法西斯的戰鬥中,還有許多像白求恩一樣的國際友人踏上當時戰火紛飛的中國大地,為中國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樣的義無反顧,中國人民始終記得。 印度醫生柯棣華、法國醫生貝熙葉、德國人約翰·拉貝、丹麥人辛德貝格、英國人林邁可、國際主義戰士漢斯·希伯、蘇聯飛行大隊長庫裡申科、美國「飛虎隊」......他們的事跡,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動情講述。總書記還在國內外重要場合為曾幫助和支持中國抗戰的國際友人頒獎,向他們致敬。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國以及各國人民並肩戰鬥取得的偉大勝利。」 「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世界上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等各種反法西斯力量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給予的寶貴援助和支持。」 硝煙散盡,和平彌珍。以史為鑑,共創未來。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為戒。傳承歷史,不是為了糾結過去,而是要開創未來,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 |出品人:陳陸軍 |總策劃:俞嵐 |策劃:吳慶才 |統籌:馬學玲 闞楓 |執筆:邵萌 |校對:孫靜波 |視覺:李伊璐 |中國新聞網「習言道」工作室出品
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江、黃河流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實施一系列重要舉措,長江、黃河的生態保護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母親河重現生機、活力。 長江幹流連續5年全線水質保持Ⅱ類 長江流域湖北鄂州梁子湖畔,夜幕降臨,上百萬隻螢火蟲,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遊人。 付新華帶領的團隊已經連續20年監測螢火蟲的遷徙與生存狀況。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 付新華:近五年來珍稀的水棲螢火蟲,種群規模每年以15%到20%的速度在擴大。因為這些水棲螢火蟲只能生活在Ⅰ類水裡面,所以這也能直接地反映出來我們的水環境在變好。 研究團隊的高感光監測儀和AI追蹤識別技術,記錄下了長江中下遊十多個水棲螢火蟲種群的「足跡」:自2016年起,對水環境最為敏感的一類水棲螢火蟲,種群規模持續擴大,十年間,數量增長了10倍以上。 而在萬米高空中,遙感衛星也感知著螢火蟲周邊長江水質十年間的變化。 這是2015年4月拍攝於湖北鹹寧段長江幹支流的遙感衛星影像,黃色越深表示主要汙染物總磷的濃度越高; 而這是今年4月同一江段的影像,顏色已由黃轉青,表明總磷濃度大幅下降。 十年間,長江流域近萬家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汙染源減少的同時,監管排汙口的「天網」越織越密。 截至2024年底,長江經濟帶累計排查了14萬公裡河湖岸線,查出入河排汙口18萬餘個,整治完成率約90%。 最新數據顯示,長江幹流連續5年全線水質保持Ⅱ類。 黃河2024年輸沙量較此前多年均值減少超八成 從水系密布的長江流域往北,與長江同源共生的黃河,十年間也經歷著生態的蛻變。 今年夏天,黃河中遊的萬家寨、三門峽、小浪底水利樞紐聯合進行了第30次調水調沙作業。 在小浪底水庫上遊的潼關水文站,在線光電測沙儀用光線穿透黃河水,感知著其中泥沙含量的變化。我們發現:這裡流過的每立方米黃河水中,泥沙含量從多年平均值27.5公斤(1952年—2020年)減少到2024年的5.76公斤。 而黃河泥沙逐年減少的關鍵,就在黃土高原。 從高空俯瞰黃土高原溝壑,我們看到了為攔截洪水、泥沙而建的淤地壩。如今,黃河流域已有5.83萬座淤地壩,累計攔沙74億噸。2024年,黃河輸沙量較此前多年均值減少超八成。 當長江入海口的衛星影像褪去昔日的渾濁;當黃河三角洲蛻變成群鳥翔集的生態樂園——母親河的煥新重生,不僅讓流域居民共享生態福祉,更鑄就了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綠色脊梁」!(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56483
39
2025-11-03 12:50
62798
14
2025-11-03 12:50
46587
68
2025-11-03 12:50
35764
75
2025-11-03 12:50
58243
15
2025-11-03 12:50
27695
29
2025-11-03 12:50
46835
35
2025-11-03 12:50
89176
75
2025-11-03 12:50
69453
98
2025-11-03 12:50
54162
17
2025-11-03 12:50
49857
91
2025-11-03 12:50
35896
19
2025-11-03 12:50
27361
17
2025-11-03 12:50
45172
29
2025-11-03 12:50
63498
62
2025-11-03 12:50
27563
35
2025-11-03 12:50
87642
75
2025-11-03 12:50
53849
51
2025-11-03 12:50
14695
35
2025-11-03 12:50
38926
18
2025-11-03 12:50
57918
86
2025-11-03 12:50
42856
48
2025-11-03 12:50
57689
81
2025-11-03 12:50
39124
47
2025-11-03 12:50
12793
69
2025-11-03 12:50
69238
47
2025-11-03 12:50
23568
59
2025-11-03 12:50
73196
35
2025-11-03 12:50
76932
53
2025-11-03 12:50
87963
31
2025-11-03 12:50
34768
28
2025-11-03 12:50
27531
71
2025-11-03 12:50
68291
92
2025-11-03 12:50
56278
68
2025-11-03 12:50
34189
63
2025-11-03 12:50
13697
82
2025-11-03 12:50
34216
48
2025-11-03 12:50
86927
32
2025-11-03 12:50
89146
49
2025-11-03 12:50
97526
96
2025-11-03 12:50
14853
52
2025-11-03 12:50
48293
27
2025-11-03 12:50
18325
47
2025-11-03 12:50
23986
95
2025-11-03 12:50
14786
86
2025-11-03 12:50
61258
96
2025-11-03 12:50
98236
35
2025-11-03 12:50
81473
65
2025-11-03 12:50
97852
18
2025-11-03 12:50
42538
17
2025-11-03 12:50
39786
16
2025-11-03 12:50
97831
86
2025-11-03 12:50
94178
28
2025-11-03 12:50
| 小妲己直播 | 大鱼直播 |
| 红杏直播 | |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柚子直播 |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
| 成人性做爰直播 | 红楼直播 |
| 成人性做爰直播 | |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 糖果直播 | |
| 伊人app | 富贵直播 |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
| 凤蝶直播 | 杏仁直播 |
| 迷笛直播 | |
| 看少妇全黄a片直播 | 69美女直播 |
| 小猫直播 | |
| 快猫 | 花儿直播 |
| 伊人app | |
| 极速直播 | 伊人直播网站 |
| 蜜桃直播 | |
| 蜜桃app | 心动直播 |
| 彼岸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