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 夏賓)2025開放計算技術大會近日在北京舉行,大會聚焦在MoE(混合專家)大模型與AI智能體的技術發展趨勢下,如何以開放計算更好促進縱向擴展性能(Scale up)與橫向擴展效率(Scale out)的協同發展。 當前,模型算法開源、算力系統開放,已經成為AI時代一個主流趨勢,開源開放的全球化協作平臺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既能以系統化思維,通過提升單系統性能,滿足萬億參數大模型發展的需求;又能應對日益擴張的數據中心規模,通過全球產業鏈協作解決未來GW級AI數據中心面臨的系統性工程挑戰。 2025開放計算技術大會由開放計算社區OCP及開放標準組織OCTC(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開放計算標準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來自中國移動、字節跳動、阿里雲、三星、浪潮信息、清華大學、立訊技術等超千位知名學者、技術專家、應用開發者及廠商代表參與大會。 開源大模型正深刻重塑全球AI產業格局和發展路徑,與之伴生的是,公共雲平臺和模塊化AI基礎設施的普及,為開源模型的規模化落地和應用創新提供了至關重要的開放算力基礎。這種開源模型與開放算力的結合,會有效驅動海量長尾應用爆發,進一步加速AI普惠的實現。 OCP基金會高級總監Michael Schill表示,隨著AI日益成為社區成員關注的核心場景,OCP的工作重心正轉向AI主導,所有核心工作圍繞著AI開放系統(Open Systems for AI)戰略計劃展開,包括數據中心物理基礎設施、數據中心IT基礎設施和系統管理三個重點領域,並且發布了《可擴展基礎設施的藍圖》,這是AI開放系統戰略計劃當中的重要工作成果。 OCTC秘書長陳海認為,產業協同創新要從應用出發、從用戶思維出發,堅持標準引領產業發展,制定更切實落地的規範標準,推動和加速數據中心各領域的技術創新與成果普惠,讓更多的組織和個人從中獲益。 例如,面向多元計算資源組合和多應用場景的伺服器算力算效評估基準,就是通過系統評估伺服器整機的綜合算力與能效表現,為行業提供科學、可信的算力算效評估體系,為用戶伺服器架構選型和優化提供標準範式。 毋庸置疑,開放計算的興起與日益壯大,使得數據中心產業鏈的協同效應更緊密、融合創新能力更強,這一點對於飛速迭代的AI產業至關重要。 目前,MoE大模型的參數量仍在保持高速增長且迭代迅速,對單系統的算力密度與互聯速率提出極致要求,帶動了計算架構的變革。 OCTC輪值主席、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段曉東指出,MoE大模型持續推高大算力,仍然是今天的時代主題,產業將會很快邁入以超節點這種網絡和算力、軟體和硬體全面協同優化的一個時代。 阿里雲基礎設施異構硬體和系統資深總監盧曉偉表示,超大規模MoE帶來了AI基礎設施的算力、互聯、能耗瓶頸,以及可靠性和穩定性的挑戰,需要為AI重構算力系統,Scale Up超節點架構將成為核心發展路徑。 三星電子副總裁、先行開發團隊負責人張實完表示,未來,超節點架構將會採用GPU發起式直連內存,通過GPU友好型介質與存儲,有效減少內存瓶頸,為大模型訓練推理提供強力支持。 字節跳動伺服器架構師高曉軍表示,當產業鏈各方以開放心態共建標準、共享技術、共拓場景,多樣性算力將不再是分散的「孤島」,而是互聯互通的「大陸」。 浪潮信息副總經理趙帥強調,開放計算社區的核心目標就是利用生態力量打破性能瓶頸,推動業務創新發展,這是一種系統化思維與應用價值導向。超節點架構本質上也是系統化思維的產物,它不是某一個點的突破,而是在現有技術、生態和成本約束下,從系統層面去打破晶片本身的性能邊界,最大化用戶價值。 作為社區的一員,浪潮信息後續將向社區成員開放自研的超節點架構設計以及PD分離框架,推動開放超節點架構的發展。 事實上,GW級AI數據中心對算力生態帶來的重要變革,已經推動了跨社區合作的進程加快。目前,OCP正在籌備成立「GW級開放智算中心OCP中國社區小組」,結合中國在能源、算力基礎設施與供應鏈方面的需求與優勢,推動AI開放系統戰略計劃在中國的落地。 同時,OCP也在同OCTC積極合作,探討將OCP領先的AI基礎設施技術架構、參考方案、前沿研究成果等在中國市場落地,在中國建立GW級AI數據中心的全球性標杆。(完)
聽有聲書、視頻「看」書、淘書社交…… 沒時間看書?年輕人愛上「花式」閱讀 閱讀提示 在全民閱讀熱潮中,年輕一代正成為閱讀消費主力。各種新興的閱讀方式,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選擇。聽有聲書、視頻看書、淘書社交……這屆年輕人正愛上「花式」閱讀。 北京早高峰地鐵10號線上,上班族朱微熟練地戴上耳機,點開「微信讀書」APP裡的《三體》有聲書。「眼睛可以休息,耳朵不閒著。」她告訴記者,「通勤一小時,兩周就能聽完一本大部頭。」對她而言,有聲書是高效利用碎片時間的利器。 近日,一項面向青年群體的媒體調查顯示,受訪者的閱讀形式和場景呈現多元化:超七成受訪者仍購買紙質書,半數受訪者還選擇購買電子書、充值聽書平臺等;在閱讀場景上,圖書館、書店、書市、書展及讀書會均受青年群體青睞。 記者觀察到,在全民閱讀熱潮中,年輕一代正成為閱讀消費主力。多樣化的購書渠道與閱讀方式,為年輕人提供了豐富的選擇,「開卷有益」的閱讀生態也由此被重塑。 讀書有了新空間 在國家圖書館古籍閱覽區,23歲的歷史學研究生陳政婷喜歡在此讀書並抄錄。「紙頁的觸感、墨香,以及周圍翻動古書的窸窣聲響,能幫我更好地進入閱讀狀態,並『沉』進那個時代。」她說。 然而,每當周末,陳政婷會帶著輕鬆的小說讀物,溜達到北京亮馬河畔的「春風習習」特色書店。「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河景與綠蔭,點杯咖啡,讀累了就發發呆,是另一種『充電』。」她說,她會伴著心境變化,選擇不同的讀書場所。 這種閱讀場景的靈活切換,正成為年輕人的常態。在潮流地標三裡屯,多抓魚循環書店內人流如織。喜歡讀書的首都師範大學研究生魏嘉駿觀察到,年輕人把淘書、看書變成了一種時髦的「輕社交」,「周末很多人約朋友一起來,選本書,在咖啡館區域聊聊天。」魏嘉駿認為,書是媒介,空間是載體,共同構成了舒適的文化休閒體驗。 暨南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副教授鄭煥釗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文化+」日益融入各種公共空間和消費場景中,在這一背景下,閱讀場景不再局限於公共圖書館,創意書店、圖書市集、城市書房等閱讀與消費融合的空間不斷湧現。各類具有消費性質和打卡特點的閱讀場景,不斷構建年輕人的閱讀生活新方式,「一邊喝咖啡、一邊讀書、一邊擼貓、一邊觀賞綠植,成為年輕人閱讀休閒的新選擇。」鄭煥釗說。 記者了解到,作為近年來興起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城市書房已在不少城市深入街區,成為年輕人觸手可及的「精神驛站」。截至今年4月,廣州已完成54個「花城書房」的建設;2025年底,青島城市書房將突破百家。 日前,記者走進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朗園的良閱城市書房,眼見內部不少綠植裝點,閱讀區、書架陳列、咖啡廳一應俱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裡雖以書為名,卻並不只有書,更像是一間公共書房或客廳,不少年輕人常來這裡閱讀、自習、辦公,書房還會定期舉辦書友會、文化沙龍、微型藝術展等活動。 從音頻聽書到視頻「看」書 當圖書館、圖書市集、城市書房都成為書香的棲息地,年輕人除了靈活選擇閱讀場景,還擁抱著多樣化的閱讀形式。無論是電子書、有聲讀物還是視頻講書,都成為他們汲取知識的途徑。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24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擴大至6.7億,數字閱讀行業總營收達661.41億元,同比增長16.65%。「數字閱讀已從一種小眾選擇變為大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涵蓋全年齡段人群和各類閱讀場景,構建起完整的閱讀生態。」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理事長孫壽山說。 在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工作的韓晨雪喜歡在蜻蜓FM上聽武俠小說、懸疑探案類有聲書,「以前以為有聲書只是機械朗讀,後來發現很多作品採用廣播劇形式,聲情並茂地演繹內容。」韓晨雪告訴記者。 除了聽書,視頻化閱讀也成為年輕人閱讀的新方式,不少讀者傾向於通過短視頻幫助自己快速理解、掌握書籍內容。短視頻平臺上,不僅有「5分鐘讀完《圍城》」的速覽,還有「450分鐘深度解讀《紅樓夢》」的長篇解析,二者各有受眾。 魏嘉駿很喜歡B站讀書區UP主「天真的和感傷的小說家」,「他憑藉對文學名著的深度拆解與幽默解讀,已經收穫了百萬粉絲。」魏嘉駿說,「有時自己讀原著有困惑,看這類UP主的視頻像上了堂生動的導讀課,再去讀就豁然開朗了。」 鄭煥釗認為,閱讀形式不斷推陳出新,是當下數字經濟和數字文化發展的一個縮影。無論是電子書、有聲讀物還是視頻講書,都是適應當下數字文化發展的具體閱讀形式,也適應了網生代青年群體數字閱讀的習慣。 堅守深度閱讀的意義 現象級電視劇《繁花》雖然早已完結,但記者在北京王府井書店內發現,金宇澄原著《繁花》依然穩居暢銷書架。據店員介紹,劇集的熱播帶動小說銷量激增了數倍,許多年輕顧客直言「看過劇,想來讀讀原著」。 記者了解到,近年多部熱播影視劇帶動了原著閱讀熱潮,影視與圖書的聯動使閱讀體驗更豐富有趣。《2024年江蘇省公共圖書館數據報告》顯示,江蘇113家區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最受歡迎的書籍中,《人世間》《平凡的世界》《狂飆》《盜墓筆記》《三體》等熱播影視劇的原著小說借閱量位居榜單前列。 閱讀與漫畫的「破壁」結合也俘獲了大量年輕讀者,《半小時漫畫中國史》《一分鐘經濟學小常識》等書籍在網絡購書平臺上銷量可觀。「這本書以漫畫形式讓歷史變得通俗易懂,風格獨特、語言幽默,能在歡笑中了解歷史,學習知識。」《半小時漫畫中國史》讀者夏焱告訴記者。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種將專業知識與漫畫形式相結合的表達方式,降低了讀者的認知門檻,讓知識「可視化」,契合當下碎片化閱讀趨勢,重塑著不少年輕讀者的知識獲取方式。 孫壽山指出,隨著便捷性的提升,數字閱讀淺層次、碎片化問題應受到關注。他建議,應高度重視數字作品的質量,平臺和相關企業要加強內容審核與篩選,建立健全優質內容推薦機制,為讀者提供更多高質量的閱讀選擇。 鄭煥釗表示,應肯定數字閱讀形式在普及文化、滿足大眾精神生活方面的積極意義,與此同時,也需要把握好「普及」與「提高」,「快讀」與「深度」的關係,即要構建「數字信息性閱讀」與「數字滋養性閱讀」共生發展,構建「快速閱讀」與「深度閱讀」各具特色的數字閱讀文化。「尤其在碎片化、圖像化、短視頻化甚至遊戲化的閱讀新形式背後,要堅守深度閱讀、文字閱讀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鄭煥釗說。 本報記者 趙歡《工人日報》(2025年08月03日 03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4237
86
2025-11-11 23:20
93175
58
2025-11-11 23:20
49672
46
2025-11-11 23:20
24376
94
2025-11-11 23:20
91758
28
2025-11-11 23:20
41637
57
2025-11-11 23:20
41895
69
2025-11-11 23:20
86291
87
2025-11-11 23:20
78691
21
2025-11-11 23:20
86534
38
2025-11-11 23:20
45629
42
2025-11-11 23:20
18937
12
2025-11-11 23:20
14253
78
2025-11-11 23:20
12658
42
2025-11-11 23:20
95836
96
2025-11-11 23:20
27631
86
2025-11-11 23:20
73259
84
2025-11-11 23:20
76983
69
2025-11-11 23:20
82736
65
2025-11-11 23:20
79635
68
2025-11-11 23:20
72541
13
2025-11-11 23:20
78914
45
2025-11-11 23:20
89314
72
2025-11-11 23:20
53846
79
2025-11-11 23:20
95482
72
2025-11-11 23:20
81245
38
2025-11-11 23:20
75812
32
2025-11-11 23:20
23895
73
2025-11-11 23:20
73521
69
2025-11-11 23:20
63425
39
2025-11-11 23:20
26491
21
2025-11-11 23:20
84325
46
2025-11-11 23:20
68572
34
2025-11-11 23:20
97812
12
2025-11-11 23:20
17629
46
2025-11-11 23:20
82793
95
2025-11-11 23:20
79386
28
2025-11-11 23:20
38127
38
2025-11-11 23:20
15289
93
2025-11-11 23:20
87935
45
2025-11-11 23:20
19726
75
2025-11-11 23:20
29687
73
2025-11-11 23:20
12369
34
2025-11-11 23:20
92367
24
2025-11-11 23:20
69387
71
2025-11-11 23:20
36485
91
2025-11-11 23:20
96371
46
2025-11-11 23:20
57643
26
2025-11-11 23:20
85249
89
2025-11-11 23:20
52613
28
2025-11-11 23:20
18634
98
2025-11-11 23:20
62487
25
2025-11-11 23:20
97318
96
2025-11-11 23:20
| 美女直播app | 樱桃直播 |
| 河豚直播 | |
| 魅影视频 | 青稞直播 |
| 蜘蛛直播 | |
| 黄瓜直播 | 暖暖直播 |
| 杏仁直播 | |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看b站a8直播 |
| 妖精直播 | |
| 免费直播平台 | 看b站a8直播 |
| 秀色直播 | |
| 奇秀直播 | 荔枝网直播 |
| 杏仁直播 | |
| 曼城直播 | 香蕉直播 |
| b站刺激战场直播 | |
| 蜜唇直播app | 小妲己直播 |
| 大鱼直播 | |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西瓜直播 |
| 魅影直播 | |
| 鲨鱼直播 | 茄子直播 |
| 花椒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