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過半,「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熱度依舊。在普陀區,從商圈打卡到商場「血拼」,消費活力持續釋放。隨著夜間經濟和外擺業態的升級,區域商業迎來新一輪增長,多個商圈客流與銷售額環比顯著提升。動線改造+場景煥新 環球港打造「夜間消費快線」炎炎夏夜,駕車駛入重新開放的上海環球港西廣場,平整的道路與修葺一新的花壇間,顧客們正通過改造後的200米斜坡車道直達5樓。這條毗鄰內環高架的通道如今裝點著復古霓虹燈,解決了動線不暢的問題,更成為連接1樓廣場與5樓「世界港口小鎮」的「消費快線」。在5樓室外區域的船頭酒吧,8月9日中超「上海德比」,室內外100多個座位早被球迷佔滿,為了給球迷提供便利,周邊商戶也默契地將點餐二維碼放置到戶外餐桌。「看球不用離席,掃碼點單十分鐘就上菜。觀賽的人多了,對我們的夜間客流也有明顯拉動。」臨近酒吧的新疆餐廳店長告訴記者。此外,6樓屋頂平臺上,每周舉辦的草坪音樂會也正吸引著年輕群體。環球港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持續提升商場的夜間活力,這個暑期,環球港通過免費停車、延長營業時間、推出夜間專屬促銷等一系列舉措,組織近30家商戶打造長時段、多元化的夜間消費新場景。隨著西廣場改造收官和暑期活動持續,這座商業綜合體正展現出「越夜越精彩」的蓬勃生機。外擺經濟+共享客流 點亮蘇州河畔夜生活提到夜間消費,離不開外擺區。普陀區是申城外擺活力度較高的區域。普陀區綠化市容局介紹,當前普陀全區共有12個公共區域特色設攤點位,每個點位因地制宜設置外擺區域,並通過「一張圖、一張表、一套流程」的標準化申請流程,為商戶提供便捷服務。長風大悅城將1000平方米中庭鋪上真草皮,打造「周周有活力」的夜經濟矩陣。從潑水節到星空放映會,再到遊牧音樂市集,每周不同的主題活動不僅吸引大量客流,更帶動約20%的餐飲門店主動延長營業時間。商場精心規劃的「適意街」與「番喜街」兩條外擺街區,16家商戶中有13家增設了外擺位,其中「草根夜檔」夜間營業額實現25%的顯著增長,而「毛頭老爹」飯店則通過透明泡泡屋的創新設計,填補了大桌需求空白,使翻臺率提升15%。在鴻壽坊這個僅1.5萬平方米的精緻商業空間裡,「早C晚A」的日咖夜酒模式精準捕捉年輕消費群體。商場巧妙利用三成公共空間,為80餘家商戶設置了32個外擺區域,既通過花箱綠植保持空間區隔,又確保4.5米以上的通行寬度。「嘗嘗酒酒」市集和夏夜晚風歌會等特色活動,助力商場7月營業額同比增長18%,客流提升10%,外擺區成為青年人社區夜生活的活力中心。普陀區更創新探索「客流共享+活動共聯」模式,將蘇州河遊船打造為夜經濟的「流動風景線」。7月中旬新增的夜宵航線與寵物、盲盒主題航線廣受歡迎,特別是寵物航班上座率達到100%。遊客欣賞天安千樹等地標建築夜景後,還能在終點站昌化路碼頭附近的M50創意園繼續夜遊,體驗藝術與商業融合的夜間魅力。
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建成運營,國產大飛機C919實現商業飛行……中國製造上天入海,不斷取得創新突破,由大向強的步伐堅定有力。 「十四五」時期,我國製造業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連續15年穩坐全球製造業「頭把交椅」,每年製造業增加值超過30萬億元,200多種主要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全球產業門類最齊全、產業體系最完整,立足已有基礎,中國製造積極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正重塑新優勢、迸發新動能。 規模優勢不斷鞏固 「十四五」期間,我國製造業最突出的表現是規模優勢持續鞏固,全球競爭力不斷增強。 「這背後是完整的產業體系和強大的供應能力。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煥發新活力,如鋼鐵行業全面推進超低排放改造,輕工領域研發投入強度大幅提升,船舶、電機等行業增加值快速增長,老產業發新芽。」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說。 「十四五」時期,我國加快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關兵認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強化。2024年我國有效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46.3萬家,是2020年的1.7倍。我國已有超570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佔比近四分之一,科技領軍企業在產業科技創新中的作用更加凸顯。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明顯提高。2024年我國專利合作協定(PCT)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全球申請量前十大企業中有4家中國製造業企業。5G通信設備、「復興號」動車組、光伏發電裝備、大飛機、大型LNG船等一大批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重大標誌性成果不斷湧現。 創新方面亮點頻出,成為驅動製造業升級的核心力量。2024年集成電路年產量比「十三五」末增長72.6%,增加約1900億塊,越來越多產品裝上了「中國芯」;高鐵、船舶與海洋工程等裝備取得新突破,人工智慧(AI)、量子科技等領域創造了多個全球「首次」和「第一」。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是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關鍵引擎。」浪潮智能生產董事長張金龍認為,數字經濟時代,傳統產業加「數」前行,需要依託人工智慧、大模型等數位技術,充分發揮數位化服務商既懂行業又懂數位化的優勢,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逐浪AI大潮,浪潮智能生產研發智產大模型,深耕礦山、石化、裝備等行業領域,為生產製造環節提供智能化場景解決方案,打造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和智慧礦山。例如,在礦山行業,浪潮智能生產為礦山裝上「AI大腦」,賦能晉普山煤業打造煤礦智能綜合管控平臺、AI視頻分析平臺、災害綜合防治系統、智礦數字人系統等,實現安全與效率雙提升。 「十四五」期間,我國產業結構加速優化,高端製造佔比穩步提高。高端化邁出新步伐,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持續提升,在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智能電車等領域形成了一批高端品牌;智能化全面滲透,重點工業企業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大幅提高,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應用深入,智能製造示範工廠不斷湧現;綠色化轉型成效顯著,清潔能源發電行業銷售收入快速增長,生態保護類行業實現快速發展,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持續下降。 關兵介紹,從高端化看,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由2020年的33.7%、15.1%提升到2024年的34.6%、16.3%,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從智能化看,工業機器人密度由2020年每萬人246臺提升至2023年每萬人470臺,在全球排名中從第九提升至第三。目前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全球189家「燈塔工廠」中,我國佔79家,居全球首位。從綠色化看,截至2024年,國家級綠色工廠達到6430家,實現產值佔製造業總產值比重約20%。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286.6萬輛,是2020年的9.4倍。 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 「十四五」期間,我國製造業成為新質生產力培育的主陣地,在多個維度實現突破。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快速增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蓬勃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新興產業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出口突破萬億元大關,低空經濟、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領域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 未來產業布局全面展開,在人工智慧、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領域取得一批前沿成果。創新生態持續優化,企業創新活力充分激發,開源社區、創新平臺等新型研發組織快速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推動產業升級,也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成為提升我國製造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力量。 「距離製造強國,我國在研發創新和企業競爭力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關兵分析,從上市公司數據看,2024年美國製造業上市企業的研發費用合計為2.6萬億元,我國為1.3萬億元,僅是美國的50%;美國製造業上市企業達6.2%,我國為3.6%,僅是美國的58%;美國製造業上市公司淨利潤率為7.86%,我國為4.57%,僅是美國的58%。產業創新和企業競爭力是衡量製造強國的重要指標,「十五五」期間,我國需要在研發創新、企業競爭力方面久久為功,夯實製造業發展根基。 朱克力認為,邁向製造強國,我國製造業仍需在幾個關鍵領域持續發力。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能力需進一步提升,在高端晶片、工業軟體、關鍵材料等領域還存在短板,必須加大研發投入,突破「卡脖子」技術。產業基礎能力需要夯實,要強化質量品牌建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創新生態體系有待完善,要進一步優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綠色低碳轉型還需深化,要推動製造業全鏈條綠色化改造,發展循環經濟,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要抓住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加快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培育新模式新業態。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模式創新,我國製造業必將實現由大到強的歷史性跨越。」朱克力說。(經濟日報記者 黃 鑫)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看b站a8直播 | sky直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深夜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魅影直播 |
凤蝶直播 | 鲨鱼直播 |
迷笛直播 |
夜魅直播 | 免费直播平台 |
阴桃直播 |
百丽直播 | 蜜桃app |
色花堂直播 |
六月直播 | 荔枝网直播 |
香蕉直播 |
橙色直播 | 趣播 |
海棠直播 |
月神直播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零七直播 |
奇秀直播 | 午夜直播 |
深夜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苹果直播 |
现场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