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8月14日電 題:在梅汝璈故居回望東京審判:「斷不使戰爭元兇逃脫法網!」 記者 李韻涵 「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梅汝璈力爭將7名日本甲級戰犯判處死刑,他為死難者同胞討回血債。」在江西省南昌市青雲譜區的梅汝璈故居,梅汝璈後人梅庭軍向參觀者講述著近80年前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東京審判的情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次年,東京審判拉開帷幕。審判持續了兩年多,開庭818次、判決書超過1200頁。面對死難者同胞,參與這場審判的中國法官梅汝璈立誓:「斷不使戰爭元兇逃脫法網!」 圖為位於江西省南昌市青雲譜區的梅汝璈故居內的梅汝璈雕像。劉思偉 攝 「東京審判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在開庭預演時,庭長將中國的座次排在了英國之後。」站在梅汝璈的法袍前,梅庭軍向記者介紹了當時的「座位之爭」。 「梅汝璈在庭上表示,如果只是個人座位問題,自己不在意,但各位法官代表了各自的國家;而且,在這次戰爭中,中國受日本侵害最烈、抗戰時間最久。」最終,法官座次依照日本投降時各受降國的籤字順序安排。 對日本戰犯如何量刑,成為東京審判庭審時的最大爭議之一,一些來自未遭受日軍侵略國家的法官不贊成死刑。 面對不同的量刑建議,梅汝璈以智慧、勇氣和學識據理力爭。經過投票,法庭以6比5的微弱優勢判處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等7名日本甲級戰犯絞刑。同時,梅汝璈主張在判決書中單設一章對南京大屠殺予以說明,獲得了法庭的同意。 圖為位於江西省南昌市青雲譜區的梅汝璈故居外景。劉思偉 攝 「我不是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於把日本軍國主義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帳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在故居內牆展板的顯著位置,書寫著這段出自梅汝璈一篇文章中的話語,許多參觀者會在此駐足沉思。 1904年,梅汝璈出生於江西省南昌市青雲譜區朱姑橋梅村,在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畢業後赴美留學,先在史丹福大學學習,後入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專攻法學。作為梅汝璈的第四代後人,梅庭軍經常到故居為大家義務講解東京審判的歷史,持續至今已經十二載。 梅庭軍說,「在梅村,老人們會時常講起梅汝璈的事跡,我也一直和梅汝璈的其他親屬保持聯繫,儘可能掌握更多詳實的史料,以便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這段歷史」。 「正如梅汝璈當年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過去的苦難,我講解這段歷史就是為了讓大家銘記那些苦難,更要珍視我們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梅庭軍說,抗日戰爭是有硝煙的戰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可謂沒有硝煙的戰場,都凝聚著無數先輩的奮鬥與犧牲,正是他們共同鋪就了如今的和平之路。 「看過後感覺很震撼,心情難以平靜,沒想到戰爭結束後還有一段這樣跌宕起伏的歷史。」在故居內參觀的南昌市民熊建平對記者表示,這段歷史應該被更多人知道。 自2013年梅汝璈故居免費對外開放以來,已接待觀眾超10萬人次。近年來,根據「修舊如舊」的原則,當地政府多次對梅汝璈故居內外進行了修繕。如今,故居所在的朱姑橋梅村將煥新升級成為南昌市又一旅遊目的地,相信未來會迎來更多前來了解這段歷史的參觀者。(完)
8月的高原,青稞金黃。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錯那市覺拉鄉,200畝試驗田被分割成300多塊梯田。一片生長在鹽鹼地裡的特殊飼草剛萌出嫩芽,正茁壯成長——這是經過航天育種技術培育的蛋白草。 這批高原航天牧草一共有7個品種,是利用航天誘變技術培育的新品種,與普通飼草相比,其在鹽鹼地裡抗鹽耐旱的表現尤為突出,更耐得住零下四十度的嚴寒。 種植在西藏錯那市覺拉鄉的高原航天牧草。人民網記者 次仁羅布攝 「7月17日移栽到大田的蛋白草是目前最後一個實驗品種,生長迅速,每天可長高4-5公分。」陝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地面選育基地負責人袁中權在田間介紹,該品種表現出極強的抗寒性,去年冬季經受嚴寒考驗後,今年3月底在錯那市試驗田未經澆水施肥就自然發芽。截至觀察時,植株最高已達2.5米,預計畝產量可達15-25噸,是目前錯那市表現最優異的飼草品種。 正在接受採訪的陝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地面選育基地負責人袁中權。人民網記者 次仁羅布攝 袁中權算了一筆帳,畝產15噸飼草,按70%的脫水量做成青貯飼料,可以產10噸。按照目前的市價,假設一噸飼草在這能賣1200元,除去各種成本,一畝地一年能產8000元的經濟效益。 航天育種高原牧草選育實驗基地裡的植株。人民網記者 次仁羅布攝 除了這些飼草,去年9月26日錯那本土的5個油菜品種和6個青稞品種搭載著十九號返回式衛星進入太空,享受了一次特殊的「旅途」,在宇宙射線和微重力環境下完成了基因重組。 當地村民在高原航天育種基地務工。人民網記者 次仁羅布攝 「這些篩選出的品種不僅需滿足性狀穩定的基本要求,更要在抗鹽鹼地、產量、株型等指標上展現獨特潛力。選苗育種也要經過層層嚴苛的『體檢』,優中選優。」袁中權說。 當種子完成太空之旅後,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返回的每一粒種子都是寶貝,經過「太空旅行」的品種要通過3年的地面選育,評估植物品種的產量和品質。 搭載十九號返回式衛星進入太空的青稞品種。人民網記者 次仁羅布攝 「當地人說我們錯過了最佳種植期」,袁中權回憶6月初改良土壤時的質疑,不禁還是捏了一把冷汗。 好在這些種子憑藉出色的基因,在播種42天後就長到60釐米,分櫱數達到10個,是普通品種的近兩倍。據了解,青稞的這個生長期一般都是100~130天,而這個品種大約在115天。 未來,袁中權團隊將繼續監控和評估航天育種植株的生長情況,推廣航天牧草和蔬菜種植技術,建立有機肥廠以改善土壤質量,讓更多「太空種子」在雪域高原生根發芽。 記者:郝潔 次仁羅布 來源:人民網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93814
78
2025-11-10 18:24
94382
42
2025-11-10 18:24
94876
73
2025-11-10 18:24
74813
31
2025-11-10 18:24
89652
75
2025-11-10 18:24
65189
85
2025-11-10 18:24
92876
31
2025-11-10 18:24
85713
31
2025-11-10 18:24
92635
63
2025-11-10 18:24
53981
71
2025-11-10 18:24
41259
35
2025-11-10 18:24
56724
18
2025-11-10 18:24
79835
37
2025-11-10 18:24
18439
32
2025-11-10 18:24
82619
59
2025-11-10 18:24
75896
19
2025-11-10 18:24
43596
87
2025-11-10 18:24
63871
53
2025-11-10 18:24
53984
32
2025-11-10 18:24
84926
13
2025-11-10 18:24
82419
94
2025-11-10 18:24
93418
42
2025-11-10 18:24
47183
35
2025-11-10 18:24
41895
14
2025-11-10 18:24
62938
35
2025-11-10 18:24
53869
84
2025-11-10 18:24
53197
96
2025-11-10 18:24
49816
75
2025-11-10 18:24
97361
52
2025-11-10 18:24
43675
74
2025-11-10 18:24
23859
24
2025-11-10 18:24
72849
68
2025-11-10 18:24
16895
71
2025-11-10 18:24
51986
56
2025-11-10 18:24
75142
49
2025-11-10 18:24
52369
61
2025-11-10 18:24
25417
32
2025-11-10 18:24
68531
65
2025-11-10 18:24
43576
43
2025-11-10 18:24
53826
43
2025-11-10 18:24
52798
35
2025-11-10 18:24
72483
75
2025-11-10 18:24
16372
13
2025-11-10 18:24
59281
95
2025-11-10 18:24
56721
69
2025-11-10 18:24
74239
38
2025-11-10 18:24
21735
93
2025-11-10 18:24
62743
75
2025-11-10 18:24
15967
47
2025-11-10 18:24
57963
68
2025-11-10 18:24
76932
49
2025-11-10 18:24
59376
31
2025-11-10 18:24
27843
65
2025-11-10 18:24
| 520直播 | 花椒直播 |
| 大鱼直播 | |
| sky直播 | 零七直播 |
| love直播 | |
| sky直播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 黄瓜直播 | |
| 现场直播 | 红桃直播 |
| 桃鹿直播 | |
| 抓饭直播 | 妖精直播 |
| 黑白直播 | |
| 杏爱直播 | 柚子直播 |
| 柚子直播 | |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蝴蝶直播 |
| 小妲己直播 | |
| 花椒直播 | 月夜直播 |
| 嫦娥直播 | |
| 比心直播 | 妲己直播 |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
| love直播 | 曼城直播 |
| 妲己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