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月12日電 (陳靜 倪麗)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非洲象遷地保護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繁育問題。記者12日獲悉,自2016年引進12頭非洲象以來,經過近十年的不懈努力,上海野生動物園(簡稱:上野)攻克了這一難題。 自去年11月首胎非洲象寶寶在上野出生後,園區半年多來已連續迎來三胎非洲象寶寶。2024年11月27日,年輕的非洲母象「小白」在這裡順利產下一頭健康的小公象「小小白」,體重超過100公斤。2025年2月13日,非洲象「露露」經過22個月的孕育,順利生產一頭小公象「小小露」,半月齡時體重達135公斤。今年5月22日,非洲象「露絲」又順利誕下一頭體重約90公斤的雌性小象。 非洲象「露絲」和它的寶寶在專門設置的育幼片區。(倪麗 攝) 非洲象對氣候、食物以及社交環境極為敏感,稍有不適便可能影響其生存與繁衍。在面對這一挑戰時,上野大膽創新,採用大種群飼養管理模式,精心打造了一個與非洲象自然生存環境極為相似的生態小環境。 從食物供給的豐富多樣到個性化營養套餐的制定,從定期稱重、身高測量到排洩物稱重、醫學檢驗以及驅蟲,每一項措施都體現了保育員們對非洲象們無微不至的照護與對養育問題的探索。 記者12日走訪上野看到,現在,非洲象「露絲」與象寶寶生活在專為它們設置的育幼片區。這裡還居住著「小白」母子與「露露」母子。據介紹,保育員們特意將象媽媽們安排在一起,以便它們相互傳授育幼經驗,更好地自然育幼。 據了解,初為人母時,體型高大的「露絲」面對嬌小的幼崽顯得有些手足無措,小象努力站起身來卻怎麼也夠不著母象的乳房。於是,保育員們悄悄地將母象身側的地面用稻草墊高,最終,象寶寶吃到了母乳。記者看到,小象的小腦袋隨著吞咽的動作輕輕晃動,模樣十分可愛。如今,「露絲」的寶寶茁壯成長,活潑好動。它經常與兩位哥哥用象鼻交流互動。 非洲象寶寶們的陸續誕生,不僅證明了上野在非洲象繁育工作上的專業性,更為全球非洲象保護事業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據透露,非洲象寶寶的成長過程將為非洲象保護、繁殖以及幼象發育研究提供寶貴的數據支持。未來,它有望成為種源交流的重要成員,為提升圈養非洲象的基因多樣性貢獻力量。(完)
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的發現,是20世紀中國乃至世界考古學界的重大事件。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大量珍貴文獻的流散。這批珍貴的文化遺產,一度如「文化拼圖」的碎片,散落全球。鮮為人知的是,其中一批極為珍貴的孤本和珍品,在著名學者羅振玉的守護下,最終輾轉安家於遼寧省博物館。如今,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努力下,這段百年前的傳奇故事有了新的續篇——《遼寧省博物館藏敦煌文獻》出版,並於昨天在遼寧省博物館舉行新書首發暨座談會,讓這些塵封已久的「文化碎片」得以完整呈現。流散珍寶如何在遼寧安家遼寧省博物館所收藏的這批敦煌文獻,是這幅宏大拼圖中不可或缺的一塊。這批文獻的收藏,離不開清末民初著名學者羅振玉的貢獻。作為一位傾心於古物搜集與整理的大家,羅振玉在敦煌文獻被發現後,一方面呼籲保護劫後餘存的文獻,另一方面則悉心購藏流散在外的珍品。1928年,羅振玉攜其收藏移居旅順,使得這批珍貴文獻得以在東北安家。在他去世後,這批藏品幾經流轉,最終主體部分被東北博物館(今遼寧省博物館)妥善收藏。這批文獻不僅流傳有序,且不乏許多品相完好、書法精湛的珍品,是研究敦煌學、鑑藏史的極其可靠的第一手資料。高清全彩讓千年古籍「活」起來《遼寧省博物館藏敦煌文獻》的出版,是「敦煌文獻系統性保護整理出版工程」的重要階段性成果。這一工程旨在以高清全彩方式,系統整理散藏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獻,為學術研究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該書項目自2023年3月啟動,歷經近兩年的不懈努力,最終於2025年1月正式出版。 出版方上海古籍出版社與遼寧省博物館研究團隊通力合作,以嚴謹的學術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這部巨著保駕護航。全書共5冊,收錄文獻編號110餘號,圖版約1400幅,絕大多數為首次完整刊布。團隊在整理過程中,不僅對文獻進行重新編號、定名,更結合敦煌學最新研究成果,撰寫了詳細的研究性敘錄。在技術呈現上,更是力求讓讀者能親手「觸摸」到千年前的古籍原貌——無論是文獻的紙張顏色、墨跡立體感,還是原卷的題跋、修補痕跡,都得到高保真的呈現。 《大乘起信論廣釋》這批文獻中不乏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孤本和珍本,如《大乘起信論廣釋》卷上並序,是目前唯一所見的卷次為「上」的孤本。而唐代的《恪法師第一抄》,則以其精湛的草書技法,成為敦煌寫經中的經典,也是遼寧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散落的文化拼圖逐步歸位此次《遼寧省博物館藏敦煌文獻》的出版,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呂健看來,其價值和意義遠超普通古籍整理。首先,它讓散落的「文化拼圖」逐步歸位。 長期以來,國內地方館藏的敦煌文獻如同散落的邊緣拼圖,其重要性並未得到充分彰顯。本書的出版,不僅填補了這一空白,更通過跨國綴合研究,為敦煌文獻的國際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推動了敦煌文獻的全面整理與刊布進程。其次,它創造了散藏文獻整理的「遼博範式」。 本書不只是簡單的影印,而是建立了一套基於館藏品特點的高水平、系統化的整理標準,為後續其他散藏敦煌文獻的整理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鑑。 最後,它彰顯了新時代古籍工作的使命擔當。館藏古籍的文物屬性,使得大眾難以直接接觸。而出版則讓古籍化身千百,得以新生。全彩高清的圖版,讓更多的研究者和普通讀者能有機會跨越時空,親身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這套書的問世,無疑是「保護為先、整理為要、利用為本」這一古籍工作核心理念的生動實踐。這套《遼寧省博物館藏敦煌文獻》的出版,是上海與遼寧兩地文化合作的碩果,也是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生動寫照。它不僅為學術界提供了珍貴的新材料,更讓沉睡於博物館的千年瑰寶在今天綻放出新的光彩,向世人訴說著中華文明的輝煌與不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2438
16
2025-11-02 18:18
46258
74
2025-11-02 18:18
97816
97
2025-11-02 18:18
51329
39
2025-11-02 18:18
47269
15
2025-11-02 18:18
38496
27
2025-11-02 18:18
37684
95
2025-11-02 18:18
48632
93
2025-11-02 18:18
94681
18
2025-11-02 18:18
96135
25
2025-11-02 18:18
54196
31
2025-11-02 18:18
64391
61
2025-11-02 18:18
76825
98
2025-11-02 18:18
62471
97
2025-11-02 18:18
83917
41
2025-11-02 18:18
21869
19
2025-11-02 18:18
72193
19
2025-11-02 18:18
63257
95
2025-11-02 18:18
79625
75
2025-11-02 18:18
38124
13
2025-11-02 18:18
38152
34
2025-11-02 18:18
58649
13
2025-11-02 18:18
47592
34
2025-11-02 18:18
84367
24
2025-11-02 18:18
31927
12
2025-11-02 18:18
79512
54
2025-11-02 18:18
42635
89
2025-11-02 18:18
48635
86
2025-11-02 18:18
47569
76
2025-11-02 18:18
24658
87
2025-11-02 18:18
51497
45
2025-11-02 18:18
62591
85
2025-11-02 18:18
24376
49
2025-11-02 18:18
57234
35
2025-11-02 18:18
96251
27
2025-11-02 18:18
45629
34
2025-11-02 18:18
73812
54
2025-11-02 18:18
36958
62
2025-11-02 18:18
14236
76
2025-11-02 18:18
75938
71
2025-11-02 18:18
97458
48
2025-11-02 18:18
85742
65
2025-11-02 18:18
84391
87
2025-11-02 18:18
37649
59
2025-11-02 18:18
54236
85
2025-11-02 18:18
54639
93
2025-11-02 18:18
84971
48
2025-11-02 18:18
92367
14
2025-11-02 18:18
54329
18
2025-11-02 18:18
42836
48
2025-11-02 18:18
92456
51
2025-11-02 18:18
32457
39
2025-11-02 18:18
82439
12
2025-11-02 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