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中午,19歲青年鋼琴家關雄贊在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奏響「音樂午茶」海歸周首場音樂會,這也是這一持續12年的音樂品牌第2545期演出。今年,關雄贊剛剛贏得美國阿肯色州Florence Price 國際鋼琴比賽一等獎。戴著黑框眼鏡,一頭捲髮的他稚氣未脫,指尖的表現力卻讓樂評人李嚴歡稱讚「成熟而深刻」。音樂會以普羅科菲耶夫帶有俄羅斯民間傳奇色彩的《d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開篇,琴音起落間,仿佛讓人感受到俄羅斯森林的霧氣瀰漫。關雄贊介紹:「這首曲子裡藏著民間童話——浪漫旋律中交織著詭異冒險,有痛苦的樵夫,還有乖張又誘惑的惡魔。」 關雄贊緊接著登場的蕭邦《升F大調船歌》被關雄贊視作「最複雜深刻的音樂作品之一」。「人們以為船歌該是威尼斯貢多拉的悠閒搖晃,可蕭邦寫的是汪洋孤舟。當時他和喬治桑想借旅行修補破碎的愛情,琴鍵下藏著的是平靜表面下,身心瀕臨絕望的驚濤駭浪。」勃拉姆斯的《b小調間奏曲》是作曲家最後一部鋼琴作品,在他寫給克拉拉的信中說,這個作品「每一個音符都是漸慢的」,時光在這裡稍作凝結。演奏家也在這裡完成情緒轉換,隨即奔向終章。貝多芬《e小調第二十七鋼琴奏鳴曲》展現了完全不同的音樂邏輯,這部晚期作品只有兩個樂章,互為頭尾。終曲是李斯特根據威爾第歌劇《弄臣》中的四重唱「愛情的美麗女兒」而作。關雄贊說:「這裡藏著愛情的假象、背叛和謊言,帶點諷刺的狂歡。」 關雄贊為觀眾講解觀眾熱烈的掌聲中,關雄贊還返場加演了今夏創作於美國的《間奏曲》,原創旋律中既有古典根基,又透著屬於「Z 世代」的自由氣息。「比起去年成熟太多了。」李嚴歡聽完關雄贊的演奏說,「從貝多芬晚期到普羅科菲耶夫早期,跨越幾個時代的作品,他都能精準捕捉音樂語言。那種符合風格的自發情感,最能讓觀眾共鳴——這就是成熟的表現。」60分鐘裡,五首作品構建出五個情感維度:普羅科菲耶夫的詭異誘惑、蕭邦的絕望糾結、勃拉姆斯的時光凝結、貝多芬的懸而未決、李斯特的張狂戲謔。「我們年輕人生活中,不可能完全體驗到作曲家所描述的所有感受,比如蕭邦那種無法治癒的疾病和破裂在即的感情帶來的折磨,或者是勃拉姆斯求而不得的痛苦,貝多芬聽不見的掙扎和恐懼,但音樂能讓我們共情—— 那些折磨與掙扎,通過琴鍵就能直抵內心。」關雄贊說。 關雄贊關雄贊2006年出生於音樂世家,8歲便在星海音樂廳獨奏,2020年舉辦個人首場獨奏會,2022年在深圳開了一場即興獨奏音樂會,即興演奏了整整一個小時的原創音樂。去年,關雄贊考進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攻讀鋼琴表演專業,今年在美國阿肯色州,他贏得 Florence Price 國際鋼琴比賽一等獎。赴美一年的留學經歷,讓關雄贊有了新的視角。「以前更關注怎麼彈,現在會想作曲家為什麼寫。掌握了音樂背後的邏輯,技術和結構就不晦澀了。我一直覺得鋼琴裡藏著無數未知故事,所以也在嘗試創作即興,想把吸收的養分轉化成溫暖的音樂世界。」首次在上海音樂廳演出,他難掩興奮:「建築太美了,感謝『音樂午茶』給年輕人機會。」談及音樂喜好,關雄贊打開了話匣子。在古典音樂之外,他還非常喜歡爵士樂,曾在廣州演過卡普斯汀的練習曲全集。「他的音樂都是『寫好的爵士樂』,嚴格來說並非爵士音樂,但他對爵士音樂語彙的應用是準確的,對爵士樂的精髓與古典音樂的嚴格之間的融合是獨一無二的,他的『融合風格』對我有不少啟發與影響。」除了鋼琴表演,關雄贊還入選伊斯曼音樂學院樂理與視唱練耳榮譽課程。「音樂理論是演奏的重要支撐,我一直都對這部分很感興趣,也有即興演奏和音樂創作的嘗試,希望能充實自己的理論思維,更好地反哺到演奏當中。」
柏林8月4日電 題:以史為鑑,中德如何共築和平未來? ——專訪德國智庫席勒研究所創始人兼主席黑爾佳·策普·拉魯什 記者 馬秀秀 近日,中國駐德國使館在柏林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研討會。專家學者圍繞「《波茨坦公告》發表80周年,維護正確二戰史觀及戰後國際秩序」深入研討。德國智庫席勒研究所創始人兼主席黑爾佳·策普·拉魯什(Helga Zepp-LaRouche)會後接受「東西問」專訪表示,當今國際局勢動蕩不安,和平理念面臨挑戰,在此背景下,銘記歷史、以史為鑑顯得尤為重要。她呼籲中德加強文化對話,共同為世界和平貢獻智慧與力量。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記者:您希望通過此次紀念活動向世界傳達怎樣的信息? 拉魯什:銘記歷史極其重要。如今在歐洲,尤其是在德國,可以觀察到一種普遍的歷史淡忘現象。也許年長者中還有人清楚記得那段往事,但在二戰後出生的幾代人中,對這段歷史的記憶似乎正在淡化。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趨勢。 許多專家——包括我自己——都認為,如今距離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甚至可能比古巴飛彈危機時還要接近。而德國也正在擴張軍備。在這樣的背景下,正值《波茨坦公告》發表80周年,回顧歷史尤為重要。為了準備在活動上的發言,我又觀看了一些關於那段歷史的紀錄片。那些恐怖的事件、轟炸、驅逐和難民潮令人震撼。歷史真相不容忽視。如果人類不想再次重蹈覆轍,就必須銘記歷史。 當地時間2025年7月24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研討會在德國柏林舉行。研討會以「《波茨坦公告》發表80周年,維護正確二戰史觀及戰後國際秩序」為題。 記者 馬秀秀 攝 記者:在德國及歐洲,二戰歷史是如何被教育與記憶的? 拉魯什:在德國,人們常稱讚這個國家已經認真反思了自身的戰爭罪行。然而這種說法只對了一半。德國就歷史反思確實進行了大量工作,但其範圍逐漸變得狹隘,主要集中在與大屠殺相關的罪行上。相比之下,德國在戰爭中對蘇聯人民造成的巨大傷害和戰爭罪責卻被忽視甚至遺忘。據統計,約2700萬蘇聯公民在前線、德軍戰俘營中喪生。與之相對,「偉大衛國戰爭」在俄羅斯民族記憶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另一方面,中國通過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然而,這一事實在歐洲的歷史敘述中卻很少被提及。歐洲的歷史書寫往往以歐洲為中心,雖然名義上稱之為「世界大戰」,但在講述中卻常常忽略太平洋戰場。 記者:德國今年舉辦多種活動紀念二戰勝利,中國也將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您多年來致力於推動中歐之間的文明對話,您如何看待中西方在和平理念上的共鳴與差異? 拉魯什:我必須遺憾地指出,當今歐洲對「和平」的理解不到位。今年3月,歐盟推出了一項名為「重新武裝歐洲」(ReArm Europe)的計劃,擬通過高達8000億歐元的融資來重整歐洲軍備。與此同時,德國也已取消「債務剎車」機制,為政府大規模加強防務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在我看來,這種做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時任德意志帝國銀行行長亞爾馬·沙赫特在二戰前推行的「梅福券」(Mefo-Wechsel)政策——一種通過脫離實體經濟、與真實生產無關的貨幣創造手段,專門服務於軍事化。從實體經濟角度分析,這實則是在損毀真正的「實體資產」。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中國始終堅持和平發展的理念,認為如果沒有和平的環境,任何發展都無從談起。因為戰爭將摧毀一切。中國正在為維護全球和平作出實際努力。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踐行著一個核心理念:「和平的新名稱是發展」。唯有實現包容性發展,才能真正為和平奠定堅實的基礎。只要各方能從合作中受益、實現共贏,那麼即便存在矛盾,也總能找到更高層次的理性來化解衝突。 因此,我認為,當今歐洲,乃至整個西方世界,都亟須重新學習,認知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締造和平」。 2025年7月8日,《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主題展覽在位於北京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圖為小朋友參觀澳門鏡湖醫院救助難民微縮場景。 記者 張祥毅 攝 記者:德國戰後秉持對戰爭的深刻反思態度,中國倡導和平發展,您認為這兩種和平路徑對國際關係帶來哪些現實啟示? 拉魯什:當今國際政治中,信任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被破壞。因此,我認為,僅憑局部性方案已難以有效解決各地區的衝突與危機——無論是中東問題、烏克蘭危機,還是太平洋地區的緊張局勢。正因如此,我長期以來一直提議建立一個新的國際安全與發展架構,這一架構應當考慮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利益,無一例外。 歷史上並非沒有類似經驗。例如,1648年籤署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當時交戰方終於認識到:如果戰爭繼續,將無人倖存來慶祝所謂的「勝利」。而在今天這個核武器時代,理解這一道理愈發顯得緊迫。 因此,構建一個全球性的安全與發展新架構應當儘快被提上國際議程。我希望聯合國大會能就此召開一場專題會議。中國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朝著這一方向所做的重要努力。 當地時間2023年4月19日,「全球發展倡議新進展 可持續發展議程新行動」主題展覽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取閱國合署發布的新報告——《國際發展合作的中國實踐》。 記者 廖攀 攝 記者:您如何看待中德在和平建設方面加強合作的可能性? 拉魯什:我認為,這一問題必須上升到一個新層面來加以思考,將文化因素納入其中考量。早在17世紀,德國著名學者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就曾指出,歐洲和中國分別位於歐亞大陸的兩端,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兩大文明。他主張,雙方應攜手合作。 在我看來,如果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關注中國文化與德國文化中的優秀思想,或許能為當代世界的和平與合作提供新路徑。例如,孔子提出的關於整體和諧發展的思想與弗裡德裡希·席勒關於審美教育的觀點有相似之處。如果我們能在文化層面展開這種更深入的對話,彼此之間的理解與尊重也將隨之加深。 遺憾的是,如今很多德國人根本不了解中國。只有那些親自到中國旅行、經商、投資,或者與中國人建立起親密關係(如婚姻)的人,才有機會接觸到真實的中國。這些人在回到德國後常常感嘆:「天啊,中國太棒了!這是一個美好的國家,擁有如此豐富的文化,如此現代化,如此高效,在許多領域都如此先進。」這與那些從未踏足中國、卻僅憑媒體片面報導就對中國下判斷的人,形成了強烈反差。 因此,我認為,必須找到一種有效方式,讓人們更深入地理解彼此的文化,通過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對話,為和平建設與合作奠定基礎。(完) 受訪者簡介: 黑爾佳·策普·拉魯什。受訪者供圖 黑爾佳·策普·拉魯什,德國智庫席勒研究所創始人兼主席,研究領域涵蓋德國古典人文主義思想以及當代世界政治與經濟。1971年,她成為最早前往中國採訪的歐洲記者之一,1984年創立了席勒研究所,致力於推動建立新的公正的世界經濟秩序,特別關注發展中國家發展,以及各文化經典傳統的復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4752
52
2025-11-05 08:41
97514
14
2025-11-05 08:41
34978
68
2025-11-05 08:41
57813
15
2025-11-05 08:41
32741
81
2025-11-05 08:41
18372
21
2025-11-05 08:41
79214
38
2025-11-05 08:41
78139
31
2025-11-05 08:41
18275
51
2025-11-05 08:41
58269
97
2025-11-05 08:41
45638
36
2025-11-05 08:41
73489
53
2025-11-05 08:41
26594
54
2025-11-05 08:41
51387
92
2025-11-05 08:41
41782
13
2025-11-05 08:41
42165
59
2025-11-05 08:41
72938
74
2025-11-05 08:41
39865
95
2025-11-05 08:41
76923
74
2025-11-05 08:41
23845
72
2025-11-05 08:41
64795
62
2025-11-05 08:41
35712
91
2025-11-05 08:41
84276
91
2025-11-05 08:41
34215
19
2025-11-05 08:41
59261
74
2025-11-05 08:41
52491
17
2025-11-05 08:41
12459
18
2025-11-05 08:41
25196
15
2025-11-05 08:41
93561
92
2025-11-05 08:41
72193
89
2025-11-05 08:41
92158
15
2025-11-05 08:41
79126
41
2025-11-05 08:41
26853
47
2025-11-05 08:41
97523
75
2025-11-05 08:41
78346
37
2025-11-05 08:41
76359
26
2025-11-05 08:41
45697
39
2025-11-05 08:41
41265
21
2025-11-05 08:41
35147
73
2025-11-05 08:41
18475
81
2025-11-05 08:41
97841
58
2025-11-05 08:41
37642
42
2025-11-05 08:41
52784
79
2025-11-05 08:41
38479
47
2025-11-05 08:41
79418
24
2025-11-05 08:41
63741
76
2025-11-05 08:41
17683
93
2025-11-05 08:41
54982
68
2025-11-05 08:41
93462
51
2025-11-05 08:41
51926
94
2025-11-05 08:41
39176
14
2025-11-05 08:41
| 魅影直播视频 | 零点直播 |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
| 春雨直播 | 69美女直播 |
| 伊人下载 | |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婬色直播 |
| 密桃直播 | |
| 黑白直播 | 青草直播 |
| 水仙直播 | |
| 茄子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夜魅直播 |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
| 鲍鱼直播 | 大鱼直播 |
| 青草直播 | |
| 花蝴蝶app直播 | 极速直播 |
| 贵妃直播 | |
| 美女直播app | 免费直播 |
| 蜘蛛直播 | |
| b站刺激战场直播 | 蜜糖直播 |
| 榴莲视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