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7日電(記者 吳濤)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正上演「冰火兩重天」,一方面二季度營收首破千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出貨量卻沒有大幅增長。在高端化浪潮下,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出現哪些新趨勢? 資料圖。張亨偉 攝 根據Counterpoint近日發布的最新市場監測服務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營收同比增長10%,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創下第二季度歷史最高紀錄。 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之下,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僅3%。與此同時,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平均售價也創下第二季度新高,同比上漲7%,接近350美元。 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分析,「儘管多地仍承受宏觀經濟逆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在2025年第二季度依舊實現了銷量和營收的雙重增長。融資渠道的拓寬、以舊換新計劃的升級,以及更大力度的促銷活動,共同降低了消費者進入高端市場的門檻,使高端化進程的速度超出此前預期。」 科技市場獨立分析機構Canalys首席分析師也認為,在一些市場,消費者對高端設備的需求不斷上升,這一趨勢受到「先買後付」支付方式普及促銷季的成功,以及廠商與零售商在下半年新品密集發布前推動銷售的積極配合等因素的驅動。 Canalys報告稱,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小幅下降至2.889億部,受限於相對溫和的消費者需求,多數手機廠商在2025年第二季度整體表現穩定,但它們的成功往往依賴於在特定地區的強勁增長,從而平衡了在其他市場需求的疲軟。 而對於中國手機市場,工信部最新的數據顯示,行動電話用戶穩中有增,5G用戶快速發展。截至6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及中國廣電的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8.1億戶,比上年末淨增1993萬戶。其中,5G行動電話用戶達11.18億戶,比上年末淨增1.04億戶。 Canalys數據顯示,二季度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表現中,華為以1220萬臺的出貨量重奪市場第一,佔據18%的市場份額;vivo緊隨其後,佔據17%的份額;OPPO(含一加)以1070萬臺排名第三,佔比16%。小米連續第八個季度實現同比增長,位居第四;蘋果則以1010萬臺排名第五。 展望未來,Counterpoint預計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高端化趨勢將延續,2025年營收增幅將跑贏銷量增長。此外,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手機與摺疊屏機型的關注度持續上升,這兩大新興趨勢有望為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帶來顯著的增長機會。 Canalys分析認為,許多廠商將押注於第三季度密集的新品發布季,重點聚焦於AI、摺疊屏和輕薄設計等趨勢,希望在年底假日購物季到來前激發消費需求。(完)
北京8月4日電 題:最後的故宮文物赴臺押運人:一朝護寶,半生離愁 作者 黃欣欣 1949年,29歲的索予明奉命押運第三批故宮文物赴臺。行前,他送相依為命的母親回湖北老家,一句「回來再接你回南京」的承諾卻成為母子的永別。自此,索予明在寶島走過守護文物的漫長餘生。 回憶這位前輩的採訪過程中,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數度哽咽,「索公自1941年進入『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自此與文物相守,從李莊、南京到臺中霧峰北溝,再到臺北,終老於外雙溪故宮宿舍,一生典守文物。」 漫天烽火拼學術 1920年,索予明出生於湖北江陵。抗戰期間,「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及數千箱故宮文物遷移至四川李莊。畢業於同濟大學的索予明因繪圖能力出眾,被「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錄用。 在李莊,索予明與同事們開箱清點、記錄、繪製文物,還策劃展覽、出版導覽手冊。當時,學術調查也未停止,西南民族調查、西北長城考古等研究持續推進。 馮明珠說,渡臺後,索予明常談起在李莊的日子:夜裡沒有煤油,大家擠在茶館借燈光聊天,有人點杯叫「玻璃」的白開水,能坐半夜;月光好時,在張家祠前背《春江花月夜》,誰卡了殼,半夜想起了,便敲開鄰居的門補上。籌備處主任李濟常加入夜談,講述殷墟發掘故事,還把文稿拿來給大家校改,找出錯字或提出意見就獎個雞蛋——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這是難得的犒賞。 奉命押運,母子永別 1994年,87歲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古建專家單士元訪臺,與86歲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專家那志良相見。這是1933年故宮文物南遷後兩人首次聚首,他們輪流報出故友名字,得到的回應多是「不在了」。 馮明珠(前排右一)主辦活動為索予明(前排右二)慶賀一百歲生日,邀請近百位臺北故宮博物院同仁參加。 (受訪者供圖) 索予明是最後一位離世的故宮文物赴臺押運人。當年,他告別故土,身上僅帶著一件母親縫製的藍背心和兩枚錢幣。兩岸開放探親後,他返回湖北江陵,卻找不到家。聽同鄉人轉述得知,母親早已離世,親人也多失散了。 20世紀90年代末,索予明(第二排左二)回湖北江陵探親,與同鄉合影。 (受訪者供圖) 「索公當然會覺得難過,」馮明珠說,「但誰都不知道明天會怎麼發展,他們只能奉命,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往前走。」 2022年,索予明在臺灣逝世。馮明珠悼念時說:「索公參與了一個時代的文化大事,如今壽終正寢,上天國與思念的母親聚首,應是此生無憾了。」 「典守文物的精神代代相傳」 「索公念茲在茲文物安全,憂心文物再分散,他曾說,希望自己一生對國家、民族做的最有意義的事,千萬別成為錯誤的抉擇。」 馮明珠嘆息,索公未能對母親盡孝,一生對文物盡忠,如果這些文物到最後發生了變化,這是他最不能看到的事情。 2000年,年屆八旬的索予明雙目幾近失明,頭腦依舊清晰,愛聽廣播。他得知,臺灣當局推出旨在展示臺灣和亞洲文化藝術的「故宮南院」計劃,十分擔心中華文化因此被稀釋。 馮明珠強調,兩岸故宮珍藏的是同一源流的中華文明,這一條堅韌的文化臍帶始終連接兩岸。「當初押送文物南遷的故宮人,也將典守文物的精神帶到臺灣。」 馮明珠指出,臺北故宮博物院曾出版書籍《故宮院史留真》、舉辦「北溝傳奇」等展覽;2010年,兩岸故宮學者共同「重走南遷路」;2013年,當時的兩岸故宮院長在北京共同觀看了話劇《海棠依舊》,重溫護寶歲月。「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院史展從未中斷,南遷故事也並未沉寂。」 在馮明珠看來,只要臺北故宮博物院開館一天,就是在傳承、推廣中華文化,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任何變動都會牽動兩岸民眾的心。正如索予明晚年口述:「人事都已改變,但歷史事實是改變不了的,每一件古物都是見證,也是一首史詩。」(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杏仁直播 | 五楼直播 |
桃花直播 |
love直播 | 阴桃直播 |
少妇免费直播 |
小白兔直播 | 魅影9.1直播 |
97播播 |
蜘蛛直播 | 魅影9.1直播 |
就要直播 |
月神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飞速直播 | 香蕉直播 |
花儿直播 |
美女直播 | 魅影视频 |
花间直播 |
绿茶直播 | 柚子直播 |
橘子直播 |
蜜桃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榴莲视频 |
深夜大秀直播app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魅影看b站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