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7日電 題:北京密雲水庫度過歷史最大洪水考驗 記者 陳杭 位於北京密雲水庫上遊白河的張家墳水文站內,工作人員張偉童與同事走過層層碎石,前往白河岸邊進行含沙量取樣。自北京下起本輪極端強降雨,他就堅守在水文站開展水文觀測等任務,和同事們一起為密雲水庫防洪安全提供數據支撐。 8月6日,北京市密雲水庫管理處張家墳水文站附近,工作人員開展作業。記者 韓海丹 攝 7月23日8時至29日11時,北京經歷持續7天的強降雨,下了平時一年近四成雨量。從事水文工作23年來,張家墳水文站站長吳月第一次見到如此洶湧的洪水。 7月26日晚,雨大水急,水文站電力中斷後啟用備用電源。「洪水衝走河道中的水尺,只剩下岸邊分布的水尺。」張偉童奔波於水文站與岸邊,用肉眼觀察並匯報數據。 記者8月6日在現場看到,從水文站前往白河的水泥路已被衝毀,碎石、泥沙與斷枝遍地,刻下洪水退去後深淺交錯的痕跡。 水文站高峰時每半小時報送一次水文監測數據。「7月27日凌晨,水文站觀測到最大洪峰流量為4380立方米/秒,創建站以來歷史紀錄。」吳月說,密雲水庫好比是「一個盆」,能放多少水、倒多少水,需要根據水文站提供的洪水數據等,實現科學精準調度。 8月6日,北京市密雲水庫管理處張家墳水文站附近,工作人員開展作業。記者 韓海丹 攝 同樣承擔監測任務的,還有密雲水庫打造的數字孿生系統,該系統在數字世界打造「一模一樣」的密雲水庫。 北京市密雲水庫管理處副主任顧拓表示,該系統通過「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體系,實現雨情、水情和工情實時感知,包括每天匯總流域內40個雨量站的超4萬條數據,並對各水工建築物穩定性開展分析研判。 作為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密雲水庫系攔蓄白河、潮河之水而成,今年主汛期前水位已降至汛限水位以下。隨著降雨強度與上遊洪水洪量增大,水庫入庫洪峰等六方面數據刷新歷史紀錄。其中,最大入庫洪峰流量達6550立方米/秒,超歷史最大洪峰流量。 為給後續降雨預留防洪庫容,密雲水庫於7月27日15時啟動錯峰洩流。 「洩流決策並非易事。」顧拓表示,洪峰到來後,水庫首先發揮攔洪削峰作用,保障下遊安全。其次,結合降雨預報,綜合分析入庫水量、水位及蓄水量等情況,確定錯峰洩流流量與時長。 主要承擔此次錯峰洩流任務的,是擁有6孔閘、寬近百米的密雲水庫第三溢洪道,自1983年建成以來,大流量洩流次數屈指可數。 北京市密雲水庫管理處潮河管理所所長左豐收表示,正式洩流前,溢洪道需綜合考慮流量、閘門最小開度等,完成從小流量向大流量切換。 接到調度指令後,由於時間緊迫,左豐收與同事們在橋內閘墩上展開手動計算,將調度規程和洩流曲線作為參考依據,憑紙筆計算出不同流量區間的5種方案,並最終確認了最優組合和閘口開啟順序。 「我們出動工程監測小組,結合無人機、水下機器人等檢查設備,探地雷達、彈性波等探測設備,對溢洪道閘門等進行巡查和分析,確認其運行良好。」顧拓說。 數據顯示,密雲水庫下洩流量從80立方米/秒增加到200立方米/秒、400立方米/秒,在7月28日18時下洩流量逐級調整到1120立方米/秒,這是建庫以來最大出庫洩流量。 面對峰高、量大、上漲快的洪水,密雲水庫有效發揮了攔洪削峰作用,並實現錯峰洩流,有效攔洪調蓄,阻止了洪水對水庫下遊北京、天津、河北區域的衝擊。目前,密雲水庫仍處於錯峰洩流狀態。顧拓表示,下一步,水庫將繼續調整下洩流量,將水位有序降至汛限水位以下。(完)
北京8月8日電 日內瓦消息:世界氣象組織等多家專門機構7日共同就全球極端高溫發出警告,呼籲各國加強早期預警、制定公共健康應對計劃、提升跨部門協作,更有力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風險。 據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官網消息,世界氣象組織、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多地高溫「破紀錄」。2025年7月是有記錄以來「第三熱」的7月。 在歐洲,土耳其面臨極端高溫,最高氣溫達50.5攝氏度;瑞典和芬蘭經歷了30攝氏度以上高溫天氣的異常持續。 在亞洲,日本在8月份記錄到41.8攝氏度的氣溫新高;巴基斯坦南部等地最高氣溫超過42攝氏度,局部氣溫超過45攝氏度;伊朗西南部和伊拉克東部的局部氣溫超過50攝氏度。 持續高溫影響下,多地發生嚴重山火。在北美,加拿大正經歷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山火季,截至8月3日,過火面積超過660萬公頃。7月底至8月初,數百處起火點產生的大量煙霧造成加拿大多個省份及美國北部多個州空氣品質惡化,煙霧甚至在強勁噴射氣流的作用下抵達歐洲上空,導致中歐和南歐空氣品質驟降。 土耳其、希臘、賽普勒斯等國山火也造成人員傷亡,數千民眾被迫撤離。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極端高溫」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它往往不像颶風、洪水那樣,瞬間造成可見破壞,卻造成長期、潛在的威脅。多個專門機構警告稱,高溫帶來的健康威脅、電力中斷、空氣品質惡化和山火風險日益突出,全球數百萬人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城市和脆弱社區。 模型估算顯示,2000年到2019年,全球每年約有48.9萬人死於高溫相關原因,其中45%發生在亞洲,36%發生在歐洲。尤其在城市,由於「熱島效應」疊加夜間高溫,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和低收入群體面臨更高風險。 據世界衛生組織、世界氣象組織聯合估算,若在57個國家全面推廣高溫健康預警系統,每年可能挽救近10萬人的生命。(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9748
12
2025-11-12 20:40
89725
13
2025-11-12 20:40
92381
39
2025-11-12 20:40
43198
97
2025-11-12 20:40
67952
98
2025-11-12 20:40
28976
68
2025-11-12 20:40
16984
73
2025-11-12 20:40
94683
34
2025-11-12 20:40
17935
21
2025-11-12 20:40
76439
87
2025-11-12 20:40
17893
38
2025-11-12 20:40
69417
82
2025-11-12 20:40
98341
58
2025-11-12 20:40
34128
82
2025-11-12 20:40
57928
97
2025-11-12 20:40
19542
81
2025-11-12 20:40
56783
45
2025-11-12 20:40
64217
91
2025-11-12 20:40
26859
62
2025-11-12 20:40
48791
87
2025-11-12 20:40
54931
72
2025-11-12 20:40
86354
71
2025-11-12 20:40
78352
59
2025-11-12 20:40
24986
32
2025-11-12 20:40
34516
67
2025-11-12 20:40
21659
45
2025-11-12 20:40
95176
79
2025-11-12 20:40
16845
16
2025-11-12 20:40
69748
23
2025-11-12 20:40
89471
59
2025-11-12 20:40
85219
72
2025-11-12 20:40
26378
43
2025-11-12 20:40
45218
14
2025-11-12 20:40
49823
61
2025-11-12 20:40
68294
24
2025-11-12 20:40
82796
12
2025-11-12 20:40
59231
95
2025-11-12 20:40
98754
74
2025-11-12 20:40
67538
96
2025-11-12 20:40
51236
34
2025-11-12 20:40
17345
87
2025-11-12 20:40
28459
31
2025-11-12 20:40
28519
14
2025-11-12 20:40
63925
95
2025-11-12 20:40
31496
76
2025-11-12 20:40
65294
96
2025-11-12 20:40
78952
28
2025-11-12 20:40
96258
75
2025-11-12 20:40
65428
31
2025-11-12 20:40
86314
94
2025-11-12 20:40
75436
57
2025-11-12 20:40
46275
62
2025-11-12 20:40
35178
73
2025-11-12 20:40
| 韩国直播 | 桃花app |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
| 橙色直播 | tvn直播 |
| 荔枝网直播 | |
| 金莲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 柠檬直播 | |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婬色直播 |
| 蜜糖直播 | |
| 樱桃直播 | 魅影9.1直播 |
| 绿茵直播 | |
| 荔枝直播 | love直播 |
| 蜜唇直播app | |
| 夜魅直播 | 比心直播 |
| tvn直播 | |
| 夜魅直播 | 金莲直播 |
| 花瓣直播 | |
| 魅影直播视频 | 西瓜直播 |
| 鲍鱼直播 | |
| 黑白直播 | 莲花直播 |
| 深夜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