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理念,如何深刻地改變中國?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餘村,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 彼時突飛猛進的工業化浪潮中,這份抉擇見定力、見遠見。 倏忽20年,從小山村到省域實踐、再到成為指引整個國家前進方向的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在中華大地漸次鋪展。 兩張衛星圖,聚焦同一域,見證這場「綠色躍遷」。 一張來自2008年:黃河「幾字彎」頂部,內蒙古烏梁素海,因城市汙水和工業廢水汙染,大面積「黃苔」,生態功能嚴重退化,水質一度惡化為劣Ⅴ類。 一張攝於近年:增綠明顯、水域擴大,生態環境顯著轉好。魚翔淺底、百鳥翔集的美景悄然回歸,「塞外明珠」重煥光澤。 由一域觀全局。翻開厚厚的生態帳本: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截至2024年底,52個山水工程累計完成治理面積超830萬公頃,累計完成生態修復面積超1.2億畝。 回望,改變的又豈止宏觀的圖景與數字。 浙江杭州民間河長胡福慶用3700多篇巡河日記,記錄下家門口新開河從濁到清的蛻變過程;河北石家莊退休工人王汝春,從2014年起每天對著天空拍攝,定格大氣治理成效……生態之變,躍動在人們具體而微的日常生活,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幸福感。 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每個人身邊留下了真實而鮮活的註腳。 「我們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中,用三個「之大」彰顯出綠色變革之廣泛、之深刻。 循跡溯源,生態之變源於理念的指引。而理念的生長,往往紮根於實踐的腳步。從一些「歷史瞬間」中,可以窺見美麗中國建設的歷程—— 長江之畔,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雪域高原,叮囑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壩上林海,指出深刻理解和落實生態文明理念,再接再厲、二次創業…… 一次次考察調研,一場場重要會議,習近平總書記著眼生態文明建設,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為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夯基壘臺。 起筆生態,落墨發展。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代表了當今科技和產業變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 無論是在綠水青山間、冰天雪地上開展文旅產業,還是成立生態產品交易中心,聯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拓展生態效益的經濟轉化途徑……綠色,這一大自然的本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更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亮色。 放眼世界,這一抹「中國色」正贏得世界廣泛共鳴。 從深入闡述「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到倡議「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從積極推動《巴黎協定》實施,到倡導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中國的綠色實踐與價值理念,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注入信心和動力。 20年,一棵樹可以從幼苗長成棟梁,一條河流可以洗盡汙濁又見碧波。 20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可以從一個浙北小山村的實踐,上升為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科學指引,成為引領全球綠色發展的路徑。 「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綠色發展之路,前程遠大,風光正好。 策劃:杜尚澤、彭俊 撰文:陳世涵、李建廣 編輯:左瀟 海報:陳曉勁 校檢:吳玥
烏魯木齊8月5日電 (史玉江 王曉燕)近日,新疆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張宏芝蹲在田埂邊,指尖划過「核春3號」的麥穗,抬頭對身邊的技術員說:「這品種株型緊湊,抗病性強,按現在的長勢,畝產上800公斤有戲。」 這片麥田,正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新星市優質特色糧食作物創新中心的核心區。 專家查看「核春1號」高產小麥品種長勢。王曉燕 攝 如今,以該中心為先鋒,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下稱「中棉所」)在紅星二場建成的優質抗逆經濟作物科創中心,讓「政產學研」深度融合。 「今年百畝試驗田種了633個品種,僅小麥就有112個,千畝示範區試種了7個品種。」紅山農場四連負責人姜順旺介紹,第十三師新星市優質特色糧食作物創新中心聯合第十三師農科所、青島農業大學等單位,聚焦黑小麥、硬粒小麥等特色糧食育種與高產技術。 紅山農場提供的140畝試驗田成「品種擂臺」。目前,第十三師新星市優質特色糧食作物創新中心已對接相關種業公司開展春小麥萬畝良種繁育,抗逆高產品種累計推廣10萬畝。 位於紅星二場的優質抗逆經濟作物科創中心,依託中棉所優勢,聚焦棉花抗鹽鹼、耐旱品種選育,已培育3個抗逆棉花新品系。 「鹽鹼地試種畝產突破350公斤。」中棉所研究員葉武威表示,這為乾旱鹽鹼地區種棉闢新徑。 「兩中心雖分別側重糧食、棉花,但目標一致:讓技術落地,讓職工受益。」第十三師農科所副所長管利軍說。 「培育一個品種需10年以上,推廣好同樣要下功夫。」張宏芝說,其團隊帶來的「核春1號」「核春3號」等品種目標畝產800公斤以上,還需摸索水肥一體化、化學調控防倒伏等本地適配技術。 張宏芝團隊與第十三師農科所技術員常開「田間研討會」。管利軍說,下一步要將數據轉化為職工們易懂的種植方案。 「以前推廣新品種,大家總說『先看看』,現在見了試驗田收成,都主動來要種子。這就是技術落地的最好證明。」新疆農墾科學院研究員徐紅軍表示。(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4629
91
2025-11-24 16:54
82395
82
2025-11-24 16:54
76459
84
2025-11-24 16:54
79182
39
2025-11-24 16:54
49267
43
2025-11-24 16:54
21743
82
2025-11-24 16:54
58479
84
2025-11-24 16:54
75489
68
2025-11-24 16:54
71452
34
2025-11-24 16:54
15367
58
2025-11-24 16:54
87491
27
2025-11-24 16:54
64281
65
2025-11-24 16:54
86145
86
2025-11-24 16:54
53897
19
2025-11-24 16:54
26513
24
2025-11-24 16:54
84369
78
2025-11-24 16:54
31259
19
2025-11-24 16:54
78192
13
2025-11-24 16:54
91583
45
2025-11-24 16:54
59641
31
2025-11-24 16:54
51689
61
2025-11-24 16:54
64781
87
2025-11-24 16:54
61327
58
2025-11-24 16:54
19423
79
2025-11-24 16:54
49378
39
2025-11-24 16:54
81965
89
2025-11-24 16:54
28546
19
2025-11-24 16:54
67342
89
2025-11-24 16:54
63978
78
2025-11-24 16:54
19453
18
2025-11-24 16:54
82149
45
2025-11-24 16:54
86123
16
2025-11-24 16:54
59481
67
2025-11-24 16:54
23754
46
2025-11-24 16:54
98235
13
2025-11-24 16:54
37125
39
2025-11-24 16:54
98153
87
2025-11-24 16:54
34567
91
2025-11-24 16:54
15973
85
2025-11-24 16:54
85921
28
2025-11-24 16:54
93167
29
2025-11-24 16:54
46593
96
2025-11-24 16:54
76243
72
2025-11-24 16:54
68342
61
2025-11-24 16:54
25917
84
2025-11-24 16:54
75481
45
2025-11-24 16:54
26175
13
2025-11-24 16:54
67394
64
2025-11-24 16:54
42965
14
2025-11-24 16:54
14597
19
2025-11-24 16:54
19427
94
2025-11-24 16:54
95861
18
2025-11-24 16:54
52781
85
2025-11-24 16:54
| 樱桃直播 | sky直播 |
| 苹果直播 | |
| 荔枝网直播 | 趣播 |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
| 黑白直播 | 桃子直播 |
| 小猫直播 | |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 直播软件下载 | |
| 心动直播 | 雨燕直播 |
| 水仙直播 | |
| tvn直播 | 心动直播 |
| 蜘蛛直播 | |
| 黄播 | 名模直播 |
| 橘子直播 | |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魅影直播视频 |
| 巧克力直播 | |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 黑白直播 | |
| 趣爱直播 | 柠檬直播 |
| 月神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