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黨員幹部「以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作風和遵規守紀、清正廉潔的形象,團結帶領人民群眾不斷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讓新風常駐,讓正氣充盈,是人民的期盼,也是時代的重託。 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既是從解決「四風」問題延伸開去,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改進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幹部生活作風,也是推動大家增強定力、養成習慣,以優良作風凝心聚力、幹事創業。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黨的作風建設,經常採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闡釋作風建設之道。《時政微觀察》選取總書記念過的幾副對聯,從中感悟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重要意義。 2004年1月29日,春節後的首個工作日,浙江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新年的第一次專題學習。 學習會上,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念了自己寫的四副春聯。他說「權且作為我的一點學習心得,與同志們共勉互勵」,並一一作了解釋。 這四副春聯分別是「求客觀實際之真,務執政為民之實」「深化理論武裝求真諦,深入調查研究重實際」「狠抓工作落實動真格,加快浙江發展務實效」「高度關注民生系真情,堅持為民謀利出實招」。 「四副春聯的橫批都是『求真務實』。」習近平說道。 求真務實,既是一種政治品格,也是一種優良作風。從地方到中央,習近平總書記率先垂範,多次勉勵廣大黨員幹部「求真務實、真抓實幹」。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點題、親自部署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今年黨建工作的一項重點任務。總書記多次就鍥而不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提出要求。 △2025年3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麗江古城考察時,與當地居民親切交流。 在雲貴之行中,他特別叮囑:「各級黨組織要深刻領會黨中央這一決定的重大意義,聚焦主題、簡約務實地組織好學習教育,不要搞形式主義,形式主義本身就是八項規定要反對的。」 在河南考察時,他告誡「不要把寫了多少萬字的學習心得作為學習成績」「講空話、搞作秀,毫無用處」,強調「切實把作風硬要求變成硬措施、讓鐵規矩長出鐵牙齒,確保學有質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在山西考察時,他要求「要抓緊抓細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後續工作,查擺問題要真,整改措施要實,確保取得實效」。 ………… 務實功、出實招、求實效,方能抓鐵有痕、踏石留印。 2011年3月1日,兼任中央黨校校長的習近平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為學員們講授「開學第一課」。在題為《關鍵在於落實》的講話中,他提及一副對聯—— 「上聯是『你開會我開會大家都開會』,下聯是『你發文我發文大家都發文』,橫批是『誰來落實』,這是對『文山會海』的諷刺。」 習近平說,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都要下個決心,堅決砍掉那些不必要的會議和文件,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把精力投到抓落實中。 「文山會海」徒耗精力、檢查考核過多過濫、調研搞形式走過場等,是幹部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具體問題。「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對基層來說,這些都曾讓他們不堪重負。 只有卸掉應減之負,方能勇擔應擔之責。 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時多次走進鄉村、社區等,關心為基層減負措施落地實效。 在湖南常德港中坪村,他對村部牌子減少表示肯定,強調「黨中央明確要求為基層減負,要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精兵簡政,持之以恆把這項工作抓下去」。在重慶看社區報表,他深刻指出「為基層減負要明確權責,不能什麼事都壓給基層」。在湖北鹹寧,他察看牆上張貼的《服務群眾事項清單》,叮囑「要持續為基層減負,讓基層幹部能夠用更多時間和精力來服務群眾」…… 減負,減掉的是形式主義的桎梏,增添的是實幹擔當的精氣神。 △2024年9月24日,工作人員在重慶沙坪垻區井口街道美麗陽光家園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市民服務。 從確定「基層減負年」到印發《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等,黨中央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為基層治理賦能增效。從開展「一網統管」「一表同享」改革到做實鄉鎮(街道)的「吹哨」調度權、考核評價權、人事建議權等,各地區各部門落實具體舉措,促廣大幹部擔當作為。 2013年11月26日,在山東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同菏澤市及縣區主要負責同志座談。 座談會上,總書記在談到「抓好黨的建設,打造一支高素質幹部隊伍」時,念了一副對聯—— 「河南內鄉縣一座古縣衙有這麼一副對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聯用淺顯的語言揭示了官民關係。封建時代的官吏尚且有這樣的認識,今天我們共產黨人應該比這個境界高得多。」 總書記勉勵大家「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多辦順應民意、化解民憂、為民謀利的實事」。 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中央八項規定抓住了黨同人民群眾關係這個作風建設的核心。在制定中央八項規定之初,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指出:「我們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適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對我們的感覺就好一點。」 事實正是如此。經過十餘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中央八項規定讓人民群眾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八項規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社風民風持續向好,我們黨以作風建設新氣象贏得了人民群眾衷心擁護。2024年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顯示,對黨中央帶頭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情況表示滿意、總體成效表示肯定的,分別為97.4%、94.9%。 △陝西西安碑林區黃雁社區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上門為留守老人提供剪髮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 八項規定,滌蕩風氣、振奮精神、改變中國。鍥而不捨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弘揚雷厲風行的作風,激發勇往直前的毅力,我們必能開創事業發展新天地。 《時政微觀察》近期內容>> 時政微觀察丨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 時政微觀察丨在強軍新徵程上再立新功 時政微觀察丨從「八項工程」感悟習近平的文化情懷 總監製丨閆帥南 王姍姍 監製丨馬麗君 製片人丨興來 寧黎黎 執筆丨張亞楠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蕁麻疹才講一半,主播喊買「5號產品」 記者調查醫生「科普」外衣下的帶貨生意 「蕁麻疹吃什麼藥?」直播間內,一名認證為「皮膚病性病科醫生」的主播病理科普知識才講到一半,就開始推薦產品:「要看慢性急性、多大歲數。如果想解燃眉之急,就要調節免疫,不太嚴重就用(連結中的)5號產品,吃50天,忌酒忌辛辣。想補鈣的建議吃8號和14號。」 這個擁有5.7萬粉絲、直播獲贊281.3萬的帳號,購物車中掛著某品牌尖銳溼疣膏等20餘種藥品產品的連結。主播根據評論區描述的「症狀」,不斷推介相應產品。店鋪銷量冠軍是一款單價98元的私處洗護液體敷料,銷量達1.1萬件。 《法治日報》記者連續數日觀看數十場直播發現,在流量經濟的驅動下,部分認證醫生的帳號正滑向「帶貨式科普」的軌道——通過視頻或直播,將產品與病症關聯並「大力推薦」。有不少醫生帳號甚至將直播間變成「雲診室+小賣部」的混合體,商品從醫療保健品延伸至零食、日用品等,引發公眾關於「醫生能隨便帶貨嗎」的質疑。 兩性話題成流量密碼 「你們年輕人花樣也太多了……」在一個認證為婦科醫生的帳號發布的題為「危險行為千萬不要嘗試」視頻中,身著白大褂的女醫生蹙眉壓低嗓音開場。視頻隨後揭示,她在講述女性陰道塞入異物的危害。這條獲贊2.5萬、轉發1.4萬的視頻評論區,充斥著「博主多發點這種」「有敢加V視頻聊天嗎」等留言。 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平臺認證醫生帳號內容「跑偏」,將兩性健康作為流量突破口。一些認證為中醫或內科的醫生,內容重心轉向兩性科普,借「擦邊」話題吸睛。 在某短視頻平臺,官方認證的陝西某三甲醫院內科醫生、河北某三甲醫院泌尿外科醫生,長期發布尺度較大的性功能、性心理視頻,互動量高。但記者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醫師執業註冊信息查詢系統中,未能查到上述兩位醫生的有效註冊信息,其身份真實性存疑。 類似情況在多個平臺出現。記者檢索健康科普、醫學科普等關鍵詞發現,不少內容聚焦兩性話題,封面標題多具挑逗性,評論區互動頻繁甚至低俗。 認證為中醫內科醫生的「×瀟醫生」,其發布的154條視頻中大部分涉及兩性健康。一則題為「可以親吻嗎」的視頻解答涉及女性私處相關問題,獲贊3.8萬,評論區有「喜歡被親」「蹲個大叔」等留言。 「婦科×敏醫生」帳號早期內容聚焦養生知識,後期內容明顯轉向兩性問題。視頻「為什麼同房時你×××?」獲贊3.2萬。評論區有留言稱,「這視頻是知識界的『爆米花』,看得我根本停不下來」。 博主「×蘭姐姐」發布的「喜歡男友想要卻得不到的樣子?」獲贊1.2萬,評論區充斥戲謔互動內容。其「早上才是最佳同房期?」視頻獲2萬點讚、12.9萬轉發,而熬夜危害等非兩性內容互動量低迷。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亦未查到該博主的有效執業醫師註冊信息。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以「擦邊」話題吸引來的流量,最終都指向同一個目標:在直播間或櫥窗裡完成商品的推銷與轉化。 以各種形式帶貨推廣 在多個短視頻平臺,皮膚科、口腔科、兒科、內分泌科等不同科室醫生紛紛開播。用戶可通過主頁了解醫生所在醫院、科室、職稱、接診時間等信息。然而,記者隨機進入直播間發現,部分醫生主播做起了「小買賣」。 一些醫生主播的商品櫥窗售賣五花八門的商品。個別帳號櫥窗白天商品單一,晚上則掛滿與直播相關的保健品及生活用品連結。例如,一名認證皮膚科醫生(粉絲近50萬)直播解答銀屑病、溼疹等皮膚病治療方法,其店鋪卻售賣面膜、蘋果醋、百香果、口罩、內褲乃至熱門IP周邊產品,品類龐雜,「生活化」氣息濃厚。記者調查期間,其店鋪幾乎每日上新。但截至發稿,記者跟蹤觀察發現,這位醫生主播已停止直播。 值得警惕的是「跨專業薦藥」現象。例如,帳號「×醫生談健康」認證為三甲醫院骨科醫生,卻在講解呼吸系統症狀後推薦止咳藥。 除藥品外,一些醫生帳號還通過視頻講解、評論區留言等形式推薦保健品與護膚品。在某社交平臺,認證為河北某三甲醫院消化內科的某醫生,在講述症狀時推薦魚油、益生菌等保健品,並在評論區置頂品牌搜索連結;認證為上海某三甲醫院醫學美容科的某醫生,在評論區推薦一款清潔泥膜;浙江某三甲醫院皮膚科某醫生在介紹防曬知識時,為一款防曬霜「背書」。而這些內容均未標註「廣告」字樣。 直播間話術更具誘導性。某皮膚病性病科醫生在直播時反覆強調「有問必答」,展示「尖銳溼疣治療流程」指示牌,並暗示「某院某店比直播間貴很多」。 一名認證為「某大學附屬生殖醫院(某省計劃生育科學研究院)男科醫生」的主播,推銷售價100餘元的「非手術增加尺寸技術理論課」,並頻繁使用「很多人不好意思在直播間講,可以私聊我」「不好意思去醫院看,可以關注直播間自學」「這類問題在這下單不暴露隱私」等話術。記者注意到,截至發稿,該男科醫生帳號已被平臺封禁。 記者注意到,在眾多帶貨形式中,還有主播將保健食品包裝成具有治療效果的「神藥」。 在一名粉絲25.2萬、直播獲贊132.6萬的老年病科醫生直播間,網友諮詢腦梗後頭暈問題,該醫生回復「是PPPD(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當網友追問「吃什麼藥好」時,醫生未直接建議,而是引導其「關注直播間榜一,這是我的工作室」。直播中,該醫生不斷呼籲觀眾「看看小黃車」,1號連結是198元的一款藥丸,介紹稱可「補氣養血改善頭暈改善睡眠」。其櫥窗還掛著即食麥片、活性葉酸等產品。 而根據相關規定,網絡藥品銷售需藥品經營許可證,處方藥嚴禁通過直播等方式直接銷售。因此,記者觀看的多場直播中,醫生售賣的「推薦藥」實為保健食品。但部分醫生刻意模糊「保健」與「治療」界限,用「調理身體」「改善症狀」等話術暗示藥用功效,甚至將其與某些疾病的緩解關聯。部分網友,尤其缺乏醫藥常識的中老年人,出於對醫生身份的信任及對慢性病的焦慮,易被「見效快」「無副作用」宣傳打動,誤以為推薦品是「神藥」。 相關問題已迎來整治 今年7月4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在發布會上直指問題:有的「網紅醫生」把醫療科普當作牟利工具,濫用專業權威為自己「背書」,假借科普名義違規導醫導診,線上問診,線下引流,直播帶貨甚至高價開藥;還有的通過誇大治療效果、虛構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誤導公眾、斂財牟利。 針對亂象,監管風暴已至。 此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4部委聯合出臺《2025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明確要求規範網際網路診療,重點打擊假借醫學科普「引流」「帶貨」等行為。 近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於規範「自媒體」醫療科普行為的通知》,就帳號資質認證、醫療科普信息來源、專業醫療科普內容生產發布等方面進行規範。 地方也在行動。上海於今年3月推出全國首個「網際網路健康科普負面行為清單」,明確禁止醫生以科普之名變相帶貨。四川於今年5月發布《四川省網際網路健康科普負面行為清單(試行)》,列出10條禁令,包括禁止發布虛假錯誤的健康科普信息、誇大療效;禁止以科普形式變相發布商品、服務廣告信息或進行直播帶貨;禁止醫護人員擅自利用職務身份開設用於發布健康科普內容的自媒體帳號等。 「醫生直播科普本是拉近醫患關係的好事,但一旦模糊了醫療服務與商業營銷的邊界,利用專業身份為商品『背書』,就違背了職業倫理,損害患者權益。」天津某三甲醫院醫生告訴記者,醫生的公信力建立在專業素養和職業操守之上,這種信任若與商業利益過度捆綁,極易變質,應該讓醫生直播回歸科普初心,而非淪為帶貨工具。 稿件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經緯 本報記者 孫天驕 本報見習記者 丁 一 本報實習生 張鴻儒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小白兔直播 | 荔枝直播 |
山猫直播 |
九球直播 | 小草莓直播 |
魅影直播视频 |
春雨直播安装包 | 月夜直播app夜月 |
樱桃直播 |
绿茵直播 | 花间直播 |
快猫 |
金桔直播 | 魅影视频 |
密桃直播 |
抓饭直播 | 红楼直播 |
青柠直播 |
桔子直播 | 深夜直播 |
婬色直播 |
97播播 | 祼女直播app |
午夜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月夜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柠檬直播 | sky直播 |
橙色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