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8月9日電 題:探「方圓」絕代雙塔 觀絲路文化交融 作者 苟繼鵬 在新疆喀什市城區外荒漠中的莫爾寺遺址現場,矗立著一高一矮、一圓一方兩個高大的「土墩子」惹人注目。今年,莫爾寺遺址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後,搭乘火車的人們途經此處,總不免透過車窗搜尋絕代雙塔的身影。 「這是迄今發現中國最西部、保存較完整的大型地面土建築佛寺遺址,是中國早期大型地面佛寺和佛教中國化的典型代表。」負責上述遺址考古發掘的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肖小勇說。 圖為莫爾寺遺址。 苟繼鵬 攝 2019年,中央民族大學與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開啟莫爾寺遺址主動性考古發掘。「第一次去現場勘察,從地面上看感覺幾乎沒有多少工作的餘地。」肖小勇回憶說,但發掘不到半個月,第一座僧房就出現了,讓考古團隊看到了希望。 6年間,在考古人員不斷深挖下,僧舍、迴廊式佛殿、長方形大佛殿、講經堂、廚房、儲物間、餐廳等建築浮出地面。累計發掘4600平方米,發現遺蹟包括18座單體建築共計62個房間、2條階梯式踏道,出土上萬件各類文物和文物殘片。 圖為莫爾寺遺址現存圓塔。 苟繼鵬 攝 「莫爾寺既有自身特色,也能在其中看出印度、犍陀羅、中亞、當地和中原等不同地方的元素。」肖小勇說,其提供了中國早期佛寺布局及其發展演變的樣本,推進了古疏勒及絲綢之路佛教考古和中國早期佛寺起源研究。 根據考古研究,莫爾寺遺址始建於公元1世紀,約9世紀末10世紀初廢棄,前後延續約900年,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建築主要為帶有印度、中亞風格的覆缽式塔(即現存的圓塔)及僅見於本地的獨棟多室僧房。第二階段在原有建築基礎上,新增方形大塔和帶迴廊的佛殿,寺院禮拜中心逐漸演變為「塔殿並重」。7世紀以後,還新修講經堂和大佛殿,應是受到了中原文化影響。 肖小勇認為,佛教於公元前1世紀左右傳入新疆後,在喀什地區形成一個佛教傳播中心,並影響到庫車及更遠的地方,繼而向中原地區傳播,與當地文化形成交融互動格局。後來,隨著歷代中央政權對西域的有效管轄,中原佛教又「西漸」至此,對當地產生重要影響。 在2024年考古發掘中,一塊泥瓦片的出現讓肖小勇十分驚喜。「泥瓦是唐代大型高規格建築中常被使用的構件。結合史料記載,武周時期曾在疏勒鎮修建大雲寺,我們有理由推測莫爾寺可能是一座國家級寺廟。」肖小勇說,這不僅證明了新疆地區宗教的多樣性,更彰顯了中央王朝對西域地區的有效管轄和宗教管理。 肖小勇表示,多年來對該遺址的考古發掘表明,中原文化在商品經濟、佛教建築和佛教藝術等方面對西域地區產生深遠影響,實證了中原和西域交往交流交融、中央政權對西域有效管治和宗教管理、人類不同文明交流互鑑。莫爾寺遺址也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容並蓄的有力見證。(完)
在常見的氣象災害中,哪些因突發性強、影響範圍小而難以實現精準監測?公眾有時感覺「天氣預報不準」又是什麼原因?面對洪澇或乾旱災害,不同場景下公眾應掌握哪些核心自救技能?針對這些問題,人民網採訪了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原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進行解讀。 哪些氣象災害最難精準監測?為何有時感覺「預報不準」? 談及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的難點,朱定真指出,在常見的14類氣象災害中,春夏季局地暴雨、冰雹、雷電、雷雨大風因「突發性強、影響範圍小」,因而最難實現精準監測。預報時,我們可以依據天氣背景判斷其可能出現的上述天氣,但要精準到具體時間、具體地點,至今仍是世界性難題。 朱定真解釋道,天氣系統是開放的,影響天氣變化的因素非常多,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會因發生時的季節、地區、環流分布等變得極為複雜。因此,以當前的天氣學理論、預報技術方法、觀測手段及密度等,還無法實現天氣預報100%的準確率。 洪澇與乾旱,不同場景下如何自救互救? 關於洪澇災害,朱定真指出,洪澇本是自然現象,自然界中積雪融化、大雨暴雨、山洪泥石流等都可能引發洪澇現象。當洪水、澇漬威脅人類安全、影響社會經濟活動並造成損失時,便形成了包括洪災、澇災和漬災在內的洪澇災害。 面對洪澇,朱定真強調個人需做好預防:汛期易受洪水影響地區的群眾應養成收聽、收看天氣預報及預警信息的習慣,偏遠地區群眾要關注危險警示;洪水到來前,需抓緊時間轉移或做好準備——有條件者可修築或加高圍堤,無條件者應選擇基礎牢固的屋頂、臨時避難臺等場所;準備幾天的食品,將衣被等禦寒物放至高處,搜集木盆、木塊等加工為救生設備;將不便攜帶的貴重物品做好防水處理,綑紮後埋入地下或放至高處,小件貴重物品可縫在衣物中;備好醫藥、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可用的通信設施。 若被洪水圍困,朱定真提醒,被困者切不可絕望或消極等待,要主動尋找生機;洪水洶湧時絕對不能下水,因水中的漩渦、暗流,上遊衝下的漂浮物,以及可能遭遇的毒蛇毒蟲咬傷、觸電等,都極易造成傷害。在互救方面,遇到他人水中遇險,需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伸出援手,且應掌握心肺復甦、人工呼吸等急救常識。 「乾旱災害是因降水減少、水利工程供水不足導致用水短缺,進而危害生活、生產和生態的事件。」朱定真指出,在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和溼潤、半溼潤氣候區都可能發生,尤其在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因降水量年際變化大,乾旱發生頻率更高。 應對乾旱時,朱定真建議,旱區群眾可通過修建家庭水窖蓄水、改種作物品種、打井取水、尋找新水源等措施,積極開展生產自救,減少損失;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節約用水,個人力量雖有限,但全社會共同努力能產生顯著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6274
35
2025-11-10 23:07
61475
15
2025-11-10 23:07
36824
17
2025-11-10 23:07
75142
93
2025-11-10 23:07
51387
27
2025-11-10 23:07
47196
97
2025-11-10 23:07
16897
76
2025-11-10 23:07
25873
95
2025-11-10 23:07
85674
56
2025-11-10 23:07
47596
54
2025-11-10 23:07
32498
21
2025-11-10 23:07
87642
19
2025-11-10 23:07
28617
83
2025-11-10 23:07
43891
41
2025-11-10 23:07
62351
76
2025-11-10 23:07
79325
97
2025-11-10 23:07
24371
12
2025-11-10 23:07
62478
12
2025-11-10 23:07
87234
82
2025-11-10 23:07
56927
31
2025-11-10 23:07
69413
13
2025-11-10 23:07
54197
25
2025-11-10 23:07
72895
38
2025-11-10 23:07
52317
94
2025-11-10 23:07
87513
47
2025-11-10 23:07
58617
27
2025-11-10 23:07
49382
43
2025-11-10 23:07
15429
31
2025-11-10 23:07
61829
26
2025-11-10 23:07
12368
21
2025-11-10 23:07
68954
19
2025-11-10 23:07
97258
72
2025-11-10 23:07
89426
24
2025-11-10 23:07
84731
15
2025-11-10 23:07
47698
83
2025-11-10 23:07
79381
18
2025-11-10 23:07
35684
23
2025-11-10 23:07
79863
13
2025-11-10 23:07
12573
36
2025-11-10 23:07
72416
25
2025-11-10 23:07
56748
75
2025-11-10 23:07
98567
97
2025-11-10 23:07
56473
83
2025-11-10 23:07
65839
85
2025-11-10 23:07
48563
92
2025-11-10 23:07
25687
97
2025-11-10 23:07
38591
86
2025-11-10 23:07
13849
64
2025-11-10 23:07
19473
76
2025-11-10 23:07
91873
83
2025-11-10 23:07
68175
84
2025-11-10 23:07
93156
47
2025-11-10 23:07
68312
76
2025-11-10 23:07
| 河豚直播 | 密桃直播 |
| 柠檬直播 | |
| 就要直播 | 么么直播 |
| 小k直播姬 | |
| 黑白直播体育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 雪梨直播 | |
| 桃鹿直播 | 黄瓜直播 |
| 小猫直播 | |
| 柚子直播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 花瓣直播 | |
| 富贵直播 | 六月直播 |
| 桃子直播 | |
| 暖暖直播 | 心跳直播 |
| 嫦娥直播 | |
| 打开b站看直播 | 快猫 |
| 桔子直播 | |
| 雨燕直播 | 深夜直播 |
| 牡丹直播 | |
| 河豚直播 | 凤凰网直播 |
| 色花堂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