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積極作為、攻堅克難,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我國經濟展現強大活力和韌性,為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圓滿收官打下紮實基礎。本期理論版邀請專家學者解讀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六大關鍵詞,圍繞總結上半年經濟形勢、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客觀分析運行亮點、理性看待發展態勢、凝聚團結奮鬥共識。 ——編 者 強定力 經濟迎難而上 運行穩中有進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陳彥斌 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承壓前行、迎難而上,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在主要經濟體中繼續處於領跑地位。 近期,國際主要經濟機構先後更新了今年的全球經濟增速前景預期。聯合國5月發布的《2025年全球經濟形勢與前景年中更新》指出,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預計將放緩至2.4%。世界銀行6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將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調整為2.3%。比較來看,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5.3%,展現出強大活力和韌性。因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7月底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大幅調高了中國今年經濟增速預期。 今年以來,國際環境複雜多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尤其是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及其反覆多變的貿易政策,使國際經貿和金融秩序遭受重創,削弱了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也對我國出口造成了一定影響。同時,我國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繁重,國內需求擴大的動能尚需增強,重點群體以及部分行業就業壓力有所增加,經濟結構調整持續深化也面臨新挑戰。 針對上述情況,黨中央明確提出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因時因勢部署了一系列穩定政策、增長政策、結構政策等保駕護航。這些宏觀政策不僅在擴大總需求方面持續發力,而且積極培育新動能並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撐與保障。 比如,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激發了有潛能的消費,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0%;「兩重」政策擴大了有效益的投資,帶動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6%;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加力擴圍,帶動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7.3%;穩外貿政策取得積極成效,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長7.2%,與新質生產力密切相關的高端裝備出口增長超兩成。在這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推動下,我國有效需求實現平穩增長。又如,持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半年研發經費投入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接近2.7%,已經超過歐盟平均水平,接近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平均水平。研發經費的持續投入助力創新成果不斷增加並加速落地,也推動實體經濟加快數位化轉型,幫助相關企業實現生產流程再造、管理模式創新、運營效率提升。截至6月末,規模以上輕工業企業數位化研發工具普及率達86.2%,經營管理數位化普及率達82.3%。再如,圍繞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多措並舉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著力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等方面已經呈現明顯的積極變化,比如,有的地方提出清理與稅收掛鈎的產業扶持政策,全面禁止「稅收優惠政策」招商行為。同時,相關部門推出多種金融工具精準發力,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資金不斷增加,有力支撐了實體經濟穩中向好發展。 展望下半年,我國經濟運行依然面臨不少風險挑戰,經濟回升向好勢頭仍需加力鞏固拓展。要正確把握形勢,用好發展機遇、潛力和優勢,進一步加強穩定政策、增長政策和結構政策等重要宏觀政策的協調配合,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更好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水平動態平衡和穩定增長。 激活力 科技創新驅動新質生產力積極發展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 劉冬梅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時代背景下,突破發展瓶頸、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路徑在於科技創新。科技創新以其廣泛的滲透性、擴散性、帶動性,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與深度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在當下我國經濟的強勁脈動中得到生動印證。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在複雜嚴峻環境中展現出強大活力和韌性,經濟結構之變、動能之新是其中一個亮點。比如,製造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雙雙大幅領先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達35.5%和16.4%;創新產品湧現,3D列印設備、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3.1%、36.2%、35.6%;服務業提質增效,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11.1%的增速領先其他領域;等等。這些數據是新質生產力積極發展的具象化表現,也充分顯示出大量科技創新成果正在加速轉化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科技創新驅動新質生產力積極發展,得益於我們黨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十四五」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注重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黨的二十大明確到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提出「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並作出部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進一步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並作出專門部署。在黨的領導下,各類科研主體、經營主體等共同努力,創造了更多高水平科技供給,不斷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我國科技整體實力顯著提高,全球創新指數排名2024年上升到第十一位。我國在一些前沿方向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原創成果,高性能裝備、智慧機器人、增材製造、雷射製造等技術有力推動「中國製造」邁向更高水平。 可以說,從高技術製造業的快速發展到未來產業的前瞻布局,從前沿科技突破到數智化改造的全面鋪開,從成果轉化政策到科技金融、創新產品採購等政策的持續完善,一條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制度創新為保障、以產業升級為落腳點的發展路徑清晰呈現。同時需要看到,新質生產力所代表的不僅是技術、業態層面的創新,更是發展理念的深刻變革與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型。我們要以上半年的成績為基礎,繼續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一是持續加強科技創新,集中力量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強化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領域的技術攻堅,推動量子科技、人工智慧、生命健康等重點前沿科技領域實現整體突破。二是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完善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應用政策,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三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構建協同聯動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優化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組織實施機制,因地制宜開展試點,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完善科教協同育人和產學研融合用人機制,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舉措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展韌性 國內大市場迴旋餘地大、外貿韌性強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郭麗巖 在國際經貿鬥爭等不確定性加大的背景下,上半年我國宏觀經濟穩中向好,展現出強勁韌性。這並非偶然,而是我國制度優勢、產業體系、市場環境、企業活力等多方面協同發力的結果。特別是縱深廣闊的國內大市場和逆風中迎難而上的外貿,成為支撐我國經濟韌性的主要動力。 國內大市場縱深廣闊,迴旋空間大。我國幅員遼闊,市場規模龐大,發展也呈現梯度。當東部地區遭遇外部衝擊、產業承壓時,中西部地區具有承接產業轉移、釋放基礎設施建設與消費結構升級的潛力,讓我們有足夠抗壓定力和應對能力。同時,隨著經濟持續發展,一、二線城市的消費提質升級,三、四線城市及縣域市場的消費活力加速釋放。隨著一系列促消費政策落地,豐富多元的消費需求與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上半年,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為45.5%,國貨潮品、沉浸式消費新場景等亮點紛呈。 產業體系完備,築牢韌性基石。面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調整,我國製造業憑藉門類齊全、集中度高、響應快速等優勢,展現出強大定力。近年來,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加強深度整合與協同創新,有效降低了外部「脫鉤斷鏈」風險的衝擊。例如,上半年,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的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達到16.6%和27.3%,該行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增長17.9%和39.2%,體現出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的穩定性與成長性。同時,我國著力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推動「人工智慧+」行動等,有效投資的市場空間仍然很大。 外貿在逆風中迎難而上。面對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衝突、主要經濟體需求走弱等不利影響,我國外貿進出口額已經連續9個季度運行在10萬億元以上。上半年,機電產品出口增長9.5%,佔出口總值的60%;「新三樣」出口保持兩位數增速,工業機器人出口增速也高達61.5%。這不僅是出口規模的擴大,更是出口結構向高附加值、綠色低碳、智能化方向的躍升,既增強了我國抗風險能力,也為全球貿易注入新動能。同時,我國加大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往來,上半年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額佔進出口總額的51.8%,有效分散了單一市場波動風險,拓展了外貿持續增長的潛力空間。加上跨境電商發展和海外倉加快建設,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中國產品與服務正在走向更廣闊的全球市場。 國內大循環更好牽引國際循環。練好內功才能有力應對外部風高浪急的挑戰。我國快速響應、精準施策,打出通關便利化、暢通國際物流等一系列穩外貿政策組合拳,為企業營造更加透明可預期的公平競爭環境。同時,我國企業加快自身轉型升級,努力實現從代工貼牌到自創品牌、從提供單一產品到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轉變和提升。上半年,高技術產品出口同比增長9.2%,其中自主品牌佔比提升至32.4%,體現了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展望全年,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依然很大。我們要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努力在國際經貿鬥爭中贏得戰略主動權,從而有更大底氣和戰略條件推動中國經濟穩定向好、長期向好。 暢循環 新發展格局為長遠發展築牢根基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研究員 張曉蘭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今年以來,面對更趨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我國把發展的戰略立足點放在做強國內大循環上,出臺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擴大內需、促進生產,推動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協同發展,要素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為完成全年經濟發展目標任務和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日益強勁。今年以來,我國不斷打破制約經濟循環的障礙,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以國內大循環的內在穩定性和長期成長性對衝國際循環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在「兩重」「兩新」政策支持下,上半年,內需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8.8%,顯示出國內大循環的主體地位穩固、內生動力日益增強。從消費端看,隨著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持續顯效,消費主引擎作用更加凸顯。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通訊器材類、家具類商品零售額同比都保持兩位數增長;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3%、佔比持續提升。消費市場的活躍不僅直接拉動經濟增長,更通過需求牽引為生產端提供信號,促進生產與消費有效銜接、良性循環。從生產端看,投資結構持續優化。上半年,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7.5%,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5%,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高端產品產量增長都超過30%,表明製造業在政策引導下加速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供應鏈韌性與自主可控能力顯著增強。 要素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要素市場是國民經濟循環順暢運行的重要支撐。人流、物流、資金流等要素的高效流動,不僅是國內大循環的「血脈」,更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紐帶,為經濟長遠發展築牢根基。從統計數據看,上半年,人流、物流、資金流都得到改善,旅客周轉量、貨物周轉量分別同比增長4.9%和5.1%;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8.3%,科技、綠色、普惠小微、養老產業、數字經濟產業貸款分別同比增長12.5%、25.5%、12.3%、43.0%、11.5%,超過整體貸款7.1%的增速,資源要素正在加速向高效領域集聚。這充分體現出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堵點正在不斷被打通,我國經濟活力正在增強。 國內國際雙循環質量持續提升。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是搞封閉的國內單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我國堅持以開放姿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積極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不斷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合作,進一步優化國際經濟循環格局,為國內經濟循環拓展更廣闊的空間。上半年,我國對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實現增長,貿易規模超過500億元的夥伴數量達到61個,比去年同期增加5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4.7%,既體現了我國供應鏈對全球的穩定支撐,也反映出貿易夥伴多元化有效對衝了單邊主義帶來的風險。 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全球經濟增長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循環仍存在一些堵點卡點。要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進一步增強國內大循環的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有力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進一步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穩企業 不斷改善企業發展環境、激發企業活力 上海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 幹春暉 企業是經濟活動的基本細胞。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頂住壓力、穩中有進,離不開企業活力的日益增強。這種活力既體現在企業預期更穩,也顯示出明顯的結構性特徵,主要表現在傳統產業領域的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新興產業領域的企業加速發展,形成了新舊動能轉換接續、協同發力的積極態勢。 企業預期更穩。近年來,隨著法治經濟和法治社會建設深入推進,制約企業公平競爭的一些體制機制障礙正得到有效破除。特別是民營經濟促進法的頒布實施具有標誌性意義,推動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原則在實踐中得到進一步落實,為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提供了長期發展的穩定預期。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經營主體數量超過1.91億戶;前5個月,全國新設經營主體1097.5萬戶。此外,規範涉企執法、涉企收費,出臺實施《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辦法》等舉措,使企業家能夠以長遠視野配置資源、規劃發展,企業的創新活力自然也能夠孕育生長。 企業創新能力增強。企業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相結合的重要力量。在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趨勢日益顯著的背景下以及《關於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意見》等政策措施的推動下,企業加大設備更新、技術改造等方面的投入,加快向質量效益型企業轉變。今年前5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52萬戶,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5.4%。同時,相關部門加強政策協同,引導更多金融資源用於支持科技創新、中小微企業發展等。在這些政策推動下,大中小企業融通、產學研協同的創新網絡正在形成並完善。在此基礎上,一些企業更加注重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培育自主可控的發展能力。比如,東北地區的裝備製造集群強化區域配套協作,有效增強產業鏈穩定性;長三角地區的科技創新聯合體協同攻關,著力突破關鍵技術瓶頸。 企業「走出去」能力提升。面對全球經貿格局的深度調整,我國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我國企業也展現出更強的動態適應能力,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與治理。同時,一些自貿試驗區開展數據跨境流動分類分級管理試點等制度創新,有效滿足企業數據跨境流動需求,助力企業塑造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近年來,我國有出口實績的企業數量穩步增加。上半年,民營企業出口增長8.3%,外資企業出口增長5.4%,國有企業出口增長3.8%。越來越多的企業緊跟國際市場需求變化,提供差異化、定製化產品,比如對供電緊張地區針對性研發太陽能充電手機、對沙漠地貌較多的地區推出防沙塵耐高溫的發動機等。 總的來看,各類企業展現出更強的創新自覺與發展韌性,彰顯了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的成效。政府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著力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加注重分類施策,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差異化需求,形成了層次分明、靶向精準的支持體系。這些綜合舉措形成的制度環境,為企業專注價值創造、加快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提供了重要支撐。 同時應當看到,制度完善是一個動態演進過程,需要持續跟蹤評估政策實施效果,及時優化調整政策著力點。面向未來,紮實推進各項政策落地見效,不斷優化促進各類企業競相發展的生態,將為高質量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惠民生 實現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 劉小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同時,抓民生也是抓發展。民生改善有助於提升人民生活質量、提高人力資本水平,進而增加居民收入、提振居民信心。這本身也能夠釋放需求潛力,推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因如此,推動形成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今年以來,我國在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推動宏觀政策的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於人」、服務於民生,支持擴大就業、促進居民增收減負、加強消費激勵。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前不久印發《關於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緊扣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訴求,統籌解決群眾反映強烈、迫在眉睫的民生痛點問題和長期積累、複雜難解的民生堵點問題,推動民生建設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在黨中央領導下,上半年財政部門繼續將基本民生作為財政支出優先領域,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9.2%、教育支出增長5.9%、衛生健康支出增長4.3%。其中,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70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升至每人每年99元,國家財政承擔的城鄉居民全國基礎養老金月最低標準再提高20元。此外,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升,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5.4%,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2%,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就業形勢穩中向好,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6月降至5.0%。在「一老一小」服務方面,有關部門推動加快完善養老育幼服務體系。 這些實實在在的民生改善成效,不僅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信心和持久動力。今年以來,得益於收入預期向好,醫保、養老、託育等制度保障不斷完善,各地回應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增加「好房子」供給,居民消費熱情被點燃,內需潛力逐步釋放,消費結構持續優化。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保持增長,體育娛樂用品、金銀珠寶等部分升級類消費增速加快,「首發經濟」「冰雪經濟」熱度升高,消費市場趨於活躍、表現可圈可點。同時,在政策支持作用下,養老、託育、健康管理等服務性消費領域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比如,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上半年,銀髮經濟發展態勢良好、銀髮群體消費潛力持續釋放,全國老年人殘疾人養護服務業、適老類家庭服務業、適老類社會看護與幫助服務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40.9%、14.1%、8.8%。可以看出,民生改善正在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持續動能。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持續改善民生,既是對人民群眾期待的回應,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隨著宏觀政策民生導向不斷強化,社會保障各項制度不斷完善,未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進一步增強,我國經濟社會也將呈現出更加協調、更加穩定、更有韌性的發展態勢。(人民日報)
蕁麻疹才講一半,主播喊買「5號產品」 記者調查醫生「科普」外衣下的帶貨生意 「蕁麻疹吃什麼藥?」直播間內,一名認證為「皮膚病性病科醫生」的主播病理科普知識才講到一半,就開始推薦產品:「要看慢性急性、多大歲數。如果想解燃眉之急,就要調節免疫,不太嚴重就用(連結中的)5號產品,吃50天,忌酒忌辛辣。想補鈣的建議吃8號和14號。」 這個擁有5.7萬粉絲、直播獲贊281.3萬的帳號,購物車中掛著某品牌尖銳溼疣膏等20餘種藥品產品的連結。主播根據評論區描述的「症狀」,不斷推介相應產品。店鋪銷量冠軍是一款單價98元的私處洗護液體敷料,銷量達1.1萬件。 《法治日報》記者連續數日觀看數十場直播發現,在流量經濟的驅動下,部分認證醫生的帳號正滑向「帶貨式科普」的軌道——通過視頻或直播,將產品與病症關聯並「大力推薦」。有不少醫生帳號甚至將直播間變成「雲診室+小賣部」的混合體,商品從醫療保健品延伸至零食、日用品等,引發公眾關於「醫生能隨便帶貨嗎」的質疑。 兩性話題成流量密碼 「你們年輕人花樣也太多了……」在一個認證為婦科醫生的帳號發布的題為「危險行為千萬不要嘗試」視頻中,身著白大褂的女醫生蹙眉壓低嗓音開場。視頻隨後揭示,她在講述女性陰道塞入異物的危害。這條獲贊2.5萬、轉發1.4萬的視頻評論區,充斥著「博主多發點這種」「有敢加V視頻聊天嗎」等留言。 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平臺認證醫生帳號內容「跑偏」,將兩性健康作為流量突破口。一些認證為中醫或內科的醫生,內容重心轉向兩性科普,借「擦邊」話題吸睛。 在某短視頻平臺,官方認證的陝西某三甲醫院內科醫生、河北某三甲醫院泌尿外科醫生,長期發布尺度較大的性功能、性心理視頻,互動量高。但記者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醫師執業註冊信息查詢系統中,未能查到上述兩位醫生的有效註冊信息,其身份真實性存疑。 類似情況在多個平臺出現。記者檢索健康科普、醫學科普等關鍵詞發現,不少內容聚焦兩性話題,封面標題多具挑逗性,評論區互動頻繁甚至低俗。 認證為中醫內科醫生的「×瀟醫生」,其發布的154條視頻中大部分涉及兩性健康。一則題為「可以親吻嗎」的視頻解答涉及女性私處相關問題,獲贊3.8萬,評論區有「喜歡被親」「蹲個大叔」等留言。 「婦科×敏醫生」帳號早期內容聚焦養生知識,後期內容明顯轉向兩性問題。視頻「為什麼同房時你×××?」獲贊3.2萬。評論區有留言稱,「這視頻是知識界的『爆米花』,看得我根本停不下來」。 博主「×蘭姐姐」發布的「喜歡男友想要卻得不到的樣子?」獲贊1.2萬,評論區充斥戲謔互動內容。其「早上才是最佳同房期?」視頻獲2萬點讚、12.9萬轉發,而熬夜危害等非兩性內容互動量低迷。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亦未查到該博主的有效執業醫師註冊信息。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以「擦邊」話題吸引來的流量,最終都指向同一個目標:在直播間或櫥窗裡完成商品的推銷與轉化。 以各種形式帶貨推廣 在多個短視頻平臺,皮膚科、口腔科、兒科、內分泌科等不同科室醫生紛紛開播。用戶可通過主頁了解醫生所在醫院、科室、職稱、接診時間等信息。然而,記者隨機進入直播間發現,部分醫生主播做起了「小買賣」。 一些醫生主播的商品櫥窗售賣五花八門的商品。個別帳號櫥窗白天商品單一,晚上則掛滿與直播相關的保健品及生活用品連結。例如,一名認證皮膚科醫生(粉絲近50萬)直播解答銀屑病、溼疹等皮膚病治療方法,其店鋪卻售賣面膜、蘋果醋、百香果、口罩、內褲乃至熱門IP周邊產品,品類龐雜,「生活化」氣息濃厚。記者調查期間,其店鋪幾乎每日上新。但截至發稿,記者跟蹤觀察發現,這位醫生主播已停止直播。 值得警惕的是「跨專業薦藥」現象。例如,帳號「×醫生談健康」認證為三甲醫院骨科醫生,卻在講解呼吸系統症狀後推薦止咳藥。 除藥品外,一些醫生帳號還通過視頻講解、評論區留言等形式推薦保健品與護膚品。在某社交平臺,認證為河北某三甲醫院消化內科的某醫生,在講述症狀時推薦魚油、益生菌等保健品,並在評論區置頂品牌搜索連結;認證為上海某三甲醫院醫學美容科的某醫生,在評論區推薦一款清潔泥膜;浙江某三甲醫院皮膚科某醫生在介紹防曬知識時,為一款防曬霜「背書」。而這些內容均未標註「廣告」字樣。 直播間話術更具誘導性。某皮膚病性病科醫生在直播時反覆強調「有問必答」,展示「尖銳溼疣治療流程」指示牌,並暗示「某院某店比直播間貴很多」。 一名認證為「某大學附屬生殖醫院(某省計劃生育科學研究院)男科醫生」的主播,推銷售價100餘元的「非手術增加尺寸技術理論課」,並頻繁使用「很多人不好意思在直播間講,可以私聊我」「不好意思去醫院看,可以關注直播間自學」「這類問題在這下單不暴露隱私」等話術。記者注意到,截至發稿,該男科醫生帳號已被平臺封禁。 記者注意到,在眾多帶貨形式中,還有主播將保健食品包裝成具有治療效果的「神藥」。 在一名粉絲25.2萬、直播獲贊132.6萬的老年病科醫生直播間,網友諮詢腦梗後頭暈問題,該醫生回復「是PPPD(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當網友追問「吃什麼藥好」時,醫生未直接建議,而是引導其「關注直播間榜一,這是我的工作室」。直播中,該醫生不斷呼籲觀眾「看看小黃車」,1號連結是198元的一款藥丸,介紹稱可「補氣養血改善頭暈改善睡眠」。其櫥窗還掛著即食麥片、活性葉酸等產品。 而根據相關規定,網絡藥品銷售需藥品經營許可證,處方藥嚴禁通過直播等方式直接銷售。因此,記者觀看的多場直播中,醫生售賣的「推薦藥」實為保健食品。但部分醫生刻意模糊「保健」與「治療」界限,用「調理身體」「改善症狀」等話術暗示藥用功效,甚至將其與某些疾病的緩解關聯。部分網友,尤其缺乏醫藥常識的中老年人,出於對醫生身份的信任及對慢性病的焦慮,易被「見效快」「無副作用」宣傳打動,誤以為推薦品是「神藥」。 相關問題已迎來整治 今年7月4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在發布會上直指問題:有的「網紅醫生」把醫療科普當作牟利工具,濫用專業權威為自己「背書」,假借科普名義違規導醫導診,線上問診,線下引流,直播帶貨甚至高價開藥;還有的通過誇大治療效果、虛構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誤導公眾、斂財牟利。 針對亂象,監管風暴已至。 此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4部委聯合出臺《2025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明確要求規範網際網路診療,重點打擊假借醫學科普「引流」「帶貨」等行為。 近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於規範「自媒體」醫療科普行為的通知》,就帳號資質認證、醫療科普信息來源、專業醫療科普內容生產發布等方面進行規範。 地方也在行動。上海於今年3月推出全國首個「網際網路健康科普負面行為清單」,明確禁止醫生以科普之名變相帶貨。四川於今年5月發布《四川省網際網路健康科普負面行為清單(試行)》,列出10條禁令,包括禁止發布虛假錯誤的健康科普信息、誇大療效;禁止以科普形式變相發布商品、服務廣告信息或進行直播帶貨;禁止醫護人員擅自利用職務身份開設用於發布健康科普內容的自媒體帳號等。 「醫生直播科普本是拉近醫患關係的好事,但一旦模糊了醫療服務與商業營銷的邊界,利用專業身份為商品『背書』,就違背了職業倫理,損害患者權益。」天津某三甲醫院醫生告訴記者,醫生的公信力建立在專業素養和職業操守之上,這種信任若與商業利益過度捆綁,極易變質,應該讓醫生直播回歸科普初心,而非淪為帶貨工具。 稿件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經緯 本報記者 孫天驕 本報見習記者 丁 一 本報實習生 張鴻儒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7246
42
2025-10-26 02:36
68253
84
2025-10-26 02:36
94712
84
2025-10-26 02:36
89632
29
2025-10-26 02:36
27345
92
2025-10-26 02:36
52846
79
2025-10-26 02:36
93841
87
2025-10-26 02:36
87516
64
2025-10-26 02:36
65132
61
2025-10-26 02:36
91548
52
2025-10-26 02:36
41837
83
2025-10-26 02:36
65319
16
2025-10-26 02:36
69718
85
2025-10-26 02:36
64793
28
2025-10-26 02:36
87643
21
2025-10-26 02:36
18632
51
2025-10-26 02:36
49721
42
2025-10-26 02:36
49521
97
2025-10-26 02:36
43961
58
2025-10-26 02:36
31287
35
2025-10-26 02:36
28314
63
2025-10-26 02:36
16395
79
2025-10-26 02:36
15748
78
2025-10-26 02:36
81597
47
2025-10-26 02:36
68972
48
2025-10-26 02:36
29653
94
2025-10-26 02:36
87924
89
2025-10-26 02:36
17369
39
2025-10-26 02:36
43619
98
2025-10-26 02:36
51429
96
2025-10-26 02:36
93128
79
2025-10-26 02:36
47819
74
2025-10-26 02:36
67284
47
2025-10-26 02:36
65974
18
2025-10-26 02:36
85972
79
2025-10-26 02:36
83975
23
2025-10-26 02:36
49623
28
2025-10-26 02:36
75639
97
2025-10-26 02:36
63752
95
2025-10-26 02:36
16379
82
2025-10-26 02:36
14365
78
2025-10-26 02:36
91843
42
2025-10-26 02:36
46291
59
2025-10-26 02:36
85169
24
2025-10-26 02:36
17469
51
2025-10-26 02:36
52769
92
2025-10-26 02:36
73851
53
2025-10-26 02:36
31457
93
2025-10-26 02:36
63427
38
2025-10-26 02:36
48621
61
2025-10-26 02:36
19572
84
2025-10-26 02:36
94823
15
2025-10-26 02:36
34978
47
2025-10-26 02:36
| 抖音成人版 | 黄播 |
| 名模直播 | |
| 绿茵直播 | 莲花直播 |
| 五楼直播 | |
| 小草莓直播 | love直播 |
| 咪咕直播 | |
| 快猫 | 金桔直播 |
| 红楼直播 | |
| 花儿直播 | 黄瓜直播 |
| 零点直播 | |
| 柚子直播 | 杏爱直播 |
| love直播 | |
| 快猫 | 蜘蛛直播 |
| 魅影5.3直播 | |
| b站刺激战场直播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 桃花app | |
| 河豚直播 | 金桔直播 |
| 桃子直播 | |
| 午夜直播 | 伊人app |
| 花蝴蝶app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