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8月9日電 (彭莉芳)夜色中,隨著煙花秀的綻放,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楓亭鎮楓慈谿化身「流動劇場」,20艘主題水閣沿溪巡遊。 圖為水閣巡遊表演。呂明 攝 由仙遊縣楓亭鎮委員會、楓亭鎮人民政府主辦的2025年福建省級非遺楓亭水閣巡遊活動,8日晚在楓慈谿畔舉行,通過文藝展演、水閣巡遊和無人機表演等形式,展現當地千年文脈與海洋文化。 千年古鎮楓亭,是仙遊縣「海絲」入海口城鎮,商貿發達、人文鼎盛,自宋至清,楓亭登進士第的達127人,有著「科甲冠八閩」之美譽。 據傳,楓亭水閣巡遊的起源與北宋名臣蔡襄有關。為給母親祝福添壽,他在農曆閏六月舉辦了融合彩架、燈藝、戲曲等元素的水上民俗巡遊表演。如今,它已演變為楓亭人對蔡襄的紀念,更承載著孝道文化的傳承。 當晚,明山宮的雙龍舟作為開道船率先出場,船身的「楓亭水閣」四個大字在燈光與水光的交映中格外醒目。祈願船、水上燈塔、水上蜈蚣燈和水上蝴蝶燈,緊隨其後。水閣上的金童玉女灑落花瓣,寓意「五福臨門」的吉兆。 燈船中,四艘以歷史典故、民俗文化為主題的水閣尤為引人注目——「獨佔鰲頭」演繹元代狀元林亨的勵志傳奇,「三荔傳芳」還原蔡襄編纂《荔枝譜》的濟世情懷,「五相故裡」展現楓亭作為「宰相搖籃」的政治智慧,「結楓為亭」則追溯何氏九仙結楓成亭的傳說淵源。 圖為水閣巡遊表演。呂明 攝 作為中國「抬閣」文化的獨特分支,「楓亭水閣巡遊」以船隻拼接為基座,通過鐵條搭建彩閣,融合力學、雜技、戲劇、音樂等多元藝術,2019年入選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楓亭水閣巡遊」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陳維雄介紹,水閣製作雖然核心工藝仍保持傳統,但也與時俱進,「過去巡遊用煤油燈照明,現在改用LED燈具,既提升了亮度,又保證了安全」。 與水中燈船呼應的是空中的無人機方陣。「廉臣蔡襄故裡」「濱海新城楓亭」等字樣在夜幕中次第亮起,形成「天上星河、水中燈河」的奇觀。 暮色中,男女老少聚集在楓慈谿畔,人潮湧動。 「『二姐』朝這裡招手!」村民陳嫻向船上的撒花瓣、著盛裝的女孩呼喊,用手機記錄下這珍貴時刻。 「二姐」是陳嫻外甥女的小名。因不想讓孩子錯過這麼珍貴的民俗活動,陳嫻特意帶她來體驗,希望給孩子留下終生難忘的文化記憶。望著流光溢彩的水閣巡遊,陳嫻由衷讚嘆:「活動氛圍太棒了。」 由於該活動僅在農曆閏六月舉辦,上次舉辦已是8年前,此次過後需待2036年重啟。故除了本地居民,還有不少外地遊客和自媒體博主專程前來觀看。 一條楓亭水閣巡遊的彩排航拍視頻,僅4天就收穫超16萬觀看量、近5000次轉發。這條意外走紅的短視頻,讓莆田短視頻博主「陳碗飯」,再次認識到本地民俗文化的傳播潛力。 「我是古風愛好者,特別喜歡水閣上翩翩起舞的表演,那種復古的歷史感非常動人。」當晚自駕從莆田市區趕來楓亭鎮拍攝的「陳碗飯」告訴,自去年經營自媒體以來,越來越被本土文化吸引,得知本次水閣巡遊還將持續多日,打算多拍攝些素材,讓更多人通過鏡頭了解這些民俗瑰寶。 據悉,本次水閣巡遊將持續至8月13日,期間還舉辦非遺市集、民俗體驗等活動。(完)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老舍筆下的老城濟南,坐臥於重疊的群山間,宛若被放在搖籃裡。在「籃邊」連綿的山脈中,有一座山格外特殊,它透著一股英雄氣。 航拍濟南英雄山。濟南革命烈士陵園供圖 這座山距離濟南老城南門約四華裡,曾得名「四裡山」,如今,人們更習慣稱它為「英雄山」。這一轉變要從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主席首次視察濟南說起。 翻開1952年的歷史檔案,山東省委黨史研究院研究二處一級主任科員周春燕介紹道,這一年10月26日,毛澤東主席乘專列到濟南視察,同中共中央山東分局負責同志談話,聽取山東工農業生產和發展地方工業等情況的匯報。第二天(27日),主席登臨濟南市南郊四裡山憑弔黃祖炎烈士。 1952年,山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在英雄山上向毛澤東主席匯報工作。官方部門供圖 黃祖炎是江西省南康縣人,上世紀30年代曾在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任文書科長,以秘書身份協助主席工作,與主席結下深厚情誼。之後他隨中央紅軍參加長徵,並在全民族抗戰爆發後,從延安南下參加新四軍。 1948年,黃祖炎被調到渤海軍區負責政治部工作。1951年,時任山東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的黃祖炎,在出席軍區某會議時遭反革命分子槍擊,不幸犧牲,年僅43歲。 「祖炎是個好同志,對黨忠誠,辦事認真,能文能武。他跑完了艱苦的長徵路,經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沒有倒下,卻遭反革命分子槍殺。我們必須嚴防反革命分子的報復,切不可疏忽大意,認為天下太平無事。」毛澤東在憑弔黃祖炎烈士時表示。 「毛主席對黃祖炎被刺殺事件非常重視,在一個月時間內,先後作過三次批示。」周春燕說,登山時,山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也向主席介紹到山上還埋著解放濟南戰役中犧牲的部分烈士,並準備把其他地方烈士墓也遷移過來,建一個烈士陵園。 濟南革命烈士陵園烈士墓區。濟南市市中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毛澤東聽後感慨說:「好啊,真是青山處處埋忠骨,有這麼多的英烈長眠在這裡,四裡山就成英雄山了。」 一句飽含深情的話,讓這片埋葬著英魂忠骨的山脈,自此有了一個盪氣迴腸的名字——英雄山。 濟南英雄山。李鋒 攝 16年後,革命烈士紀念塔落成。毛澤東在1949年親筆題寫的「革命烈士紀念塔」七個金字,鐫刻在英雄山巔的紀念塔上。 革命烈士紀念塔。濟南革命烈士陵園供圖 現在,濟南革命烈士陵園烈士墓區安葬革命烈士1900餘名,大多數為濟南戰役犧牲烈士,抗日英烈有30餘名。中共一大代表、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山東黨組織的創建者和早期領導者王盡美、鄧恩銘,原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劉謙初等革命烈士均長眠於此。 濟南革命烈士陵園烈士墓區。濟南市市中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據濟南革命烈士陵園烈士褒揚和史料編纂部主任周光濤介紹,在陵園安葬的抗日英雄中,武跡滄、汪洋、韓明柱、黃驊等人的事跡為人們所熟知。其中,武跡滄是濟南人,與兩個弟弟武中奇、武思平,被後人傳頌為「武氏三傑」。 據史料記載,1937年,日軍侵佔濟南後,武跡滄奉命留濟搜集日軍情報,籌措抗日經費和物資,從事黨的聯絡工作。1938年初,武跡滄和兩個弟弟共同參加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成為地下黨組織工作的中堅力量。同年,武跡滄被派往膠東區黨委統戰部工作;1939年3月,他在與日軍戰鬥中英勇犧牲。 武跡滄烈士之墓。濟南革命烈士陵園供圖 英雄山上,聳起一座座豐碑,無聲訴說著那些浴血奮戰、浩氣長存的革命故事。 令人痛心的是,許多烈士為革命英勇獻身後,因戰事吃緊,被就地掩埋,捧土為墓,削木為碑,沒能留下姓名。他們的墓碑長期安放在陵園,但沒有標識身份。 「陵園內還有無名烈士600多名。從2021年起,我們不斷在幫他們尋找『回家的路』。」周光濤說,他們專門成立濟南革命烈士尋親中心,組建尋親工作專班,運用DNA鑑定比對技術為無名烈士尋親。截至目前,中心共開展20次實地尋訪,行程近10萬公裡,已為250名在濟南戰役中犧牲的無名烈士成功找到親人,讓無名烈士變成有名英雄。 在接受記者採訪的當天,周光濤和同事們仍在為無名烈士尋親奔走。 今年6月,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第二十次為濟南戰役無名烈士實地尋親。濟南革命烈士陵園供圖 盛夏時節,英雄山更顯巍峨蒼翠,層層疊疊的綠浪環繞著英雄的豐碑,民眾絡繹不絕地拾級而上,緬懷先烈。這座山承載的紅色記憶,已深深嵌入城市肌理。 立於山頂,俯瞰山下,入目皆是孩童奔跑歡笑、老人休閒健身的身影。這平安盛世,如革命先輩們所願。 作者:趙曉 編輯:梁靜 審校:魏園 責編:宋方燦 (微信公眾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心跳直播 | 趣播 |
韩国直播 |
黄瓜直播 | 花蝴蝶app直播 |
奇秀直播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西瓜直播 |
月神直播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 | 金桔直播 |
小狐狸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9i安装下载 |
小草莓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蜜唇直播app |
现场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樱花直播nba |
四季直播 |
love直播 | 青柠直播 |
四季直播 |
优直播 | 黑白直播 |
曼城直播 |
花蝴蝶app直播 | 嫦娥直播 |
桃鹿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