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8月10日電(劉曉東 記者姜輝)8日至10日,2025年中國摩託車越野錦標賽(十八驛站)在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十八站林業局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2支車隊60餘名賽車手上演了一幕「驛」路狂飆、追逐夢想的震撼大戲。 8月8日至10日,2025年中國摩託車越野錦標賽(十八驛站)在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十八站林業局舉行。圖為賽車手在比賽場地奮力拼搏。 劉曉東 攝 「摩」礪徵途、「驛」路飛翔。本次比賽賽道設在黑龍江大興安嶺十八驛站原始森林自駕營地,採用越野摩託車專用賽道,在1.2公裡長的賽道上,設置了16個彎道和15組障礙,其中又有多弧度的彎道和波浪式的起伏路,更加考驗車手的技巧、平衡能力、速度控制和車輛通過能力,極具挑戰性。比賽共設置MX1、MX2、MX3、MX85A組、MX85B組、國產組和女子組7個組別,涵蓋不同年齡段與技術層級,充分滿足各類型選手的競技需求。 比賽期間,適逢十八驛站下雨降溫,在為期3天的賽程中,熱身賽、預賽、決賽環環相扣,參賽車手風雨無阻,你追我趕,上演了一場森林秘境中的速度對決。 2025年中國摩託車越野錦標賽(十八驛站)在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十八站林業局舉行。圖為開幕式演出現場進行鄂倫春族舞蹈表演。劉澤宇 攝 本次賽事由中國汽車摩託車運動聯合會和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十八站林業局黨委、林業局主辦,塔河縣委縣政府、呼瑪縣委縣政府協辦。賽事集體育競技、文藝演出、文化交流、產品展銷、宣傳推廣和旅遊休閒於一體,同時還舉辦了十八驛站青少年摩託車越野夏令營、「引擎轟鳴、巔峰之夜」文藝演出、「十八驛」風情版畫展覽體驗、「網紅」觀賽看驛站等系列活動,不僅為全國摩託車越野愛好者搭建了專業競技平臺,還讓更多人走進十八驛站,感受原始森林的壯美、驛站文化的厚重。 2025年中國摩託車越野錦標賽(十八驛站)在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十八站林業局舉行。圖為熱身賽中,參賽選手飛躍障礙。劉曉東 攝 賽事組委會負責人,十八站林業局黨委副書記、局長司勇介紹說:「十八站林業局擁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地理環境、自然風光和生態優勢,很適合開展摩託車越野運動。這裡的賽道位於我國最北邊的高寒之地,是用黃泥、黑土、沙子混合而成,比賽難度更大。為保障賽事高標準運行,我們調動各方力量,構建『全鏈條、精細化』辦賽體系,確保賽事安全性與觀賞性,為大家呈現了一場森林秘境中的速度對決和賽事盛宴。」 據悉,十八站林業局地處大興安嶺北坡,呼瑪河下遊,黑龍江南岸,東部和北部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這裡不僅有13000年前遠古人類活動的遺蹟,也有百年歷史的黃金古道上的第十八個驛站,更是鄂倫春族的聚集地之一,以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等自然景觀為特色,G331國道穿城而過,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國內外遊客前來旅遊觀光。(完)
近日,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計劃擬招收本科生135人,且過去幾年中,相關專業的招生規模在逐年增加,引發社會對「本轉專」現象的關注。 這一現象並非個例,廣東、山東、湖北等地的多所專科院校也開設了面向本科生的技師班。有人稱,這種模式是培養「學歷+技能」兩條腿走路的「π」型人才;有學生笑言「『π』型人才撒開腿就能跑,跑得還更快」。從追求一紙文憑,到鑽研一門技術,看似與眾不同的選擇,能否成為轉換賽道的新路徑?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走進已經實踐多年的青島市技師學院一探究竟。 換個「解題」思路 2009年,青島市技師學院開設大學生技師班,截至2024年,已有1449名專科及以上畢業生來到這裡學技術。面對家人的不解、朋友的質疑,他們簡短有力地回應,「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 在青島市技師學院大學生技師班的實訓車間,畢業生袁靖的故事流傳了10多年。2009年,他從某重點高校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畢業,嘗試過很多工作,但都覺得幹起來「後勁不足」,「總感覺自己理論足,技術缺,手裡沒有『金剛鑽』」。 2014年,袁靖進入青島市技師學院大學生技師班機電一體化專業,當時身邊人不理解為何要「回爐」讀專科,他一遍遍解釋「並非頭腦發熱」,這是「深造」而非「倒退」,「收回拳頭,是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本科教會我分析原理,技校教會我解決問題,兩者一結合,就更具備就業競爭力了」。 學成畢業後,袁靖去了蘇州一家機電設備企業工作,不到半年就成為技術主管,後來又升為技術銷售總監。聊起這段經歷,他很感激:「怎麼會難為情?我很感謝技校教會我本領,同時磨鍊了心性。」 如果說學歷是一塊敲門磚,那麼掌握一門過硬的手藝,是實現自我價值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行業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下,一些學子承受就業壓力,陷入自我懷疑和迷茫焦慮,而承擔著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重任的技工院校正敞開懷抱,為他們提供另一條成才路徑,創造另一種人生可能。 這既不是「學歷降級」,也非的「就業投機」,清醒的學子在文憑與能力中找到了人生「新解法」。青島市技師學院24-2機電一體化專業預備技師2班學生楊維康說:「就想踏踏實實學門手藝,畢業拿著預備技師證和電工證,能有更多崗位可以選擇。」 邊學邊練邊成長 青島市技師學院大學生技師班的一名班主任袁強,今年28歲,是學校的「王牌教師」。他有不少亮眼的榮譽:山東省技術能手、齊魯首席技師、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工業控制項目金牌…… 中考時,袁強的某一門課成績為0分,上不了普通高中的他,選擇到技校學技術。「搞技術就得拿實力說話。沒別的,就是刻苦練,沒日沒夜練!」他參加的技能比賽要求設備安裝精度誤差不超過3毫米,而他要求自己誤差不能超過1毫米。一路披荊斬棘的他,終於站上世界級大賽的舞臺。 畢業後,他拒接了不少企業拋來的高薪橄欖枝,選擇成為一名老師。2023年,袁強通過高技能人才引進的方式來到青島市技師學院任教。「我想用自己的經歷鼓勵更多學子技能報國,在第二次教育選擇中,根據自身稟賦、興趣愛好和社會需求,更好地規劃職業發展。」袁強說。 在袁強等任課教師眼中,這些「回爐」的學子已經有較為紮實的理論基礎,也更珍惜再次讀書的機會。「普遍勤奮好學,即使是零基礎的學生,也能跟得上。」袁強說。 記者了解到,該校大學生技師班採用兩年學制、工學一體融合培養模式,學校根據學生的學科背景分層次、按項目培養,將課程設計成相對獨立的學習任務,成立項目小組開展培訓。同時,將企業生產一線使用的設備引入學校,並1:1「復刻」設置學習工作站,與企業共建40餘個校內外大學生技師班實訓基地,實現「所學即所用」。 此外,學校為學生配備一名校內導師和一名企業導師。青島市技師學院智能製造學院副院長焦建靜說:「校內導師側重學生專業基礎和綜合素質培養,企業導師指導學生參與企業生產項目和技術研發。通過導師個性化指導,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上課不依賴PPT,師生就像師徒一樣,在實踐中共同成長。「我們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將大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與學校的專業技能教育優勢相結合,培養出的人才進入產業一線後成長為『紫領』人才的可能性更大。」青島市技師學院黨委書記張秋生說。 修正「偏見」 青島市技師學院面向市內133家企業開展的人才需求調研顯示,49.62%的企業擁有「高學歷+高技能」型員工的數量佔比在30%以下,79.70%的企業對大學生進行技能提升表示認可。這釋放出一個信號——產業發展呼喚更多學歷和技能兼具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電力設備「智能製造+集成服務」業務和電動汽車充電網業務,擁有的智能化設備佔比近70%。該公司人力資源業務合作夥伴朱卓輝介紹,伴隨產線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一線技術人員需要掌握工業機器人編程調試、數字孿生系統操作等技能,具備數位化工具操作能力、跨學科知識融合能力和柔性生產適應能力。 為得到這樣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特銳德與青島市技師學院合作定向培養人才。根據企業崗位需求建立訂單班,定製課程內容和培養標準;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崗位技能課程開發及教材編寫。近3年,青島市技師學院在特銳德就業和實習學生達510餘人,其中實現就業80多人。 「經過大學生技師班完整培養周期的學生,崗位匹配準確率達91%,企業新員工的培訓周期從12個月降至6個月。隨著製造業產業升級加速,精準育人優勢還將進一步凸顯。」朱卓輝說。 特銳德只是與學校緊密對接的企業之一。在國家大力發展技工、技師學院,全面提高產業工人素質的當下,既能動腦也能動手的複合型學子悄然刷新著社會對技工教育的刻板印象,給用人單位、學生家長打開了一扇了解技工教育的窗。 有受訪教師表示,已有部分用人單位「放下身段」,主動調整「唯名校」「要本科」的招聘硬標準,同時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開始正視、重視技工教育。 即將開學的新學期,又有近200名大學生要進入大學生技師班學習。說起前程,他們胸有成竹。(記者張力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零七直播 | 橙色直播 |
蜜桃app |
飞速直播 | 迷笛直播 |
绿茵直播 |
河豚直播 | 黑白直播 |
么么直播 |
暖暖直播 | 小狐狸直播 |
小妲己直播 |
免费直播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花儿直播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月神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名模直播 | 青稞直播 |
小白兔直播 |
荔枝直播 | 美女直播app |
五楼直播 |
b站刺激战场直播 | 荔枝直播 |
极速直播 |
暖暖直播 | 极速直播 |
魅影9.1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