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起,2025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正式開幕,除「雙主場」外,上海各區亦書香滿城。其中徐匯分會場圍繞「突破傳統書展邊界,打造『閱讀+』文化新生態」,推出多個板塊活動;從「尋光之夜」嘉年華,到「YUE 匯趣・天工開物」市集等,活動深度聯動電影、劇院、商圈及各大經典IP,讓閱讀與多元文化、消費場景碰撞融合。光影交融,「閱讀+」致敬電影百年徐家匯書院是滬上知名文化地標,被廣大書友親切地稱為「閱光寶盒」。每年書展期間,徐家匯書院精心舉辦的「尋光之夜」嘉年華活動,一直備受讀者期待。今年的「尋光之夜」書院嘉年華將於8月18日晚開啟。恰逢中國電影120周年,徐匯作為中國「百年電影」發祥地之一,見證了電影產業的興衰變遷。活動將以尋找「電影之光」為線索,融合電影文化與閱讀體驗,以「閱讀+」模式回顧中國電影史。屆時,走進徐家匯書院的市民遊客將扮演一名「尋光者」,手持一份活動地圖,手握一張定製電影票根,沉浸在好看、好聽、好玩、好拍、好買的光影世界中。除了拾光匯影——紀念中國電影誕辰120周年特展與中國電影誕辰120周年電影海報展,書院各個樓層之間,將以《大鬧天宮》《好東西》《郵緣》《聶耳》等四部具有徐匯元素的電影進行串聯,設置「電影可描摹」場景打卡、電影街區地圖以及邂逅電影NPC等環節。當晚,《緣,妙不可言》——電影《郵緣》分享會還將特邀「燕子姐姐」陳燕華、導演桑弧之子李亦中、作家馬尚龍等,共同講述這一不解之緣。「尋光之夜」活動海報在一樓少兒主題館中,「三毛:少年今年九十歲」主題分享特邀張樂平之子現場講述漫畫創作背後的故事。現場還設有三毛扇畫流光工坊、電影角色美妝坊等活動。8月中旬,以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為創作靈感的同名舞劇,將登上西岸大劇院的舞臺。宋應星是與徐光啟同時代的科學家,演出所在地徐匯區則是徐光啟的故鄉。8月12日至17日,徐家匯書院還在西岸大劇院舉辦「YUE 匯趣・天工開物」市集嘉年華,作為徐匯分會場的重磅活動,為文旅消費注入新活力。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而徐匯區的土山灣恰巧是中國近現代工藝美術的發源之地,彩繪玻璃、海派黃楊木雕、海派絨繡等一眾享譽海內外的工藝美術都發端於此。此次明式生活美學市集將匯聚好書推薦、非遺好物、傳統工藝、文創好物等,讓市民遊客感受自然與人文、商業與藝術的融合。8月14日,《當大明「落榜生」教會我們「破卷」》將在徐家匯書院報告廳內率先登場。作為徐家匯書院聯合西岸大劇院推出的書院YUE讀×上岸Talk系列活動之一,此次對談特邀舞劇《天工開物》導演陸川、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陳特以及會飛的「天工男團」成員,與市民一起追尋宋應星選擇「脫下長衫」,走向田間工坊,用雙足丈量大地,以雙手記錄百工技藝的動人故事。線上線下聯動,「閱讀+」突破時空限制此外,今年書展的徐匯分會場還將帶來「光的鑑證」「光的啟蒙」「光的守候」等多個板塊的活動,徐匯區通過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兒童友好城市閱讀新空間、燈塔書房創新閱讀空間、匯悅讀書香聯盟多點聯動,助力文旅商體展融合發展。在「光的鑑證」板塊,8月13日、15日,徐家匯書院將舉辦尋找「採珠人」居民口述史系列活動。活動以知名作家陳丹燕、陳保平撰寫的《蚌殼與珍珠:上海武康大樓居民口述》為藍本,打造公共圖書館中首個口述歷史的「聲音檔案閱覽室」,豐富文化地標的「建築可閱讀」形式。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歷史學教授張濟順,作家陳丹燕,媒體人、出版人陳保平,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馮筱才等嘉賓,將圍繞「居民口述如何留存城市記憶」等主題展開對話。在「光的啟蒙」板塊,8月17日,「YUE見成長・小館員30周年特別活動」將在徐家匯書院報告廳舉行。1995年,徐匯區圖書館開創上海公共圖書館界先河,開設小館員培訓班,30年來為近2000名中小學生提供培訓服務。此次活動邀請小館員們「回家」,分享關於「圖書館・閱讀・成長」的故事。此外,「匯童心」親子共讀星鏈計劃積極推進「家+書屋」、兒童友好閱讀新空間建設,通過在線組建「讀書小隊」,構建親子閱讀星鏈,強化親子情感與社群歸屬感,帶動家庭文化消費。上海書展期間,「光的守候」板塊將以徐家匯書院為核心,聯動13家街鎮圖書館、29家匯悅讀燈塔書房、17個館外服務點以及12家書香聯盟實體,組織開展百場閱讀活動。活動覆蓋全齡全時,線上線下聯動,推動徐匯區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
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建成運營,國產大飛機C919實現商業飛行……中國製造上天入海,不斷取得創新突破,由大向強的步伐堅定有力。 「十四五」時期,我國製造業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連續15年穩坐全球製造業「頭把交椅」,每年製造業增加值超過30萬億元,200多種主要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全球產業門類最齊全、產業體系最完整,立足已有基礎,中國製造積極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正重塑新優勢、迸發新動能。 規模優勢不斷鞏固 「十四五」期間,我國製造業最突出的表現是規模優勢持續鞏固,全球競爭力不斷增強。 「這背後是完整的產業體系和強大的供應能力。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煥發新活力,如鋼鐵行業全面推進超低排放改造,輕工領域研發投入強度大幅提升,船舶、電機等行業增加值快速增長,老產業發新芽。」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說。 「十四五」時期,我國加快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關兵認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強化。2024年我國有效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46.3萬家,是2020年的1.7倍。我國已有超570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佔比近四分之一,科技領軍企業在產業科技創新中的作用更加凸顯。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明顯提高。2024年我國專利合作協定(PCT)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全球申請量前十大企業中有4家中國製造業企業。5G通信設備、「復興號」動車組、光伏發電裝備、大飛機、大型LNG船等一大批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重大標誌性成果不斷湧現。 創新方面亮點頻出,成為驅動製造業升級的核心力量。2024年集成電路年產量比「十三五」末增長72.6%,增加約1900億塊,越來越多產品裝上了「中國芯」;高鐵、船舶與海洋工程等裝備取得新突破,人工智慧(AI)、量子科技等領域創造了多個全球「首次」和「第一」。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是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關鍵引擎。」浪潮智能生產董事長張金龍認為,數字經濟時代,傳統產業加「數」前行,需要依託人工智慧、大模型等數位技術,充分發揮數位化服務商既懂行業又懂數位化的優勢,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逐浪AI大潮,浪潮智能生產研發智產大模型,深耕礦山、石化、裝備等行業領域,為生產製造環節提供智能化場景解決方案,打造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和智慧礦山。例如,在礦山行業,浪潮智能生產為礦山裝上「AI大腦」,賦能晉普山煤業打造煤礦智能綜合管控平臺、AI視頻分析平臺、災害綜合防治系統、智礦數字人系統等,實現安全與效率雙提升。 「十四五」期間,我國產業結構加速優化,高端製造佔比穩步提高。高端化邁出新步伐,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持續提升,在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智能電車等領域形成了一批高端品牌;智能化全面滲透,重點工業企業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大幅提高,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應用深入,智能製造示範工廠不斷湧現;綠色化轉型成效顯著,清潔能源發電行業銷售收入快速增長,生態保護類行業實現快速發展,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持續下降。 關兵介紹,從高端化看,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由2020年的33.7%、15.1%提升到2024年的34.6%、16.3%,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從智能化看,工業機器人密度由2020年每萬人246臺提升至2023年每萬人470臺,在全球排名中從第九提升至第三。目前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全球189家「燈塔工廠」中,我國佔79家,居全球首位。從綠色化看,截至2024年,國家級綠色工廠達到6430家,實現產值佔製造業總產值比重約20%。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286.6萬輛,是2020年的9.4倍。 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 「十四五」期間,我國製造業成為新質生產力培育的主陣地,在多個維度實現突破。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快速增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蓬勃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新興產業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出口突破萬億元大關,低空經濟、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領域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 未來產業布局全面展開,在人工智慧、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領域取得一批前沿成果。創新生態持續優化,企業創新活力充分激發,開源社區、創新平臺等新型研發組織快速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推動產業升級,也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成為提升我國製造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力量。 「距離製造強國,我國在研發創新和企業競爭力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關兵分析,從上市公司數據看,2024年美國製造業上市企業的研發費用合計為2.6萬億元,我國為1.3萬億元,僅是美國的50%;美國製造業上市企業達6.2%,我國為3.6%,僅是美國的58%;美國製造業上市公司淨利潤率為7.86%,我國為4.57%,僅是美國的58%。產業創新和企業競爭力是衡量製造強國的重要指標,「十五五」期間,我國需要在研發創新、企業競爭力方面久久為功,夯實製造業發展根基。 朱克力認為,邁向製造強國,我國製造業仍需在幾個關鍵領域持續發力。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能力需進一步提升,在高端晶片、工業軟體、關鍵材料等領域還存在短板,必須加大研發投入,突破「卡脖子」技術。產業基礎能力需要夯實,要強化質量品牌建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創新生態體系有待完善,要進一步優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綠色低碳轉型還需深化,要推動製造業全鏈條綠色化改造,發展循環經濟,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要抓住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加快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培育新模式新業態。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模式創新,我國製造業必將實現由大到強的歷史性跨越。」朱克力說。(經濟日報記者 黃 鑫)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5218
74
2025-11-25 19:41
42697
65
2025-11-25 19:41
15896
16
2025-11-25 19:41
41689
15
2025-11-25 19:41
17389
32
2025-11-25 19:41
96375
32
2025-11-25 19:41
65239
76
2025-11-25 19:41
38295
74
2025-11-25 19:41
74521
96
2025-11-25 19:41
73218
79
2025-11-25 19:41
94865
75
2025-11-25 19:41
15297
89
2025-11-25 19:41
82435
47
2025-11-25 19:41
83729
17
2025-11-25 19:41
26138
92
2025-11-25 19:41
74368
57
2025-11-25 19:41
65491
41
2025-11-25 19:41
38561
94
2025-11-25 19:41
19478
36
2025-11-25 19:41
62974
63
2025-11-25 19:41
39528
85
2025-11-25 19:41
68719
67
2025-11-25 19:41
47923
63
2025-11-25 19:41
32978
27
2025-11-25 19:41
49672
71
2025-11-25 19:41
94761
94
2025-11-25 19:41
53142
16
2025-11-25 19:41
72194
48
2025-11-25 19:41
71325
32
2025-11-25 19:41
75384
17
2025-11-25 19:41
69215
87
2025-11-25 19:41
87921
74
2025-11-25 19:41
97564
18
2025-11-25 19:41
74851
27
2025-11-25 19:41
59234
94
2025-11-25 19:41
37486
78
2025-11-25 19:41
75812
25
2025-11-25 19:41
17458
67
2025-11-25 19:41
82634
81
2025-11-25 19:41
56819
79
2025-11-25 19:41
48217
35
2025-11-25 19:41
83159
48
2025-11-25 19:41
19264
84
2025-11-25 19:41
13476
83
2025-11-25 19:41
65179
27
2025-11-25 19:41
38461
42
2025-11-25 19:41
57914
67
2025-11-25 19:41
96342
74
2025-11-25 19:41
25961
84
2025-11-25 19:41
15964
86
2025-11-25 19:41
57231
31
2025-11-25 19:41
38967
17
2025-11-25 19:41
| 名模直播 | 阴桃直播 |
| 贵妃直播 | |
| 香蕉直播 | 青柠直播 |
| love直播 | |
| 魅影5.3直播 | 夜月视频直播 |
| 魅影5.3直播 | |
| 趣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 蜜糖直播 | |
| 蜜桃视频 | 六月直播 |
| 春雨直播 | |
| 蜜桃app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 青草直播 | |
| 祼女直播app | 茄子直播 |
| 樱花直播 | |
| 看少妇全黄a片直播 | 妲己直播 |
| 比心直播 | |
| 雪梨直播 | 看少妇全黄a片直播 |
| 蜘蛛直播 | |
| 密桃直播 | 五楼直播 |
| 河豚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