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開學,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教材新增了一篇課文——《天上有顆「南仁東星」》。這篇課文節選長篇報告文學《中國天眼:南仁東傳》,它的入選,不僅是對一位科學家的致敬,更是對科學家精神的傳承。 01 南仁東是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也是「中國天眼」(FAST)的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 「中國天眼」建成之前,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長期稱霸「世界望遠鏡界」。上世紀90年代,中國老一輩科學家在美國參觀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時,南仁東萌生了要建造中國自己的大型射電望遠鏡的構想。 1994年,南仁東提出利用貴州喀斯特窪地,建造一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取名為「FAST」,也就是「快」,蘊含著「追趕」「跨越」「領先」之意。 對這一想法,當時幾乎所有專家都不看好:選址、論證、立項、建設,哪一步都不易。技術和工程上的巨大難度,讓許多發達國家都望而卻步。 為了給這個理想中的「巨無霸」找到合適的「家」,南仁東帶著300多幅衛星遙感圖,跋涉在中國西南的大山裡。有一次,瓢潑大雨,山洪裹著砂石,連樹都能衝走,在外勘探的南仁東靠著救心丸爬回埡口。 這樣的艱險,在選址的十餘年裡,時刻伴隨著南仁東,他說,「找不到合適的窪地,我這一輩子死不瞑目!」 最終,在近400個備選窪地裡,南仁東選中了條件最適宜的大窩凼。 2007年,FAST作為「十一五」重大科學裝置,正式被國家批准立項。2011年3月,村民搬遷完畢,FAST工程正式動工建設。南仁東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在經歷近百次失敗後,他們研製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鋼索,建成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網結構。 02 南仁東把生命中近三分之一的時光都奉獻給了「中國天眼」。 2015年,也就是FAST項目後期,70歲的南仁東被確診肺癌晚期。手術結束後三個多月,他放心不下,忍著病痛返回施工現場。由於聲帶受損,那時南仁東的聲音已經變得非常沙啞,說話要靠著氣往上頂。 他在接受採訪時,幾乎用盡全身力氣般吐出一字一句:「回首往事,有苦有甜。挫折的時候,你肯定特別沮喪苦惱。怎麼辦,最後靠大家的努力,克服困難匍匐前行。FAST是一大群人的拼搏和努力,不是我個人,我們甚至於說這是一代人的努力……『中國天眼』如果有一點瑕疵,我們對不起國家。」 2016年,「中國天眼」落成啟用,這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在落成典禮的前一天下午,已經被病魔折磨得十分虛弱的南仁東堅持從北京飛到貴州前往FAST基地。那是他第一次看到,這個「望天巨眼」完全建成後的模樣。那是他耗費了整整22年心血,終於在祖國西南的崇山峻岭中,為中國打開的「天眼」。 2017年9月15日,南仁東因肺癌突然惡化,不幸離世。他留給世人的只有一句「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儀式」的簡短遺願。 2025年的新學期,當八年級的孩子們翻開語文課本,讀到《天上有顆「南仁東星」》時,他們或許會問:「我們為什麼要學這篇課文?」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需要記住,是誰讓中國的科學之光照亮世界;我們需要傳承,那種自力更生、永不言棄的精神;我們需要相信,未來的星辰大海,將由今天的少年去徵服。(央視新聞客戶端)
認識自己的優缺點、規劃職業生涯、寫簡歷、準備面試……求職過程中,高校畢業生第一次面對這些問題。不少高校在就業指導教師數量有限的條件下,正嘗試運用AI幫助畢業生找到適合的工作。 一名高校教師說:「AI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重複性、事務性的工作,比如梳理信息、優化簡歷、模擬面試,從而更好地配置資源,讓教師真正做到『一生一策』,為學生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建議。」 溫州大學正在推進「人工智慧+」課程改革,引入簡歷會診系統及知識圖譜課程;昆明理工大學在就業指導課上引入大模型,幫助學生篩選求職信息、定位目標崗位、優化簡歷;華東師範大學試點、推廣「成長型簡歷」AI工具…… 各種AI應用與設備成了提高工作效率的「助教」。 成長型簡歷、AI面試艙賦能大學生就業 一份精煉且清晰的簡歷,是畢業生求職的「敲門磚」。AI工具除了能優化簡歷文字、針對不同崗位調整重點,還能提醒學生從簡歷「反推」,認識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從而找到努力方向。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輔導員陶潔請學生在碩士入學時就製作簡歷,把本科階段的學習情況、實踐情況都呈現出來,每年更新一次,再藉助AI工具,指導學生將自己的成長型簡歷電子化,並分模塊梳理。「有了電子記錄,輔導員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動態。如果哪個學生一直沒有更新簡歷,系統篩查出來,我就知道這個學生需要重點關注了;學生可以在系統裡和我互動、提問,我能在線上予以簡單回應。」 除了記錄和復盤,AI還能為學生提供新思路。陶潔舉例:「有名學生在讀碩士期間一直埋頭做科研,沒有實習經歷,不知道怎麼去應聘產品經理職位。這時AI會提示:科研能力是一種可遷移的能力,和產品經理的工作邏輯類似。把這項內容寫進簡歷,就是一種很好的補充。」 陶潔也強調,主題班會、定期一對一諮詢等線下交流仍是必要的。「我們在改進這套工具的過程中,始終保留了輔導員工作中人性化、有溫度的部分,即面談時輔導員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價值觀引領。」 除了打造成體系、多功能的AI平臺,一些高校還利用線下場地,引入了AI面試艙、AI面試輔導室等硬體設備。 華東師範大學學生職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劍鳴介紹,近10個月來,學校在教學樓、圖書館、學生活動空間等位置陸續安裝了12個「AI面試艙」,目前已服務超5000人次,學校的『青年百問智能體』也有AI面試功能。這可以為學生提供安靜私密的小空間,不用擔心打擾別人,大膽訓練自己。 溫州大學打造了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的就業服務一體化中心,包含多功能面試室、AI線上面試廳、面試輔導室等空間,學生既可以掃碼使用線上平臺,也可以隨時到中心使用這些功能空間。就業指導師、職業生涯諮詢師平時就在中心「待命」,學生可以就簡歷優化、面試輔導等問題找就業指導師詢問,也可以預約職業生涯專家進行深層次探討。 溫州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院學生小趙今年畢業,成績不錯的他在求職時缺乏自信,不太懂得包裝、推銷自己。學校關注到了小趙的情況,就業指導教師指點他面試技巧,引導他使用AI優化簡歷,用AI面試官進行循環面試練習。後來,小趙收到兩個技術崗位的offer,最後選擇了上海一家科技企業的開發崗位。 魏曉曉表示:「現在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非常廣泛,遇到問題第一反應就是上網查,但不一定能找到靠譜的信息。學校有了就業指導平臺,學生知道官方提供的信息一定是準確的,而且可以進一步去找老師溝通。總的來說,AI可以賦能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 AI幫教師把職業生涯課上成「金課」 高校助力大學生高質量就業,職業生涯發展課是一個關鍵抓手。 華東師範大學《職業認知與生涯發展》課程小組負責人蔣瑾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上學期這門課將AI引入課堂教學與互動、激發學生探索核心興趣點、學生評價等環節,開放選課即報滿,結課後獲得了超出預期的好評。 從2024年開始,昆明理工大學開始嘗試用AI賦能就業指導課。該校就業指導中心就業教育科科長陳桂榮向記者介紹,過去的就業指導課多聚焦於教會學生使用搜尋引擎查找、整理行業信息做求職準備,教師難以對所有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如今,教師的教學重心轉向指導學生掌握與AI高效對話的技巧,藉助智能工具更精準地匹配適合自身的行業、企業及崗位,在此基礎上開展針對性求職準備,效率大幅提升。 陳桂榮觀察到,許多學生在求職時感到困惑,根源在於對進入新階段的未知和自我認知的模糊。AI的加入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路徑——它可以幫助學生梳理在學習、實踐中體現出的能力和優勢,並將這些優勢清晰映射到目標職業所需的核心能力上,幫助學生建立更明確、更具信心的求職路徑。 山東大學在2024年著手開發建設「山小芽」AI生涯發展助手,依託大數據算力分析,挖掘學生在考研、保研、出國(境)、求職、考公、創業等方面的成長發展需求並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構建就業大數據畫像;學生可以在平臺上對接到專業教師、朋輩導師、業內同行、行業專家、國際組織專家等,預約一對一匹配指導。 山東大學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工作人員竇尚孝告訴記者,2024年9月起,學校將《生涯發展:學業職業目標養成》列為大一新生必修課,並對內容進行「校本化」「院本化」升級改造,推動課程高質量建設。這門課共20學時,12個學時的理論課圍繞各學院學科特色,講解近3-5年的就業數據、就業信息搜集、就業能力提升、創新意識培養等;實踐課鼓勵學生通過「山小芽」平臺,完成生涯困惑諮詢或生涯人物訪談等。 截至目前,「山小芽」已覆蓋1.7萬餘名學生,匯聚專家資源2700多人,月均諮詢量千餘次。山東大學還與南京大學、同濟大學等15所重點高校和百度、科大訊飛、浪潮等企業成立「AI賦能·生涯發展聯盟」,運用大數據精準匹配資源,探索AI賦能生涯教育新範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年08月14日 01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魅影5.3直播 | 绿茵直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蜜桃app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深夜大秀直播app |
夜月视频直播 | 小狐狸直播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蜜糖直播 | 妖精直播 |
趣播 |
榴莲视频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大鱼直播 |
蜜桃app | 樱花直播nba |
心跳直播 |
桃鹿直播 | 优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现场直播 | 青柠直播 |
九球直播 |
么么直播 | 奇秀直播 |
花儿直播 |
么么直播 | 雨燕直播 |
凤凰网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