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清晨,知名畫家、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上海中國畫院兼職畫師張培礎因病辭世,享年81歲。今年5月,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舉辦的「海上名家研究系列·大道尋真——張培礎水墨作品展」,是張培礎生平第二次舉辦個展,展覽作品跨度超過40年,張培礎還為展覽準備了新作,但他本人並沒有出現在開幕式現場,而是由同為知名畫家的胞弟張培成代為導覽。張培成當時評價三哥張培礎的創作說:「他在探尋的就是一個真,真實、真誠、認真。或許,這也正是他最後一次個展名『大道尋真』的由來。」 張培礎1944年1月生於上海,祖籍江蘇太倉。為上海美術學院教授、水墨緣工作室主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60年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人物科,畢業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與創作。 張培礎人物畫1973年,張培礎以一幅反映航標工燈標工作的《閃光》入選全國美展,在國內頗具影響。原來,從部隊復員後,張培礎被分到了上海航道局,成為一名挖泥船上的水手。《閃光》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當他親眼看到航標工爬高為燈標換蓄電池、燈標重新亮起的那一幕,內心充滿了感動和澎湃之情,由此而來的創作欲望,讓他很快完成了《閃光》。張培礎的作品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深邃的內涵而著稱。他的畫作不僅僅是對現實生活的描繪,更是一種對人性的探討與思考。他關注生活中的個體,尤其是身邊的都市人物,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人們熟悉的生活氣息,令觀者感到親切與共鳴。在教學方面,張培礎同樣不遺餘力。他創立了「水墨緣」工作室和「水墨星期三」沙龍,積極培養後輩藝術家。他的學生們不僅在技術上得到了提升,更在藝術的精神追求上受到了深刻的影響。
上海8月14日電 (記者 陳靜)「地中海文明共同體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內部多元文明的動態競爭與交融。」復旦大學思想史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白鋼14日對記者說,「與中華文明和印度文明相對清晰的文明主體不同,地中海文明每隔500年至800年就會通過競爭推舉出新的主導文明,如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希伯來、希臘等」。 白鋼認為,這種張力結構不僅塑造了西方文明的源頭,也為理解當下多元文明的共存與競爭提供了歷史鏡鑑。 「從金字塔之巔到兩河文明——《地中海文明共同體》新書分享會」在滬舉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供圖) 記者了解到,在「從金字塔之巔到兩河文明——《地中海文明共同體》新書分享會」上,白鋼與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李磊以跨文明比較的視角展開一場關於地中海文明碰撞與交融的深度對話。 據悉,白鋼教授的新書《地中海文明共同體》是其「世界文明共同體5000年」寫作計劃的第一部,聚焦從公元前3000年到軸心時代的地中海文明演進。本次分享會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與上海圖書館講座中心聯合主辦。 「白鋼老師在書中將埃及早王國時代比作中國的堯舜禹時期,而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則可比擬夏商周三代。這種跨越地域的文明連續性觀察,正是跨文明比較的魅力所在。」李磊教授進一步引申,埃及未能如中華文明般延續至軸心時代之後,其精神信仰的演變及其與政治實體的綁定,提供了理解文明興衰的深刻案例。 白鋼認為,埃及的地理封閉性與尼羅河的貫通性為其文明延續提供了天然屏障,而獨特的生死觀與宗教認知則成為精神紐帶。然而,隨著外來宗教的滲入,傳統埃及文明最終湮滅。他將這一現象與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對比,並指出,政治實體與精神實體的有機統一是文明長存的關鍵。 關於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兩位學者聚焦跨文明影響。白鋼認為,這部人類最古老的英雄史詩不僅展現了人性複雜性,還蘊含了政治秩序與永生追求的深刻主題。「吉爾伽美什與恩奇都的友誼象徵城邦對野性的馴化,而後半部分對永生的探索則堪稱人類最早的『修仙小說』。」李磊認為,史詩的傳播反映了文明記憶的流動性,蘇美爾人、阿卡德人與西臺人通過敘事共享了政治智慧。 在分享會上,兩位學者還深入探討了亞述、新巴比倫與波斯帝國的興衰。白鋼直言,希臘的卓越恰恰源於其對東方文明的吸收與創造性轉化。這位學者表示:「希臘哲學、史詩甚至藝術中都能找到兩河與埃及的痕跡,但希臘人以獨特方式回應了這些影響。」李磊則指出,西方中心主義敘事長期掩蓋了希臘的東方基因,而重新發現這種關聯有助於更客觀地理解文明互動。(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咪咕直播 | 河豚直播 |
月夜直播app夜月 |
香蕉直播 | 五楼直播 |
成人抖阴 |
夜月视频直播 | 咪咕直播 |
花间直播 |
奇秀直播 | 飞速直播 |
迷笛直播 |
伊对免费下载 | 鲍鱼直播 |
飞速直播 |
97播播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韩国直播 |
九球直播 | 蝴蝶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黄播 | 69美女直播 |
69美女直播 |
黄播 | 凤蝶直播 |
免费直播平台 |
榴莲视频 | 杏仁直播 |
魅影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