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桃花山位於湖南岳陽市華容縣城東北方向約30公裡,橫跨湘、鄂兩省,連綿20餘公裡。抗戰時期,新四軍第五師四十五團加強連,護送江南挺進支隊、鄂豫邊區文化工作團挺進桃花山,在這裡建立了石公華抗日根據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當地廣大幹部群眾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立足資源優勢大力培育發展特色產業,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1943年3月,侵華日軍發動鄂西戰役,石首、公安、華容先後淪陷。按照中共中央南方局和華中局的既定方針,鄂豫邊區黨委和新四軍第五師黨委作出了「準備由襄南向江南敵後發展,待機挺進洞庭湖畔」的指示。 1943年底,新四軍第五師派遣江南挺進支隊挺進湘鄂邊區,開闢了以桃花山為中心,輻射石首、公安和華容3縣的石公華抗日根據地,使鄂豫邊區得到擴大,為新四軍進軍湖南的敵後戰場建立了一個堅實的基點。至1945年春,江南挺進支隊由原來的1個連擴建為5個主力連,從南面鉗制了盤踞武漢的日軍,也牽制了日軍攻佔常德的戰略企圖。 80多年後的今天,硝煙盡散。桃花山已被打造成一個集旅遊、休閒、度假於一體的森林公園。公園內的鄉村依託紅色文化和綠色生態資源,搞起文旅產業,咖啡館、民宿和農家樂各有特色,這些變化也讓更多年輕人選擇返鄉創業。 這些年,桃花山東麓的東山鎮仙鵝寺村同樣嘗到了甜頭。眼下,這裡的5000多畝皺皮柑迎來大面積掛果,果農們正忙著修枝追肥。 傳承紅色精神,緬懷革命先烈,當地幹部群眾艱苦奮鬥,邁步新時代產業發展的道路。東山鎮發展起了特色農業和農文旅項目;三封寺鎮培育了芥菜種植與加工品牌;北景港、注滋口等鄉鎮形成稻蝦種養產業。曾經的革命老區山鄉巨變、產業紅火,2017年華容縣28個貧困村全部摘帽,民生不斷改善。 飲長江水,做「水」文章。近年來華容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積極布局調整產業。不久前,長江岸線華容段煤炭鐵水聯運儲配基地投產運營。 此外,年發電量68億度的國能嶽陽電廠、10萬噸的供銷糧油倉儲物流項目陸續落地長江岸線華容段,當地也正全力爭取常嶽九、荊嶽昌等鐵路儘快落地,華容環洞庭湖能源消費中心的目標正加快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當地努力向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高地的目標發力,形成以現代農業與綠色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通用裝備製造、生物製造為主導的產業格局。目前,華容縣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0家,專精特新企業27家,稅收過1000萬企業12家,地方收入突破10億元。 華容縣地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204.1億元,增加到2024年的416.7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8860元,增加到2024年的30296元,增幅241.9%。
景德鎮8月7日電 題:贛江觀瀾:「洋景漂」何以安心逐夢「千年瓷都」? 記者 吳鵬泉 盛夏時節,「千年瓷都」景德鎮的街巷深處,來自全球各地的「洋景漂」正用手中的陶土續寫著東西方文化交融的故事。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有超過5000名外籍陶藝家、設計師、手藝人被江西景德鎮的「瓷引力」所吸引,遠渡重洋來此尋夢、築夢、圓夢。 千年窯火不滅,不僅淬鍊出溫潤如玉、光潔如鏡的瓷器珍品,更熔鑄了景德鎮開放包容、兼收並蓄的城市品格。面對日益增長的國際藝術群體,景德鎮如何構建宜居宜業的服務生態,持續增強「瓷引力」的深度與溫度? 找家:構建「社區+社群」雙網融合新範式 「景德鎮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2013年,日本陶瓷藝術家高柳綾緒懷揣著對中華陶瓷文化的向往來到景德鎮,自此開啟「洋景漂」的藝術人生。她的丈夫溫敏雄是廣東人,如今夫婦二人在景德鎮市珠山區擁有工作室,從事「天目釉」風格的陶瓷製作。 「我們用了5年時間融入景德鎮的生活,這裡的一街一巷、一人一物,都仿佛成了老朋友。」高柳綾緒說,在景德鎮,中外陶藝家同臺創作、比鄰而居,文化在窯火中碰撞交融,迸發出蓬勃的藝術生命力。 藝術創作需要沃土,更需要陽光雨露的滋養。為幫助初來乍到的「洋景漂」破解落地迷茫、語言障礙與生活適應難題,景德鎮市珠山區推出「社區網格化管理+社群自治」的雙網融合模式,在「洋景漂」聚集區域建立「洋景漂」服務站。 圖為一名「洋景漂」用手機掃描旅遊導視標牌上的「洋景漂」服務直通車二維碼。景德鎮市珠山區融媒體中心 供圖 在景德鎮街頭,不少旅遊導視標牌印有「洋景漂」服務直通車二維碼。掃描二維碼,即可獲取包含政務事項辦理指南、出入境政策解讀等信息在內的「數字錦囊」,同時可直聯網格員和「洋景漂」社群代表的即時通信通道,為異鄉人解決「找家」的焦慮與困惑。 愛家:打造「全鏈條」精準服務生態鏈 美國藝術家尼克在許多國家舉辦過展覽。2017年,他來到景德鎮雕塑瓷廠,便被這裡的藝術氛圍深深吸引,從此成為一名「洋景漂」。 助他融入這座瓷業城市的,是景德鎮市珠山區新廠街道林蔭路社區「洋景漂」服務站。巧合的是,這一專為滿足「洋景漂」個性化需求而打造的綜合性服務樣板站,恰好也始於2017年。 除了珠山區免費提供的270平方米文化活動空間,尼克還在雕塑瓷廠運營著一間國際藝術工作室,每年接待來自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創客與青年藝術家。「我們曾被這座城市溫暖以待,也渴望將這份善意傳遞下去。」尼克的妻子葉子,是來自四川的藝術家,兩人攜手在瓷都書寫著跨國藝術佳話。 圖為一名「洋景漂」在江西景德鎮駐場創作。景德鎮市珠山區融媒體中心 供圖 為助力「洋景漂」儘快融入景德鎮的手工制瓷生態,珠山區圍繞創業全周期持續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提供從工作室選址、師徒結對、窯爐租賃,到職稱評定、作品展陳、市場推廣等「一站式」支持服務;整合利用文旅資源,為「洋景漂」精準提供陶瓷文化體驗遊、非遺工坊課程等個性化服務。 每年,尼克和葉子都會在林蔭路社區陶藝中心舉辦國際創客交流聚會和展覽,許多社區居民成為展覽觀眾和藝術交流參與者。「這很神奇,令人難以想像!」尼克說。 安家:構築「政策+情感」雙重留才磁場 「過去沿著海上絲綢之路,中國陶瓷被引入了歐洲。」「90後」西班牙陶藝家喬曼是眾多「洋景漂」中的一員,其把自己的願景寄託於陶瓷創作。 「景德鎮雖小,卻能與世界對話。」在瓷都生活數載,喬曼深切感受到東西方文明的交融之美,也體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生生不息。「這裡的每塊泥土,都仿佛在訴說歷史,又孕育著未來。」 為緩解「洋景漂」在異鄉的身份焦慮與生活壓力,景德鎮市珠山區探索建立「洋景漂」人才服務專員制度,為高端人才提供子女入學、醫療保障、住房租賃等個性化服務,增強其歸屬感。 圖為一名「洋景漂」在江西景德鎮駐場創作。景德鎮市珠山區融媒體中心 供圖 尤其在住房保障方面,當地為前來短期駐場開展藝術創作和文化交流的「洋景漂」,提供免費的創作場地及住宿條件。 「這裡不僅解決了居住問題,更讓我融入了一個充滿創造力的社群。」印度陶瓷雕塑家斯裡尼亞·喬杜裡入住陶溪川人才公寓後由衷感嘆。 如今,豐厚的文化資源、多元的城市氛圍、便利的創業條件,造就了景德鎮的「核心吸引力」。來自全球各地「洋景漂」如「候鳥」棲居於此,在窯火映照下追尋詩意與遠方。(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蜜桃app | 蜜糖直播 |
97播播 |
魅影5.3直播 | 蜜糖直播 |
成人抖阴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奇秀直播 |
免费直播 |
柚子直播 | 蜜桃app |
打开b站看直播 |
莲花直播 | 伊人直播 |
樱桃直播 |
四季直播 | 仙凡直播 |
樱花直播 |
极速直播 | 小k直播姬 |
妖姬直播 |
桃鹿直播 | 嗨球直播 |
就要直播 |
蜜桃直播 | 抓饭直播 |
美女直播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小妲己直播 |
贵妃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