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8月9日電 題:貴州何以成為避暑勝地? 記者 周燕玲 當酷暑開啟「高溫蒸籠」模式後,地處中國西南地區的貴州,以其獨有的清涼氣候與戶外野趣體驗,成為海內外遊客競相奔赴的「避暑勝地」。 貴州避暑有「涼」方 貴州何以成為「避暑勝地」?秘密深藏於這片土地獨特的「骨骼」之中。貴州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北部大婁山、中南部苗嶺、西部烏蒙山以及東北部武陵山共同構成山地「骨架」,最高海拔2900.6米,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四季氣候溫和,夏無酷暑。 圖為貴州省赫章縣阿西裡西大草原。張榮升 攝 雨熱同季的豐沛水汽滋養了蔥鬱森林。貴州森林覆蓋率達63.3%,赤水、江口等地更達到75%以上,森林密集區負氧離子濃度可達每立方釐米1萬個至3萬個,遠超城市地區,具有天然的「森林療愈」效果。 明代大儒王陽明謫居貴州龍場時便深得其妙,在《書庭蕉》這首詩中寫道:簷前蕉葉綠成林,長夏全無暑氣侵。 6月以來,貴州平均氣溫僅24.2攝氏度。貴州省氣候中心預測,2025年8月貴州全省平均氣溫24.8攝氏度,相較中國許多地區持續盤踞的高溫「紅區」,貴州保持著一份令人心安的「清涼優勢」。 清涼「引力」:遊客用腳投票 高溫持續「烤」驗下,「清涼遊」熱度一路飆升。「清涼」二字既是遊客的迫切渴求,亦成為撬動文旅消費的關鍵支點,這一需求在交通數據上得到了清晰印證。 圖為遊客在貴陽市甲秀樓景區遊覽。 記者 瞿宏倫 攝 貴陽北站作為貴州客流量最大的鐵路樞紐,暑運高峰期間日均旅客量飆升至12萬人次,環比激增約50%。特別是從廣州、重慶、成都等城市方向駛來的列車,趟趟滿員。 空中通道同樣繁忙異常。2025年7月31日,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單日旅客吞吐量達82589人次,一舉刷新歷史峰值;整個7月,機場累計完成旅客吞吐量236.3萬人次,日均保障旅客7.6萬人次。 這股避暑熱潮也迅速傳導至核心景區。貴州省畢節市憑藉涼爽宜人的氣候成為今夏熱門目的地,作為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5A級景區的織金洞,連日迎來客流高峰。據景區介紹,8月以來日均接待遊客超2萬人次,8月1日至5日,接待遊客量便突破10萬人次大關。 在第三方平臺發布的全國十大避暑目的地中,貴州貴陽、六盤水、安順榜上有名。坐擁「漂流、'村超'、苗寨侗寨風情」的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暑期文旅熱度增長197%,位列美團旅行「小眾避暑目的地」增速榜首。 野趣天堂:山水的清涼邀約 素有「公園省」美譽的貴州,有峽谷、瀑布、溶洞、天坑等自然景觀,為戶外運動提供了絕佳舞臺。與以往單純的觀光不同,當下的年輕人更熱衷「玩著降溫」,刺激的峽谷漂流、驚險的懸崖鞦韆、洞中槳板等新興玩法,正吸引源源不斷的客流。 這個暑期,在貴州省鎮遠高過河、施秉杉木河、南江大峽谷等地,橡皮艇劈波斬浪,激起的冰涼水花瞬間澆透暑氣,伴隨兩岸青山的歡呼,遊客的驚叫與歡笑在山谷間久久迴蕩。 圖為遊客在貴州鎮遠高過河體驗漂流。(鎮遠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貴州漂流是這個夏天最快樂的事,一邊漂流一邊打水仗,好玩又清涼。」來自廣州的遊客王潔說,河流兩岸綠意盎然,猶如一個「天然大空調」。 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暑期以來,「貴州漂流」搜索量同比上漲超500%,成為最受矚目的避暑玩法之一,其中「00後」年輕遊客成為漂流大軍的主力。 貴州以獨特的地貌、清涼的氣候及濃濃的綠意,為炎熱中的人們提供一處無需遙控器的天然庇護所。這份清涼饋贈,既是自然的慷慨,亦是對生態守護的迴響。(完)
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8月11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生態系統功能與全球變化團隊最新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土壤碳庫未來可能仍持續增加但穩定性減弱。 這項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重要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 本項研究的青藏高原多源觀測數據分布圖。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圖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汪濤研究員指出,過去幾十年來,氣候暖溼化總體上促進了高原土壤碳庫的累積。不過,隨著全球變暖、極端事件及人類活動共同作用的影響,未來高原土壤碳庫將如何發展變化,這一議題頗受關注。 研究團隊為此進行專項研究,他們在青藏高原開展系統的網格化土壤採樣,整合4170個土壤剖面調查數據和296組高原野外放牧試驗等多源觀測資料,融合土壤物理保護機制與根系激發效應等最新理論認知,構建出一個基於多源觀測約束的簡化土壤碳循環模型,克服基於野外增溫實驗結果開展預測的局限性,為更準確評估土壤碳庫動態變化提供新工具。 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畢業生任帥介紹說,本項研究表明,在未來持續暖溼化下,高原土壤碳庫整體仍呈積累趨勢,但新增土壤碳中超過50%將以活性或非保護性碳的形式存在,這類碳組分對極端事件和過度放牧活動等幹擾高度敏感,這將顯著削弱高原碳庫穩定性。 本項研究的不同氣候變化和放牧情景下高原土壤碳庫變化示意圖。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圖 據研究團隊粗略估算,極端熱融事件將抵消一半以上氣候變暖帶來的碳增益;若延續歷史放牧管理模式,過度放牧引起的碳損失幾乎完全抵消氣候變暖帶來的碳增益;在實施草畜平衡管理政策的情境下,放牧仍造成土壤碳損失,但其負面影響將減弱。 汪濤表示,研究團隊基於最新研究成果提出,青藏高原亟須將放牧活動和多年凍土區域極端熱融事件對土壤碳庫的影響,納入新一代地球系統模式-社會經濟系統耦合模型中,為精準優化高寒生態系統碳庫穩定性、維繫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功能提供重要支撐。(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2439
38
2025-11-06 07:47
42597
12
2025-11-06 07:47
57364
38
2025-11-06 07:47
59621
81
2025-11-06 07:47
25467
85
2025-11-06 07:47
48963
39
2025-11-06 07:47
27398
81
2025-11-06 07:47
71925
74
2025-11-06 07:47
72163
68
2025-11-06 07:47
51943
17
2025-11-06 07:47
54897
13
2025-11-06 07:47
38294
37
2025-11-06 07:47
51742
54
2025-11-06 07:47
25169
54
2025-11-06 07:47
94576
45
2025-11-06 07:47
75184
54
2025-11-06 07:47
38469
58
2025-11-06 07:47
35269
85
2025-11-06 07:47
14523
87
2025-11-06 07:47
76591
54
2025-11-06 07:47
73268
54
2025-11-06 07:47
38514
42
2025-11-06 07:47
45372
73
2025-11-06 07:47
87645
63
2025-11-06 07:47
81974
86
2025-11-06 07:47
31472
46
2025-11-06 07:47
25369
58
2025-11-06 07:47
32968
51
2025-11-06 07:47
63851
35
2025-11-06 07:47
34651
72
2025-11-06 07:47
46729
81
2025-11-06 07:47
48759
56
2025-11-06 07:47
92347
56
2025-11-06 07:47
46519
59
2025-11-06 07:47
49657
83
2025-11-06 07:47
29138
84
2025-11-06 07:47
29574
93
2025-11-06 07:47
73819
36
2025-11-06 07:47
94387
37
2025-11-06 07:47
85436
89
2025-11-06 07:47
93856
17
2025-11-06 07:47
92831
19
2025-11-06 07:47
52174
61
2025-11-06 07:47
29346
76
2025-11-06 07:47
73825
58
2025-11-06 07:47
45681
31
2025-11-06 07:47
58946
78
2025-11-06 07:47
26981
94
2025-11-06 07:47
15723
63
2025-11-06 07:47
85317
79
2025-11-06 07:47
19428
49
2025-11-06 07:47
69871
54
2025-11-06 07:47
75982
41
2025-11-06 07:47
| 小妲己直播 | 花瓣直播 |
| 打开b站看直播 | |
| 绿茶直播 | 小白兔直播 |
| 打开b站看直播 | |
| 花椒直播 | 绿茶直播 |
| 小白兔直播 | |
| 红杏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 香蕉直播 | |
| 阴桃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
| 鲨鱼直播 | 黄瓜直播 |
| 韩国直播 | |
| 桃花app | 极速直播 |
| 曼城直播 | |
| 夜魅直播 | 凤蝶直播 |
| 魅影直播 | |
| 杏仁直播 | 美女直播 |
| 伊人下载 | |
| 夜月视频直播 | 绿茵直播 |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